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清竹纪年:三清山 » 第1章 一万年后

第1章 一万年后

    东胜神州,三清山。

    青竹观地域。

    一条大江穿境而过。在这江岸边上,傍河而建,星罗棋布坐落着,一户户由青砖石瓦砌成的村落。

    这条大江,名叫清江。

    清江起源于三清山北部,从山巅而下,一路往南,依次穿过太清观、上清观、玉清观、福寿观、元妙观等地域,奔腾数万里,最终从青竹观地域流入东海。

    青竹观地域管辖范围内。

    南部白云道院、岳麓道院、洞庭道院,靠着清江两侧而立,人口稠密、通江达海、道风鼎盛,整体发展较好,被称为上三院。

    北部白鹿道院、东林道院、石鼓道院,因境内土地贫瘠,灵气稀薄,人口较少,民风相对彪悍,发展有些滞后,故称为下三院。

    下三院最东头,是东林道院。道院衙门设在平阳阁,下辖着楼王阁、秦南阁、尚庄阁、龙岗阁等七阁,各阁又管着十多个村庄。

    平阳阁作为城关阁,相比其它阁,自然是繁华得多。傍晚时分,就在它最北面的角落里,一处三进宅院内,忽然传出阵阵读书声。

    原来是一位神色颇为坚毅的中年男子,扎着道髻,身着一袭深蓝色道袍,正给他的两子两女讲课。

    四位子女共分两排,并肩而坐。其中三子和幼女坐在最前,长女与次子居后而座。

    此刻,听到大家诵经完毕。中年男子又捧起手上的《三清道经》,给大家仔细讲述着,书卷上记载的内容。

    天地之初,鸿钧老祖在不周山设经筵,教化天下众生。第一元历末,老祖登天合道。

    老祖的三位弟子,均在第二元历初期成圣,合称“三清道君”,共同传下老祖道统。

    太清道君发下天大宏愿。愿人族不受饥寒交迫之苦,教化人族学狩猎、种谷物、织衣物,立下人教道统。

    上清道君发下天大宏愿。愿人族不受疾病困扰之苦,教化人族尝百草、编药方、治百病,立下阐教道统。

    玉清道君发下天大宏愿。愿人族不受器物短缺之苦,教化人族打铁器、制竹简、造器皿,立下截教道统。

    第二元历中期,先有梵教教主陆压成圣,后有明教教主景炎成圣,又有魔教教主申银成圣。

    第二元历末期,先是梵教教主陆压怒撞不周山,后是明教教主景炎登天合道,再是魔教教主申银被放逐魔界。

    ……

    就在中年男子讲到,第三元历初期,太清道君登天合道之时。

    一位小厮模样的温厚少年走进院落,前来禀报,“启禀老爷,外面有一位客人到访,自称是老爷同乡。”

    说罢,一弯腰,小步上前,恭恭敬敬的递上一张大红拜贴。

    中年男子接过拜贴后,略微翻看,顿时面露惊喜之色,转身跟自己的几位子女道,

    “既然有贵客到访,今日功课就到此为止。你们要多加温习,特别是嘉儿,不日就要举行童子试,一刻功夫都不能耽搁。”

    然后,便在通禀小厮陪同下,快步往前厅走去。

    就在他走后不久。

    坐在最后面,被称作嘉儿的次子,眼眸中突然闪现一丝复杂之色。有些困惑不解,又有些迷茫不安,可是很快,目光又恢复了清澈。

    郭嘉?

    陈年一瞬间有些呆滞。他的记忆还停留在,从前世穿越而来,成为了四灵青龙与玄龟的直系血脉赑屃。

    偶遇金乌圣女,又化名景炎,创立明教,发下天大宏愿。

    我愿,这天下的妖族,懂得长幼尊卑,明白孝悌谨信,理解是非善恶。教化众妖,习明文,诵明经,讲明俗,立下明教道统。

    登天合道后,理因与天道融合。

    却不知,自己前世的魂魄,因不属于此方世界,又被天道送入,眼下这少年身躯之内。

    这少年,便唤作郭嘉。

    可自己现在,只记得上一世开头与结尾的事情,过程中那些记忆,却是通统都不记得。

    不知是不想记得。

    还是不得不遗忘?

    与此同时,郭宅前厅内。

    一位风尘仆仆的老人,正眼含热泪,紧紧握住,面前这位中年男子的手,久久不肯放下。

    中年男子姓郭名忠,乃是青竹观白云道院人氏。郭氏是当地大族,祖上也曾出过进士。

    作为偏房次子,郭忠天资虽是不错,可惜运道不足,道业之路异常艰难,筚路蓝缕下,如今快两百岁了,却只得一个秀才位业。

    这老人名讳郭间,与他年纪相仿,是郭家出了五服的远亲,也是青竹观白云道院人氏,曾是他少年时期的至交好友。

    两人一道过了院试,当时还在乡邻之间传为佳话。只是在中了童生后,他却止步不前,终其一生,也无丝毫寸进。

    宾主分开落座,自有丫鬟奉上热茶。

    郭间环顾四周,望了望自己所处厅堂;抬起头,又再看了看,自己百余年未见的老友。

    悄悄举起右手,用有些破旧的衣袖,轻轻擦拭着,眼角黯然溢出的泪水,心生无限感慨。

    “郭二爷到底是中了秀才,如今快二百岁,我已然油尽灯枯,你却风华正茂。”

    郭忠闻言,立马出声安慰。

    “贤弟此言差矣,我与弟别,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尔。”

    “远的不说,单说这平阳阁。如今谁还记得,千年前原名是瑞阳阁,只因出了一位山主,道号平阳子,此地就改名为平阳阁。”

    说到这里,郭忠轻呷一口热茶,不再往下言语。那老者却是满脸热切,自顾自接话道,

    “平阳子,东林道院瑞阳阁人氏,少年时一战成名,十七岁过院试,中童生,入了道籍。”

    “取得修法资格后,获授功法不过数月,修为就已然入品,得道门授箓十五品诵经道士。

    “五十岁过观试,中秀才,同年修为步入十二品,授箓行咒道士。相比常人百岁才有幸得中,实属道门天之骄子。”

    “破格入青竹道观修行,获传法咒典籍,短短数十年后,授箓十品行法道士,即有资格在观里斋醮科仪中行法。”

    “百岁过山试,中举人,授箓九品制符道士,二百岁过殿试,中进士,举世哗然,授箓六品炼丹道士,更是天下皆惊。”

    “在三清山跟随上清、玉清两位道君修行百余年后,突破至五品境界,授箓传经道士,被派往截教圣地玉清观,入红尘锻炼。”

    “去了溪石道院,年仅三百岁,就担任了院长之职,主持一院之地,不到百年又晋升四品,授箓镇鬼道士。”

    “四百岁任元妙观观主,任职不过岁余,即离开东胜神州,统率三教高手,去西牛贺洲开荒。”

    “仅花了三百年时间,先晋升三品,授箓御妖道士;后晋升二品,授箓降魔道士;最终晋升一品,授箓释注道士。”

    “一路斩妖除魔,大破梵教总坛,夺其圣地灵台山,七百岁任灵台山山主,主持半洲之地。”

    “为我人族大兴取得首功。如今这西牛贺州,却有大半,已落入我三教之手。”

    ”只可惜,梵教余孽心有不甘,教中圣子蓄意行刺,平阳子一时不察,不慎陨命,落得身死道消的结局。”

    “自此,瑞阳阁就改名为平阳阁。”

    老者娓娓道来,对平阳子的生平事迹如数家珍。

    最后,他总结道,

    “平阳子,乃是青竹观万年不遇之奇才,我等与之相比,却是萤火与皓月争辉。”

    说到这里,他却又掩面而泣,胸襟处湿了一片,灰白色乱发披肩,老态尽显。

    郭忠见状,心头不禁一声叹息。

    想自己这少时玩伴,不过百余年未见,却至耄耋之年。

    常言道,“童生岁不过两百”。

    眼下,已然到了行僵就木之际,却依然热衷功名利禄,始终未曾看破,这科道一途。

    他不忍再劝,于是淡然问道,

    “贤弟不远千里而来,必有要事相商,只是不知所谓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