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诸天:从斩高俅开始 » 第十一章 下山【求追读,求推荐票票】

第十一章 下山【求追读,求推荐票票】

    忠义堂内,议论纷纷。

    宋公明举着手中御旨,面色痛心的道:“实非大宋皇帝传来封赏的御令,乃是上回林教头差点杀死钦差,大宋皇帝令我们把林教头交给兖州官府,送往京城审问。”

    “我宋某人也是十分为难,林教头乃是我们的好兄弟,只是不按大宋皇帝说的去做,招安无望,诸位兄弟的报国之志难以施展呐!”

    “这?”

    一众头目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色古怪。

    随后是齐齐看向那干坐着的花和尚鲁智深。

    鲁智深是气急败坏地站立起来,吼道:“都盯着洒家看?看个甚子?”

    又瞅了上方宋公明一眼,冷哼一声,便气呼呼地转身快步走出了忠义堂。

    很快,忠义堂内的一百来号头领也是各自散去,三三两两的口中也不知是在嘀咕什么。

    梁山大牢内最右侧的里间,三方墙壁,前方木桩扎地。

    阴暗潮湿,脏乱不堪。

    王寻手脚并未被捆住,只是坐在一堆干草上。

    背靠墙壁,闭眼沉思。

    不一会儿,外面是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只见一个光头莽汉就走到了木柱外面,对着王寻喊道:“兄长,你怎么样了?”

    王寻也是睁开眼来,瞧着外面的鲁智深,说道:“智深兄弟放心,我无事。”

    王寻心下升出了浓浓的暖意,上一次自不必说,就这段时间跟鲁智深相处的那也是十分要好。

    当然,鲁智深却是把他当成林冲。

    不过,王寻通过数日的交流,也知晓他是个阔达直爽的汉子,心里也颇为钦佩。

    鲁智深也是点点头,声声说道:“那就好,到时夜里洒家与兄长一起下这梁山,洒家也不在这呆了。”

    “这?”王寻面色有些犹豫。

    其实目前这一切都是已经商量好的,在京城传御旨的人到了兖州之后。

    梁山安排在兖州府内的细作已经探听到了消息,随后又赶在兖州府之前把消息送到梁山。

    宋江便聚集了当事人和梁山上几个排前的头目,几经商议了一番。

    既不想触那大宋皇帝的眉头,又想把这招安完全定下来。

    最终决定演这么一出大戏,先假意把王寻扣押起来,做给那兖州府的人看。

    而后今夜里偷偷放王寻下山,这样的话,也算是给了大宋皇帝一个面子。

    至于日后,等这段时间过去了,看能不能在找得机会,再让王寻回来。

    只不过,王寻心下想着,到时候再回来的可能就不再是他了。

    王寻下山之后,肯定是要往东京奔去。

    想尽一切办法杀了高俅,如没完成任务,被擒拿住,那必定身死。

    完成任务之后,也不晓得自己会怎样了。

    “咋的,兄长你不愿意带着洒家么?”鲁智深看着王寻面色犹豫的样子,显得有些委屈的说道。

    王寻听得之后,也是颇为无奈,他确实不想带着鲁智深。

    但却不是嫌弃,而是自己去东京那等地方,两个人看上去都是五大三粗,特征明显,实在太过招摇。

    而且杀高俅肯定是只能智取,不宜强攻,两个人不一定有什么用。

    说不准还会坏了事,到头来搞不好还害了这鲁智深。

    王寻想了一会儿便道:“智深兄弟,我下山之后还有要事要办,实在不方便二人同行。”

    鲁智深却是瞪大了眼睛,急吼吼道:“什么要事?人多好办事,洒家难道出不得一份力么?”

    但他有时也是个心细的人,紧接着像是想到了什么。

    出声道:“兄长莫非是要去杀那高俅?”

    王寻惊了一下,没想到还真被他猜到了。

    也不想骗他,便点了点头,答道:“是!”

    鲁智深一听就起了劲,说道:“这等好玩的事,兄长怎能不带洒家?”

    鲁智深本就认为自己是一个响当当的好汉,而那高俅是个大大的坏种。

    这种除暴安良的事,他可喜欢的紧,当然他也知道,事情可能没那么容易。

    只听他又嚷嚷道:“而今这梁山非闹着要招安,招安之后必定被管这管那的,一点不快活,洒家也不想呆了,如今正好随兄长离去。”

    王寻听得他一通说道,看着他那神色迫切的样子。

    没什么办法,也只能允了他。

    毕竟,这梁山最后的结局,他也是知道的。

    到时如能杀了高俅,便给鲁智深寻个安生地,好好度过余生也好。

    其实这段时间,王寻也时常劝说过许多头目,以及关系不错的兄弟。

    让他们不要接受招安,免得他们日后送死。

    只是有些人面上敷衍的应着,心里却不这么想。

    有的人直接就是吐露心声。

    到了此时王寻才发现。

    梁山招安,虽说宋江是首要的推动者。

    但是大多数人内心也知道只有招安这一条路最为妥善。

    凭这么些个人,真要造反的话,那是不现实的。

    现在只是依据地形偏居一隅,五年八年尚可,要想长久,那却是千难万难。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这梁山大多数人都被刺了金印。

    这是一生的耻辱,许多人想洗刷掉这份耻辱。

    古人的思想,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被刺金印,丢的不是自己的脸面,丢的是祖宗脸面,死了都要被人唾弃。

    如不招安,后世史记上必定会给他们扣上反贼,草寇的大帽子。

    招安是目前翻身的唯一机会,也是整座梁山的大势所趋。

    所以,就算没有宋江,王寻估摸着梁山到最后也是招安。

    这就叫做大势--

    甚至有些人哪怕知道自己日后不会那么风顺,可能还会死,他们还是愿意招安。

    为什么?

    因为死了之后,能真正的顶天立地,能做一个他们自认为真正的忠义好汉。

    至于后世评说,谁又能知晓?

    就像宋江最后饮了毒酒--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

    夜黑风高,梁山山寨各个哨口处处火把。

    山寨在夜里倒是明亮,不过今夜稍显寂静。

    水浪一阵一阵的拍打在沙滩上,听得清晰。

    一处小码头,宋江领着吴用和几个喽啰站在岸上。

    看着那小船伐上的二人,说道:“智深兄弟也要去么?”

    鲁智深点了点头,道:“公明哥哥,洒家也下山去耍一段时间。”

    一旁的火把照映着宋江红黑的面庞,也看不出他在想什么。

    王寻发现不见那卢俊义,心里有些惊疑,又见那宋江半刻不开言。

    但到了此时,也只能说道:“公明哥哥,那我们便去了。”

    宋江仍未开口,王寻是能感觉到宋江一直在盯着二人看。

    一旁的吴用是轻轻拍了拍宋江臂膀,说道:“公明哥哥,林教头他们要去了。”

    宋江也不知刚刚在想什么,这才反应过来,身体动了一下。

    点了点头,应道:“哦,哦哦!”

    又挥了挥手,道:“既如此,你们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