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一百三十八章耗费巨大

第一百三十八章耗费巨大

    候五与夏仲进,两个人互相打量了一下,夏仲进心中暗暗鄙夷了一下侯五,心说刘荣嗣怎么会看上他呢。

    想到此处,他妩媚的一笑。

    老头此时正在心中谋划,如何利用好这两个匪首,快速解决闻香教余匪对运河的威胁。

    这时,他看到夏仲进猛的一甩乱发,布满坑洼的脸上,出现了一种扭捏的微笑,大黄板牙参差不齐,竟然还轻咬着舌尖。

    “呕……”

    刘荣嗣顿感胃中翻滚,腰背弯曲,扶着方楠手臂狂吐起来。

    片刻之后,他掏出手帕匆匆擦试了一下嘴角,然后招过轿子,立刻钻了进去。

    刘荣嗣坐在轿中,对旁边的方楠说:“老夫明日去趟济南府,带上两名匪首,让余大成也看看,刺激他一下。

    只要他下定决心,捏住刘泽清,运河沿岸的匪患就算剿清了。

    “咳!咳!”

    “老夫便可清闲几日,回家看看儿女喽!”

    “明天你也带领部队回去吧,只留下重甲骑兵,随老夫去济南便可。”

    刘荣嗣停顿了一下,望向窗外略有所思。

    “汶上县大营全部拆除,不要在兖州府留下漕巡营一兵一卒。”

    “方将军与小儿是旧识,今晚就留在城中临时府衙休息吧。”

    方楠命令漕巡营在城外扎下大营,丁成营乘马车赶往滕县梁知熟的田庄驻守,等待工坊护卫队过来替换。

    方楠走进书房,看到刘荣嗣正在书案上练字,于是向门外招手,小豆子抱着一个大木箱也跟了进来。

    刘荣嗣收笔,凝视刚写完的一副字,唤方楠过去。

    “此书赠予小将军。”

    方楠轻声诵读:“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刘荣嗣的字迹,如清溪搬在纸上婉转流淌,锋转意随,墨迹中蕴含着一股,生机驿动的韵律。

    方楠躬身一揖:“多谢刘世伯赐教。”

    刘荣嗣连忙摆手:“小子别套近乎,这是看在你剿匪得力,才告诫你两句。”

    “想称老夫刘世伯的青年俊才多得去了。”

    方楠一阵无语,只好向后挥手,让小豆子把木箱放在书案边,取出二十多轴书画,摆放在桌面上。

    方楠站在一边,没羞没臊又喊了一句刘世伯,“这些书画具是剿匪所获,还请世伯品鉴。”

    刘荣嗣撇了一下嘴,在书案上拿起折扇,并未打开任何一轴书画,只是在其中拨弄。

    书案上的卷轴,一个接一个被刘荣嗣挑落到地上的木箱中。

    “看你弄来的这些破烂,仿作水平都很差,还拿来让老夫品鉴?”

    转眼间,案上书画就只剩下几幅,刘荣嗣的折扇,在一副古普卷轴旁边停顿下来,却并未将其拨落回箱中。

    他指向剩下的几轴书画:“都扔了吧。”

    方楠什么都不懂,缴获夏仲进和候五一些藏品,认为应该都是不错的东西,便吩咐小豆子收起来,没想到这次,把脸都丢到姥姥家了。

    方楠哪会想到这些书画皆是仿作,即使个别真迹,价值也不高。

    刘荣嗣小心翼翼,打开唯一留下来的卷轴,左手放在背后,右手捏着下颌紧皱着眉头,身体前倾凝神观看。

    方楠好奇心起伸头观望,见书卷中是一副字,右上角竖写三个字“乐毅论”,字迹很俊逸,这是他对这副字,能够做的唯一评价。

    方楠古文并不好,没看董这副字的内容,心中是一片茫然。

    过了半晌,刘荣嗣面容肃穆,双手微抖端起茶碗喝了一口,然后又重重顿放在案上。

    “哈哈哈哈”

    “快哉!快哉!”

    刘荣嗣仰首拂须爽朗大笑。

    转眼看向方楠,指向字幅:“小子知道这是谁的字吗?”

    “王羲之的《乐毅论》啊!”

    “哈哈哈哈”

    刘荣嗣伏在案上,头也没抬,细致观摩,同时吩咐方楠扔掉地上木箱中的垃圾,然后就回房睡觉去吧。

    《乐毅论》共四十四行,小楷。是王羲之的楷书书法作品。原作者为夏侯玄,真迹早已不存,一说真迹在战乱时为咸阳老妪投于灶火,一说唐太宗所收。现存世刻本有多种,以《秘阁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佳。

    第二天清晨,漕巡营高唱凯歌返回德州。

    时隔四个月,方楠看到德州城外工坊区,渐渐形成规模,现在被当地百姓统称为“方家船厂!”

    在德州城北一里外,十五条砖木结构的船坊,并列在运河沿岸,过往船只在几里外,就能看到高大宽绰规格一致的外观。

    其后便是占地三十余亩的炼钢坊和轧板坊。

    东侧鬲津河边,方宝修建了一座稍大的船坊,其中可以造出二十丈内的漕船和江船。

    半年前设计的二号福船,几个月前开工建造,现在船体完工,只等方楠回来后主持下水。

    两条鸡蛋粗般的纤细铁轨,由运河边码头铺设到了鬲津河边新建的船场,同时也与酒坊和皂坊相接,成排的大型仓库,围绕在酒坊四周,方便了货物转运。

    船厂和工坊虽然分成东西两个部分,但占地百余亩规模着实不小。

    其间则是星罗棋布的民居和军营,常有护卫窜行巡视,显然是禁止外人靠近。

    数辆装载着粮食,钢板和酒桶的大铁车,在十几匹骡马拉动下,在铁轨上面正有序行驶,显得非常轻松。

    让方楠十分惊喜的,是在煅造坊中,竖起来两座五丈高的小烟囱。

    没有走进工坊时,他就听到了尖锐悠长的气笛声,和铛!铛!铛!杂乱的煅锤敲击声。

    在煅造坊中,他看到方宝和宋长庚,站在两座能够加注三千斤水的锅炉旁,正在谈论着什么。

    看到方楠回来,他们面现惊喜之色。

    “哥,回来前怎么不打声招呼?”

    方楠挥了挥手,指向锅炉问道:“制造技术成熟了吗?”

    宋长庚走过来扯着嗓门,才使方楠听到他的声音:“其实设备构造并不复杂,新造的这台大型锅炉运行比较稳定,能抵上五架大型水车,十几头壮牛。”

    宋长庚又指向旁边另外一个锅炉:“那是第一台,在设计上有点瑕疵,虽然更换了很多部件,但还是经常出现问题,所以又制造了这台,能够带动四部两百斤煅锤。”

    “现在使用半个月了,有些部件,还需要重新打制,才能适应增大的动力,刚才正与宝哥儿商量,准备过几天再造一台锅炉。”

    “经过摸索,下一部锅炉技术性能,会大幅提高,而且更加稳定,加上传动设备,蒸汽机整备重量至少在一万斤以上。”

    “一万斤?”

    方楠又重复了一遍,宋长庚骄傲的点了点头。

    看向锅炉,方楠心想:算上传动组件等于五吨,产出的动力还是有点小,如果要在二号福船上使用,致少也要两台。

    现在能造出二十吨的蒸汽机,那就好了。

    方楠自言自语小声嘀咕了一句。

    然后看向宋长庚,“再造三台,优化一下传动结构,提高活塞动力输出。”

    方宝在一旁连声喊道:“哥!哥!你知道这么一个锅炉机要多少钱吗?”

    方宝平举双手五指分开,在方楠眼前比划了一下。

    咬着牙狠狠说道:“五千两一台啊!”

    “五千两啊!”

    方楠没想到锅炉机会这么贵,闻言微微一怔。

    方宝继续说道:“锅炉全部是精钢打造,还用了很多铜,要不是自家工坊,有现成物料和工匠,一万两也造不出来。”

    “还有张大山那个败家玩意,造出八门垃圾火炮,前后花了六千两银子,全都打水漂了!”

    “酒房已经安装完一百六十口大型蒸锅,这两个月赚了八千两。加上皂坊收入的七千两,都被他们两个给造光了。”

    再加上工人月钱和吃喝用度,周先生的帐上只剩下老底子。

    “工坊赚的银子是不少,可花的更多,张大山那小子,就是为败家而生,一天天就会伸手要钱。”

    说话间,方宝瞟了一眼旁边的宋长庚,大有指桑骂槐的意味。

    而宋长庚则是手抚短须双眼上翻,似在思考问题,完全没把方宝所言听进耳中。

    他来到工坊后,可以说是玩疯了,这里所有材料和工人都是现成的,是梦寐以求的研究场所。几个月下来,四书五经早经覆盖上一层灰尘,现在他满脑子都是机械齿轮和活塞连杆。

    见宋长庚视若罔闻,方宝无奈的摇摇头,“如果不是将剿匪收入的银子用来流动周转,工坊马上就得断粮。”

    这时宋长庚才略有所悟,面带少许愧色:“锅炉机试制的时候,产生了很多报废部件,好在如今已经定型,不会再有浪费,三千两一套应该够了。”

    “嗯,三千两,差不多!”

    宋长庚没有丝毫觉悟,再次肯定,气得方宝直翻白眼。

    方楠走到方宝的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要在意当下付出,以后你就知道蒸汽机的重要性了。”

    方宝笑了笑:“其实现在也是知道的,工坊自用的十几支漕船,都装上了小型水汽机,在运河里跑得很快,每天都有粮商登门求购,但是都被周先生回绝了,他说这个事,要等当家的回来定。

    之后又有几个大财主跑来谈合作,也都被周先生婉言推辞。

    方楠闻言点了点头,心道:“周茂兰书没有白读,看事还是有眼光的。”

    “东西虽好,但研制起来太过耗费了。”

    方宝恨恨的说道。

    “这俩个败家玩意,也太能折腾了,这要不控制一下,那还不得翻天呐!”

    “呵呵呵呵”

    “还是要尽量去支持他们,弄出了好东西,工坊才会有钱赚。”

    “嗯”

    方宝应一声,然后略带兴奋的说道:“埕口船场的二号福船已经完工,咱们明天就下水测试吧!”

    “前几天,我看了一下,感觉这次造的应该不错,所以……呵呵……”

    “所以就接下两个粮商的定单,建造三号福船,河伯已经绘出图纸,单艘用时不过三个半月,共计一万八千两,基本上是五成利润。”

    “即然如此,明天我们就去埕船坞,下海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