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孤城一人,从白发开始无敌 » 第23章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第23章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李玄暗自警惕,面容愈发冷漠:

    “不错!我就是李玄,阁下有何见教?”

    “没有。”

    中行离的脸上依旧挂着和煦的微笑,摇头微微叹息一声,目视李玄:

    “在下只是想请教将军一个问题。”

    “您,整个安西军镇,包括诸位朔方军的将士,你们对大唐忠心耿耿,可是,大唐在乎你们吗?”

    李玄并不说话。

    只是在心中反复揣测着对方的来意。

    “将军在安西的事迹,在下也略有耳闻。君等与大唐朝廷断绝联系,无兵无援,每战死一人便少一人。无钱无粮,全靠掘井取水、城内开垦荒地为生。无药无医,轻伤则自行包扎,重伤者,只能听天由命……”

    中行离不胜唏嘘,甚至仰天浩叹:

    “如此忠义,唯有汉时苏武能够相提并论。但苏武只是孤身一人,在北海牧羊十八年而已。而安西却是两万将士,坚守五十余年,如今只剩数百人,更是尽皆白发苍苍……”

    “想那苏武归汉之后,老母亡故,妻子改嫁。朝廷所赏不过二百万,封官不过典属国。而那些排斥功臣、扼杀人才的朝臣,都成了万户侯;皇亲国戚或奉迎拍马之流,都成了朝廷政权的主宰。”

    “诸位安西军将士,少年从军,白发尚不得归。孤悬域外足足五十余年,家中妻儿老小早已不知死活。如此悲壮之事迹,不说惊天地泣鬼神,也是古之未有吧?”

    “可是,大唐朝廷又是如何奖赏的呢?不过加些虚名虚爵罢了!即便是虚名虚爵,也被那奸相卢杞阻止,不肯赏赐。”

    “将军虽然不说话,但普天之下,谁不为安西将士感到不值?”

    “又如现在……”

    他指了指那辆马车:

    “诸位说是护送吐蕃王子前往逻些城,可你们怎么知道,那吐蕃王子早已绕道瀚海沙漠,昼夜兼程赶去逻些城了!”

    “你们?”

    “只是他用来声东击西的弃子罢了!”

    看着中行离慷慨悲壮、侃侃而谈的样子,李玄脸上表情丝毫不变。

    换了是还没有将整件事情想明白的他,也许还有可能被这中行离的话迷惑到。不过现在,他已经知道了李长源的真正用意,中行离的这番说辞,便成了耳旁风。

    虽然如此。

    可一众朔方军却出现了些许骚动。

    有人回头看向了马车,很显然,他们也早就对那始终没有现身的吐蕃王子有所怀疑。听了中行离的话后,疑惑倍增。

    一句话可以总结:

    他们的心乱了。

    “呵呵。”

    看到李长源还是老神在在的样子,完全不准备出言解释,李玄不得不说话了:

    “中行离。”

    “你可知道诗圣杜甫?”

    “诗圣杜甫?”

    中行离脸上出现茫然之色,摇了摇头,显然并不知道。

    居然连杜甫都不知道?

    李玄大感意外。

    枉自己听他讲了苏武牧羊的故事,还以为这家伙对汉唐文化甚是熟悉,所以才提起诗圣杜甫,不料对方竟不知道!

    简直没文化!

    他不知道的是,他这么想,可真是冤枉中行离了。

    虽然杜甫在后世拥有“诗圣”的美名,所著诗篇更是成了中学生们必学必背之经典。然而杜甫在世之时,甚至死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其实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直至白居易、韩愈,甚至到了宋朝,杜甫的声望,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也正应了杜甫自己诗中所写: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自少年时便文采斐然,落笔千言,才华过人,可是却多次应举不第。仕途失意,生活贫困。安史之乱爆发后,更是四处漂泊,妻儿甚至于饿死,他自己,最后也是在饥寒交迫中去世。”

    李玄缓缓道来。

    他并不像中行离那样慷慨激昂,语气之中,更多的只是淡然:

    “倘若如阁下所言,杜甫是不是应该以笔为匕,用尽全力发泄他的不满?”

    “他是不是应该说在突厥织布,一年可以赚百两银子?大食的下水道,可以养鱼?逢人就宣传,吐蕃免费分发房屋?”

    “他是不是应该跑到安西,当着正在奋力抵挡吐蕃人进攻的郭将军的面,对着众将士愤怒质问,你爱的是哪个国?”

    “他是不是应该对着李太白、岑参、王昌龄等人说,整天宏大叙事,你们爱大唐、大唐爱你们吗?”

    “或者,他应该当着全天下人的面说,他不在乎大唐强盛与否,他只在乎小民的尊严?”

    中行离的脸涨得通红。

    他虽然不能够完全听懂李玄所说的这些话,可是话里的讥讽之意,他却完全能够感受到,正要反唇相讥,却被李玄再次打断:

    “你既然不知道诗圣杜甫,那么我来教你几首,诗圣在饥寒交迫之中所写的诗篇,让你仔细感受感受诗圣的胸怀。”

    “穷年忧黎元,济时肯杀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即便所住的茅屋被秋风吹破,没有栖身之地。可他却依旧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他盯着中行离,不无遗憾地摇了摇头:

    “罢了!诗圣忧国忧民的胸襟,即便我说了,你也听不明白;大丈夫为人处世的道理和抱负,就算告诉你,你也听不懂。”

    “你拿苏武、拿安西军、拿朔方军当例子,无非就是想说,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错的,你所说的才是对的。”

    “你对苏武、对安西军,对朔方军品头论足……”

    “呵呵呵,我想问你,你配吗?”

    “你!”

    中行离气得浑身发抖,呛锒一声拔出宝剑,直指李玄前胸!

    “好!”

    一众朔方军将士忍不住高声欢呼了起来。

    负手而立的李长源,更是不住颔首。

    就在这时。

    “好!”

    一个清脆的女声,陡然从马车中响起。

    紧接着,一名罩着面纱的妙龄女子,弯腰从马车内走下:

    “李将军这番批驳,实在令人痛快!”

    “诸位将士!”

    “你们并不是牺牲品,大唐也从未放弃过你们。因为,朕,一直和你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