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一百零九章 秋风瑟瑟

第一百零九章 秋风瑟瑟

    一阵阵秋风吹过,卷起了漫天的枯枝败叶,方楠骑在马上举手遮挡住飞沙,心神中仍留有刑场上凄凉的景像。

    那幅场景,刺激到了他的神经,使心灵倍受震憾。

    穿越到明末以来,大仗小仗一场接连一场的打,方楠都未曾感觉到疲惫。

    而今天观看完袁崇焕受刑之后,他却感觉到明末乱世的残酷,顿时对这个时代生出了一种厌烦。

    刑部官员开始组织人员清理法场,方楠挥扬马鞭示意部队集结,准备回柳河村休息几天,驾着游艇去抓抓鱼,摸摸虾,带着老弟兄们过段悠闲的日子。

    至于部队操训,谁愿管就让他管去,在这些方面上,还真不需要自己操心。

    方楠心中有数,浒山和吴彪都是性情耿直之人,而且还十分迷恋军伍生活,学习一段时间兵法之后,每天都将士兵和家丁折腾的疲惫不堪。

    正思忖间,卢九德骑着战马,如骑驴般一颠儿一颠儿的跑了过来。

    “哎~方大游击呀!”

    “先别急着回去,咱家这里还有圣上的口喻呢。”

    没等方楠下马,卢九德便开口说道:“皇上说了,你小子两出大安口得了不少好处,但朕不与你计较了。”

    “回去之后,必须将士兵盔甲统一规制,你这才不过一千多人,就弄出四个样式,成何体统?””

    “今后一定要补足空额,勤加操训。”

    “崇祯说的也没错,有些面子上的事情,自己还是要顾及一下。”

    ”宋大哥,回去后根据各队主官要求,马上着手设计衬皮的“镶铁明光甲。”

    方楠忽然间想起了什么,向卢九德拱手笑道:“皇上没说赏赐些铁锭啥的?”

    “方大将军还差这点钱?”

    卢九德一咧嘴,轻声笑骂。

    “缺!太缺了!”

    “卢大哥你看看,这一千来人都要重新打制盔甲,加上人吃马嚼,一个月得多少银子,若是再补足兵额,小弟只能领着他们,蹲在城门口要饭了。”

    “不就是铁锭吗?说个数,明天就派人给老弟送去。”

    方楠寻声望去,见是王丰骑着高头大马,带领家丁追赶上来。

    卢九德看了王丰一眼,意味深长的对方楠笑道:“有丰公子这句话,方老弟就无须担忧铁料了。”

    “得嘞!”

    “二位先聊着,咱家这就得回去复命了!”

    看着卢九德的背影,方楠深知他话中的含意。

    北直隶境内的铁矿,大多掌握在内廷手中,并且将所获得的进项,全部划入了内帑。

    而剩余的矿山,都被王承恩和曹化淳几个大太监刮分了,王丰平日里,就是协助内廷干着类似巡检的勾当。

    他虽不是官身,但说出来的话,比矿监都好使。

    “方老弟,以后老哥就跟着你混了。”

    见方楠没有听懂是什么意思,王丰轻叹了一口气。

    “大伯让老哥去你的营中操训一个月,不是为了以后能够统兵作战,只是磨炼一下而矣。

    “小弟操训不精之处,还须老哥指点。”

    “算了吧,还和老哥来这套。”

    王丰笑道:“你那有什么好玩的事物,可不要藏私啊。”

    在王丰一再要求下,方楠将他留在了军营,去体验几天军旅生活。

    方楠带着大川的“剑锋大队”,还没有走到村口,就看到一大群人由村中涌出。

    其中不但有牛秀才和吴石头,竟还有方宝和老船匠何伯,连带着高铁匠和李大锤,走在最后是张大山,他还拉着宋长庚,一蹦一跳挥手向他打着招呼。

    方楠看到这个阵势,一拍额头,心说出去游玩几天的打算,肯定是要泡汤了。

    “回大院”

    也不待众人讲话,他一挥马鞭直奔庄园。

    进到书房,方楠匆忙喝了口茶水,还没有来得急卸甲,一大帮人吵吵嚷嚷蜂拥而入。

    牛秀才走到书案前,用力拍了几下,高声吼道:“静一静,静一下,当家的刚回来,咱们一个个的说。”

    方宝好久未见,他不但成熟了很多,而且穿上青丝道袍后,显得逾发清秀骏逸。

    只是在举止上,变得雷厉风行,更像一名操持事务的大掌柜了。

    方楠向他点了点头,方宝面色一喜:“哥,德州酒坊,两种白酒卖得非常好,很多江南酒商,都在那里装酒贩运回去售卖。”

    “德州酒坊,现在已经安装了八十口大型蒸锅,但两种酒水仍旧不够卖的。”

    “过段时间,准备再加四十口蒸锅,昨天与秀才叔商量过了,今后由他在京城收购高梁,咱们得自己组织几艘漕船运输,这样能省下两成粮款。”

    方宝拉过一张椅子,做到书案边继续说道:“船厂十个船台,现在开始全面运转,每个月能造出三十多艘铁壳漕船,但仍是供不应求。

    “前段时间,有不少海客来船厂,洽谈建造三号福船的事情,其中盈利较之铁壳漕船要高出了很多。”

    “所以我便自做主张,在鬲津河入海口附近,修建了两座临时船台,正在试造海船。”

    “即然利润丰厚,就开挖两座八十丈的船坞,这样一步到位,以后再大的海船,咱们都能造,省得重复施工了,虽然花费大些,但也是阶段性投入,咱们应该能够担负得起。

    说完,方楠又看了一眼牛秀才,见他点了点头,便对方宝笑道:“现在大家都知道建造海船赚钱,你就放开了干吧。”

    方宝闻言,欣喜的点了点头,但脸色却又垮了下来,懦懦的说道:“只是……只是!”

    方楠见他面现尴尬之色,笑了笑。

    “这里也没有外人,有话就直说,别吞吞吐吐的。”

    这时,何伯走到书案边,向方楠躬身作揖:“大老爷有所不知。小老儿组织人手,打制了几艘福船模型,经过测试后,感觉没有什么问题,便用了一个月时间,建造了一艘十八丈长,四丈宽的三号铁壳福船。”

    方楠听到这里眼睛一亮,随后何伯继续说道:“可是拖入海中后,没有经得起风浪,沉了!”

    书房中立刻响起一阵惊叹声。谁都知道建造一艘铁壳漕船,所使用的钢板,就价值几百两银子。

    海船体形宽阔,而且型深,虽是一条三号福船,所使用的钢板,成本恐怕得几千两之多,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够千余个贫苦家庭几千人一年吃喝。

    何伯讲完后双膝一弯,就跪了下去,方楠连忙站起来,隔着书案将他拉住。

    “何伯无须自责,咱们改日重新设计,一定能建造成铁壳福船。”

    何伯顿足拭泪,垮着脸呜咽说道:“是小老儿太过蠢笨了,有负大老爷的厚爱。”

    “明日咱们就重新制模,何伯无须自责。”

    方楠说话间用眼睛瞟了一下方宝。

    “何伯快点起来吧,若不是我心急,经常催促你,也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方宝心领神会搀扶着何伯,一边劝说一边带他去厢房休息。

    方楠坐回官帽椅,看到众人都面现尴尬之色,只有吴石头在角落里翘着二郎腿,捧着几颗花生,不停向嘴里送,笑嘻嘻看向别人。

    见到这样的情景,方楠就知道张大山和宋长庚也遇到问题了,随即挥了挥手。

    “有事明天说!”

    此去京城,方楠虽未劈刀沥血,但经历的事情极费心神,他现在就想静下心重新疏理一遍。

    第二天清晨,在书房前跨院里,几个家丁“呼哧呼哧喘着粗气,挥舞着手中的锹镐,挖出一个五丈见方五尺深的大坑。

    而方楠却在书房中,聚精会神绘制图纸,他曾经制作过一些船支模型,大到几米长,小到几十公分,都是按照实物进行设计。

    所以整体外观效果与真船无异,但具体到内部格局和制作材料,则与真船实物差别甚远。

    方楠看向牛秀才,自嘲道:古有“闭门造车”今有方楠“闭门造船”

    “哈哈哈哈”

    昨天晚上众人离开之后,他琢磨了几个时辰,感觉凭借现有的经验技术,建造大形铁壳海船,时机还不够成熟。

    回忆船舶的发展史,方楠发现制造舰船的渐变过程,尊循着动力为先,船体在后这个规律。

    而方宝急功尽利,反而本末倒置,在福船主体构造未变的情况下,改变了造船用材,各种数据失调,不沉才是奇怪的事情。

    至于说铁壳漕船能够建造成功,一方面是运气,但主要原因是船体较小,不似海船那样巨大,而且结构非常简单,内河水情又非常平稳。

    捋清脉络,方楠决定暂时放弃建造铁壳海船的打算,改为提高现有船支动力为建造方向。

    如此一来,还需要把福船作蓝本,围绕提升动力去设计建造。

    这对工坊来说,就不是一件难事了,关键问题到是动力装备。

    如今蒸汽机还没有影子,只能对铰轮设备进行改造,也就是把漕船上蹬踏设备放大,改人力为畜力,为风帆提供附助动力,借以提高两到三成航速。

    别看提升的幅度不高,可是体现在海战和远洋航行上,就会拥有很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