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四十八章 炼钢造艇

第四十八章 炼钢造艇

    方楠挥手止住众人议论。

    “大家都看到了,虽然我没有你们强壮,但曾出生入死,经历过刀光剑影。这些情况,你们将来也可能会遇到,如果有人要退出,我会赠送三两银子,作为耽误大家出工的补偿。”

    见没有人说话,方楠面色一寒。

    “如果成为家丁后,感觉不好再想退出,那是要受到惩罚的。至于惩罚力度,那要视情况而定,重者斩首轻者鞭挞驱离。”

    话音刚落,人群中就响起一阵嗡嗡声。

    片刻工夫,陆续走出二十一个人,抱拳施礼后选则离开。

    剩下四十二人,大多数都是因战乱而逃亡的流民,其中半数是孤家寡人,他们选择留下,一方面是因为六两月钱太有诱惑力。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大川在码头上表现出的善良。

    所以他们都认为,方楠也不是个刻薄之人。

    方楠这次招募,还意外招到了一个拖家带口,从军器监出来的匠户。

    那人名叫宋桥,在军器监王恭厂时,制作过飞火神鸦等多种武器。

    只因他不是匠户出身,而且还有一个堂兄在江西做“教谕”,遭人举报自然就被逐出了。因生活难以为继,他便携家带口跑到码头做苦力。

    宋桥虽然不是世家出身,但父亲也是个文人,只是同其叔伯一样喜欢“格物之学”,可惜运气差了一点,连个举人都没有考上,才导致家道中落。

    宋桥自幼聪慧,如今也是个秀才之身,但受家庭环境影响,喜欢奇巧之术,最后落了个从文不成,无以为继的局面。

    今天运河上活不多,宋桥抱着凑热闹的心态过来看看,顺便带小女儿出来溜达玩,免得在家影响老婆织布和大儿子读书。

    虽然宋桥衣不遮体,可毕竟还是个秀才,所以身上带有一些文人气质。

    如今他在运河上做苦力,一个月只能赚到一两银子,加上老婆在家织布,每个月也能剩下五分银子,这样才使家中不至于断顿。

    家穷没钱送孩子去私塾,宋桥便亲自教导儿子读书。

    小女孩儿只有五岁,平时在家里闹的很,所以今天才带她出来。

    宋桥也上去试了一下,结果是没有一只手臂能提起铁锁,他回到人群中,把女儿小草举上肩头继续看热闹。

    由于身体瘦弱,没过多久便被挤到边儿上,正好看到一个小桌儿上面写着“招募特长家丁”。

    宋桥没做过铁匠活儿,但在军器监见过不少铁匠打制兵器,所以马上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负责报名的家丁,看到宋桥字体美观,忙到方楠身边通报,没想到当场便被留了下来。

    方楠看到宋桥父女俩的时候满是心酸。

    宋桥一身黝黑皮肤,包裹着嶙峋的骨头,五岁大的小女儿,虽然明眸大眼长相可爱,梳洗的很干净。

    但面带菜色,身上衣服是补丁摞着补丁,瘦弱的身体上,长着一个大大脑壳,还顶着一头干黄稀疏的头发。

    纤细的脖子和消瘦身才,让人看到不禁生出怜悯之心。

    方楠当时心里想,就是看在小女孩儿面子上,也要把这个人留下。

    与宋桥聊了几句,方楠就发现他举止文雅谈吐得体,观其学识,比牛秀才也差了不少,心里甚是喜欢。

    了解到他不只读过书,而且还在军器监从事过十多个部门的工作,懂得火药配比。像这种“万金油”类的人才,方楠当然会开心笑纳了。

    第二天一早,方楠拎着一根鸡蛋粗木棍,开始训练五十五个家丁。

    六两月钱,他可不能白花,所以对训练相当上心。

    虽然这些壮汉身上,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但看在高薪面子上都还是忍下了,何况只要做对动作便不会挨打。

    “当家的!当家的!钢!钢!”

    张大山健步如飞由大院后面跑来,看到方楠后挥舞手臂指向铁炉。

    “老高头这是炼出钢水了。”

    方楠转念就知道怎么回事,所以马上跟着张大山跑向炼铁炉。

    老高头搓着手,即兴奋又焦急的等待方楠到来。

    “当家的,你看这火头,白中显蓝,是不是可以了?”

    方楠没有炼过钢,当然不会看火焰。

    不过他听得出来,老高头也没有见过这种颜色火头。

    方楠估计炒炉中的温度即使没有一千六百度,也差不了多少。

    “大山碾碎几斤木碳,准备好一会搅拌。”

    “炉中有多少斤铁水?”

    方楠在指缝间观察铁水。

    “五百斤左右。”

    老高头急忙回答。

    “大山快点称出一斤木碳粉,准备好柳木棍。

    在方楠指挥下,张大山引出铁水,高钎将木碳粉投入炒炉之后就开始搅动。

    片刻后,老高头将炼成的钢水,注入长条形模具中,大约冷却一顿饭工夫,张大山用小锤敲击了一下钢锭。

    “铛铛”

    听到声音后,老高头眼晴一亮,马上拎起一块钢板加热打薄。

    大约用一个时辰,终于煅打出两毫米厚,半米见方的薄钢板。

    方楠掰卷一角,感觉韧性和强度,便心中一喜,那种坚韧感觉,不是盔甲厂的铁片能比的。

    解决了板材问题,剩下来零件加工和拼装铆接的工艺,反而变得简单了。

    唯一有些不足的地方,就是钢板打制过慢,而且幅面太小,造成船壳铆点太多,增加了船体重量。

    铆接工艺特点很多,抗疲劳性能好、对应力集中不敏感等特点,较之焊接少有构件变形,外形比较严整光洁。

    应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也并不过时,大型船舶,如航空母舰,仍在局部建造上仍是采用这个方式。

    游艇造完之后,张大山又在上面加装一个可拆卸的遮阳蓬,最后才刷上绿漆。

    一晃十天过去,家丁队伍训练的也有了一些样子,方楠才将家丁交给浒山。

    好多天没去京城了,方楠要乘着新造好的小艇上工去。

    清晨,在运河边简易码头上,方楠穿着九品官服,神清气爽蹬上游艇。

    他轻轻扬起手臂,马江和刘胜在船尾蹬踏椅上坐下,如骑自行车般的猛踩,带动起螺旋桨打水,推动游艇前进。

    六两月钱真没白花,看到游艇航速,方楠在心中感慨了一下。

    马江和刘胜,骑踏着新奇的动力装置,推动游艇前进,玩的也是非常开心。

    俩人渐渐越蹬越快,两只螺旋桨飞快旋转,搅动着船尾水流,翻起了白色水花。随着他俩加快踩踏,船尾涌起的浪花变得汹涌奔腾,在水面上荡起数道涟漪。

    方楠坐在上面,似乎找到了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快速超越河道中航行的漕船。

    二十公里航速,在现代相当于十一节左右,其实并不算快,但与河中漕船相比,至少是其三倍。

    方楠目测航速,大概达到十五公里到二十公里之间。

    他真担心马江刘胜这俩憨货玩兴太大,踩坏蹬踏设备,于是马上招呼了一声,使游艇速度降到十五公里之下。即便如此,游艇也是在超越中前进。

    方楠让张大山掌控方向,而他自己却抖平胸前补子,展示出两只云雀,昂首挺胸站在船头迎风而立,寻找傲立潮头的感觉。

    船上哨工,看到这种无帆无桨的小艇,在运河中快速航行非常诧异,三五成群爬在船舷上交头议论,猜测起小船动力来源。

    有的哨工还挥手打起了招呼。

    而方楠却风骚的站在船头“欣赏”两岸风景,在经过通州时,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几个年轻人跳上小船抡桨追赶,却只坚持了不到一刻钟,便被游艇落下很远,最后无奈放弃了。

    这一路上看到南北往来的木质漕船,方楠心中一动,“如果漕船全部改用铁壳,增加人力或畜力机械后,在航速和载货上都会有大幅提高。”

    “打造铁壳漕船,这到是个不错的产业。”

    方楠突发奇想,无意间发现这个赚钱手段。

    进京走水路,少了一些曲折,所以并没有比骑马慢多少。

    方楠沿着通惠河进入护城河,在祟文门前下船,刚进城门就看到盔甲厂一名执事挥手跑来。

    “哎唷!”

    “我的副使大人,小的在这里等您老两天了!”

    说着话,执事双手捧上一封书信。

    “这是兵部调令,您老收好!自打您老到盔甲厂,小的就看您老并非是池中之物。”

    “您看看,这还没呆几天,兵部调令就来了!”

    方楠斜看一眼这个能言善道的执事,呵呵一笑。

    “王执事真是辛苦了,大山拿二两茶水钱出来!”

    王执事将银子揣入怀中,笑呵呵向方楠一楫。

    “祝方副使指日高升!”

    方楠走进城门内的茶馆,叫了一壶茶水和点心,这才打开调令。

    上面内容非常简单,只有寥寥数语。

    “升盔甲厂副使方楠,为民团第七营坐营官,限十天之内到蓟县报到!”

    落款用印是“兵部右侍郎刘之纶”。

    “民团第七营?”

    方楠暗自嘀咕。

    “这是什么番号,看似不像是正规部队,刘之纶又是谁?”

    “忘了在哪听过这个名字。”

    方楠要了一壶茶水,边喝边分折这个调令背后的原因。

    “建奴已经撤离京城,但在蓟镇还占据四城,蓟县是京城通向遵化的咽喉要地,难道说朝廷准备攻打遵化了?”

    “那又弄出民团干什么?”

    “这是要有仗打了。”

    想到这里,方楠让张大山立刻回去,为新招募的家丁制造盔甲。

    单面甲打制容易,而且用时也短,上半身防护能力也不错,时间紧迫他也没有更好的选则。

    张大山走后,方楠把卢九德邀了出来,他现在对京城官场并不了解,只能找这个熟人先打听一下。

    方楠在一家比较不错的酒楼,订了一个雅间,喝着茶等待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