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清竹纪年:三清山 » 第45章 咸甜炊饼

第45章 咸甜炊饼

    见到了郭静江与老者交谈,一旁几个中年汉子,也围了过来,其中为首一人,率先开口,

    “郭平拜见族叔。”

    他正是四房出的童生,原本在白云道院做事,因三叔祖郭靖一事,受到了牵连,被院长找了一个理由,开除出院。

    现下正在码头上,当一个管事。这码头同样是郭族产业,二老爷一脉族人,往往都是干着苦力角色。

    少数几个聪明机灵的,才得以当一个监工。郭平能坐上管事,自然是因为他功名在身,才被上头看重。

    只是因为出身二老爷一脉,无法去郭记布庄做主事,只能当伙计,不然混一个掌柜,定然绰绰有余。

    郭记布庄是郭族核心产业,差事不仅相对轻松,每月例钱也颇为可观,最重要的是,每年底还有分红。

    这分红在有些年份,甚至可以发,几十个月的例钱。

    自然这些,都是郭族大老爷一脉,长房子嗣一系专属,哪怕二房和三房,都无法染指。

    郭静江看了看,自己这个侄子,气机沉稳,神态镇定,说话做事,自有一番风度。

    不禁赞叹道,

    “受了牵连,没有恼怒成羞,也没有自暴自弃,还能去码头上,跟家里这些男人们一起,撸起袖子,踏踏实实干活,挣一份辛苦钱。”

    “能受穷,能承屈,能立品。”

    “不错,不错。”

    其他围观者,见着有两个人上去搭话,且能与这族内第一人相谈甚欢,也纷纷壮起胆子。

    与他们这从未见过面的,长辈或者平辈,请安问好。

    可惜没有郭静江长辈,他的长辈,现在还活着的,只有已去,云游天下的三房族叔郭靖。

    与此同时,就在人群外面,站着一位年轻少年,正满脸不可思议,望着面前,被众星拱月的道长。

    他名唤郭汾阳,祖父是郭静江堂弟,如今祖父早就仙逝,只剩自己与娘亲,还留在这老宅中生活。

    每日给郭靖江清扫之人,就是他娘亲,当然不可能免费,是族中几户,条件还算不错的人家,凑着给发的工钱。

    原本二老爷一脉主事之人,就是三房郭靖,只是前年忽然不知所踪,四房中这数百年间,被送去三清山做事的人。

    这两年也没了音讯传回。

    直接导致留在,白云道院里的族人,忽然间群龙无首,与族中精英断了联系,也失去当家作主之人。

    长房嫡系郭静江,这些年不仅没有寄回一两银子,还将二房一脉,仅剩的族产,花得精光。

    因此,留在白云道院的族人,差不多都处在贫困线上挣扎,勉强称得上,还行的人家,主要出自三房和四房。

    至于过得最苦的人家,自然就是长房和二房,长房最后的财产,就是这座老宅。

    二房因无人得中功名,也没有子嗣,被送去三清山各峰做事,日常得不到接济,过得非常困顿。

    不过这四房子弟中,不分男女,只要还未成年,四房都会合力,将其送去念经,对于表现优异者。

    也会想办法,送去三清山做事,如今他们这一脉,早在郭守敬死去后,就绝了科道一途想法。

    后面出的几个,取得功名者,也都是有各自机缘,却非靠了族中之力,只是从未出过举人。

    眼下留在这里的,基本都是族中平常之人,资质平平,运道平平,能力平平,这一生可以说,没有任何惊艳出彩之处。

    几乎都是,手停口停。这些人里面,有卖苦力为生的壮年男丁,也有做着一些粗活的妇人。

    至于刚刚成年的少男少女,大多分布在,郭族各产业中当着学徒,不包住只管吃,每年给发一身新衣裳。

    没有一分钱例钱,学成后还要带艺效力十年。

    倘若没被挑选中,这一辈子学不到一技之长,却只能去出卖苦力,因此当学徒已是不错选择。

    当然也有运气好的,可以去当丫鬟和小厮,伺候主子得宠了,还能拿到一些赏赐回来。

    接济接济家里。

    眼下过得最好的,就是去了三清山做事那一批人,最差也混了个执事,在这道门中枢圣地,可谓是“宰相门前七品官”。

    温饱自是不愁。

    苦就苦了,留在白云道院这些人。

    看到周围人越聚越多。

    郭静江回到老宅内,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个年轻人,帮着打开正门,迎接族内亲属。

    又匆匆赶来一个中年妇人,着急忙慌烧了好几壶开水,沏好苦根茶,一一端送给客人。

    苦根茶,是今世穷苦人家,待客时常用茶水,原料是桑树叶,只是多为穷人家用,又被称为“苦根茶。”

    这里条件稍好一些人家,常用糖水拌着面糊,客人吃了还能略微填饱肚子,因此又称作为待第茶,寓意学富五车,科考及第。

    与众人闲谈一圈,天色渐晚,郭静江见大家兴致正浓,又都还没吃饭,便唤来那个年轻人,给出他一两碎银,出去买些炊饼。

    此时他已知这妇人,和少年的身份,以及为何会,出现在这里的缘由。

    这妇人见到,赶紧上前说话,

    “炊饼太贵了,今天人又这么多,汾阳还是去郭记粮行,买点面粉来,我来给大家蒸馒头吃。”

    在郭族粮行内采买,虽然不会有优惠,但伙计们大多是二老爷一脉子弟,因此不会,自家人坑自家人。

    郭静江没有采纳这夫人意见,

    “眼下都什么时候了,再去买面回来蒸,又哪里来得及?”

    “再说了,炊饼里还有馅,我小时候常爱吃那个龙虎斗,如今70年过去了,还是挺怀念当初那个味道。”

    “却不知,这龙虎斗现在还有没有?”

    众人闻言,七嘴八舌道,

    这个首先回复,

    “有,有,有。”

    那个赶忙接话,

    “那老头这些年已传了三代人,这龙虎斗的味道,跟当年还是一模一样。”

    还有人流着哈喇子,

    “甜的里面有糖,有芝麻馅儿。”

    “咸的里面有猪肉馅儿,还有韭菜。”

    又有人附和道,

    “我爱吃甜的,可好吃了。”

    又有人插嘴道,

    “我爱吃咸的,可好吃了。”

    郭静江见到场面乱哄哄,竟是为了一个炊饼,心中不禁哑然失笑。

    旋即又有些心疼。

    当年二老爷一脉何等风光,四房名下产业又何其多也,怎的如今,越过越穷困潦倒。

    这又是为何?

    他心口一阵怒火,这个为何,四房里得老人们,早就给出了答案,这么多年来,作为长房嫡系。

    他就是为了,这个“为何”,而活着。

    当年被迫丢掉的一切。

    如今。

    该连本带利,拿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