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武皇 » 救

    “朕思来想去,得一终论“。

    “归根溯源,今之大明皆以吏治坏而万民离心,以万民离心而陷覆国之危!“

    故救民者,救国也,民安则内患自除。内患自除,大明何惧建奴之患?”

    “然朝廷欲治此天下,将何以济?“由遍视群臣,自问:“一字“官“!”

    “说到底朝廷政令,终得天下大小官落于实处之“。

    若无百官,天下何法可论?天子又何说以临万民乎?”

    故依朕意,欲救民先自救官始。

    “官不活谈何救民?“由检言之凿凿,尽倾心真言:“朕以为高薪能养廉!”

    “若吾官皆可厚禄而无衣食之忧,此贪腐之风、祸民之举何以至此惊世骇俗之甚也?“

    “故朝廷患根,始于吏治,而吏治之所以坏极者,朝廷不可以时变守也“。

    “水载舟亦能覆舟,而民即滔滔之水“。

    由检起立,朗然曰:“欲救社稷,其实不难!“”

    “永乐朝亦有十年九灾之时,而吏治尚清明,万民归心,照使我大明威四海“。

    “苟能爱民如子,勤社稷,则民心可收,内患自除!“

    “至时,何患不治此万里河山乎?“

    “无了内患,那关外的建奴还能到几时?“

    “朕尚不信,但我大明可以君臣一心还守不住这祖宗遗留下来的大好吗?“由检目如炬,直旨阁:“此事不容缓,早朝之后,内阁即会六部共议一切可行官俸格。可参以宋制,百官俸秩高。

    “但百官尽职勤于任事,朕用几何于社稷之臣不痛也!“

    圣言已毕,可场下百官如陷魔障,垂首立容,一皇极门外静如死水......

    这也难怪,谁想刚才出帝口来?

    明知举朝文武诸不法事,不惟无加谴痛斥,反尽归咎于朝廷。

    特那番“救民先救官“之言!试问古今谁主语,一生无路不归来。又何主而真知之?

    此言直刺人心令人振聋发聩!

    帝此言激于群臣之心,而人多感慨万分之余又思之:此理实在话果可落于实处乎?皇帝是真心实意欲救官还是别有他意?由检见状,已揣群臣意,即还至御坐,正言曰:“朕知之,众或心窃,此大饼划出去朝廷能出此多钱为官俸乎?“”

    “朕今儿即以言撂此,既敢出言,终不能食言!无多难,朝廷优与焉。“由检笑曰:“言皆虚也,唯此高薪养廉为善吏治最行之方也。”

    “抑其言曰:“清吏治者,救国也!“

    此事一刻亦不可拖,限内阁七日内将新官俸格拟出,正定后,元年即行。

    “新朝自有新气象,而我朝气象先从此救官始乎......“

    “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先是阁臣李国普率先应之,跪而呼万岁。

    群臣方悟,方顾琢磨救官之论,一时忘谢!

    吾皇万岁万岁拜,皇极门外朝朝终。

    今日,非常日也。

    按皇帝定义今为新朝新气之始。

    帝无遗揭大明官遮羞布,遂直触群利。

    而帝又剑行偏锋为举朝文武指为康庄大道.......

    说到底,诗书进士及第官幼所受皆儒者也。除对利逐外,对名渴亦远胜人。

    如果有这样一条路既能满足他们的物求又能落得一个好名声,他们大概还愿做一个好官职的。

    -------------------------------------

    早朝之后,由检又即发专旨京官,其略曰:在京官以今日为限,文武百官往年所收例数不问,然出例数外者,以自觉自缴,一月为期,故隐者必惩不怠。

    又今日之后,若有官人敢犯赃枉法,除追比脏银外一切依大明律处分绝不容情。

    至于外任,固有一豁宽限之期,具限待内阁拟旨另行颁示。

    是时机会可谓初得,见忠贤失势,东林官亦初起,政体已乱矣。

    是时,朝堂大投机者,多所期望。

    故今肃吏治绝佳时也。

    更要,高薪养廉之法绝是抛与一官僚团蛋糕。

    欲君臣一心,共济国难,莫若利之。

    欲马之速投食万万不行也。

    近晌午,乾清宫——东暖阁。

    “陛下,奴婢已安排人去扫煤山槐树矣“。因由检方阅奏茶歇,承恩近请曰:“既不爱槐,宫中诸处槐树,勿并伐他树?“”

    “则否“。由检释手茶盏,吩咐道:“伐下的木料都留好,选几个手艺好的工匠用这些木料打造一辈家具出来。朕别有所用......“

    “然则文思三殿之匠犹未遣乎?“

    “回奏,三殿细活未毕,故文思院工匠尚未遣还“。

    那就好,适用之。俟三殿毕事,则百工不遣,留之待命,别有差遣。”

    “是,奴婢乃命传上谕!“王承恩回去,慢慢躬身倒退向暖阁外退。“有......“

    承恩即止,恭问圣意:“陛下有何旨意?“”

    传骆思恭子养性即时入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