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何所有 » 花石纲

花石纲

    随着北宋国内逐渐国泰民安,以前的字画爱好已经不能满足多才多艺的徽宗了,早在他当端王的时候就对山石园林特别感兴趣,不过那时候毕竟只是个王爷,在王府里摆弄摆弄石头和花草就差不多了,现在当皇帝了,国家还治理的井井有条,这还不好好享受享受更待何时?

    文艺青年徽宗如果有一个有原则的宰相,甭管是新党旧党章惇也好韩忠彦也好曾布也好,都会阻止他利用国家资源来享乐,事实上建中靖国元年徽宗就因为在宫里丢纸飞机丢到宫墙外面被曾布一顿喷。可当时徽宗的宰相偏偏是没有原则的蔡京,蔡京这个人从来就是对上无底线无原则逢迎,徽宗要享受?没问题举全国之力给陛下享受。

    徽宗一开始还有些顾虑,有宋一代一直提倡节俭,不搞铺张浪费,以致于徽宗有一些玉佩明明很喜欢却又不太敢戴。蔡京猜到了徽宗的心思,劝徽宗不要过分计较别人非议金银玉器这些东西,该享受就享受。

    接着蔡京提出了他的著名理论,国家现在“丰亨豫大”,正式该纵情享乐的时候,无需拘泥于之前的节俭传统。

    “丰亨豫大”出自《周易》,意为富饶祥和的太平盛世之景,只是可惜历朝历代都把典故用来警醒自己还不够丰亨豫大,要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只有蔡京给徽宗戴高帽子,说我们已经丰亨豫大了,陛下您就可劲儿的造吧。

    在蔡京的带头阿谀奉承之下,朝廷上其他官员如高俅之类的也纷纷进谏,劝徽宗人生如同白驹过隙,要及时行乐。朝廷官员上行下效,一股脑的给徽宗进谏,皇上别憋着了,该享受就享受吧。

    蔡京这么鼓动徽宗是有本钱的,在蔡京主持政府工作的几年中,国家确实繁荣昌盛,据记载当时北宋人口已超过一亿人,蔡京在熙宁新法的基础上调整了茶法和盐法,这两项法令一年为北宋增加收入4000多万贯钱,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收入,徽宗朝的政府岁收比哲宗朝翻了一番。

    有充盈的国库储备,还有首相蔡京鼎力支持,徽宗终于放开束缚。崇宁四年十一月,在徽宗的授意下,朝廷一个叫做应奉局的全新部门正式亮相。

    新部门的职责是到全国各地出差,搜罗各种奇珍异宝,但凡是品相比较好的奇石、树木、飞禽走兽之类的,野外的直接拉走,民间的直接买下,统统运往首都开封,进献给徽宗本人。

    应奉局的头子叫做朱勔,熟悉《水浒传》的朋友们都知道这货,“六贼”里面的一员。但说起朱勔的发迹,还要从他父亲朱冲说起。

    朱冲原先是个苏州本地的市井盲流,人非常聪明,后来混黑社会搞高利贷挣了一笔钱还巧取豪夺搞来一本药经,凭着这笔钱开了家药房然后自学药经给人抓药,居然治好了很多病人。随着朱家药房的名气越来越大生意也越来越好,朱冲摇身一变成了当地名绅。

    元符三年向太后执政蔡京被贬杭州,路过苏州时曾客居几日,游玩苏州的风土人情。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这种好地方当然也令蔡京这种迁客骚人流连忘返,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蔡京决定建一座寺庙。

    有写文章抒发感情的,有题诗抒发感情的,也有作画抒发感情的,但蔡京老先生居然要建一座寺庙抒发感情,也真是活久见。

    修寺庙毕竟是一项工程,搞工程就要花钱,当时的蔡京仅仅是从翰林学士任上被贬,没什么钱,苏州当地的朋友就给蔡京介绍说,想找人来赞助你建寺庙,一定得找朱冲。

    于是在朋友的引荐下,朱冲见到了蔡京,二话不说又出钱又出材料就把寺庙建了起来,蔡大人非常满意。

    满意的蔡京很快就给朱冲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杭州谪居一年后,朝廷召蔡京回朝,蔡京路过苏州就把朱冲朱勔父子俩带上一起回到了开封。

    蔡京待两人回京不仅仅是投桃报李的想法,而是朱冲父子确实是人才,两人迎来送往阿谀奉承天生一绝,为了更好地发挥两人特长,蔡京又安排童贯给两人办理了军籍,在军队系统里把两人多次提拔。

    在这里插一句北宋的官场升迁制度,到了徽宗朝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了,官员想要升迁,要么科举考试进来论资排辈慢慢熬资历;要么科举考试高榜进士自动获得制科考试资格,一届地方任职结束后回朝参加制科考试进入馆阁接着走进快车道;再或者中进士名次不高但因为孝顺或者其他贡献被宰执推荐同样可以参加制科考试进入馆阁。

    总之就是虽然路很难,但也很光明正大,就算没有贵人提携,只要学习够好,科举考试完了接着参加制科考试照样能出人头地,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兄弟都是这么一路考过来的。

    但朱冲朱勔父子都是半文盲,想让他们科举中第那几乎就是白日梦,幸好文的不行还有武的。进入军队系统可以按军队的规矩来,那就是不用考试,按照军功提拔,只不过是在北宋时候军功常有造假现象。

    军功造假也是文官瞧不上武将的原因之一,人家科举考试就在众目睽睽之下考,考出来的策论可以让天下人传阅,经得起考验。可武将的军功很多时候都是有军队系统内自己报自己批,反正仗也打过了,谁能去调查的清楚?

    朱家父子逐渐跟着蔡京在京城站稳了脚跟,随着年龄增长,儿子朱勔逐渐体现出了超越父亲的机灵劲儿,更会来事儿更会拍马屁,多次往来于苏州和开封之间,搜罗苏州当地的奇珍异宝进宫。

    朱勔送的货,就等于蔡京送的货,长期跟着蔡京在宫里耳濡目染,朱勔对徽宗的爱好摸得一清二楚,送来的奇石树木经常让徽宗喜欢得不得了,蔡京趁机也在大领导面前提携小兄弟,徽宗记住了朱勔的特长。

    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崇宁四年十一月,朱勔出任新机构应奉局一把手,正式全权负责为徽宗搜罗天下奇珍异宝。

    应奉局新设之初,只在苏州杭州两地开设,搜罗最多的是两样宝贝:景观假山用的大石头和漂亮的花草树木。

    最开始时候徽宗只是想给皇宫里多做些装点,其实如果仅仅是为了装饰皇宫倒也不为过,宋朝政府有钱是出了名的,但北宋皇宫跟历朝历代相比规模和豪华程度都逊色得多,于是一开始倒也没有引起大规模的反对意见。

    可文艺青年宋徽宗一旦开始搞装修就停不下来了,延福宫装修完景龙门装修,景龙门装修完天波门装修,接着又在宫中扩建,开凿水景堆砌假山移栽大树,史书记载最后把皇宫里延福宫装修的“怪石寒松、岩壑幽胜、不类尘境”。

    搞得这么出尘脱俗,我看倒也符合徽宗的品位,天天也别上朝了,坐在延福宫里修炼修炼等着飞仙才是正事儿。

    小小的皇宫很快便无法满足徽宗的个人审美追求,到了政和七年,在道士刘混的建议下,一方面为了求子,另一方面为了美学,在开封内城的东北角地势较低处大兴土木,修建了臭名昭著的“艮岳”。

    艮就是乾坤八卦里面的东北方向,岳是山,有山就得有水,山川来了花木也得来,于是这座东北山头就成了一处徽宗专用的皇家园林。园林整体模仿杭州凤凰山造型,为了重现江南美景,在苏杭一带大举搬迁奇石大树,终于酿成了更著名的北宋末年“花石纲”事件。

    由于艮岳规模实在太大,占地面积超过七百亩,其中的假山、绿化等工程量极其浩大。为了快速完成艮岳的建设,应奉局开足马力从江南搜罗石材和树木。

    根据应奉局的制度,搜罗材料时要视材料的归属进行索取,如果是野外无主的材料那就直接装车上船运到开封,如果是民间百姓家里的材料,只要应奉局看上了,要与百姓商量,高价收购。

    可惜制度在朱勔这里没用,应奉局本身有经费,野外的石头树木完全可以雇人装车运送,可朱勔偏偏不,只要是野外的好东西要运的就找到当地官府,直接把任务摊派,一开始地方官府多有抵触心理,朱勔直接一道奏疏,朝中很快诏书传来地方官就地免职。

    这么搞了几次,地方官府哪里还惹得起徽宗身边的红人,纷纷要啥给啥,委曲求全的给朱勔卖命。

    强制地方官府运送石头树木这是欺负公家,可要是百姓家里有好看的奇石大树呢?好说,朱勔和手下直接待人冲进百姓家里拿黄布带把石头或者树木一缠,意思这个东西被封了,接下来就是皇上的,百姓只能等着应奉局派人来拆走。

    至于钱?想都别想!皇上看上的东西还敢要钱,信不信治你的欺君之罪?

    除了巧取豪夺百姓家产之外,应奉局的野蛮搬迁还给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奇石大树因为个儿头都比较大,很多连大门都出不去,怎么办?朱勔就下令把百姓家院墙拆了,拆完之后扬长而去,百姓自己重修院墙。

    锦官城外柏森森,都知道陵墓处的大树一般都是有年头的比较挺拔。朱勔也知道,为了找好看的大树就到处去找陵墓一带的树,为了运树不惜把百姓先人的墓都给刨了,百姓只能等应奉局走了之后再回去埋葬先人。

    这些都是在陆地上,到了水上花石纲一样还要祸害百姓。

    江南运送奇石大树的船沿着京杭大运河北上进入淮河最后再进入汴河到达开封,沿途有的桥梁挡了行船经过那就拆桥,石头实在太大桥拆完也过不去的话就走海运,海运遇到风浪很多船被打沉船夫枉死。

    这还不算完,由于运输量太大,当时普通货运船不够用,应奉局就征用运粮船,大量船只运往开封,开封码头来不及卸货,导致江南开过来的船在汴河上排成长龙,堵船一堵一个月都是常事儿。

    这边船上货卸不下来,那边运粮船被占用顾不上运粮食,国库充盈的徽宗朝居然到了后来发生京城粮价上涨,甚至皇宫里当差的宫人侍卫都吃不饱饭的情况。

    上行下效,徽宗在上面领着头的奢侈享乐,下面肯定也是跟风一样的腐败堕落,徽宗一朝官员腐败程度堪称一绝,而这其中最让人瞠目结舌的还得属蔡京宰相的生活,简直腐中之腐。

    蔡京大老爷当了首相这么大的官,最讲究的是吃,史书记载蔡京非常喜欢吃鹌鹑,宰相府养了一大堆鹌鹑,每次吃饭蔡京要吃一杯鹌鹑羹,我们都知道鹌鹑这种小家伙身上肉少,蔡京的这道鹌鹑羹每次要杀上百只鹌鹑才能做成。

    鹌鹑羹最多也就是个食材上的讲究,吃的主要还是鹌鹑,可你要是知道蔡京怎么吃包子的,恐怕一定会惊呼,这才叫讲究人。

    当时开封有个有钱人招聘侍女,有个姑娘应聘自称之前曾在宰相府后厨做事,主人很喜欢就买了下来。到了家之后主人就让姑娘露两手让他也尝尝蔡大人的美食,结果姑娘面露难色,不会做饭。

    主人大吃一惊,宰相府家大业大也没必要用一个不会做饭的厨房工人吧,姑娘连忙解释,自己是宰相府厨房包子班的。

    主人恍然大悟,还是宰相讲究,包包子要专人操作,真·工匠精神,就说那也挺好,你给我包一笼包子尝尝。

    姑娘又答道包包子也不会,自己是包子班切葱组的,日常工作只负责切葱丝,主人要是想吃葱丝,可以给主人切点儿葱丝尝尝。

    纯手工、分工严密、做工精细,蔡京的厨房简直就是一座工匠集中营,联想到后世某些国家什么“寿司之神”、什么“煮饭仙人”,大家品品,跟我国北宋时期蔡大人的厨房比比,能比吗?他不能比,简直弱爆了。

    就在北宋君臣上下过着醉生梦死生活的时候,出使辽国的童贯大人突然带回来一个惊天大秘密,女真兴起,大辽将亡,如果此时能与女真结盟共同攻打辽国,收复幽云十六州指日可待。

    所有人都被这个消息惊呆了,虽说国家太平富庶,西北开边千里,可要是能把自开国以来历代君主心心念念的幽云十六州收回来,那诱惑实在太大了,所有人都心动了。

    强大无比的大辽对上默默无闻的女真,怎么就说亡国就要亡国了?这一切都要从大辽末年的一系列衰败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