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何所有 » 西北用兵

西北用兵

    北宋再次与西夏兵戎相见也纯属无奈,上一次为了和平又是割让城寨又是给钱,却没能换来和平。元祐七年西夏内部出乱子,小梁太后忙于处理相国梁乙逋余党暂时休战,国内政局稳定之后,她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北宋,重燃战火。

    绍圣三年开式,小梁太后持续派兵犯境,还是老战略,打得进去就大肆劫掠一番跑路,打不过就当场跑路换个地方继续试探,直到找到劫掠的机会。

    绍圣三年新法已经全面恢复,北宋国力也在逐渐恢复,当年西夏蹦跶高后能忍,现在接着蹦跶哲宗可不会忍,在哲宗的要求下,朝廷开始计划对夏作战。

    要想把仗打好,最重要的就是选帅,三军主帅干系重大,当时掰掰手指头想想,最适合主持对夏作战的就是章楶。

    当年驻守环州,洪德城之战大败夏军,差点把小梁太后活捉,打的西夏常年不敢进犯环庆路,赫赫战绩在这儿摆着,除了章楶谁来了也不好使。

    朝廷想让章楶继续主持对夏军务发起反击,可章楶却远在千里之外的岭南广州赋闲,不好意思去不了。

    章楶莫名其妙被贬,其实也跟西北将领的军阀作风有关,当年洪德城一战胜利后,章楶命令部将学习西夏打法,率宋军攻入西夏境内搞抢劫,打得过咱就抢,打不过咱就跑。

    原本这个战略也没毛病,对付西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可问题在于部将们出去一番抢劫回来之后还要报请朝廷以军功请赏,请赏也就罢了还经常冒领军功,这其中就以折可适最为严重。

    再多次冒领军功之后朝廷引起警觉,经过调查发现果然是环庆路在搞小动作,其中折可适冒领军功最多。但折可适毕竟是职业军人,又不存在像文官那样贬谪去外地,于是朝廷对环庆路诸将罚了钱,经略章楶是以文臣出任边境,贬谪回内地。

    当年西夏处于守势用不上章楶,现在西夏回过神儿来又打过来了,得有主帅去西北反击,章楶复出的契机来了。

    其实再次启用章楶也不太合适,因为到了绍圣年间,章楶已经年逾七十了,早就到了该退休致仕的年纪,但没办法,朝廷没有足以担当大任的帅才,对付西夏,还得章楶上。

    绍圣四年正月,七十一岁高领的章楶赶赴西北出任泾原路经略安抚使,主持北宋对夏战争。

    泾原路与之前章楶主持的环庆路地理位置相邻,都位于西夏的南部边界,大军出征到了贺兰山东麓后顺着黄河往北打,很容易就能打进西夏腹地,距离近且易于行军,这也是当年五路伐夏刘昌祚从泾原路率南路军打的最好的原因。

    朝廷安排章楶从泾原路对夏作战,显然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现在地利人和都给章楶,怎么对付西夏就看他的了。

    章楶来到泾原路,发现了一个战略要河葫芦河,这条河穿过西夏又穿过泾原路南下汇入黄河,沿这条河很容易打进西夏国内。

    由于当时西夏被熙河路宋军沿黄河北上打进天都山打怕了,在黄河沿岸布置了大量防守兵力,而葫芦河这里非常空虚,北宋要打,葫芦河就是个突破口。

    说干就干,绍圣四年三月,章楶派兵在葫芦河边石门峡地区开始修筑城寨,而且是同时修两座。

    再一次把城寨修到自己家里来,小梁太后对北宋的这种做法异常愤怒,当年你们害怕战争直接割让城寨给我们,现在又开始修,不怕我们打过来吗?

    为了让北宋王朝尝尝苦头,小梁太后发兵十万前来攻打两座城寨,章楶对西夏的进攻早有准备,在枢密院的协调下旁边环庆路、秦凤路和熙河路宋军统一归章楶调配,防备西夏进犯。

    夏军打来之后,宋军没有坐困守城,而是主动出击,章楶派折可适打前锋率军数万迎敌,夏军在宋军前进的没烟峡设伏,折可适进入峡谷后夏军发动突袭,折可适拼死力战但西夏毕竟人多,双方陷入鏖战。

    宋夏两军苦战之中,熙河路的姚雄奉命率军七千救援折可适,夏军在峡口阻击熙河军,姚雄身先士卒冒死冲锋,夏军的箭射中姚雄肩头但他毫无退意,仍然领着全军往前冲,夏军抵挡不住被姚雄冲进了没烟峡内,两路宋军绝境会师爆发出惊天的战斗力,扭转了被围困战局向夏军发起突击,夏军再也抵挡不住全军溃退,跑了。

    西夏拆迁队被北宋施工员打了回去,两座城顺利竣工,官方取名一座叫平夏城,一座叫灵平寨。

    又是平定西夏又是灵州平定,真当我们西夏没人了吗?拆迁队的失利刺痛了小梁太后的自尊心,为了挽救濒临危机的国家,她派出使者向辽国求助,希望辽国出面调停宋夏战争。

    以前李乾顺派出的使者都能得到辽国热情的接待,可这次使者到了辽国遭遇的态度却是出乎意料的冷淡。史书记载由于之前几次西夏向辽国求援辽国都没出兵帮忙,这次小梁太后亲自拟定国书,语气非常不客气。

    绍圣年间辽道宗在位,辽国自居天朝上国和西夏的宗主国,面对西夏这种不懂礼数的国书极为反感,你不是求援吗?那我就派兵到边境。

    于是在宋辽边境出现了奇怪的一幕,辽军一直军队隔三差五的搞军事演习,不为别的,就为每次西夏来求助了,搞演习吓唬北宋,敷衍西夏。

    眼见着辽国指望不上,不甘失败的小梁太后经过充分准备,元符元年(1098年)十月,率大军四十万与李乾顺一起亲征平夏城。

    发大军四十万只为打一座城寨,西夏也是没谁了。

    西夏军沿着上次进攻的老路浩浩荡荡开了过来,经过没烟峡往平夏城前进,军营连绵上百里,又专门建造了高大的工程车,以方便士兵站在上面进攻城墙。

    面对气势汹汹的夏军,章楶一点儿都不慌,跟小梁太后打了这么多回了,章楶对西夏底细一清二楚,别看号称四十万大军,只要把前锋打趴下,后面的军队分分钟一哄而散。

    章楶派部将郭成死守平夏城,平夏城附近的其他小城寨也由驻守宋将就地死守,等待外围宋军里应外合夹攻夏军。

    夏军一到平夏城下,马上开始组织攻城,工程车推出来士兵拼命地往城墙上冲击,在郭成的坚决抵抗下未能成功。一击不成再施一计,小梁太后派主帅嵬名阿埋继续围城攻打,监军妹勒都逋率部在城外阻击宋军援军。

    西夏的围城打援战略自始至终就没得逞,因为宋军根本没去救,只是在外围等待时机。

    夏军围城十三天,时机来了,粮食吃光,后勤跟不上,将士们已经撑不住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吃不上饭的夏军为了生存加大了攻城力度,推着攻城车拼了老命的往城头冲杀,可恰逢狂风突袭,夏军多辆攻城车被风吹翻,车上的夏军跟着一起翻车摔死惨不忍睹,平夏城几乎已无法攻克。

    眼见再打下去没任何希望,小梁太后决定撤。可撤退又是一项比进攻更难的任务,一不小心就会演变为溃退。小梁太后顾不得那么多了,再不走自己恐怕要交代在平夏城,不敢再犹豫,下令撤军。

    西夏一撤,宋军肯定要趁势杀过去,章楶派姚雄姚古两兄弟追击夏军,夏军一看又有追兵打过来跑的就更乱了,被砍死的、骑兵踩死的、掉进河里淹死的什么样的都有,损失惨重退回国内。

    夏军退了,章楶可不会善罢甘休,经过探子回报,夏军撤回去后主力部队回到天都山休整。当初章楶修筑平夏城目的就是想霸占住葫芦河沿河西进直插西夏境内向北攻击灵州,向南攻击天都山,打哪个都方便。

    夏军师老兵疲退回天都山,那就是天赐良机。章楶火速调兵遣将,派折可适和郭成率一万骑兵星夜兼程赶赴天都山,宋军打到天都山时夏军完全出乎意料,也根本来不及组织抵抗,主帅嵬名阿埋和妹勒都逋撒丫子就跑了,留下家属全部做了俘虏。

    其他夏军一看主帅逃跑,同样无心恋战纷纷继续向西撤,索性连天都山都不要了。

    连续兵败的同时,西夏内部也出现了严重的统治危机,西夏御史中丞仁多楚清率全族投降北宋。

    仁多楚清不是一般党项人,这位党项贵族是西夏大将仁多零丁的儿子,当时统兵大将仁多保忠的叔叔,仁多家族在西夏朝廷盘根错节是铁打的贵族,连这种人都能叛夏降宋,可想而知西夏朝廷已经有多么不得人心。

    西夏是个彻底的军国主义国家,平时的政策是男丁二抽一入伍,到了后来小梁太后上台连续对宋作战,国内兵力损耗严重,开始加大征兵力度,规定十抽九。

    谁家能有十个儿子?这种征兵法基本也就等于征发全国所有男人去打仗,可问题是党项虽然曾经是游牧民族,但经过西夏建国六十多年的统治,国家已经不能仅靠逐水草而居了。为了支持国家各项政务稳定运行,西夏在河套草原开垦了大量良田,国民已经逐渐适应了固定的农耕生活。

    连年战火导致西夏人口大减,十室九空,成片良田荒芜,战争狂人小梁太后已经快把西夏国力打光了,国内生产无以为继矛盾激化,贵族与皇族之间矛盾更是将要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平夏城大败仁多楚清降宋后,转过年去的元符二年正月,之前的夏军主帅嵬名阿埋也叛夏降宋。

    当时能打的几个将领仁多保忠在西线跟熙河路宋军作战,嵬名阿埋降宋,妹勒都逋连败数仗根本就不敢再打,宋军已经进逼到天都山,离兴庆府只剩下四百多里地,不夸张的说,真正到了眼看着就要灭亡西夏的节点了。

    李乾顺急了。

    不愿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完蛋,李乾顺派出使者向辽国求助,具体想让辽国怎么帮忙史书上并未记载,只是在李乾顺求助之后,元符二年正月,辽国的使者很快来到西夏境内,用毒酒赐死了小梁太后。

    小梁太后是如何被毒死的?李乾顺在其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权倾朝野的她又怎么可能仅仅在几名辽使的威胁下就饮毒酒自尽?,由于蒙古灭夏时毁坏大量典籍此间种种已不可考,但是秉着谁得利谁发起的朴素道理,夏崇宗李乾顺极有可能是真正的弑母元凶。

    小梁太后死后,元符二年二月李乾顺亲政,向北宋奉上降表,同时为了表示请罪处死了之前战争中西夏几名将领,并请求辽国从中斡旋。

    哲宗不是不想一举灭亡西夏,而是西夏当时仍有相当数量的军队,李乾顺亲政之后朝廷凝聚力大增,并不好打。更重要的是当时在朝中,大臣们对于是否要与西夏讲和分成了两派,首相章惇坚决不同意与西夏讲和,主张毕其功于一役灭掉西夏。枢相曾布则认为西夏实力仍存,无法一举灭其国,再打下去劳民伤财,不如划河为界就此停战。

    曾布回朝担任枢相以来,一次次的跟自己作对,这次又在节骨眼儿上跟自己唱对台戏。两人这次因为对夏政策互相谁也说服不了谁,在朝堂上吵了起来,章惇大骂曾布是妇女,曾布毫不示弱,回骂章惇是半疯。

    打了那么多年,其实哲宗也是疲惫不堪,眼见两府宰相也统一不了意见,干脆不打了,见好就收,来日方长。

    饶是如此,此次对夏用兵也是取得了自西夏建国以来最大的成果,李元昊行宫、西夏军事重地天都山落入宋军手中。

    天都山地区不仅是西夏军事重地,还是西夏重要的产盐地,失去了天都山,西夏在军事和经济上受到双重打击,更重要的是天都山距离西夏首都兴庆府不足五百里,如果北宋再加把劲儿,西夏灭国只在旦夕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