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百姓到将军 » 第二十六章 县试2

第二十六章 县试2

    第三天醒来,虽然偷偷吃得好,睡在木板上就真的不舒服,陈家兴见很许多人都病了,怪不得他们说古代考场经常病死人。

    一样的晨时发卷晨末“开题”。

    第三场是子史论一首,时务策一道。

    开始慢慢抹墨,抹好墨后,填写考号,姓名,年龄,籍贯等等。

    今天陈家兴,也还是老一套“抄啊”。

    史论就抄了(后汉书·王充传)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授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仕郡为功曹,以数谏争不合去。先打完草稿,看看有没错字,检查完毕,开抄。

    抄完吃东西休息一会,去上个厕所,今天这个厕所不是实在憋不住,真的不想去。

    怪不得听他们讲臭号,真有臭号,靠近厕所哪几个号,如能考出好成绩,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回到考号,休息了一会,时务时务策抄都不知道怎么抄了。

    想了半天把“刘伯温”写的时务策,选个不针对时代人物的,选它两策来用吧。

    一策:耕不忘战,战不忘耕,以耕备战,以战护耕。无耕则兵行不继,轻战则民不安居。民以食为天,兵以民为本。兵民一体,内坚外完,则谁能我敌?

    二策:天地善生而盗之者无禁。春而种,秋而收,逐其时而利其生,则天地之生愈滋,庶民之用愈足。国不自富,民足则富。与民休养生息,乃能长治久安。打完草稿,慢慢看看有无错字,检查完毕,开抄。

    看着陈家兴在开始抄写上考卷,监考官今天甚至走到在陈家兴考号边,停下脚步看了起来,抄的本来都跟偷东西一样,心中始终有一丝不安。

    监考官站在这,差点把字都抄错了。

    陈家兴稳了稳心神,继续抄,等陈家兴抄完,监考官对陈家兴笑了笑,也没做声就继续巡视去了。

    陈家兴检查了一下,开始收笔墨,今天是最后一场,什么都收进考篮。考试草稿纸是不能收了带出去的,也就不管了,收完放好坐等交卷。

    也不知坐了多久,铛铛铛停笔的锣声终于响了,一会儿就开始交卷了。

    今天的人比前两天急极得多,因为今天交完卷就可以回去了。

    跟着交卷的队伍,见他们的精神状态都不是很好,有些甚至都摇摇晃晃,好像随时都可能倒下去的样子。

    陈家兴交完卷提着考篮随着队伍走出县学,很多来接考生的人,就好像现代幼儿园放学一个样。

    穿过拥挤的人群,也没看见陈永康,就直接回了小院,关上院门,拿了桶打起井水,脱光衣服把自己从头到脚好好洗了一遍。

    人一下都感觉轻松了不少,洗干净重新穿上一身衣服,整了些卤肉弄了壶酒,酒足饭饱后躺在床上好舒服啊。

    一觉睡到大天亮,醒来后在院里练了一遍军体拳,出了汗洗漱一番。

    走出院子锁好门,来到高升客栈,只见陈永康站在门口东张西望。

    见到陈家兴后,“家兴,正想着找你去哪里看看,又不知道你住哪里。”

    “哦,忘记告诉你了,我租房在城南大街十二巷五号。”

    “永康哥,三天后才放榜,今天才第一天,去干什么呢?走一起去看哪里有好看的,好玩的。”

    “好,我还没逛过县城呢。”

    陈家兴俩人走了很久,前边有座大桥,桥头有个茶楼,人也走累了。

    “永康哥!不是说茶楼有说书的吗?进去看看是什么样子的。”

    走进茶楼,不知是什么原因,里面没有几个茶客,也没见到什么说书的,俩人走上二楼,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这里可以看到整个大桥的风景。

    陈家兴点了一壶茶,要了几样小吃,小吃竟然还有陈家兴家里做的豆腐干,俩人一边吃着小吃,一边看着大桥上。粗粗一看,只见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桥上靠边有一些摊贩,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有人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游来游去的几条小鱼。

    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牛车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川流不息。

    喝了口茶往街上一看,只见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

    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河中景色的。

    说书的没等到,小二倒是问了声要不要叫人唱曲,有人喝茶叫了人唱曲,陈家兴顺便听了一耳朵,一个现代人也感觉不到啥意思,也就没有叫。

    整了两壶茶水,吃了些点心,弄了个水饱,看着桥上大街呆了几小时。

    从茶楼出来,走上大桥,陈家兴俩也成了在茶楼上看到的一员,东逛西逛一天就这样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