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一百五十八章 会战序曲

第一百五十八章 会战序曲

    “最近周延儒有什么动静?”

    “回皇爷,周府这几天门庭若市,东林蒋允仪,魏光绪,刘廷佐,连同一些晋商,频繁与其相会。”

    “昨日周延儒,广聚门下和故旧,在香醉楼畅谈政事,显得意气风发。”

    “哼!”

    “曹文诏刚刚斩杀了王嘉胤,洪承畴剿匪也略显起色,他就配合皇太极,扯朕的后腿,现在呼朋唤友,这是要看朕的笑话啊!”

    “怎么……?”

    “还以为朕黔驴技穷无策应对,准备提前庆祝了吗?”

    崇祯虽然面色冷峻,却不显丝毫愤怒,让人感觉似是胸有成竹。

    “皇太极明年可能会与林丹汗决战草原,他现在兵困大凌河,不过是想拆毁堡寨,探其究竟,削弱辽镇军力,剪除后顾之忧而矣!”

    “还真当朕如两年前那样可欺吗?”

    “民间有句话怎么讲?”

    “回皇爷,是不争馒头,也要争它一口气!”

    “对!”

    “就是这话。”

    “朕这次不争馒头,也要争口气,何况皇太极要挥兵西进,朕就更不能让他,后顾无忧的去打仗了。”

    “拟旨”

    “张春携永平车营,十日之内抵达锦州,加入大凌河会战,统率蓟辽二镇兵马,与皇太极决一死战!”

    “哼!”

    “朕这次,定要掰下建奴两颗大牙来不可!”

    经过几年盘整,崇祯此时身家丰厚许多,说话时腰板挺得笔直,看似极为硬朗。

    “对了!”

    “这段时间,好像没有看到状告方小子的折子,他真没有再闹出什么幺蛾子?”

    “你可不要替他遮掩啊!”

    “回皇爷,方小子最近确实很老实,他在德州造船酿酒,正忙着赚钱呢!”

    “哎~!”

    “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崇祯端着茶碗,无奈的摇了摇头。”

    “皇爷,今天早上接到孙承宗请调千里营的折子。”

    “这事……您看……?”

    崇祯放下茶碗略一沉吟,嘴角扯动,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朕还以为方小子转了性呢!”

    “真是狗改不了吃屎啊!”

    “估计他现在已经到锦州了,只是未带兵马而矣!”

    “皇爷是说方小子到辽镇了?”

    “不能吧?”

    “他没有调令,怎么会善自出关?”

    王承恩低头看向地面,他虽然认为自己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感觉方楠行事作派,好像并不在情理的范畴之内。

    崇祯轻轻的点了点头,“他这个爱凑热闹闲不住的毛病,真能改得了吗?”

    “呵呵呵呵”

    “让卢九德去兵部拿上调令,快去德州宣旨吧!”

    千里营紧锣密鼓的战争动员,影响到运河沿岸各个庄寨。

    手持刀矛的庄丁几十人一队,频繁在运河岸边巡查。像这样的队伍突然出现了上百支,运河上下顿时一片肃然,竟然出现夜不闭户的盛世景像。

    刘荣嗣正巡视运河水情,抵达临清后,看到两岸庄寨能够“自发”组织庄丁巡河,让他老怀甚慰。

    刘荣嗣坐在临时府阺,左手托着茶壶,靠在太师椅上,听着漕巡总督府中的官吏汇报公事。

    当官吏讲到运河沿岸的安全时,盛赞刘荣嗣施政有方,现在已经是一片清平了。

    开始的时候,刘荣嗣听得甚为开心,脸上挂着轻松笑颜,但心中却是感觉,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官吏汇报完后,轻轻退出书房,他悠哉悠哉喝着茶水,突然一个念头,出现在脑海之中。

    “庄丁都在巡河,那千里营的人去哪了?”

    “噗”

    刘荣嗣一口茶水喷出,起身走出书房,喊上护卫命令标营,立刻赶赴往德州。

    牛聚明和周茂兰一同将刘荣嗣接入了工坊,没见到方楠亲自出迎,刘荣嗣便开始猜想他带人去哪了?

    走进书房刚刚落坐,刘荣嗣还没有来得急询问方楠下落,工坊护卫就跑了进来,向牛聚明等人禀报:“圣旨到了”

    方楠不在工坊,刘荣嗣作为上官,只好代他领旨。

    卢九德将圣旨读完,刚刚与刘荣嗣客套了两句,就听咣!咣!咣!咣连续几声炮响,吓了两人一跳。

    “寻声望去,工坊兵营上空,升起两颗烟花绚烂绽放。”

    烟火未逝,烟花又接二连三,在东北方向空中相继升起炸开,刘荣嗣和卢九德心下正在狐疑,千里营这是在唱的哪一出?

    这时,工坊军营大门突然打开,全副武装顶盔贯甲的“千里营”士兵,乘坐轻车一辆接一辆迅猛冲出,驶上向北延伸的官道,卷起滚滚尘土扬长而去。

    牛聚明满脸陪笑在一旁递茶送水,轻抚着刘荣嗣后背。

    刘荣嗣这时已经气得胡须直抖,黑着老脸指向牛秀才:“等方楠那个小东西回来的……。”

    他“哼”了一声,然后面色微缓,请卢九德进入会客厅用茶。

    望着轻车远去的背影,卢九德笑眯眯看向刘荣嗣和工坊众人。

    “不愧是皇爷亲封的千里营。”

    “这速度!”

    “啧!啧!啧!就是快啊!”

    刘荣嗣在心中暗骂:“小东西,让你在德州消停一段时间就是不听,这速度哪里是什么千里营,分明是找死营。”

    “关宁锦地处关外,那是好混的地方吗?”

    烟花在德州工坊与埕口船坞之间的烽火台上接连绽放,没到一个时辰,大川便在船坞码头上,看到递次燃起的烟花在空中炸开。

    他猛的一挥手臂,吴石头和宋桥立刻指挥家丁,携带装备战马,在一刻钟内蹬上海船,扬帆起航开赴锦州前线。

    方楠这两天焚化阵亡士兵的尸体,分别装入标注名讳的骨灰坛中。

    刚忙完这些,便有士兵前来禀报,锦州城外有一百辆装载粮食和物资的大车抵达,孙督师已经收到消息,派人将车队带入到城中安置。

    在孙承宗书房中,杨肇基打趣的说道:“方大老板果然是才大气粗,一百辆大车的物资,啧!啧!比抚宁军的阵势还大!”

    “这些都是些小钱!”

    方楠给了杨肇基一个白眼,脸上挂着一副无所畏的表情。

    孙承宗看到方楠这副很有钱的模样,被逗得哈哈大笑。

    方楠心里可没有表面上那样轻松,周茂兰收到他的书信,马上将梁知熟刘正衡和几个大地主请到了工坊。

    按照方楠在信中的吩咐,周茂兰对几人说道:“方公已经在埕口镇修建船坞,准备组建船队进行贸易,现在造船费用上,有二十万两缺口,今天请几位前来,是向诸位筹措这笔银子。”

    “大家能看出工坊效益,所以方公每个月会偿还一万两,这样在二十五个月后,便可将本息还清。”

    梁知熟转动手中茶碗,他并未答话而是看向旁边几人。

    刘正衡“刷”的一声,展开折扇,淡淡笑道:“方公多虑了,自从千里营巡查运河以来,匪患消除商埠繁荣,我等虽然只是拥有众多田庄的农人,但也获益非浅。”

    刘正衡轻摇折扇:“众位乡邻平日里常感念于方公照拂,既然建船需要银子,各个田庄理应鼎力支持。”

    “二十万两银子,不过是小事一庄,我与老梁各出十万两。”

    “周兄可告知方公,不必着急归还,息钱就更匆需再提了。”

    “只是……。”

    刘正衡“啪”的一声,合上了折扇,面带踌躇之色停顿了一下。

    这时,周茂兰淡淡一笑,端起茶杯向刘正衡一敬,然后缓缓轻啜了一口茶水。

    刘正衡展颜一笑:“若方公海船来日出海贸易,那时可要一同带上刘家与老梁啊。”

    “哈哈哈哈”

    “我们两家各出一艘二号福船,也随方公发点小财。”

    善战不等于匹夫之勇,方楠平定运河匪患,足以说明他有过人之处,现在造船跑海,那必然经过深思熟虑,对其中风险安全,定是早已清楚了然。

    若说刘正衡是看好了这条财路,还不如说他是看好方楠这个人。

    所以立刻就打定主意,参予海上贸易。

    梁知熟老尔弥坚,别看他见识不高,但满脑子都是人情世故,此时托着茶碗,眉眼带笑不住点头。

    “即然如此,周某就代方公多谢诸位了。”

    “工坊建造的福船不仅体量大,而且航速快,如果二位没有购买福船,大可在工坊定制。”

    周茂兰这到不是为了推销新式福船。

    正相反,他并不主张福船外售,之所以要为刘正衡二人造船,是担心他俩外购船支性能不良,拖了方楠的大腿。

    “能与方公同舟,乃是吾等幸事,一切就烦劳周兄操持了。”

    “哪里,哪里,刘兄客气。”

    刘正衡出自于书香门第,多有亲族在朝为官,见识自是梁知足不能比的。

    千里营装备精良,工坊出产皆是稀缺之品,他由此断定方楠造船,也必是性能优良。

    事情谈完,几个人都放松下来,周茂兰与刘正衡畅谈春花秋月等一些文人雅事,常知熟满面笑意的在一旁坐陪。

    刘正衡轻啜一口茶水,关切问道:“不知方公准备建造多少支商船,才会耗费如此巨大?”

    周茂兰诡异轻笑:“二位庄主到时便知。”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刘正衡闻言一愣,转念便恍然大笑,观方楠行事,不正应合了孙子《军形》中这一句吗。

    “方公高才,我等拭目以待。”

    刘正衡清楚德州工坊的财力,方楠建造海船使工坊无力支撑,便说明海贸计划很大,而且建造的海船也很特别。

    不然的话,以工坊财力,只需一年盈利,便可拉起一支十艘以内,由二号福船组成的船队。

    崇祯四年,九月十二日,张春率领“永平”两部车营,一万两千余人东出山海关,历时六天抵达锦州。

    孙承宗站在城头上,举起千里镜向南望去,在通向锦州的官道上,每隔几十步便有一辆偏厢车在行驶,其中还夹杂着步行士兵,一队队身披环臂铁甲的骑兵,在路边快速向前奔驰。

    由二百辆偏厢车,和三百辆淄重车,组成的行军队列,布满了蜿蜒的官道,跨过几条小河上的浮桥,延绵十余里,一眼望不到边际,浩浩荡荡正向锦州行来。

    孙承宗率领辽东众将,在锦州南门外列队迎接,吴襄看到眼前情景,撇了撇嘴,酸流流的说道:“大明装备最好的两个车营终于出关了,这可是皇上自掏腰包打造的部队,气势上果然不同凡响啊。”

    张春头戴凤翅盔,身披亮银色山纹甲,巴掌宽的束甲红绸,交叉于胸前,他双手虚扶栏杆,站在一辆望车之上。

    两尺高红翎盔缨和大红色的罩袍,迎风簌簌抖动,虽然以年过六十,仍显得神采奕奕,威风凛凛。

    两丈高的大旗矗立在身后,呼呼啦啦迎风飘扬,上书斗大“永平”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