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把太子带偏了 »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三章

    既然提出了这个数字,王无咎也是早有应对。

    “陛下,粮食可从两个方面补充,一是从各州府调拨,二来我大明哪个藩王不是良田千顷,金银如山,可以从他们那里借。”

    崇祯帝无语了,心说,要是那些藩王肯出力,朕还能为银子发愁吗?

    “无咎,你可能还不知道,皇帝是没有权利让各个藩王缴纳粮食的。”

    王无咎好像没听到卷王的解释,满脸不屑地说道:“陛下,小子没说让藩王缴纳粮食,只是暂借。”

    “藩王们要是不借呢?”

    皇帝感觉那小子没听明白将会发生什么事情,继续追问。

    少年所答非所问,依旧强调自己的歪理。

    “陛下听过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吧?”

    朱由检有些不耐烦,别和我扯这些有的没的,“有话直说,别兜圈子。”

    王无咎似乎胸有成竹,“要想让藩王乖乖地把粮食交出来,首先得给他们画个桃子。”

    王无咎的言辞,让皇帝立即想到了削番。

    大明现在已经乱成一锅粥了,各地藩王再添点儿乱子,皇帝的宝座都未必保得住。

    不行,坚决不行!

    打定了主意,他开口试探:“你是让朕削番?”

    少年把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陛下,各地藩王不是祖上功勋卓著,就是与皇帝沾亲带故,冒然削番,有损陛下贤德,万万不可。”

    答案出乎皇帝的意料,在座的各位脑子里也都是问号。

    他换了个坐姿,用手指轻轻敲打桌面,好半天才开口道:“说说你的想法。”

    “陛下可以带领他们共同致富。”

    “共同致富”的新词一出,好悬把皇帝逗乐了。饶有兴致地看着王无咎,“如何共同致富?”

    王无咎再次看向太子,朱慈烺十分得意地又从怀里掏出个小本本递给他爹。

    崇祯帝盯着儿子的胸口,儿子的怀里到底揣着多少本小册子?

    拿起手中的册子,只见上面写着《大明皇家银行筹备方案》字样,赶忙翻看。

    什么准备金,利率,借啊贷啊的,皇帝没看懂,但有一样他是明明白白。

    “你是让现在的王侯勋贵用田地、粮食和现银投资入股,将来获得收益?”

    “皇帝圣明!”

    王无咎马屁送上,皇帝的疑虑甚多。吃不准少年的想法,开口问道:

    “为何?”

    “陛下,原因有二。其一,用于大明勋贵的开支,已经占到税收三成以上,若是再过两代,朝廷的税收连这些人都养不起了。必须想个自食其力的法子。”

    崇祯帝对此是深有感触,却没什么好的办法。

    要是硬生生地将这些人的待遇取消,反弹会极为强烈,搞不好就会有第二个靖难之役,这是他不想看到的。

    “其二呢?”

    “皇族勋贵占有了大量的土地,少则千顷,多则万顷,土地兼并过于集中。以至于很多百姓无地可种,只好租种这些人的土地。长此以往,矛盾冲突加剧,不利于社会稳定。”

    接着,王无咎手舞足蹈,吐沫星子横飞,讲述土地兼并的危害。

    从历朝历代开始重新洗牌,到二三百年后土地高度集中,陷入朝代更替的轮回。

    等少年喷完了,皇帝吓得一身冷汗,掐指一算,就算他这代能挺过去,他儿子朱慈烺也会重蹈覆辙。

    几位将领对王无咎是佩服之极。

    当着皇帝的面儿,竟然和他讨论大明如何走向灭亡。估计满大明的官员百姓,有一个算一个,唯此一人。

    再看王无咎的脸上风轻云淡,对于皇帝接下来一连串的问题,是有问必答。好像当着皇帝谈论大明的兴衰,正常!

    当崇祯帝半懂不懂地搞明白了,银行不仅能给他们带来利益,更能控制国家的命脉,暗下决心:

    这小子要是对太子有异心,哪怕只是个苗头,弄死!

    皇帝一改平时愁眉苦脸的样子,笑嘻嘻地问道:“要是那些人不肯加入又该如何?”

    “陛下可以改革国家对勋贵薪俸的支出方式。”

    “如何变动?”

    王无咎还没开口,太子又送上了小册子。

    皇帝真想把太子揪过来,里里外外扒个精光,看看儿子的身上还有多少这玩意。

    只见小册子上写明,所有王公勋贵,每一代降低爵位两个品阶。三代以后,收回封地。

    俸禄采用弹性分配,包括内帑,总额为上一年国家税收的百五。从皇帝开始,进行排名,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可排位第一,独得一半。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一半永远是皇帝的,谁敢跟他比贡献。

    人们算是明白了,如此办法,这些勋贵,包括皇帝自己,妄图旱涝保收,一劳永逸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逼着他们想办法,自己养活自己。

    搞清楚了银行的基本用途,新的问题来了。谁能代表皇帝占有三成五的股份,组织银行的筹备工作。

    普通官员肯定不行,无法震慑那些皇亲国戚。赶上硬茬子,敢大嘴巴抽你。

    随便找个藩王牵头,皇帝又不放心,国家的经济命脉怎么可能交到藩王的手里。

    两难之际,朱由检再次询问王无咎,估计这小子早就想好了。

    果不其然,皇帝刚刚提出问题,少年即刻应对:

    “陛下,小子以为懿安皇后甚妥。”

    此言一出,不仅是皇帝,其他几人也是有些发懵。谁也没有想到,这小子竟然让个女子承担这个重任。

    “说说理由。”崇祯帝开口了,他也想知道这小子到底要干什么。

    王无咎:大明艳后啊,待在后宫可惜了。就那颜值,啧啧……

    满眼都是霸道女总裁,穿着小皮裤,蹬着小马靴,套上一件紧身小制服,手里拿着小棍,挨个教育那些勋贵的场景。

    听到皇帝的问话,不徐不疾地答道:

    “懿安皇后无子嗣,视太子如己出,对皇帝之忠心毋庸言表。此外,在皇族中地位、声望极高,凡有不听号令者,皆可出手弹压。”

    “可皇嫂终究乃一介女流。”

    “女流又如何,古有花木兰、穆桂英,今有秦良玉。战场上都能独领风骚,管理区区一个银行,不叫事儿。”

    皇帝一琢磨,还别说,一时半会儿真的没人能够胜任。

    除了太子,其他几个儿子尚幼,皇嫂这个人选还真挺合适,只是皇嫂能够同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