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十二章 走出山林

第十二章 走出山林

    大火蔓延到两侧山岭上,成片树林被火势席卷,映红了山谷上方的天空。

    “浒山哥,咱们得赶紧走了,别看田见秀冲不过来,但火势这么大,肯定会被官军哨探发现。”

    “我们这几十个人,怎么看都和流贼没什么区别,万一要是被官军围上,人家可不会和你费话的。”

    方楠望向火红的天空,语气中透出了焦急。

    “小楠兄弟说的不错,我不用去看,就知道百里之内必然有哨探出没,若是寻迹追来,距离这里都不会超过二十里。”

    做为一个夜不收,吴彪对军队中行军布置和人员分配了如指掌,方楠相信他这么说绝不是危言耸听。

    “方宝把东西拿出来吧!”

    “小楠哥,你看看我画的怎么样?”

    方宝一脸自信在怀中掏出一块皱皱巴巴的破布。

    上面用碳灰划出弯弯曲曲的线条,让人看不出是个什么动西。

    大川手急眼快,一把将破布抢到手中,笑道:“宝哥什么时候也用上汗巾了?”

    “唉~唉~”

    “这味道也够酸的了!”

    “呵呵呵”

    “这是方宝偷绘的地势舆图!”

    方楠翻了一个白眼,挥手接过破布,随即在地面上摊开。

    借助火把光亮,仔细分析上面描绘的地形。

    见众人围过来,方楠顺手捡起根枯枝,点在中心绘有山谷的位置,对照脑海中的记忆,慢慢向上移动,最后在左上角空白处停止。

    浒山和吴彪在旁边撅着屁股,大眼瞪小眼看着方楠在破布上划动。

    浒山虽作过总旗,但职位太低接触不到军中的舆图,看到方楠的举动是一头雾水。

    根据他的生活经验,已经联想到画符算命上面去了,边看边不住在心中嘀咕。

    “我的这个小兄弟啊,可越来越不简单了。”

    吴彪没有浒山那么迷信,夜不收的职责,与现代侦察兵性质接近。

    他虽然不懂绘制地图,但也能简单勾勒出山川地势,供将帅行军时参考。

    所以看到方楠手上的破布,马上就猜到他是在寻找什么地方。

    “井陉关”是离我们最近的城镇,到那里就有粮食和盐了。

    流贼盐粮缺乏,若是长久下去,身体肯定受不了,所以众人当务之急,是必须进行补给。

    方楠抬头看向他俩,似是在征寻意见。

    “东北面就是井陉关?”

    吴彪面带疑惑,看着方楠点指的位置。

    他对山西这里并不熟悉,只是听说过井径关这个地方,具体在哪他也不知道。

    浒山的知识结构还不如吴彪,所以井陉关在哪的问题直接就被忽略了。

    他现在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咱们去那干啥?”

    他越来越猜不透方楠的想法了。

    “呵呵呵”

    “那里有银子,粮食,酒肉,武器。”

    “但凡是兄弟们想要的,那里都有。”

    方楠说话时神情兴奋双眼放光,那个模样就像是饿狼发现了猎物。

    随即忽然感觉有些不妥,刚才自己语气轻佻,怎么听都好像是要去打劫。

    果然,他目光一扫,就发现丁成已经从方宝的身后拱了出来,暗淡的目光中也闪现出异彩,看样子是十分兴奋。

    “再世为人,可不想戴上匪贼这顶帽子,那岂不是混得太没有水平了。”

    方楠转念间面色一正,露出大义凛然的神态,向众人解释道:“井陉关,位于太行山“井陉”之口,因此得名。”

    “其地四面高平,中部低下如井,因称井陉。”

    实际上,“井陉”是太行山内一条隘道。属于古代九塞之一,(故址在今河北省井陉县北井陉山上,是太行进入华北平原的重要关隘。)

    方楠虽然没有去过,却曾经阅读过相关资料,这时娓娓道来,让众人听的瞠目结舌,对他突然展现出的学识惊讶不已。

    就连牛秀才这个自诩的文人,现在也感觉到很意外,眯起眼睛又从头到脚仔细打量了一遍方楠,似是在寻找他变化的根源。

    天边泛出鱼肚白,方楠可不想再耽搁下去,挥手招呼剩下的三十多个流民,扎制起单架抬着伤员翻越东侧山岭。

    这些留下来的人,大多数都是平时相熟,愿意跟随方楠他们这伙人一同讨生活。

    在他们看来,方楠能带出十几个重伤的兄弟,这就是一种不离不弃的情义,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景十分难得。

    同时也看出他这个人是值得信赖的,至于今后干什么去,到是次要的问题。

    天色过午,方楠一行人已经翻越了两条山岭,沿着平坦谷地向北而行,渐渐走出了官军的追击方向。

    “终于逃出来了!”

    方楠大声吼叫,他张开双臂拥抱天空,仰首大口呼吸着山林中清新的空气,似乎想要排出所有压抑在心中的郁气。

    听到山间连绵不断的回声,他顿感一身轻松,目光所及花草树木,看起来是份外美丽。

    “逃出来了!逃出来了!我们逃出来了!”

    一个个流民扔掉武器,在草地上翻起跟头,毫无形像的打滚嚎叫。

    在流贼监视和驱赶下,他们衣食困乏,眼见同乡旧友残死,内心饱受煎熬,压抑了太多痛苦。

    如今摆脱流贼,每个人都甩去了曾经苦难,开始憧憬起自由自在的生活。

    方楠走在林间,听着鸟鸣兽语,看着峰峦流云,感觉失去束缚一身轻松,顿足便可一跃而起,直上九宵天际。

    又走了十里,方楠便决定在一个僻风的山坳里早早宿营了。

    浒山和吴彪在山中采到了一些治疗刀伤的草药,牛秀才捣碎后就分发下去。

    打杀一个晚上,每个人身上都落下了几条伤口,现在有了草药,也就不再担心会溃烂。

    大川幸运的射杀到了一头梅花鹿,洗净后在火上烤了起来。

    嗞嗞冒油的鹿肉,散发着诱人香气,重伤在单架上的流民,都没禁得起诱惑,流着口水就爬了下来。

    “一只鹿哪够四十来人吃?”

    浒山看到流民们饿狼般的目光,拉着大川又招呼了几个人,再次杀进树林。

    直到天黑,他们才拎着二十多只,狍子,兔子,野鸡和狐狸,带着一脸喜悦跑回来。

    深山老林之中,动物对人也不怎么警觉,捕猎难度反而降低了不少。

    伴随着飘香的烤肉味道,几处篝火旁,扬溢起劫后余生的欢歌笑语。

    大川和浒山抱回一堆枣木条,坐在火堆旁边削起来,看样子是要再制作一些踏张弩。

    “呵呵呵”

    “怎么?踏张弩还没有用够哇?”

    方楠坐在一边笑着看他俩折腾,并没有丝毫帮忙的意思。

    “踏张弩优点很多,但缺点也不少,所以边军中已经不再装备了。”

    “但这并不能说它毫无用处,昨天晚上要是没有那几支弩,肯定要多死不少人,即便如此那也未必能冲得出来。”

    吴彪这时坐到一旁,举起大川那把弩仔细观看,并且还评论了一下。

    “彪子别打岔,让小楠把话说完。”

    浒山社会经验丰富,他听出方楠话里有话,立刻停下手转过身来。

    “小楠你还会做什么好动西呀?快点说说,快点!”

    大川听浒山这么一说,马上就琢磨出了味道,他和方楠从小玩到大,就不知道什么是客气,说话更是毫无禁忌。

    方楠形像懒散的盘坐在草地上,不紧不慢调整一下姿态,然后向吴彪笑了笑。

    “彪哥刚才说的不错,弩要比弓射程更远力量更强,准确率也更高。”

    “但它的缺陷也是非常明显,射速过慢装填时间长。”

    “这就注定了在大军阵战时,弓的杀伤效率要高出弩很多。”

    方楠知道在明末时期,已经出现了花样繁多的火器,所以并不看好“踏张弩”。

    “小楠说的是。”

    吴彪点了点头,凝视着篝火似在沉思,他原是边军,亲身经历过战争,所以对方楠的观点很赞同。

    但片刻后眉头一皱,捡起根木棍在手中摩搓,在方楠和浒山的注视下缓缓说道。

    “我们现在人数少,今后打猎或是自保,侧重于精准度和力量,所以还是用蹶张弩更为适合。”

    “呵呵呵”

    方楠坐正了身子,看向围在篝火旁正在说笑的众人。

    “吴彪大哥考虑的对,这些问题我刚才也想过。”

    “但是大家都用弩,战术体系就会变得十分简单,缺少攻防套路,在战斗中就很危险了。”

    通过昨晚的战斗,浒山和吴彪感觉踏张弩用起来很顺手,同时也发现了其中的利弊,于是纷纷点头应和。

    在后世的战争中,战场形态早已不是单一的步兵决斗。

    海陆空协同作战,都已经成了常态,多兵种协调配合,构成战术系统的先进性,成为决胜的主要因素。

    方楠回想起后世的战争,抛出“体系”这个概念。

    吴彪和浒山虽然对这个新词汇非常陌生,但二人从军多年,细心琢磨片刻,也品读出了内在含意。

    “小楠说的没错,边军中就有弩手与长矛手和刀盾手配合的套路。”

    “只是想要达到默契程度,恐怕不是短时间就能办到的,少说也要一年半载,往多了说三五年也是常情。”

    “呵呵呵”

    浒山轻抹一下唇上短须,笑道:“有的卫所兵练上十年八载,估计仍旧是只能站出个方阵。”

    “不过咱们也不能只靠踏张弩打仗,就如小楠所言,战法单调缺少变化,很容易吃大亏。”

    “我在边镇中干过刀盾兵,一会先挑十个人操练,也能为弩手增加些防护。”

    说着话,浒山就带领大川和十个强壮流民,一手举着粗糙的圆木盾,一手提着断矛,嗬嗬哈哈,在煹火旁边练习劈刺格挡的招式。

    都是些边军中成熟的套路,吴彪也不陌生,在流民中穿梭往来,帮着指导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