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二十章 公子之虑

第二十章 公子之虑

    “方大当家,我家公子有请!”

    在浒山陪同下,大胡子抱拳拱手深施一礼。

    刚才他得知这个“野人团伙”的战术队列,出自于方楠之手,所以态度十分郑重没有托大。

    做为一个老兵,他自然清楚边军是什么水平,即便是战技强悍的主将家丁,在配合上也达不到如此快捷默契。

    门帘掀开,方楠看到居中的小木桌上,摆放着两盘卤肉和一个细高的青花酒壶。

    刘公子坐在对面,完全没有纨绔急燥的形像,此时已换上一袭青衫,摇动折扇间散发出儒雅之气。

    果然是出自于书香名门,刘为可骨子里面的文仕气质,还是要多于纨绔味道。

    看方楠那副骷髅般的相貌,刘为可微微一愣。

    他可没有想到刚才统领一群“悍匪”的首领,竟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

    而且从干瘪的外貌上看,还是一副大病未愈的模样。

    刘为句惊诧之余,心中顿时升起怜悯之心,马上伸手去搀扶方楠坐下。

    古代文人多是博览群书,刘为可自然也略通医道,看出方楠现在的身体状况。

    方楠察言观色,讪讪一笑。

    “前段时间生了一场大病,现在已经好多了。”

    “没有想到啊,带领一群悍勇之士,击杀五十余名土匪的英雄,竟然是如此年轻,真是后生可畏!”

    刘为可举起酒杯,向方楠遥遥一敬。

    “这次全靠兄弟们舍命搏杀,才会击败这群恶匪。”

    “刘公子临危不惧的气概,到是让小子敬佩不已。”

    方楠顺便也称赞了一句。

    刘为可摇手笑道:我不过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让小友见笑了。

    “小友家中还有何人?”

    “京城已经被建奴围困,今后有什么打算?”

    说着话,刘公子为方楠将酒杯斟满,然后举起杯来一饮而尽。

    方楠也端起酒杯缓缓喝下。

    酒水入口之后,方楠并未感受到浓烈口感,他估计此时白酒度数并不高。

    想起刘为可的询问,方楠轻轻把酒杯放在桌子上。

    准备去京城的事情,现在也只是刚刚考虑,从什么地方入手,是求官还是求财,这些事情都还没有想好,当然不能和刘为可谈及过多。

    “呵呵呵呵”

    “刘公子,我们可不是什么绿林劫匪,都是流离失所的穷苦人。”

    方楠说完这句话,发现刘为可眼睛中,忽然闪过一种玩味,马上就猜到人家根本就不信。

    不信就不信吧,再解释下去反而画蛇添足。

    方楠想了想,只好无奈一笑。

    “我们现在聚在一起,为的只是不被人欺负,混口饭吃而已。”

    “现在各地都不太安生,正好可以赚点护镖钱。”

    “听闻京城被建奴围困,国难当前,兄弟们都想去尽些绵薄之力。”

    刘为可含笑点头应和。

    心说小子你骗谁呢?就你们刚才那个打法,配合默契冲击强悍,在边军中都非常少见,说自己是平民百姓,谁会相信。

    刘为可眼珠一转,轻轻把折扇放在桌面上。

    “当下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小友年轻勇武,即然有报国之心,难道就没有投军效力的打算吗?”

    “若是有此志向,一定要到漕运总督府的标营,以小兄弟之才,一个总旗军职还是当得起的。”

    刘为可面带微笑看向方楠,似在等他回复。

    “成了你们刘家手下,必然要受到约束,这可不是自己想要的未来。”

    “呵呵呵”

    我们只是一个群山野村夫,那几招乡下把式,连自保都是问题,哪还敢吃什么军粮,公子看错人了。

    方楠在心中略一思索,立刻就婉拒了刘为可的好意。

    他现在一门心思在考虑怎么趁火打劫,对于一个区区总旗军职是毫无兴趣。

    别看刘为可只有二十多岁,但头脑却并不简单,他的脸上充满了笑意,心中却在不停揣度方楠。

    “即然不想投身军伍,那你们北上京城,该不会是想做些没有本钱的“生意”吧?

    他这么一问,为的是对方楠背景进行甄别。

    如果方楠答应进入标营,就说明他不但不是土匪,而且对刘家另有所图。

    当下时局动荡,漕运总督府又是一块肥肉,所以也难怪刘为可会多想。

    以刚才对这群“野人”的观察,刘为可认为方楠他们,都是接受过正规训练的军人。

    换句话说,如果方楠愿意投靠,那么今天路遇劫匪这个事,也必然是一场精心的预谋。

    “哈哈哈……”

    “小兄弟即然另有其志,刘某也不免强,这里有五百两银子,全当是今日援手的谢仪。

    “小兄弟千万莫要推辞。”

    方楠拒绝加入标营,反而让他放下心来。

    在主观上,刘为可虽然认可方楠等人的流民身份,但疑点众多所以也不敢轻易断定。

    明确他们出现与自己毫无关系,刘为可也不想再细究下去,拎起酒壶斟满空杯,刘为可笑道:“看小方恩公今日调度有法,想必也是个读书之人,将来定会有一番成就。”

    说话间,刘为可在身边小书架上,取下三本线装书册。

    “这是平时闲来无事,临撰的《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和《绩效新书》,希望小友能够喜欢。”

    虽然方楠长的难看,但刘为可却并不讨厌,见他年纪不大,心中便生出爱才之心,到是希望方楠今后有所成就。

    方楠看到书册上俊朗的字体心中一动。

    “如果眼下这群兄弟,能够看些军事方面的书籍,那到是一件好事。”

    “不但可以提高军事素养,还能扩展他们的成长空间。”

    说起吴子,此人在中国军史上的地位,并不弱于孙子。

    《吴子》又称《吴子兵法》,是一部兵法著作。

    他提出以治为胜,赏罚严明,主张在军队实行“进有重赏,退有重刑”,做到“令行禁止,严不可犯”。

    提出“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主张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使士卒掌握各种作战本领,提高整个军队的战斗力。

    强调“简募良材”,根据士卒体力、技能等条件的不同,合理分工和编组,实现军队优化组合。

    要求统军将领“总文武”、“兼刚柔”,具备理、备、果、戒、约的“五慎”条件,掌握气机、地机、事机、力机四个关键的因素。

    提出“审敌虚实而趋其危”,主张先弄清敌人的虚实,选择有利时机进攻,以夺取胜利。)

    方楠也通读过这部兵书,只是当时的版本多有异议,所以没有深入研究。

    而刘为可手撰明显标注了(贾诩),这就说明这本(吴子兵法)的内容绝不简单。

    想到这里,方楠正色向刘公子一拜,珍重收下了三本书册。

    牛秀才接过五百两银票,眼睛都笑成了一条缝。

    用他那沾满污渍的手指,捏住边角小心翼翼放入怀中。

    捋了两把短须,满足的闭上眼睛,长长呼出一口浊气。

    “小楠呐,你看刀盾手今天打的多好,当然弩手也不错,以后咱们还要勤加练习啊!”

    “唷,难得刘大财主赏识。”

    “哈哈哈哈”

    浒山一屁股就坐在旁边,说笑起了牛秀才。

    “刚才试探了一下大胡子的口风,咱们进正定城应该不是什么问题。”

    “只是,进了城以后干些什么,小楠你想过没有?”

    浒山说话间收起嘻笑神态,语气也凝重了几分。

    北上京城的想法,方楠当然不会对二人隐瞒。

    正想说出自己的打算,却又想到其它事情。

    “现在这些人都营养匮乏,身心也十分疲惫,还是让大家先休整一下。”

    “趁这个时间也好打造些装备,毕竟建奴单兵战力还是很强的,将来遇上肯定不会像打土匪那样轻松。”

    方楠沉吟片刻,看到两人期待的眼神,呵呵一笑。

    “告诉兄弟们,到了正定后咱们一醉方休。”

    浒山和牛秀才已经熟悉方楠这种喜欢隐藏计划的习惯,不但没有感到意外,而且还对于休息这个提议非常赞同。

    话说这些人,谁不是贫民出身,颠沛流离了这么久,现在有了钱,哪会不想休息一下,吃点好的喝点好的,放松过几天舒坦日子。

    “嗯”

    “小楠说的对,我这就去告诉兄弟们,让大家都乐呵乐呵。”

    浒山拍拍屁股,站起来就扯着嗓子把众人叫到一起。

    不过他并没有告知众人进城休整的计划,而是让刀盾手和弩手,以伍为单位在官道边列队操练。

    他和吴彪人手一根木棍,发现有人出错上去就打。

    经过战斗检验,说明方楠设计的这套战术和训练方式十分有效,二人现在信心满满,急不可耐的进行总结。

    大胡子蹲在旁边的石头上,瞪圆了眼睛,仔细观看简洁的转身动作。

    犹其对这些“野人”能整齐迈出大小一致的步幅,惊异不已。

    如此苛刻的动作标准,他也是第一次看到,看着看着就渐渐明白了。

    人家队列动作虽然新颖实用,但最为重要的是操练时都很认真。

    换句话说,战场上的表现,完全都是人家练出来的。

    正定府(今石家庄),位于冀中平原上,古称常山、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

    始建于北周,唐宝应元年(762年)因滹沱河溢水灌城,进行拓建。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扩建为周长二十四里,高三丈二尺,上宽二丈的土城。

    隆庆五年(1571年)真定知县顾授始将土城改为砖城。

    后任知县周应中申动府库银六万余两,征用真定府辖各县民夫,分段兴工,于万历四年(1576年)竣工。

    四城门东曰迎旭,南曰长乐,西曰镇远,北曰永安,均附有月城和瓮城。

    第二天中午,方楠他们穿着兽皮大摇大摆进了正定城。

    京城被围四方云动,刘为可接到书信立刻绕城而过,直奔临清与父亲会合。

    离开时刘黛汐轻挑车帘向方楠嫣然一笑,然后又丢出了一本书册。

    手拿柳公权字帖,方楠望着马车背影,突然感觉到一种失落。

    两个人虽然才认识一天,但在短暂接触中,方楠并没有感觉到刘黛汐拒绝,到像是成了相熟的朋友。

    骑上驮马,方楠在守城士兵惊愕的目光中,趾高气昂由西门而入。

    目光所及,沿街是商铺林立,行人商旅摩肩接踵,叫买叫卖人声鼎沸。

    但他却听出其中,多是江南山陕等地的口音。

    正定府原本就是交通要冲,尤其是在“已巳之变”京城被围后,大批商帮改走“井陉”入晋,使得大量货物屯集于此,大街小巷更显得拥挤不堪。

    方楠这一路上,早就考虑好了,到城中找个铁匠铺,重新打造一批刀剑弓弩,可是主干街道上少有匠做店铺,到是让他颇感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