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武皇 » 初见

初见

    紫禁城——坤宁宫。

    由检坐金丝楠圆桌前,细量新礼皇后。

    这时周皇后身着一袭金黄色大衫霞帔,通身绣着四合如意云纹,尽是温雅端庄。

    明眼眸,小巧可人鼻,娇嫩诱人樱唇,真妥妥美人坯子.....

    “上“。周后下意摸摸着小淡妆的脸,疑道:“是妾的妆容有不妥么?“”

    由检闻之,始悟其失,即饰曰:“甚美!累日不见,后若愈惑......“

    “初见“后,好奇的朱由检不觉多打量了一番眼前这年仅十七岁的中宫主。

    古人早熟,了不虚也。

    风姿卓荦,温文典雅,举止投足,又不失国母威仪,此数者难与一女子十七岁相闻。闻由检甘言,周皇后莞尔笑曰:“主上万机,已半月不至坤宁宫矣!“”

    “於?“朕乃久不至邪?”

    “看此人一忙起来容易忘了,不觉间倒冷落了皇后......“由检笑了笑,拍拍旁木凳:“来!”

    “谢皇上“。周后欠身施礼,莲步轻移,徐徐就坐。

    “上乃勤政之君,自当以国事为重“。

    周皇后目色关切,并无半点怨望之意,贴心言道:“但请皇上多保龙体,切勿过劳。”

    “后宫有妾打理定不使上有家事之忧......“

    樱唇轻启,温婉如风铃妙音令人有如沐春风感,由检不及思,引手已将佳人玉一双掌中。

    当真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妙手感不可言!

    “王承恩,汝往备之。今朕即侍皇后于坤宁宫矣。”

    王承恩躬请曰:“然,今儿午膳之格也.“。

    “加六道,选些皇后嗜食。

    “然,奴乃置之“。承恩回罢,徐徐躬退。

    由检视周后有识大体者,慰之。

    周皇后以仁德称。

    今日一见,果名不虚传。

    “皇后素贤,有汝为朕打理后宫,朕心甚安!“由检笑,由心而发。

    -------------------------------------

    须臾,王承恩引人传午膳至。

    冷热盘十二道,主食二汤两品设膳案上。

    平日里,由检自用膳时,午膳即六菜一汤一主食之准。今与皇后同膳,故菜品乃倍之。

    此亦重生后朱由检新改之规也。

    如宫常定制,帝日例进二餐,早膳准各式菜品十二道,午膳增至二十四道。

    且往者犹喜且听乐曲且膳,吃个食极繁。

    今之朱由检对宫之吃饭时间,与日两餐之制殊不相宜。

    吃个饭何为烦?

    且以身健言之,宫里之饮食习惯亦不甚当。

    于是,由检便吩咐王承恩改了用膳。

    今世科学饮食,改两餐制为三餐制。

    菜品亦减之,早膳牛奶粥鸡子,二三小菜加主食而已。午膳以六菜一汤为度而已。(毕竟是皇帝,也不能太过寒酸,所以就定了个六菜准的。)

    晚膳益简,三菜一汤加果若干足矣。

    如此为饮食习惯。

    朱由检对自己身体自然很重。

    从健与安,皆思之也。

    新政初推节骨眼上,无心未捷身。

    前例犹在,明皇帝莫名其妙落水、中毒者又非无有也.........

    故由检不惟制于身有益之膳新制,又令王承恩专掌其在宫之膳。

    无事时,加强锻炼一身。

    虽自能游,必不能舟。

    又有宫特供诸所谓“灵丹妙药“者,朱由检更触而不触。

    为穿穿之士,朱由检自知此时为皇家所追捧者,皆坑死人不偿命之玩意。

    其水银等有毒物提炼出丹药,实即索人命慢性药也!

    还是那句话,身是革命的本钱。

    老朱家似无长命,自不多加意那得行。

    今京师上下皆论百官上赃银事。由检为周皇后夹清蒸烧鹅,笑曰:“皇后应有所闻乎?“”

    周后一愣,食动亦随之缓:“不敢欺上,昨日家母入省则及之。”

    原来,昨天周皇后的母亲进宫探望,特别说到了京城追缴赃银的事,并大倒了一番苦水。

    言家旧受金,而今好恶亦戚里,酬应亦多,所余无几。家中两个兄弟娶妻纳妾,都是用钱的地方,根本就无钱了。

    家人知女伉俪情深,小事宜犹可言。故欲令周后吹枕边风于帝前一二。

    不明真相周皇后犹以为家遇难,出私钱一千两,令其母持归,以应急用。

    以周后之贤,不以为请。

    然今上卒至,犹自言赃银事。

    要知常事,绝不向后宫提起前朝。

    所以,聪慧的周皇后马上便意识到皇帝今日前来。

    锦衣卫白朕,京官所上赃效率虽缓,可随四阁臣率先,此两日百官积多矣。

    “周后心感,徐言曰:“陛下天恩赦其宿罪,倘百官真可知耻而后勇,亦吾民福也。”

    由点首曰:“后言是也!““朕亦念之,若自兹以后,大明官风为之转正,大明乃中兴之望也!“

    “百官有阁臣首朕自忘也“。由检正言:“勋戚那边,似有人抱着一丝幸?“”

    朕之所思如此,若国丈可立而率之,宜动人多矣。

    不是亲携故,先为汗马功。

    等到期限一过,对于那些虚报瞒报甚至对朕的追赃旨意置若罔闻之人,朕也只有效仿太祖给他一个白刃不相饶了。

    周后忙起礼请:“家父身为国丈,应当表率,请皇上准许妾家信,迷途知返!“”

    “皇后无几“。由检置银箸,引手扶入座:“朕今来坤宁宫,正欲令皇后多劝国丈于大义前勿犯!“”

    “皇后为朕告周国丈,但率先先之,朕自不负也“。由检视俏佳人,煞有深意笑曰:“国丈生财有道,如此积巨万。后来俭约的银子还自己留着吧。”

    朕亦不尽缴,准勋戚所定追缴而已。

    “速其行,朕加侯焉!“

    妾谢上恩。周后甚愧娘家所为,即请旨道:“妾必令家父速如数上缴不义之财!“”

    “事已,犹望上允准家父还苏州安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