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三十八章 临阵磨枪

第三十八章 临阵磨枪

    身为皇帝亲军,这些武骧左卫士兵,平日里是威风凛凛,现在之所以都听从指挥,无非就是心里清楚,土匪虽然可恨,但人家真是很能打。

    这点由战场上遗落的建奴尸骸上就能看得出来。

    加之同是一个阵营荣辱与共,大家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并不是敌人。

    看到卢九德对土匪头子恭敬有加,没有出言阻止,士兵们也就听之任之了。

    尽管大部分官兵都明白现在处境,按照吩咐去做。

    但个别人还是心存其它的想法。

    “尔等不过是群匪类,本就是犯奸做科之人,竟敢在此叫嚣,还不速速投诚等待论罪?”

    一个貌似读过书的总旗,此时手按刀柄疾声厉喝。

    这人名叫郭兴,是崇祯乳母的儿子,自持与皇上有同奶之情,与御马监各大太监也有交往。

    他平日里趾高气扬惯了,哪肯受这样的窝囊气,被吴石头抽了一棍子就立刻翻脸。

    不过这也只是表面反应,其实郭兴这个人思维敏捷,刚才他发现建奴停止进攻,便猜想到其中定有原故。

    建奴按兵不动,必然是另有缘故,他估计这场战斗出现了转机。

    发现方楠这里遍地建奴和战马尸体,郭兴就知道建奴吃了大亏,便在心里琢磨,一会若是打输了必然难逃一死,那也没什么好说的。

    但是如果打赢了,那可就是大把的军功。

    “只要把部队掌握在手中,一旦赢得战斗,自己可就飞黄腾达啦!”

    输是死,赢了就是个大跳跃,把土匪和部队掌握住可能会不太容易,但这个危险值得冒。

    他深思熟虑之后,决定赌一把。

    所以立刻拿捏起气势,想要吓唬住土匪,让他们乖乖地听从吩咐,甘心任其驱策。

    方楠预料会有人出来闹事,所以心里早有准备,哪会等他讲完,立刻挥动钢剑就刺了过去。

    丁成和吴石头见状也不费话,同时动手将钢剑插进郭兴腹中。

    郭兴万没料到,方楠出手会如此果决,在身体倒下之前,眼神充满了悔意。

    他这时才想到,土匪敢与建奴死拼,可都是疯狂狠辣的角色。

    经过这件事情,官兵们也收起了乱七八糟的想法,心思反而平静了,认真听从指挥,按部就班站位。

    掌控五百官军,方楠这次布置圆阵,一共分为四层,要比刚才那个大很多。

    外围依旧是刀盾兵,由浒山和大川负责指挥,再加入武骧右卫半人高的方盾之后,变得更加坚固。

    第二层都是长枪兵,做为重要的防御和反击屏障。

    方楠担心方宝和康二经验欠缺,又让吴彪也加入其中。

    第三层由持弩工匠和官军中的弓手组成,这次他们任务灵活,由只想占便宜,不想吃亏的牛秀才指挥。

    武骧右卫残存的百余个火铳手,则成为圆阵中重要的杀伤输出。

    乘岳勒没有发动进攻,方楠迅速组织人手,将二十架马车拉到圆阵中心,拼成一个大平台,让火铳手都爬上去列队。

    这样他们就占据高位,拥有良好射界,由丁成和吴石头这两个刺头指挥。

    他这种布置,有些违反常规。

    火铳手在这个时代,大多是突前使用,若遇强敌打一下就后撤装填。

    像方楠这样,把火铳手放在圆阵中心,是少之又少。

    当然,他是有自己的打算。

    方楠可不想岳勒再上演鳌拜冲阵的那一幕。

    刚才在战斗中,老兄弟们配合默契,这才能快速变阵达到战术要求。

    而现在圆阵主体,是由官军构成,一旦被骑兵突破,方楠清楚他们跟本无法完成战术动作,到时候胜负就难以掌控了。

    所以布置时格外注重防御,才把火铳手作为打击建奴冲阵的主要力量,与弓弩手配合,形成多层杀伤布局。

    “一味进行防守可不行,必须还得打跑建奴,才能摆脱困境。”

    方楠微眯双眼,盯着不远处卢沟桥,在心中盘算用什么打法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向前一点,你这个笨蛋!”

    丁成兴致不减,依旧板着面孔大呼小叫,抡起投枪不时抽打官兵。

    “躬身抬枪,高举,再高一点!”

    “这还没开打就怂了吗?”

    方宝虽然长的像个孩子,可嘴里零碎也不少,一句话引来阵阵笑声,顿时让所有人精神略感放松。

    武骧右卫训练都是照本宣科,虽然十分规范,但士兵们缺少战斗经历,对于变化没有感悟,所以姿态都非常机械僵硬。

    “举盾,蹲,起,合!”

    在浒山大吼声中,最外围的刀盾兵时聚时散,开始“临阵磨枪”式的演练。

    第二圈的长矛手,这时在吴彪号令之下,举起长矛跟随刀盾兵进退。

    圆阵收缩时,斜指的矛杆密集如林,保持同一个角度,如一丛丛怒张的长刺,在阳光照射下闪烁出点点寒芒。

    经过一番操演,圆阵气势一下就上来了,连同士兵情绪也变得笃定。

    武骧右卫本就勤于训练,对圆阵也不陌生,只是与方楠布置略有差异。

    三番五次操练下来,到是逐渐齐整章法有序,就连脚步声也不显杂乱。

    “小英雄观此战胜负如何?

    卢九德看到圆阵已成,士兵在土匪的指挥下恢复了一些信心,算是稍稍松了口气。

    于是他爬上马车站到方楠身边,举起千里镜观察建奴动静。

    卢九德把自己身家性命都压在一个土匪身上,这也是无奈之举。

    但他可没有想到,方楠没费半点功夫就控制住部队,而自己却变成了个光杆司令。

    这种情况,让卢九德感觉心里还是有些恐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毕竭我盈,故克之。”

    方楠几句自言自语,让卢九德精神一振。

    他可是个有文化的太监,对这句话耳熟能详。

    建奴今天打的并不顺利,可以说在方楠身上是磕磕绊绊,不正是应了那句名言了吗。

    卢九德长长呼出口浊气,不顾形象一屁股瘫坐在车厢上。

    现在方楠干枯的身影,在他眼神中挺拔建硕,显得异常伟岸。

    “这仗还有的打。”

    方楠眺望建奴眉头皱起,语气中透出不确定的味道,这又让卢九德心中一紧。

    “小兄弟,看来我们注定有这个缘分,今后遇到什么难事,老哥定会顶力相助。”

    卢九德也不是个傻子,圆阵布置已成,建奴气势衰减,这些他都看在眼里。

    心中虽然忐忑,但也没有直接问方楠,你现在有几分把握能够打嬴建奴。

    而是语出婉转,先套一下近乎。

    “公公太客气了!”

    你是官府中人,小弟不过是平民一个,这样称呼是小弟高攀了?

    有了说话时机,方楠也不好冷语相对,何况建奴退兵之后在京城落脚,各个方面的事情,总还需要有人帮助才行。

    路遇周大刀时,他在兄弟们眼神中,看到了些许羡慕,当时就想一旦稳定下来,设法也要为他们找到一条出路。

    而卢九德这个人,勉勉强强算是崇祯近侍,结交下来到也不是坏事。

    方楠态度转变,正合自己最初判断,卢九德心说还算你上道。

    “呵呵呵”

    “老弟是个善战之人,隐没于山野之中,实在是有负年华,今日我们一同出生入死,老哥来日定要为你请功,保举个一官半职,也好光耀门楣。”

    卢九德说的并不是客套话,以方楠今天的表现,在军中做个千总毫无问题。

    自己如果能拿到御马监提督这个职位,手下可得有几个干将。

    另外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试探一下方楠对功名利禄的态度。

    “卢公公说笑,小弟只是一介草民,能有片瓦遮身三餐果腑就知足了。”

    方楠说到这里心思一动,感觉卢九德话中,好像还有其它意思。

    “刚才一战,斩杀了七十个建奴,其中有十三个镶黄旗马甲,装备名牌一应俱全,小弟草民一个,留下这些东西也亳无用处,就全由卢公公处理吧!”

    方楠嘴上这么说,可心中却在揣测岳勒是否还会进攻,会不会传报大营调遣援兵过来。

    如果是后者,今天想全身而退可就不容易了。

    所以漫不经心与卢九德聊了几句,但也多是些虚与委蛇之言。

    仗还没有打完,就掂记起军功来了,难怪你临战水平那么稀松平常。

    看到卢九德双目放光的模样,方楠在心中暗暗鄙视了一下。

    卢九德眉宇舒朗心情甚慰,这到不是他愚昧无知,正相反,他在某些方面的了解,可要比方楠多的多。

    这几天他始终与京城保持着联系,通过夜不收得知建奴主力北移,鳌拜在这个时候打了败仗,只能自己硬撑。

    如果被其它旗人马得知,皇太极脸色肯定不会好看。

    所以说,在卢九德看来,鳌拜肯定是不会去请求支援的。

    他估计建奴此时正在合计是打是撤呢。

    “菩萨保你怎么样了?”

    “哦~”

    岳勒大哥我没事,伤势虽重却不在要害。

    鳌拜此时已经被扶下战马,半卧在毛毡上。

    因为失血过多,脸色显得十分苍白,但他的目光却始终注视着几百米外的圆阵。

    “菩萨保,我们已经损失不少人了,再打下去也未必能够打赢。”

    岳勒现在真是不想打了,今天这场战斗,已经伤亡一百五十多人。

    这个战损数字几乎伤及到根本,一想到现在的情况,岳勒不禁轻轻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