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把太子带偏了 »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六章

    护卫队,更像王无咎的狗子队。如今又添新人了,除了那些半大小子,还有三十多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

    清儿和婉儿看到被解救的奴隶中,有不少无家可归的女娃,央求少爷允许她们加入护卫队,混口饭吃。

    本以为会费一番周折,不了少爷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那些被蒙古人糟蹋的过的妇人回到关内,听说要遣散她们,一个个寻死觅活。

    别说找不到家,就是找到了,也没脸回去。

    这些人年纪最大的不过三十出头,王无咎灵机一动,与卢象升商量后,成立了战地救护队。

    平谷有个云峰寺,面积不大,和尚不多。

    寺里的主持眼泪汪汪。

    和尚们的早晚课都停了,每天就干两样事,剃头和熬粥。

    近两百个护卫队员和那些饱受凌辱的妇人,被王无咎安排在这里。

    半大小子安排在东跨院,女孩和女人被安排在西跨院。

    女孩也就算了,由那些妇人照料。

    男孩就由和尚们监管。

    王无咎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按照和尚们的发型,给每个男孩剃头。

    剃下多少头发没称量过,里面的虱子足有两斤多。

    之后拉到小河边儿上洗澡。

    一定要泡到白胖白胖的程度,再从河里捞出来,全身消毒,穿上为他们定制的新衣服。弄得周围百姓,以为和尚换装了呢。

    每天上午晨跑,读书认字;下午稍息,立正,军体拳。

    嘿哈,嘿哈的声音,让人误以为和尚要暴动。

    要是这些也就忍了。

    最可气的,不知道这帮小子从哪里学来的歌曲,天天在庙里哼哼。

    男生领唱:小和尚下山去化斋,老和尚有交待……

    女生应和:走过了一村又一寨,小和尚暗思揣……

    男女齐唱:老虎已闯进我的心里来心里来,心里来……

    寺庙主持:阿弥陀佛,这帮孙子什么时候走啊!

    王无咎非但没走,还展开战地救护培训。

    护卫队和卫生队的学员们,齐涮涮地坐了一地,一脸的激动地探着脑袋,看着最面前的讲台。

    这是要烤羊腿?

    讲台上放了一个小箱子几只羊腿,已经被收拾得干干净净,每条羊腿上都留下一条深深的刀痕。

    小箱子上居然有一个红色的十字,还安着一个背带。

    周昌会读三字经,算是护卫队里学霸,被选为队长。

    将箱子打开,几个小格子里放着些东西:四个瓷瓶儿,一个小碗,一个小布包,几卷儿白色布条,一把带棉花的小棍。

    他拿出一个小瓶,打开塞子,一边让学员们相互传递,一边问道:

    “知道这是什么吗?”

    “报告!是酒。”

    “干什么用的?”

    “喝的。”

    周昌皱着眉头,指了指桌上的羊腿,“那个呢?”

    “吃的。”

    对于这样的答案,他简直无语了。这是救护培训,不是大厨培训好吧。带着不耐烦的表情,将昨晚学到的知识现场贩卖。

    “就知道吃吃喝喝,这叫酒精,消毒用的。”

    然后,嚼碎了舌根子给队员们解释酒精的使用方法。

    曾几何时,作为学生的他被上面的先生称为笨蛋;现在,下面的学员笨的让他讲话都不利索了。

    好不容易讲清了酒精的用法,他取出一卷儿白色布条,“这是干什么用的?”

    “报告,我知道。”

    “说说!”

    “上吊用的。”

    “哄”,在场的人笑的前仰后合,培训瞬间改成了联欢,叽叽喳喳,气的周昌直拍桌子。

    直到两个小魔女起身,用武术总教头那威仪的目光扫视全场,这才止住了笑声。

    周昌也不啰嗦了,开始讲解伤口的缝合与包扎。

    打开小布包,女人们发现里面竟然是针和线。

    一通清洗、消毒等骚包的操作,大家惊奇地发现,这家伙竟然用针线缝合羊腿上的伤口。

    半大小子,衣服都不会缝,现学现卖的技术实在是不咋地,费劲吧啦折腾半天也弄不好。

    一位大姐看不下去了,不就是缝块肉嘛,至于这么费劲,起身相助。

    看着针脚像缝纫机踩出来的那样匀实细密,王无咎心说,哪位战士赶上她缝合,估计得疼死……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无咎总是感到忐忑不安。

    清军会不会扣关,从哪里扣关,这样的防御能否抵挡住清军?这些疑问总是萦绕在他心头。

    清军若是不来,对于百姓是件好事。

    可他将皇帝、太子、皇后、艳后,外加满朝文武折腾了一溜够,那可是实实在在的银子。

    见不到清军的踪影,朝里朝外的大臣们,能用吐沫将他淹死。

    他看着地上画的草图,努力地分析着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忽然一拍脑门,把这茬忘了。

    急忙找到卢象升,“大人,我们可能忽略了一件事情。”

    看着匆匆而来的少年,卢象升有些不解,没来得及问询,王无咎开口道:“大人,十万人行军,队伍会拉的多长?”

    听着莫名其妙的问题,卢象升解释道:

    “这要看地势和兵种,地势开阔,十万步卒延伸至四五十里,骑兵会更长一些,八九十里都有可能。”

    “在隘口外的山路呢?而且是一人双骑。”

    “二百里都有可能。”

    少年陷入了沉思,围着沙盘量来量去。

    “大人,清军的斥候一般会潜出多远?”

    “近则三十里,远则五十里。”

    卢象升似乎也意识到了问题,“你是担心对方没有完全陷入口袋,后续部队就会知道兴隆已经成了泽国?”

    “没错,承德到兴隆不过二百八十里,后面的清军一定会得到消息。若是大人指挥,此时又当如何?”

    说道此处,吴阿衡进来了,十分焦急。

    “卢大人,京城来电,京营的可战之兵不足一万,关外、济南的兵马还在途中,只有保定的一万兵马到了。”

    卢象升差点起身去薅吴阿衡的脖领子,少年轻咳一声,你薅我也就算了,吴大人好歹也是长辈,被你拎起来,颜面何存?

    卢象升也意识到不妥,连忙变换手型指向京城。

    “八万京营将士,可战的不到一万,你在开玩笑?”

    吴阿衡苦笑道:“具体情况不是很清楚,只是听说皇帝震怒,将恭顺侯吴惟英,京营总督、襄城伯李国桢都下了大狱。”

    京营的腐败,王无咎是清楚的,可如此不堪却是始料不及。

    当下也顾不上京营了,而是看着卢象升,等待他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