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武皇 » 手段

手段

    事可交于吏、户,天下休所营建之地,可报工部遣人查勘,核定即动工规建。

    至于休所建格朕已拟一分,稍后会命抄送三部。

    “皇上天恩浩荡,臣等拜吾皇万岁万岁!“

    台下诸臣齐声拜谢圣恩。

    立极诸老心已感慨。

    盖帝实以天下为心也。

    试问何代能如此,百官晚年生活如此上心?

    休制行福者,一官僚。

    去住不居,是朝廷一念,亦一荣之象也。

    故此举绝大义,特吏治重清明之后,势必令后日大明官暖于心间。初限旨下,在京员心上高养廉之法多多少少皆持疑。

    特当此之时,治乱不可使真拧成一股绳以应别出心裁套银之法。

    且当日高薪养廉之法,备言“年例“、“事例“、“馈遗“之细节。

    此令群臣不寒而栗,天子不知,谁敢窃言者?

    然广义曰:赦前罪行高薪养廉之策,天下百官,天之大惠也。

    此置太祖身上,知手底下官皆以贪污与制度化,不直杀他个血流成河?

    -------------------------------------

    定调新官俸格及命三部筹备行休所制,朱由检又具条列渐行者保障制度,以激动廉进。

    林林总总,几一时,其事乃近尾声。此系搭配高薪养廉之法将渐施行者福利,使群臣感慨:自此以后,此官真堕福窝里矣!真良时也.......

    当然,这一切前提是:你须要做一个廉政爱民的好官,不然事发时也是尔等头搬家日!

    “朕犹曰:“凡天下百官,勤政为民,社稷至大,朕必不亏社稷之臣。

    但使君臣一心,何忧不兴?待国力既强,朕欲令大明万千子民咸享朝祚,皆丰衣食之美,此救民先救之终也!”

    于皇帝终,群臣拜辞。

    见群臣皆感,由检知一切在己。

    欲驭羣臣须铁血,也教众口感皇恩。高薪养廉惟朱由检行新政之首,杀人立威在所难免,此权之威也。

    而予百官之所欲不敢望厚禄及诸优者,使之感于可期则皇权之恩也。

    此所谓恩威并施,帝王权术者也。

    台召对毕,始出建极殿黄立极与施凤来并肩而行。

    立极慨然作色,出言曰:“圣上真旷世之君,所想皆济国之奇策,顾我中兴有望矣!“”

    圣心自有乾坤,时弊更了然于心。施凤来亦感怀道:“我观假以时日我朝必迎崇祯盛世。”

    立极顾无人,少缓步,语锋一转,低声曰:“施阁老,闻圣上不欲以忠贤事广连坐。”

    二人皆附忠贤入阁,于事自深。

    前日内阁四阁臣已具致仕之备。

    然今视之,帝似不欲究其事。

    施凤来也缓步低回道:我也听到了点风声,好像圣上的意思是前事不论,观其后效。”

    黄立深然之,曰:“此乃与行高薪养廉之法有异曲同工之效,皆赦前罪......“

    施凤颔之,由心而发:“皇恩浩荡,但尽心辅佐,不忧晚节不保!“”

    黄阁老,已命家人将家财整理造册,准备过几日便往正阳门报备点报备。施凤来又道:“如今此事无可遮掩掩的,圣上对京官家底,早已了如指掌!“。

    限追赃银旨下,厂卫乃设临时报备点于正阳门,以供京城诸臣报备赃银。“予亦有之。及厂卫之未得,宜早不宜迟!“黄立极点头道:“不如,我们四位阁臣统一而往,约一个时间叫上张、李二位阁臣一齐报备。”

    黄阁老谋全。吾阁统一步伐带头为表率,亦圣主推新政之大赞也!”

    黄立笑了笑:“我们把老骨再熬上几年也该退下来了。”

    “至时咱大明休所制度应已全行矣,然见朝廷之于我,可以晚年亦大幸矣......“

    “黄阁老,到时咱老哥俩可做邻,我们就留在京城,说不定岁时还见圣上“。

    “哈哈哈.....施阁老之议善!但得忠君为国,圣上必不忘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