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一百一十六章代收厘金

第一百一十六章代收厘金

    方楠指挥漕船停靠在岸边,看到运河上货船蜂拥而过,心想这次可是让崇祯破费了,得想个办法给人家补回去。

    周茂兰似是看懂了他的心思,笑道:“每日在运河上通行的船支,多达五百余艘,想要填补这笔费用,可也不是个小数目。”

    “不如咱们先代收它几天,也算对得起皇上的恩典。”

    “哈哈哈哈”

    周茂兰虽然面带微笑语出淡然,但方楠知他因父亲周顺昌未被昭雪,对崇祯怨念颇深。

    暗忖:“都说读书人是书呆子,我怎么一个也没有遇到,接触过的文人,一个比一个老谋深算。”

    “不过他说的没错,自己只是要震慑巡检司的人,犯不上影响到崇祯的利益。”

    “那就有劳同先生操持了!”

    “无妨!无妨!小事一桩!”

    周茂兰轻摇折扇,站在甲板上,指挥漕船停在抄关闸口之前,打出横幅:“代收厘金,逃逸者斩。”

    方楠沿着抄关木桥,走上河堤,看到大川已经率领一百多个“剑锋大队”家丁赶到,扼守在通向抄关的路口上。

    此时,十几个衙役,围在大川身边,连蹦带跳向运河上比划。

    方楠走到近前,沉声问道:“是谁让你们在这里拦截铁壳漕船的?”

    为首一名皂吏,听闻他语出不善,急忙后退几步,挥手点指怒声说道:“河上有贼人作乱,你们为什么不去剿灭?”

    看他那副派头,简直就没把当兵的放在眼里。

    方楠估计在衙役嘴里,也问不出来什么,挥手示意大川将他们驱离。

    这些个工差,察言观色能力极强,见方楠面色不善,就知道刚才自己所言招人厌烦,打量了一下大狗熊般的家丁,他们感觉再呆下去挨揍是必然的。

    于是没等家丁们动手,十几个皂吏见情况不妙,跑得比兔子还快,转眼间就逃出了几十步。

    心有不甘,回头叽哩哇啦喝骂几句,见大川牵过战马,头也不回,猫着腰撒开腿脚,玩命奔跑。

    有几个狼狈的皂吏,将鞋子都甩飞到一旁的草丛之中。

    方楠坐在路边大石上,寻思在这里耗下去,也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必须得连系上崇祯,现在只有这一个倚靠,如果弄砸了,就得近早准备在山里躲上一阵子。

    手里现在还有些银子,所以也不愁吃喝,要比初到明末时强多了。

    没过半个时辰,官道上尘烟四起,十个皂吏舔胸叠肚,率领几百个服饰各异,歪戴帽子斜穿衣的“百姓”,拎着刀枪棍棒气势汹汹又杀了回来。

    在一里之外,就能听到他们嘈杂的叫喊声。

    在方楠一打眼就看出,这些人战斗力连土匪都比不了,毫无兴致把头扭向运河,继续思考对策。

    大川一声令下,家丁们在战马皮囊里,取出许久未用的踏张弩。

    在人群接近百步时,一百多根弩箭抛射而出,落在皂吏面前,如同地面上突然生长出的野草密密麻麻,箭杆不停震颤发出嗡嗡声响,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一个腰捌短刃的“百姓”,挤到人群之前,撩起衣襟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猫着腰小心翼翼抚摸了一下箭杆。

    随即喃喃说道:“这它娘的也真够粗的。”

    他抬头又望了一眼百步之外,已经严阵以待的家丁,心说这那里是来协助执法,分明就是来送命嘛,老子还没活够,今天就不陪你们玩了。

    他左右看看,然后扭头钻入人群,拉上几个兄弟撒腿就跑。

    感觉前路凶险的人越来越多,三三两两后退几步,转身后退。

    转瞬之间,三百多个“容貌不俗的百姓”就跑了个精光,连带着衙役也蹿了一半。

    剩下的二十几个皂吏,你瞅瞅我,我看看你,非常默契转身飞奔,挥舞铁尺向逃跑的人群喝骂,“一群没有用东西,看老子回去怎么拾你们。”

    方楠看到这些人狼奔豕突的逃窜,不禁莞尔一笑,吩咐吴石头,速去京城找到牛秀才,让他联系王丰,去打探一下崇祯的态度。

    天色将黑的时候,官道上出现了五百骑兵,高举旗幡卷起漫天尘土,向运河边急驰而来。

    方楠一看便知,这部骑兵绝对不是土鸡瓦狗,为了避免造成误会,他吩咐大川,将神机营的旗号树起来。

    为首的一名将官,在百步之外带停队伍,单人匹马向方楠走来。

    “这不是大川兄弟吗?”

    “原来是周大哥呀!”

    方楠也站起身迎了过去,他已经认出来,面前这名武将,竟是阔别了大半年的周大刀,看样子他现在升到了千总。

    周大刀看到方楠,抡起拳头在他肩膀上砸了两下,哈哈大笑:“也就是老弟你有这个胆色,敢炮轰抄关,打跑巡检司的皂隶,明目张胆在运河上打出代收厘金的告示。”

    “老哥现在都有些崇拜你了!”

    方楠哈哈大笑,指向周大刀身后的士卒,“让兄弟们都下来吧,今晚酒肉我全包了。”

    “你是大财主,早就该有这样的觉悟。”

    “哈哈哈哈”

    “今晚咱们就席地而眠。”

    “对!席地而眠!”

    几人这时想起了被流贼裹挟的那段日子。

    河岸边点起一堆堆篝火,成车酒肉,由柳河村拉来任士卒们取用,划拳声,嘻闹声,响成了一片。

    周大刀抽出短刃,切下猪肘上的一片肉条,扎起来咬了一口细细咀嚼,然后将刀上的剩肉举在面前,“这味道,真没有野兔的味道好啊。”

    方楠端起一碗酒:“那段日子太苦了,还好我们都冲了出来。”

    “是啊!”

    “兄弟们能混到现在的这个地步,可真不容易呀。”

    周大刀用手指掸了掸眼角的泪水,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小兄弟,你要多做些准备,今天这件事儿影响可不小,老哥手中的调令,是兵部直接下达的,看来有些人已经急眼了。”

    “哈哈哈哈””

    方楠放声大笑:“周大哥放心吧!”

    “小弟已经做好了重归山林的准备。”

    有人想断方某的财路,小弟也懒得和他们呱噪。

    “锵”的一声。

    方楠抽出钢刀,用手指在刀身花纹上擦过,“咱们兄弟只会用刀说话。”

    “唉!”

    “老弟说的没错,如果和他们讲道理,还不如与孤魂野鬼唠嗑,扯上个三年五载,都不算长。”

    “来,喝酒。”

    “明天老哥和你一同在此应变,大不了去山里过几年逍遥的日子。”

    “对,喝酒!”

    不远处的树林边,两名巡检拨开枝叶,看向岸边正在推杯换盏的士兵,又互视了一眼。

    “呸!”

    一名巡检向地上吐了一口,“这些丘八,都是些什么玩意?”

    “走吧!李大哥,再看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今晚秀春楼来了两个新人,去晚了就被别人带走了。”

    “你它娘的,一天连个正事儿都没有,就知道找女人,行啦!咱们回吧。”

    “嗳!三麻子,秀春楼那两个新来的,都是多大岁数的……?

    …………

    崇祯这几天心情不错,昨晚休息的也很早,清晨醒来在王承恩服侍下洗漱完毕,迈着小方步走进了东暖阁。

    “大阅准备的怎么样了?

    “回皇爷,兵部已经签发文书,登莱巡抚孙元化,锦州总兵祖大寿,宣镇总兵黑云龙,延庆参将杨国柱,大名府卢象升,将会率领精锐边军入京。

    “应天,山东,河南,湖广等地,也将会派出两万卫所兵入京受阅。”

    “孙元化怎么来了?”

    “回皇爷,是首辅周延儒的意思。”

    “对了,张春就别参加了,山海关那边他还得盯住喽,去年就是这个时候,黄太极调动兵马入关,今年蓟辽人事变动都很大,让他伸长了脖子,多加注意关外的动向。”

    “白杆兵在校阅时,需要警戒,也不用参加了。”

    “若论能力,周延儒其实并不怎么样,和稀泥是个好手,朕用他搅动一番朝局,还是获益不少,只是此人野心颇大,正如曹化淳所言,不可久用。”

    “回皇爷,周延儒现在势头正劲,最近可以说是门庭若市。”

    崇祯端起茶盏,喝了一小口参汤:“让骆养性多注意一些,他在与什么人接触。

    “皇爷英明”

    “有时空闲下来,总是感觉忘记了什么事情,但却怎么想也想不起来。”

    “对了,半个月前,杨国柱跑到方小子那里干什么去了?”

    “这段时间,方小子到是没出什么事,但杨国柱身上的是非可不少。”

    “哦?”

    “候恂,黑云龙,周延儒,钱龙锡,都派人去了延庆卫。”

    崇祯靠坐在龙椅上,手托右颊盯着书案左侧的铜香炉,缓声问道:“早就知道内阁和兵部,在延庆卫弄出了一个六千的编制,就没憋着什么好屁。”

    “后来呢?”

    “方小子挺聪明,将部队都派到了延庆卫,和杨国柱六千新兵在关内关外乱转?”

    崇祯闻言神色一紧。

    “去关外转什么?”

    “依方小子的脾性,不弄出点事儿来,那不是白跑了一趟?”

    “呵呵呵呵”

    “皇爷看人是真准呐,不过方小子这次,没有跟着部队一同过去,应该不会发生什么出格的事情。”

    崇祯闻言一愣。

    “他没有和部队在一起,那岂不是更加无法无天了?”

    王承恩在心中为崇祯竖起了大拇指。

    心道:皇爷这张嘴都赶上卦师了。

    “不过,事儿还得一步步的说。”

    王承恩眼神一转,暗自决定,先跟着崇祯的思路走,作好铺垫,才不会显得方小子炮轰抄关太过突兀。

    “回皇爷,方小子这次真的很消停,呆在柳河村哪也没去。”

    崇祯皱起眉头,露出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看着王承恩笑道:“怎么可能呢?”

    王承恩立刻神色一正:“确是如此!”

    “方小子家中产业发展的很快,就连皇爷喝的柳河春酒,都是出自于他家酒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