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不当赘婿成就国士无双 » 第五十九章 战斗后的战争(求收藏 推荐)

第五十九章 战斗后的战争(求收藏 推荐)

    卷城的战斗虽然结束了,但战争还没有结束。

    帅府内,打了大胜仗的各级将领们脸上并没有太多的笑容!

    因为俘虏太多了!

    以往的战斗都是打跑敌军,要是有俘获就和战神白起一样,直接坑杀。

    这一次的俘获虽没有承诺不坑杀俘虏,不屠戮百姓,但麃公以往战绩中从无此行径。

    李信进城后就翻阅了很多卷城的资料,以现在的生产力计算,卷城和安城的粮食产量可以养活十万人。但是现在两城的百姓和俘虏合计十三万之多。

    如果再算上至少两万驻守卷城的秦军,那就是十五万之多。这样每年也就会有五万人的粮食缺口。

    麃公的裨将谋士们讨论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坑杀或者全部送去北面修长城,但都没得到麃公的回应

    李信知道,秦灭六国当时的总人口也就五百多万,这五万人就已经是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一了!要杀了这五万人,再找五万青壮,可不是十年就能有的。

    李信估算了下,秦军的粮草让麃公解决,安城和卷城的百姓自己自足。那么魏军在卷城留下的粮草够五万人消耗大半年。李信想要保住这五万人。

    这并不是李信要圣母婊!虽然现在养不活那么多人,但不代表经过一定时间努力后,养不活。他不想那么快放弃,总要尝试一下,才知道结果。

    大半年的时间不可能提高太多的生产力,但是通过其他方面还是能养活这多出来的人的。

    李信找到了麃公,建议麃公向大王将尚水,安城,卷城三地设为郡,然后麃公任郡守。然后他以熊齿的名义担任县令,给他半年时间治理。

    说是将三城算作一郡,其实也就和一县差不多,所以李信要是担任县令,那基本行政工作都是李信说了算了。当然麃公不同意的事,就是麃公说了算。

    以麃公目前的中立派系来说,他要这三地的郡守之位,几乎是没有阻力的。

    只要拿下郡守的位置,其他的就都没什么问题了。秦国的郡守权利可是很大的,下属的官员都是郡守自己任命。不过还有个监御史的职位不好办,这职位是负责监察郡守与其他官员的。

    监御史隶属于御史中丞,也就是现在的左丞相吕不韦。

    吕不韦少不了会派个钉子过来,至于是谁,李信就不得而知了。但李信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李信记得这个时候的李斯应该是刚到吕不韦哪里做门客,还没到李斯大展拳脚的时候,这时候让他来当这监御史肯定不错。

    于是建议麃公找机会提一提,无权无势得李斯现在还能培养下,提前发展成秦始皇的人那就再好不过了。

    麃公欣然同意,反正他不想管军事以外的事,虽然李信只表现了兵法上的天赋,但是麃公相信他的内政肯定不会太差。

    能多三城的领地,又不用管事,这样的卖卖一点都不亏。

    麃公决定亲自回咸阳复命,卷城军事就交给了墙和辉两位将军主持,内政就暂时交给了李信。

    为了减少卷城的压力,麃公将一万八千受轻伤的士卒安排送回尚水调养,再调了两万士卒回尚水,还带走了第五军一万五千新兵,让他们回蓝田继续训练。

    这一下就调走了五万多人,卷城的守军只留下三万。

    李信找到小舅子,直接了当的问道:“熊齿,你想不想当县尉?”

    熊齿可看不上县尉一职,伸着懒腰问道:“那个县?”

    李信:“我建议麃公让大王将卷城、安城、尚水三城设成新郡,麃公为郡守。而你为县尉,或者说是郡尉也差不多。三个城郡县都一体了。”

    听到郡尉,小舅子眼睛里就放光了!这可以地方大员的职位了,自己才十五岁就当了这郡尉,虽比不上那么神童甘罗,但也可以拿出来显摆一二了。

    回到咸阳,这身份往哪里一摆,咸阳的公子都得被自己羡慕死!

    熊齿连忙点头,问道:“姐夫,我要做什么?”

    李信递给熊齿一块用蜡封好的竹简,然后说道:“你骑马速回咸阳,让你父亲务必要配合麃公,拿下尚水,安城,卷城三地的郡守之位。其次,让你父亲帮我找一些各方面的人才来支援这边的发展。特别是治水的人!”

    熊齿挠挠头:“就这么简单?”

    李信:“对,就这么简单!还有帮我和你姐问好。”

    熊齿:“额,之前忘记告诉你了,我来之前,我姐已经去了齐国稷下学社。”

    李信:“她去那地方干嘛?”

    熊齿:“估计是为大王招募人才的,具体的我也不知道。”

    说完,熊齿就骑上李信牵来的快马,朝着咸阳的方向奔去。

    卷城的方向还没定下来,暂时都是按部就班的开始工作。

    卷城百姓的事物交给了辉将军代理,修建城墙的事交给了墙将军负责。李信则带着自己的队伍在统计俘虏的情况。

    李信按照俘虏们会的技术进行了分类,比如农人,铁匠,泥瓦匠,木匠,陶匠等等。

    然后还统计了识字会算的人。不过这个这个统计就少之又少了,六万多俘虏,除了千人将以上的降临,能写会算的才堪堪百人。

    魏国的基础教育实在是太差了。

    有了这些统计后,李信将这些人按照自己擅长方向分配工作。

    让农人开垦新田和挖坑采集土石用于修筑城墙。让铁甲去负责武器和铁甲的修复。让泥瓦匠去负责修筑城墙。木匠制作各种建设工具。

    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只要俘虏有事做,有饭吃起码就不会暴乱。同理卷城百姓也是,只要军队不扰民,自然不会有太大的抵触。

    大型石块都是在下方放滚木,用推的方式代替抬。这也是中国最早的轨道技术。

    但这技术不适合运转小的土石。

    李信画了个独轮车,找了几个厉害的木匠制作。木匠们一看李信的图纸就明白了要做什么。

    一天时间,木匠们就将独轮车做了出来并改进。独轮车的投入使用,让俘虏们的运输速度有了极大的提高,俘虏们也轻松了很多。至少不会有人再有因为运输土石而累病或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