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仙法志异人篇 » 第7话 秘咒口诀

第7话 秘咒口诀

    四下宾客各回座位,有人余惊未定,也有人暗自欣喜。本来还觉得展出的炼妖壶多半是赝品,经此一节疑心便消了七八分。

    场下渐渐整齐,众人回到本位,皆冷眼坐看。只有张妙显赶上前来,连忙将红脸汉子扶起。

    “道友果然不俗,我得炼妖壶时日不短,也从未激出过这么强的灵力。”

    若是被奚落几句还自罢了,红脸汉子闻听这番言语,登时觉得脸上滚烫,羞惭难当。还好有天生脸色,显不出尴尬。

    “见笑了,见笑了。”掸了掸胸襟,胡乱应付两句便再不多说,急匆匆扭头回位,巴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赶紧没入人群。

    不等东道主说话打圆场,座下有人高声道:“上古神器,岂是寻常法宝?看来不是一味强横就可以驱使呀。”

    措辞似有讥诮之意。群座不乏附和者,轻嘲浅笑之声四下泛起,就连刚才响应过红脸汉子的那些道友,一抹脸也是如此。

    又道:“张真人得此异宝,又广邀同道,作此盛会,至今仍不能驱使运用此宝,这其中岂能没有缘故?想来是有个特殊关节,尚未参破。在座各位高朋,可听闻过炼妖壶有哪些传言,不妨都讲一讲,从中找找线索。”

    此言正中张妙显下怀,不禁点头称是,“道友所言甚是。若不集思广益找到关节,恐怕是枉费气力,难有进展。”

    群座沉默了一阵,互相顾视。

    炼妖壶从上古至今,流传太过久远,其传闻早已残缺缥缈,多数宾客只是粗略知道一点点由来,粗略到不值一提。

    不久,一位长者终于响应。

    他缓缓道:“所谓上古神器,多指上古神圣遗在世间的几件神器异宝。炼妖壶传说是女娲遗留世间的法宝,除此之外便所知不详,甚至不知女娲凭借此宝有过哪些功业。”

    长者所说虽然是众所已知,但也算抛砖引玉。之后便有宾客补充,风闻有人曾持炼妖壶,炼化精怪、金石、草木,或能炼成丹药,或能炼成良材,或能练出灵禽异兽。

    众人所知,多止于此,其传闻残缺缥缈以至于是。

    一说到风闻,便打开了话匣子,像寻常宴席酒过三巡以后的样子,众人纷纷发言参与谈论。

    十步之内必有茂草。还真有宾客游历甚广,博闻强记,能说出一些从远方听来,不为众人所知的传闻。可也有人是附和扯淡,胡扯几句风言风语,甚至风马牛不相及,只为当众出个声露个脸,混脸熟。

    氛围虽欢畅起来,但张妙显见群座扯得越来越远,这才开口,言归正题。

    “上古神器,不是凡物,按常法难以驱使,其实这也在情理之中。方才听诸位道友讲了许多传闻,虽然汇在一起理不出个头绪,但道人我忽有一想。这件神器是否也有咒语相应,或有什么祭法,念了咒语,行了祭法,才能驱使运用此宝?既是女娲遗留世间之法宝,我料咒语、祭法多半是与女娲功德有关,诸位道友以为如何,可想到什么线索?”

    有人说:“上古神器,其传闻由来已久,却从未听说过有什么咒语。传闻有人曾持炼妖壶炼化异兽,但却没提到过什么咒语。不知各位道友,可曾听说过?”

    “各门各派里压箱底儿的法宝,其咒语都是代代秘传,不为外人道。神器若有咒语,也必定是一代一代秘传啊。”

    “若无秘咒,无法驱使,这青铜神器摆在我等面前,岂不是与一件凡物无异?”

    有人凝眉思索,“门派里驱使法宝的秘咒,虽不为外人道,究其旨意,略有相通,大多是敬告天地神明,表述诚心,立誓愿,敕神,请赐神力。席间要是有高朋继承镇派法宝知晓秘咒就好了。依其旨意,改动一些辞句,姑且替张真人一试,既不违门派之义,又能成人之美。”

    群座众人先是赞同附和,随即又不多吭声,互相顾视,目光渐渐只汇聚在寥寥几个人身上。而这几位高朋也十分持重深沉,不肯轻易开口表态。或许他们几个也在互相等待,等别人先沉不住气。

    忽然一个男人扯起嗓音,打破了席间平静。

    常无夏中气十足地道:“太乙宫李少宫主,少年杰出深孚众望,听闻已受镇派法宝,名闻天下的至宝太极图。若以秘咒试验炼妖壶,谁堪在李少宫主之先?何况李少宫主在关右本就是首屈一指,如今近邻张真人有此一请,少宫主理应当先,旁人可不敢越席。”

    终南山太乙宫李练,脸色尴尬,尤其左一句少宫主右一句少宫主,听得他十分难受。

    太乙宫几代宫主,传承关尹文始之道,皆修得大成,为终南山修道之人共尊为文始道真传。今宫主陈宝炽,长年闭关修炼,事务多委于弟子李练。是故众人常背后称之为李少宫主,其实尚未正名。

    太白山道人常无夏,对太乙宫势大瞧不顺眼,正好趁这个机会,置李练于炭火上灼烤。张妙显在华山本来没有多少名望,宾客中没有几个不是觊觎着炼妖壶,试验成功,必为众人所忌。若试验不成,丢人现眼,损失声望,正是其所欲。

    这一下所有目光齐刷刷汇聚过来,退无可退,躲无可躲。李练按下无奈,从左往右扫视,似乎将那些投来的目光一一数了个遍。

    虽然心有苦衷,可关于自己的风言风语已流传许久,此时就算详细说出内情,众人也是不会听取。太极图诚然有一篇口诀咒语,但那口诀现在止是自己用来体会参悟太极妙理,还不曾作过驱使法宝之用。

    ……

    镇派法宝太极图,乃是太乙宫锲而不舍,历几代宫主之心血,方才根据传说和道经复原而成。

    既是复原而成,便不能与传说中的至宝太极图相比拟。其实太极图传说缥缈,典籍里面只言片语,不能详知其法力运转。太乙宫几代宫主,遍访名山搜集传闻,终于又找到了三条线索,北朝天师寇谦之、正一祖天师张道陵和当年太平道大贤良师张角,只有这三位先师称是老子显化临凡,亲自授法,只有他们可能见到过老子太极图。于是对这三支道派屡加寻访,深研典籍,凭借所得不多的传闻和记载,历经几代人的参悟和践行,终于以太极之理复原出一幅太极图。

    图中法力运转,常显生化之状。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周易,周易运转一周,演变万象,变化无穷。一切阴阳玄机,皆能分判;五行生克消长,运动不息。此宝除了能洞穿破解一切五行法术,更有阐明五行消长运转之用。

    后来弟子继承此宝,也是先从明理开始,不能遍悟玄机,终无法驾驭其中全部威力。

    李练受太极图还不算久,口诀已熟记于胸,正以之为要义,参悟阴阳八卦变化之理,还未能触及万象演变。至于驱使运用,驾驭变化,发挥威力,尚需许多年光阴。

    这里面有许多细致关节,与能否感应炼妖壶密切相关,只不过就算说出来又有谁会在意呢。众人都想把自己往前推,或者说是打定主意要借太极图口诀一用,至于这些细情说出来也是充耳不闻。

    谁教自己是太乙宫的弟子呢,大势难违啊。

    于是起身,对周围群座的目光,作罗圈揖。“敝人李练,乃终南山太乙宫奉事道人,宫主陈真人弟子。既然诸位抬爱,我就不推辞了。”

    抖了抖衣襟,来到台前,与张妙显打了个稽首,“晚辈才疏学浅,姑且一试。”

    张妙显满面慈笑,道:“老朽还要多谢小友不吝赐教。”

    李练来到条案前,整心存想,排除杂念,恭恭敬敬伏身一拜。拜罢,起身站定,开始在心里删改口诀。时而锁眉闭目,时而注视青铜壶,每得一句都要在心里默念数次,反复斟酌。

    太极图口诀更多是阐释太极之理,亦称颂老子至道,李练改换成女娲功德,便更接近祝祷之语。略得数句,反复斟酌增益,直到字句能表尽诚心,又连贯顺畅层层递进,这才重新摒去杂念,右手掐成道指,从头到尾连贯起来祷告一遍,神情庄重更胜于前。

    “盘古开辟,三皇治世。迩来后人,念兹盛德。娲皇炼石补阙,立天之四极,平洪水之患,功与天齐,德传万古。抟土造人,又约猛兽,驱魍魉,一日七十变化,人世乃渐成。神于天下,圣于人伦,及仓颉作书,方有铭记。所幸娲皇曾炼金精,铸铜壶,遗留神器于世间,使后人可以瞻仰。庶几女娲之德不没(默),借神器故物,显化一二,有以示于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