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可不止是导演啊 » 第一百四十九章 膈应人!

第一百四十九章 膈应人!

    “下面有请《飓风营救》的导演。

    著名国际导演、制片人,江培安为大家分享他的创作经验。”

    论坛的第一天,研究的是整个华夏电影的生态,以及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这是一种宏观的大命题,从现状到未来,从奠定基础到突破桎梏。

    听起来很像一些假大空,让人昏昏欲睡的话题。

    但实际上,如今这群的电影人至少是在脚踏实地的做事。

    也是真的在为华夏电影的未来群策群力。

    不像后世,对着会议的PPT拍张照片,或者拍一张入会证发社交媒体就算是参加过了。

    还有的人纯属就是过来镀金显摆一下,至于是在认真听讲还是台下睡大觉。

    谁知道呢?

    第二天的主要内容就是分享了。

    在场的都是业界知名的导演和制作人,相互沟通交流才是最大的干货。

    江培安登台的时候,基本上论坛已经接近尾声。

    但当主持人念到他的名字的时候,许多人还是精神一振,朝台上看去。

    江培安缓步走到台上。

    人们第一眼看过去的印象就是:

    年轻!

    导演这一行属于终身职业。

    干到七老八十的比比皆是,花甲古稀的年龄还在片场摸打滚爬的大有人在。

    所以,江培安一亮相,大家就感觉眼前这个最近国内火到没边的导演实在是太年轻了。

    尤其是与会人员大多穿着西装或者中山装盛装出席。

    结果江培安上身休闲西装,下身牛仔裤这种不伦不类的个性装扮,着实是让人……

    “眼前一亮”。

    “这就是江培安啊,真是年轻的过分,三部票房过亿,真让人不敢相信!”

    冯小钢身旁的王忠磊感慨道。

    《飓风营救》全球票房,已经过亿。

    只不过如今其他国际和地区都还在排片上映,不好做最后的成绩估测。

    虽然报道上有看到过他的照片,但现实里见面还是第一次。

    “可不能因为他年纪轻就小瞧他,忠磊你二十多岁的时候在干嘛?”

    冯小钢咧着嘴一边鼓掌,一边问道。

    “我?那时候还在读大学呢,有个开电影公司的梦,结果被我哥一句‘钱从哪来?’给骂醒了。

    然后就老老实实的去找工作。”

    王忠磊笑呵呵的说道。

    “是啊,真是人不可貌相,我那时候还是个混混青年呢。

    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这群前浪要被拍死在沙滩上咯。”

    冯小钢苦笑着调侃道。

    ……

    陈大导和夫人陈虹坐在一起。

    陈虹看着台上的江培安,感慨道:

    “这就是江培安,真是年轻有为啊。

    我们家阿瑟以后要是能有他现在的成就,我们就可以放心了。”

    阿瑟去年已经出生,现在应该有十个月左右大。

    听到夫人的话,陈大导皱了皱眉头,道:

    “他的电影还行,人嘛……不仅在国外大出风头,前段时间把港省也搅翻天覆地。

    太张扬,阿瑟以后绝对不能学他。”

    陈虹看了眼丈夫,嘴上虽然没有反驳,但却跟丈夫的看法不尽相同。

    江培安现在才二十出头就已经是全世界闻名的导演。

    放在一般人身上,估计早就尾巴翘上天。

    根本不可能再老老实实守着片场拍电影……

    “他就是江培安啊,真是够年轻的。”

    “这么重要的场合,怎么穿成这个样子,简直胡闹。”

    “长的还可以,可以考虑下一部电影邀请他过来客串。”

    ……

    “各位老总和前辈们,大家好。”

    江培安上台后礼貌的和大家打个招呼。

    台下的媒体立刻拿起手中的相机拍个不停。

    台下的掌声也十分热烈。

    不管论资排辈的那一套,江培安凭借一部《飓风营救》如今已经算是国内商业导演一线之列。

    而且随着商业电影地位的不断提升,许多年后回头看,大部分人都会为《飓风营救》的票房感到震惊。

    凭借这一部电影的成功,江培安就足以被载入影史。

    “本来我是不够资格站在这里讲话的,毕竟台下的都是我的前辈。

    你们为华夏影视行业抛头颅洒热血,我这样的年轻电影人是踩在你们的肩膀上前行。”

    说到这里的时候,江培安很是感慨。

    老一辈的电影人的确是对这个行业爱的深沉,大多数电影人都是为爱发电。

    甚至还有变卖家产,只为自己的电影让更多的人看到。

    比起后世圈钱、浮躁的电影圈,如今这些人显得单纯的可爱。

    “从2000年开始,大陆电影逐步开始升温。

    由于各大影片的涌入华夏,给大陆电影带来了不少的压力与灵感,中外联合制作成为电影制作的主流。”

    说到这里,江培安看了眼台下的王忠磊,笑着道:

    “大家都会反思,其中以两位王总的华艺为代表。

    他们是华夏最早进行商业化电影制作的民营电影公司之一,也创造多个票房奇迹。”

    事实上,以华艺兄弟为代表的民营电影公司,他们将华夏电影从“红电影带到现代电影”。

    其中经历了第四代导演的伤痕反思,再到第五代的本土追寻。

    华夏电影迎来了新生代的“解构”尝试。

    所以在整个90年代华夏电影总的来说是经历了一个艰难跋涉的路程。

    台下的王忠磊听到江培安提到自己,立刻正襟危坐,紧了紧衣服的领口。

    江培安不由发笑,这位圈内有名的“钻石王老五”别看长相一般。

    但绯闻可不是一般的多。

    稍稍停顿一下,见台下众人大多都陷入深思,江培安不由再加一把火,道:

    “如今国内各种以“贺岁片”等形式出场的商业娱乐片层出不穷。

    这一切探索和改革都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外部背景。

    那就是西方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对于华夏国内市场的冲击以及港台影音文化对大陆的潜在影响。

    在这种多元文化的刺激影响之下华夏电影形成了它独特的九十‘年代景观’。

    虽然九十年代的电影发展趋向比较纷繁复杂,但是其中却贯穿着一条清晰的脉络——中外互动。”

    听到这个崭新的概念,台下的人们眼睛一亮。

    “中外互动”这个词用的好啊。

    以往的中外合拍片,大多都是一个旗号,合拍听起来比较好听。

    但圈内人都知道,根本就是人家带着你华夏玩。

    从先进的摄制设备,到完善的工业体系,再上升到票房的分润制度。

    全程被人家牵着鼻子走……

    是学习。

    台下的陈大导点了点头,他的《荆轲刺秦王》就是由北影厂与日本新浪潮公司联合制作的史诗巨片。

    还有诸如《夏日情动》《美丽新世界》《洗澡》。

    以及今年年末即将上映,被誉为国产片之光的《大腕》也是中外合拍。

    “合拍片的历史是华夏电影不断走向市场体制转型的历程,也是华夏电影到大众娱乐转型的历程。

    在全球电影体系中,好莱坞具有语言、文化、工业水平、发行网络等先天与先发优势。

    华夏电影的全球市场开拓好像只能依托于以中美合拍为核心的中外合拍……”

    说到这里,江培安不免变得有些悲观。

    这种不平等的合作,是这一时期特有的阵痛。

    台下的观众也随着江培安语气的低沉而陷入沉思。

    江培安的这番发言有理有据,甚至说出了许多电影圈的现状。

    大家都是从业者,也都是颇有思想的那一小撮人。

    如果江培安今天只是泛泛而谈,在热烈的气氛下,大家也都能笑呵呵的接受。

    但如今江培安把这个口子直接撕开放在大家面前。

    这就有点难受了啊。

    台上的江培安收拾了一下心情,笑着继续道:

    “可能话题有些沉重,但这些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今天的论坛相比大家都是收获满满我也同样如此,不过最后我还是想说:

    华夏电影想要蓬勃发展,我们这些电影人可不能饿死……得先生存!”

    江培安这番话说的有些直白,台下有些导演不由得发笑。

    也有人嗤之以鼻,前面说了一大堆,不还是为了赚钱。

    为了赚钱我们不如去工地搬砖,还拍电影?

    “电影是艺术,不是摆在橱窗里的商品!”

    突然,一名矮胖的中年人站了起来说道。

    他的声音很大,所有人立刻朝他看了过去。

    见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中年人扶着眼镜笑了笑。

    江培安看着那人的脸,嘴角扯了扯。

    这个论坛的门槛可真是够低的,什么牛鬼蛇神都能来。

    “这位……先生,你是导演么?”

    虽然已经此人身份,但江培安还是故意的问了一句。

    “我的电影名叫《那时花开》。”

    江培安点了点头,心里吐槽道:

    还真特么是你啊!

    这部电影江培安看过,说实话,他不是很欣赏的来。

    就电影的主题曲,仆树唱的《那些花儿》还能听一听。

    当然,一些文艺青年把这电影奉为讲述青春不得不看的电影。

    “这位……导演,我想请问一下你的电影上映了么?”

    “呃……因为某些原因,还未上映。”

    矮胖男人有些尴尬的说道。

    《那时花开》被封了三年。

    相关部门曾两次审查《那时花开》。

    第一次是在1999年,有关人士认为影片拍摄手法“过于前卫”。

    在价值取向上存在一些偏颇的地方,因此经过了一次大的修改。

    再过两个月,大概会开始第二次审查。

    目前他的这部影片仍在修改之中,据矮胖男人后来的采访透露。

    第二次修改后,《那时花开》已得到电影局上下的认可,许多人士都很支持他,还主动地帮助他。

    由于大家一起努力,这部片子通过是眼前的事了……

    扯淡!

    这部电影最起码还要封禁一年,前前后后加起来足足有三年。

    “我想请问,您的这部电影为什么要上映呢?”

    “想让更多的人看到。”

    “那为什么不选择在网上免费公布呢?你应该知道嘉和的《特务迷城》吧。

    它在上映之前,就曾在网上公布过三十分钟的前传。

    当然,我知道如今的网速还有点困难,但为什么不等互联网普及。

    大概也就这三四年的时间,到那时应该会有更多人看到,而且还不会牵扯到票房的问题。

    省的有人说电影沾上铜臭味,这样岂不是更靠近你的最初想法?”

    江培安看着眼前的矮胖男人,笑着道。

    “你……这不一样。”

    矮胖男人还在坚持。

    学《特务迷城》在网上放映?

    《特务迷城》连本都没回好吧!

    他要是敢这么做,西影厂和喜洋洋第一个不会放过他!

    然后是演员、剧组的工作人员。

    他就别想在这个圈里混了!

    他不仅要上映,还想着获得大票房呢!

    江培安也不再跟他纠缠,转身将话筒交给身后的主持人。

    论坛结束后,江培安被许多记者围在一起采访。

    其他的导演也纷纷过来跟他打招呼。

    “江导,发言很精彩啊,振聋发聩!”

    “有空一起合作!”

    “我会仔细想想江导今天说的这番话!”

    江培安笑着和这些人点头致意。

    回答了媒体的几个问题后他从容的离开会场。

    “江导……”

    正当江培安离开的时候,身后有人喊住了他。

    回头看去,正是在会上向他提问的矮胖男人。

    “有事儿?”

    江培安停住问道。

    “呵呵,刚才江导的发言实在是令人振聋发聩。

    虽然我们有分歧,但我还是挺想结交江导您的,我叫高小松,幸会。”

    矮胖男人笑着说道。

    还真是一副公知嘴脸啊。

    对于此人,江培安只有两句评价:

    张扬任性,利己主义。

    站在风口,兴风作浪。

    “你好,不过我现在有点忙,以后有机会再聚?”

    江培安对此人没有好感,敷衍道。

    “呵呵,不急,这是我的名片,有空您找我。

    我在京城这地头也认识几个朋友,听说江导您还是音乐人,有空咱们一起交流?”

    打听的还挺仔细,我做音乐的事情你都知道了?

    江培安腹诽一句,随后接了名片拿在手里。

    “好说,那咱们再会。”

    说完,江培安头也不回的离开。

    “什么玩意,得志便猖狂。”

    看着江培安的背影,他恨恨的说道。

    ……

    走在垃圾桶旁,江培安将手里的名片直接扔在垃圾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