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九十五章 战役背景

第九十五章 战役背景

    方楠喊来黄浒山,让他也一同观看抚宁军训练,浒山以前虽然在边镇混过,见识过士兵操练,但与抚宁军训练比较,则显得单调简单了很多。

    浒山观察到火铳,火炮在训练中与其它部队配合协同,有很多变化组合,是他闻所未闻的,当下在一旁用心记住。

    两支部队相距不远,史可法对方楠士兵的身体素质十分赞叹。

    晚上神机营士兵学习识字,背书,进行文化方面的培训,而抚宁军则是进行一个时辰的单兵互搏对抗比赛,方楠也去观看过,感觉他们单兵战斗能力很不错。

    在伙食上面,神机营可要比抚宁军好很多,方楠部下每天都是三餐,晚饭都必有鱼肉烩汤,这点让抚宁军羡慕不已。

    反观抚宁军伙食,基本上就是杂粮饼子青菜汤,每隔十天会加点肉,战时后勤补给充足,五天能吃上一次肉,即使这样“抚宁军”的伙食水准,在边军中也算是好的了。

    闲暇时,神机营士兵与抚宁军展开拔河比赛,当然方楠的队伍总是第一。

    轻松愉快的日子总是很短暂,各部夜不收先后传回消息,在分水岭东面二十里,发现了建奴正蓝旗。

    旗主莽古尔泰率领近五千人马,正在向大安口行进。

    为了防止再次被人偷袭,杨肇基在边墙上加派守卫,大安口气氛显得十分凝重,几日前的战斗打的非常艰险,他现在还心有余悸。

    莽古尔泰率领部队,在分水岭边缘结寨,当晚杨肇基便收到了他的约战信。

    看完之后,杨肇基将书信扔到了桌上,然后端起茶碗轻啜一口,对旁边的护卫说道:“若孙太傅有信传来,要速速呈上。”

    史可法捡起桌上书信看了一遍,面上露出淡淡的微笑。

    “莽古尔泰率领五千杂兵,加上满珠习礼剩下的一千多人,就想夺下大安口和喜峰口?”

    “这是痴人作梦而矣!”

    “他们在关外跑来跑去,估计是在虚张声势,肯定会另有企图。”

    “六千人建奴兵马,主力精锐只有三成。”

    史可法说到这里,眉头一竖,握起拳头狠狠砸向桌面。

    “可以打一下啊!”

    杨肇基连忙捂住,在桌上跳动的茶碗。

    “宪之老弟,出战之事先不必着急,等一下孙太傅的消息再说。”

    方楠没想到,史可法这个文人,会有这样好战的一面,联想到朝会上那些撸胳膊挽袖子老臣,他也就释然了。

    杨肇基抬手把战书扔到火盆儿里,信纸落在炽热的木碳上,“轰”的一声化为灰烬。

    他踌躇片刻,最后只是下达了一道加强戒备的命令,众人知他谨慎纷纷散去。

    第二天中午,大安口内官道上尘土飞扬,一支两千人的骑兵队伍增援到来。

    烟尘中出现一杆大旗,上书一个“曹”字。

    为首武将在旗下策马奔行,他头顶凤翅盔,身披山纹甲外束火红色罩袍,猩红色的披风随风飘荡,一张紫色大方脸,仪态甚是威猛。

    武将看到路边的杨肇基,下马抱拳。

    “末将曹文诏,参见杨总兵。”

    “将军多礼了!”

    “快,快起来说话。”

    杨肇基拉着曹文诏的手,向众将引荐,相互见礼寒暄了一阵。

    方楠盯着曹文诏抱拳说道:久闻曹将军勇悍,今日得尝一见,幸会,幸会!

    “这位是神机营的方守备,此次率领部队,前来支援大安口。”

    曹文诏暗自纳闷儿,神机营不是隶属于京营吗?什么时候腿长这么长了?

    虽然心存疑惑,曹文诏还是礼貌的向方楠抱了抱拳。

    众人走进官厅,方楠在后面仔细观察了这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部队。

    关宁铁骑的每名士兵,都是头带八瓣帽儿盔,在红色的夹铁绵甲外面,加套了一锁子甲,腰佩雁翎刀,马上还挂着三眼铳。

    士兵身体都很强壮,虽然比起方楠的部队略逊一筹,但在边军中也算是比较魁梧的。

    步入官厅,曹文诏得知莽古尔泰昨天晚下了战书,马上拍案大怒,势要与之一战。

    出人意料,竟无人与他应和,这到让方楠有些看不懂了。

    方楠端起茶杯细呡,眯眼观察起众人。

    片刻后,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相关资料上的记载,算是捋出了一条脉络。

    曹文诏率领两千关宁铁骑抵达大安口后,杨肇基此时已经集结了万余明军,算是渡过了危机。

    此时稳固防守才是他的选择,怎么可能涉险出关野战。

    毕竟莽古尔泰率领的是正蓝旗兵马,无论在兵力还是装备上,都胜满珠习礼不只一筹。

    另外,杨肇基在思考战役背后的推力来源,出于谨慎,他没有同意出战,谈笑风声打起了哈哈。

    “曹将军稍安勿躁,远道而来,先休整几日,不急,不急!”

    方楠看向史可法,却见他壶盏转动扬汤抚水,竟自顾玩起了茶艺。

    “不应该啊?”

    “这个宪之兄虽是文人,但提掌兵权颇有武人之风,昨天还在喊打喊杀,今天怎么又不闻不问了呢?”

    “难道他与曹文诏之间有什么矛盾?”

    “不对,曹文诏西调入陕,必是由宣大总督张宗衡在背后推动,而史可法那是根红苗正的东林。”

    “两者水火相斥,史可法有这种表现到并不奇怪了。”

    杨国柱此时,却在全神贯注看着眼前的茶碗,到像是一个鉴定专家,在认真研究瓷器。

    方楠很理解他此刻的心情,士兵折损一半,战后恢复还需要重新招募,钱粮缺口不小,武器装备更是无从谈起。

    杨国柱这两天没事就跑到方楠营中,摸东摸西蹭吃蹭喝,最后还牵走了十头猪。

    方楠估计,他现在正琢磨这场仗打完之后,怎么申报粮响装备,抚恤家属,招募士兵,必竟他可没有左光斗那样的老师,更没有巨商富豪支持。

    曹文诏见无人附和,拿出孙承宗的书信,交给了杨肇基。

    片刻后,杨肇基神情一震,对众人说道:“孙老督师将最近收获到的情报加以整理,分析出,此次莽古尔泰骚扰边关,是为黄太极与蒙古众部落会盟壮大声势。”

    “莽古尔泰打造一百部投石机,在喜峰口外扔了两天石头,也没有展开攻城,而投石机却被城墙上的火炮击毁了半数。”

    “第三天晚上,莽古尔泰连夜拔营,就消失不见了。”

    “孙承宗和傅宗龙但心有诈,大量派遣夜不收出关察探两天,这才确定莽古尔泰率领建奴兵马跑到了大安口。”

    “与此同时,宁远传来消息,皇太极离开沈阳中屯卫,去科尔沁部举行会盟,其它建奴兵马并无异动。”

    “由此可见,莽古尔泰在这里骚扰边墙,是配合皇太极展示武力的行动。”

    “发现莽古尔泰并无其它援兵接应,老督师便动了心思,准备击溃他率领的五千正蓝旗部众,扫一下皇太极的面子,震慑关外蒙古诸部。”

    这时大安口传来了杨肇基,率领方楠和杨国柱,击溃满珠习礼偷袭的战报。

    孙承宗欣喜之余,也很担心大安口的安全。

    所以让曹文诏临时跑一次大安口,等战役结束后再去山西。

    同时,他用书信告知杨肇基战役背景,并且指出若有可能,寻找战机击败莽古尔泰,给皇太极会盟蒙古诸部添点堵。

    信中言明,如果有战机出现,可将莽古尔泰率领的正蓝旗击溃。

    众人传看信件,纷纷称赞老督师高瞻远瞩,最后确定两日后,与莽古尔泰一战。

    曹文诏此行是被调往山西,清剿日异猖獗的流贼,出发后在经过蓟镇时,遇上了这次战役,当即被孙承宗留在了喜峰口。

    酒宴中,杨肇基坐在主位,邀请众人落坐。

    曹文诏在反攻永城时作战勇悍,被崇祯封赏为督都佥事是正二品。

    虽然实职只是参将,但官阶却高于众人,所以坐在左首,史可法坐在右首,杨国柱和方楠分别坐在两人身侧。

    酒菜陆续端上案几,杨国柱用手指弹了一下酒壶,笑着望向方楠。

    “方兄弟,还不赶快叫人取来柳河春,今天可是不许藏私啊。”

    “早已经准备好啦。”

    方楠笑了笑,转身吩咐家丁,捧来五坛二十斤装的柳河春。

    杨国柱每天晚上必到方楠营中吃饭,因此把他的家底儿摸得一清二楚,而且养成了不醉不归的习惯。

    “泥封被打开,酒香溢满官厅,杨肇基端起酒碗环视众人:“预祝曹将军与宪之旗开得胜。”

    “干”

    “咳咳咳”

    杨肇基仰头一饮而进,然后猛然喷出酒水。瘦脸胀得通红,在坐位上一边擦抹胡须上的酒水,一边不住咳嗽。

    史可法也好不到哪去,虽然没有将酒水喷出来,却也分两口咽下去,小白脸胀红,眼泪汪汪咧着嘴,一边猛的吸气,一边夹起菜飞快向嘴里塞。

    “哈哈哈哈”

    “好酒!好酒!”

    曹文诏干尽一碗酒后,面色微红朗声大笑不住称赞。

    “酒水清洌,入口醇香,有一股闷劲,却无辛辣之味,好酒哇!”

    “方兄弟,还有多少存酒?定要匀给老哥一些,说完又倒了一碗仰首而尽。”

    杨国柱在一旁笑呵呵的说道:“曹将军讨要酒水,你是找对人了,这种酒你要多少,方老弟就有多少。”

    曹文诏闻言一愣,杨国柱端起酒碗喝了一大口,咂了咂嘴,又抚摸了一下唇上的短须。

    这种酒是方兄弟自家酒坊所产,别无它处酿造。

    “哈哈哈哈”

    “如此甚好”

    曹文诏闻言大笑,拍了一下方楠的肩膀。

    “等打完这仗,方兄弟一定要送老哥百坛,让兄弟们也都尝一口。”

    方楠见曹文诏也是性情中人,想到他兵败湫头镇后战陨,思索起用什么方式,可以让他躲过这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