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把太子带偏了 » 第六章

第六章

    打完嘴仗的皇帝带着王詹事回来了,意气风发地准备在少年面前找回场子。

    见礼之后,王铎一眼看到桌上的字画,出于对书法的热爱,自然是要观摩一番。

    只是扫了一眼,心里咯噔一下子。

    尼玛,大明竟然有人将自己的字体模仿得如此逼真?

    他赶紧抄起一张仔细观瞧,不对,印章都一模一样。心中更是充满了小问号。

    “王大人,不用看了,就是你的作品。”

    皇后朱唇轻启,带着无奈的表情,将事情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

    皇帝:人才啊!开源小能手,要不送到户部见习?

    王铎:回去吊到树上打。

    事情发生了,总得想办法解决。

    王铎率先一步,跪倒在地:“陛下,这些书画都是臣的拙作,品质低下,恳请将此烧毁,不可流入世间。”

    皇帝不干了,那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再说,这是你孙子捐献出来的,想收回去,考虑一下欺君之罪。

    “少詹事此言诧异,既是捐赠之物,岂能出尔反尔。若是感觉略有瑕疵,以新作替之即可。”

    花白胡子老头气的浑身颤抖,山羊胡子都跟着哆嗦。一心盘算着回家采用哪种刑罚,才能让孙子痛改前非。

    仔细一琢磨,没招儿。

    孙子可以打,打死官府都不会追究。

    皇后的干儿子他是打不得的。尽管算不得皇亲国戚,可不是纯金的,至少也是镀金的。

    替换作品更是不可能的。一是没时间,二是没心情,只想着如何才能教育孙子。

    还是穿越过来的王无咎坏主意多,在皇后的耳边低语了几句。

    皇后听了直摇脑袋,“不行,家父就是个守财奴。”

    无咎心说,别说他只是个守财奴,他就是个貔貅,我也能给他捅出菊花来。

    皇帝一锤定音,只要拿回银子就行。

    这点儿散碎银子,并没能让皇帝笑逐颜开,反而是双眉紧锁,耷拉着苦瓜脸,目光一直钉在沙盘上。

    回想起朝堂上产生了两大争论,恨得他牙根直痒痒。

    一是他暗地里安排杨嗣昌与清廷媾和,让大臣们知道了。

    以黄道周为首的一群文人,对着皇帝狂喷,强烈谴责这种卖国行为,要求罢免杨嗣昌。

    二是杨嗣昌提出加税二百四十万两,用于抵御清军扣关的开支。

    加税他倒是同意,不过只想加在富人的头上。可满朝文武说了,凭什么剥夺穷人的爱国权利,要加税可以,一起均摊。

    至于撤回关宁铁骑,提了半句,群臣围殴。

    王铎看着皇后抱走的一大卷书画,心里正在郁闷,皇帝突然发问。

    “王卿,议和之事以为如何?”

    郁闷的王詹事听见皇帝征求自己的意见,略作思索,躬身答道:

    “臣以为朝中争论各据其理,还需万岁决断。”

    崇祯帝极为不爽,就是只老狐狸,你孙子诓骗你的书画,活该!

    转眼看见王无咎,有了。老狐狸不说,正好拿小狐狸开刀,顺便找找场子。轻咳一声:

    “无咎,中午你说撤军,但朕想的是议和,朝中支持和反对的大臣参半,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王无咎探着脑袋向外看了看,日头已经偏西,随口问道:“皇上,管晚饭不?饿了。”

    “答对了随便你,朕要是不满意,你就饿着。”

    少年还没答话呢,太子呲溜就往外跑,“父皇,我去让母后准备晚饭。”

    “站住,你都十二了,朝堂上的事知道一些也好。历练历练,听听十四岁佳话少年的高论。”

    太子止住了脚步,王无咎却腹诽道:这皇帝够记仇的,“小孩子”的言论现在还记着呢。

    他上前一步,对着崇祯帝深施一礼。

    “陛下,先议和,再撤兵,小子以为上策。”

    一旁的爷爷手心里的汗都出来了,朝廷大事,岂是你一个小孩子议论的?为了口晚饭,脑袋都不要了。

    皇帝万没想到,这孩子竟会同意他的想法,顿时来了兴趣。

    “说说理由?”

    “陛下,当下百姓最想要的是什么?是安定。只有周边安定,才能稳定民心,再图发展。北边稳定了,就可以给予闯贼等流寇最后一击,在中原和西北恢复生产,发展民生。”

    爷爷看着孙子,脑袋肯定让皇帝换过了,有了打嘴炮的潜力。

    皇帝则是不依不饶,“既然议和,为何还要撤军?”

    王无咎指着沙盘,比比划划。

    “小子以为原因有三。其一,清廷未必是真心议和,关宁军突出在关外,就是一块肥肉,随时可以吃到嘴里。”

    看着皇帝听得十分认真,并没有打断的意思,他继续道:

    “其二,议和后,军心懈怠,战力下降,非但不能保持对清廷的威胁,还有可能成为尾大不掉的军阀。其三,大量的银两浪费在物资的补给途中,加重朝廷的负担,得不偿失。”

    王无咎知道现在议和是对的,可以暂时安定北方。全力对付苟延残喘的农民军,从而稳定长城以南地区,以涂后续。

    可文人误国,一个个口吐莲花。当清军来的时候,要不比兔子跑得还快;要不比孙子跪的都矬。

    皇帝的眼神中带着些许的惊讶,先不说议和的对与错,仅是这套说辞,已将超出了他的年龄,难道真是年少有为?

    若是一心辅佐太子也就罢了,但凡有一点点异心,立刻渣渣。

    可对于少年的回答,皇帝挑不出毛病,还是没找回场子,心有不甘。转念一想,可以用税收问题难为难为他。

    “加税问题你如何看待?”

    “不用加,小子每天能睡五个时辰,够用了。”

    皇帝:我是让你多睡觉么?再胡咧咧,打得你昏睡。

    再一想,是自己太急了。前因后果没有交代,孩子自然听不明白。

    “朕的意思是,为了阻击皇太极扣关,朝中有人提出增加税收240万两,如何?”

    皇帝的话音还没落,王无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大声疾呼。

    “陛下,万万不可!”

    他十分清楚,正是这次征税,让本就不堪重负的百姓雪上加霜。

    中原大地饿殍遍地,白骨累累。人们流离失所,易子而食,百万之众尸骨无存。

    当李自成死灰复燃,摇旗呐喊的时候,一句“闯王来了不纳粮”就让造反的烽火燃遍中原。

    大明从此失去了根基,彻底丧失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