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何所有 » 开禧北伐

开禧北伐

    不管金国如何看待,北伐是板上钉钉要执行的,气氛已经到这儿了,绝不能半途而废。

    嘉泰四年三月,韩侂胄派辛弃疾出任镇江知府,镇江是南宋对金作战的重要指挥基地,韩侂胄的意思不言自明,朝廷要重用辛弃疾。

    身负重任的辛弃疾来到镇江,第一时间派出探子前往江北打探金军布防,在花费重金多方打探后得到可靠消息:金军在淮东、淮西各个主要城市布防严密、军容齐整、粮饷充足。

    辛弃疾开始担心了起来。

    韩侂胄虽然一心要北伐,但更多的是为了拿北伐当做自己的政治资本,在临安操作朝政他在行,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却根本不懂。南宋宁宗朝宋金两国并不存在一国国力碾压另一国的情况,我们知道战争打的是国力,国力悬殊的话不需要神机妙算强国就能战胜弱国,国力相当打的就是主帅调兵遣将能力,赵构、孝宗两朝名将到了这个时候都已病逝,谁能率宋军北上伐金?

    毛主席说过,我们要从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可韩侂胄仅仅做到了战略上藐视敌人,一直到北伐前夕,得到的消息也仅仅是出使金国的官员回来的汇报,认为金军不堪一击,只要王师北上定能克复中原。

    金军不堪一击那是去草原长途奔袭吃不上饭才不堪一击,现在你跟人家打阵地战还以为人家不堪一击,你当中原是草原?

    出于对两国军事实力的对比,到了镇江府之后,辛弃疾曾多次上疏,建议不要贸然发兵,而是先修战备,厉兵秣马等待时机。

    眼看着要开打了自己这边的核心主战派突然间犹犹豫豫,韩侂胄非常不满,将辛弃疾调任绍兴知府,离开了对金作战的前线,辛弃疾见状心灰意冷,辞官不受,回到了带湖家中再次归隐。

    打压辛弃疾并非韩侂胄对辛弃疾个人有私怨,而是韩侂胄为了加强北伐的集中决策,必须把权力也高度集中。

    虽然当时首相陈自强是韩侂胄的亲信,但毕竟凡事都需要由首相代理进行决策,要想命令准确上传下达,就必须缩短决策链,所有命令统一一个出口。

    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七月,在韩侂胄一手运作下,朝廷下诏封韩侂胄为平章军国事,直接进入宰执,位列众宰相之上。

    北宋的宰相叫同平章事,人家谦虚,都不说自己是平章事,而是说“同平章事”,到了韩侂胄这儿可真是又骄傲又无知,以为自己了不起,不仅要管政务还要管军务,平章军国事,如此浮夸的头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亲自当了首相韩侂胄还嫌不够,又在自己府中设置了机速房,三省印章全部纳入机速房,所有国家机要全部交由机速房研究决策,无需朝廷干预。

    公然与皇帝分权,韩侂胄这一僭越行为开始引来无数非议,但此时的他已经顾不上外界的看法了,开禧二年三月南宋正式下诏北伐,为了彰显国家北伐的正义性,韩侂胄安排时任礼部侍郎的李壁作了一篇慷慨激昂的诏书:

    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蠢尔丑虏,犹托要盟,朘生灵之资,奉溪壑之欲,此非出于得已,彼乃谓之当然。军入塞而公肆创残,使来廷而敢为桀骜,洎行李之继迁,复嫚词之见加;含垢纳污,在人情而已极,声罪致招,属胡运之将倾。兵出有名,师直为壮,言乎远,言乎近,孰无忠义之心?为人子,为人臣,当念祖宗之愤。敏则有功,时哉勿失!

    管你是日寇还是美帝,只要侵犯我祖国,我就一定要伸张正义报仇雪恨,永世不忘。

    几百年过去了,这诏书读起来还是让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诏书一下,宋军全线出击。在淮东战场上由镇江统制陈孝庆率军进攻泗州;淮西战场上建康都统制李爽率军进攻寿州、京东招抚使郭倪派郭倬、李汝翼进攻宿州;荆湖战场上江陵都统制皇甫斌进攻唐州(今河南唐河县)、江州都统制王大节进攻蔡州;川陕战场上制置使程松和制置副使吴曦率军进攻陕西。

    四个战场,全面开花。士气高昂的宋军在战争初期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先后克服灵璧、虹县,进逼寿州,很快便恢复了隆兴北伐时的战略成果,这其中不少州县的金军是看到宋军之后望风而降,根本未做任何抵抗,让南宋君臣觉得金国似乎真的不行了,北伐就应该易如反掌。

    直到宋军打到泗州,才遇上第一枚钉子。

    泗州是淮东重镇,但离宋金边境还有一段距离,金国一直以来没有太重视,驻军不多。但就是这为数不多的守军听说宋军打来的消息后立即关闭城门弩炮上墙,要与来犯的宋军抗争到底。

    陈孝庆率军来到泗州城下,发愁了。当初为了兵贵神速,出征时没带什么攻城器械,现在人家别的记录宋军都一路势如破竹,自己却被泗州的金军拒之门外,没有器械的情况下强攻伤亡又太大,这可如何是好?

    左右为难之际,一名叫做毕再遇的武功大夫前来主动请缨,愿意率敢死队冲上城墙为大军开门破城。

    毕再遇,名将世家,父亲毕进曾跟随岳飞作战,官至武义大夫。毕再遇长大之后受恩荫在军中做了一名基层军官,武艺超群,弓马娴熟,曾受到过孝宗嘉奖。

    长久的和平没有消磨掉毕再遇的一身虎胆,此次攻打泗州正是他大显身手的好机会。有部下主动请缨,陈孝庆当然是欣然应允,可接下来就尴尬了,宋军数万大军,仅仅给毕再遇凑出来八十七名死士。

    泗州城守军虽少,也有千余士兵,仅凭八十七名宋军实在很难闹出什么名堂。可毕再遇门儿多得很,既然敢玩儿命的死士少,那就先在城下把戏份做足,把金军注意力调开再上墙。

    于是毕再遇率大股宋军在泗州城西列阵竖旗击鼓,佯装要攻城,把守城的金军吸引到西城墙一侧,接着又亲率八十七名死士悄悄来到东城,沿墙而上。金军在东城墙果然放松了戒备,宋军顺利拿下城墙和东城门。

    东城门已攻破,毕再遇将城外宋军主力引入城中,打出宋军大旗来到城中的西城墙下,金军一看大势已去只得投降,宋军攻克泗州。

    有惊无险拿下泗州,郭倪非常高兴,按照朝廷的诏令要赐给毕再遇刺史牙牌。毕再遇动情的推辞道,国家在黄河以南共有八十一州,现在我只夺回来一个泗州就要封赏我做刺史的高官,以后还要如何来封赏?

    既然打定了为国捐躯的信念,就从来没在乎过什么封赏不封赏,毕再遇坚辞不受,郭倪也不能勉强,奏请朝廷之后将其军职升为环卫官。

    环卫官是个荣誉官,一般是用来授予宗室方便落实待遇的官职,英雄既然不要高官,那咱大宋厚禄一定要跟得上,绝不能寒了英雄的心。

    也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