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客居大明 » 第82章 把总营里过大年(3)

第82章 把总营里过大年(3)

    年三十。

    伙房里热气腾腾,伙夫们一大早就忙了起来,准备今天的食材。

    张胖坨也在里面帮忙,虽然有些不情不愿的,但好在都是些熟悉的活,做起来也颇为用心,所以别人也没嫌弃他。

    巳时刚过,柳兴生就过来找向枫,说午时时分要在校场祭祀,他身为把总是主祭,要他穿戴戎装做好准备。

    向枫有些意外,于是问道:“是祃祭么?”

    古代在行军打仗时都有祃祭的传统,或祭于山川,或祭于校场,明朝更是重视,在各地都建旗纛庙专作祃祭用,有时皇帝会亲自主祭,祃祭也成为明代军礼之首。

    柳兴生道:“不是祃祭,是我们蕲水营的传统,每年年三十午时祭祀营神。属下之前都安排好了的,到时候你念一下祭词即可。”

    “哦!祭的是哪个神?”

    “也不是什么神,是一个叫蒋英的人,他是蕲水营的保护神,我们也就把他当作六纛之神来祭了。”

    “蒋英?”

    向枫对这个名字不熟,便问是怎么个来历。

    柳兴生告诉向枫道,这蒋英是成化年间的人,当时就是蕲水营里的一名军士,在外出公干时骑马摔死了。在他坠马的地方,有人在晚上听到喊杀和操练之声,一时间,大家觉得很神奇,纷纷去那里祭拜,久而久之,蕲水营兵就把蒋英当作保护神了,每年定期在年三十这天祭拜。

    向枫这才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对于古人在后人看来近乎迷信的一些信仰,他是很尊重的,便详细问了柳兴生一些祭祀的细节。

    校场中央竖起一杆三丈来长的旗幡,四周八方插着一人多高的五色彩旗,靠南边一侧的香案上用筷子竖立着一方红纸,正面写着“蒋君神位”,背后写着“如君亲临”,这就是蒋英的神位了。案前的大木盘上奉祀猪首一个,酒三杯,干果点心若干,两侧点着一对大明烛。

    已近午时,把总营里全体官兵身着整齐的戎服,列队站在案前,每个人的手上持香一根,刘老四也被人带了过来跟在队伍的后面。外人和女子不能靠近,张胖坨、赵任和闻敏只能在远处观看。

    午时已到。

    柳兴生是祭祀主持,只听得他高声唱喊道:“午时到!蕲水营全体营兵祭祀蒋公之仪开始。鸣炮!”

    在校场的一角,等候在此的军士连忙把鞭炮点燃了,一时噼里啪啦之声震耳欲聋。

    柳兴生又唱喊道:“主将献初礼!”

    向枫知道该自己上场了,他整理了一下衣帽,缓步走到案前,拿起案上那根大香在蜡烛上点燃,然后朝着神位躬身拜了三拜,便将大香插在案上。

    又是一阵鞭炮之声,鼓声大作。

    向枫从怀里掏出舒诚撰写的祭文,清了一下嗓子,高声念道:

    “辛巳岁末,三河之滨,蕲水营掌印官向某略置薄酒,致祭于蒋君神祇。蒋君护军庇民,助扬威武……”

    念完了祭词,向枫将手里的祭词在蜡烛上点燃烧掉,再将香案上的三杯酒泼洒在地,在一阵鞭炮响声中,再次对着神位三鞠躬,初献礼成。

    接着在柳兴生的唱喊下,官兵们依次向神位行礼上香,整个一套祭礼就完成了。

    那个祭祀用的猪首被军士们抬进了伙房,等会吃饭时每人都要吃一块肉,以图吉利。

    湖广一带,大多将年饭安排在晌午而不是晚上。今日天气晴好,向枫提议在外面吃年饭,但是桌子不够,于是就在伙房门口的避风处铺满了草席,大家围坐在一起,鞭炮一响,全营的官兵一起吃喝起来,敬酒的敬酒,划拳的划拳,吵闹声一片。

    柳兴生和范志高两人带头,大家轮流过来给向枫和闻敏敬酒,特别感谢向把总这一年来给把总营挣得了荣誉,给兄弟们带来了福利。

    向枫今天很高兴,来者不拒,虽然闻敏在一旁不停地提醒,但还是喝多了,最后是被军士们扶着回去的。

    待向枫一觉醒来已是酉时了,天色已渐暗。闻敏见他醒了后,端来热水让他洗脸。

    “头疼吧?”

    “还好!”向枫擦着脸应声说道,“第一次喝这么多,这古人的酒也蛮厉害……”

    “什么古人的酒?你还没醒呢!”闻敏笑道,“不就是他们前日上街买来的么?真要是古酒,那更醉人。”

    向枫笑了笑,知道自己又说漏了,连忙问道:“我晌午喝多了后没有乱说什么吧?”

    “没有啊,范大哥他们几个把你扶回的,回来一下子就睡着了,还打呼噜呢……嘻嘻!第一次听到你打呼噜。”

    “我真的没乱说话?”

    向枫还是有点不放心,生怕把自己的来历在酒后说了出来。

    闻敏笑道:“是真的呀!你这人真是的,一个醉酒的人,就是说了什么也不为怪的……阿枫哥,你担心什么话怕说出来了?”

    “没……没有。”向枫笑道,“酒后胡言乱语总归不好嘛,那帮家伙日后岂不是要笑话我?没有就好!”

    “向头醒啦?!”

    这时门外传来说话声,只见柳兴生、范志高和章松几人进了院内,一人手里捧着个红布包。

    “你们这是?”向枫不解地问道。

    柳兴生道:“向头,大伙给你送福来了。我几个先来,外面还有弟兄们在等着。”

    “送福?”

    向枫以为又是一个什么仪式,随手接过柳兴生手里的红布包,沉甸甸的,打开一看,原来里面包着几块银锭,掂了一下,起码有二十来两。

    向枫皱眉问道:“老柳,这是何意?”

    柳兴生道:“向头,这是我们蕲水营的规矩,每年三十晚,大伙都要过来给长官送福钱,多少是个意思,你收到便是福到。”

    “我若不收岂不是没福了?!”向枫将红包往柳兴生手里一放,“送福的方式很多,说一句话也是福,写几个吉利字也是福,看重的是那份心,没必要送银子,这规矩要改……”

    见柳兴生怔在原地,向枫继续道:“我也不是矫情,都是一个战壕里的弟兄,跟着我向某辛苦一年,往后还要一起出生入死,我能拿你们的银子么?!老柳,你带个头,让弟兄们都回去,心意我领了。”

    “向头,这是规矩,不能改的。”范志高在一旁道。

    向枫没好气的说道:“这又不是祭神,咋就不能改?好规矩要坚持,破规矩一定要改!”

    闻敏在一旁道:“柳大哥、范大哥,你们平日里和阿枫哥都是兄弟相称,兄弟之间义字当头,他是如论如何不会收这福钱的,不然就不是兄弟了,还望两位大哥成全阿枫哥与大伙的一番兄弟之情。”

    柳范二人对视了一眼,见向枫说得认真,也晓得他平日的性子,也就不再坚持了。

    几人收起红包后,范志高出去叫外面的军士都回去了——原先的把总都是主动索要“福钱”,这个把总却分文不收,军士们对向枫越发敬重起来。

    柳兴生禀报向枫,说按他的要求,晚上的娱乐活动都已安排妥,要他准时过去。

    向枫点头答应了。

    吃了晚饭后,校场中央放着的一大堆木材被点燃,旺旺大火噼啪燃烧着窜向半空,火星四溅,映红了整个的营区。

    全体营兵和闻敏等外人围在火堆前,人人手里都拿着一节木材或树枝,待到柳兴生喊了一嗓子后,大家纷纷将手里的木材和树枝丢进火堆里,叫着“添福”。

    接下来该是大伙的娱乐时间了,大伙围坐在火堆前,唱曲的唱曲,唱戏的唱戏,啥也不会唱的就说笑话,凡是演了节目的都有赏钱,就当是营里的“春晚”,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

    柳兴生又是主持,他一上来就带头起哄要向枫首先唱个曲子。

    向枫晓得他们有这一手,这大明的小曲他也不会,好在事先做了准备,当下也不推让,站了出来面朝大伙大声唱了一首《康定情歌》:

    “跑马溜溜的山上,

    一朵溜溜的云哟。

    端端溜溜的照在,

    康定溜溜的城哟。

    月亮弯弯,

    康定溜溜的城哟……”

    这歌的歌词比较适中,向枫也不担心被人看破,一曲唱完,他鞠躬下场。

    大伙齐声叫好。

    闻敏轻咬着嘴唇看着向枫,歪着脑袋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范志高大声问道:“向头,你这唱的是啥曲呀?我咋从未听过?”

    向枫笑道:“这是川藏那边的人唱的山歌,你要是听过了我就不会唱了。”

    “向头这小曲唱得可真带劲,哥哥妹妹,溜来溜去的……哎呀娘诶!俺晚上都睡不着了。”

    胡来扯着大嗓门说着,众人哄堂大笑起来。

    一人当即打趣道:“老胡,可惜那头猪前日宰了,不然晚上给你抱着一起溜溜……”

    胡来一指对方道:“好你个吴胯子,俺晚上就过去搂着你来溜。”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向枫也不管他们打闹,径直回到闻敏身边。

    闻敏一脸欣喜地对向枫道:“阿枫哥,你唱得开真好听!没想到你这么会唱,原先都没听你唱过一句的。”

    向枫嘿嘿一笑。

    闻敏又问道:“这真的是那边的人唱的山歌?”

    “是呀!如假包换。”

    “这歌热情奔放自得真趣,很有感染力,风格和我们江南这边的完全不一样,真个听得让人着迷。”

    向枫一脸镇定的道:“这也正常嘛。那边都是大山,山里人向来直率,做事唱歌也是直来直去的,没有那多花花肠子。”

    闻敏抿嘴一笑:“花花肠子?这词咋想出来的——阿枫哥,你去过川藏那边?”

    “嗯。来兴国州之前去过,路可难走了,李白不是有那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么?”

    闻敏点了点头,又问道:“你还去过哪些地方?我怎么觉着你好像哪都去过了呢!”

    向枫一笑:“我也没去多少地方,当年不懂事,就跟那赵任一般到处瞎逛逛呗,无非是想碰个好运气。”

    闻敏听了又是莞尔一笑。

    这时,柳兴生已先后点名几个人上场表演了,范志高唱了一段戏,胡来讲了一个很荤的笑话,把大伙笑得前仰后翻。

    赵任自告奋勇地站了起来,说了几句感谢的话后,说要表演一套刀法,大伙拍手同意。

    只见他站定后快刀出鞘,一套大开大合的刀法使得虎虎生威,向枫带头喊起好来。

    待赵任的刀法表演完毕,柳兴生走了过来,请闻敏给大伙表演一个。

    军士们这下子激动起来,场上顿时传来一片拍手跺脚叫喊之声。

    闻敏有些为难,说自己不会唱曲,倒是会弹几首曲子,可惜又没有琴。

    向枫就叫她给大伙朗诵一首诗,闻敏觉得这个容易,就点头答应了。

    只见她款步走到前面,朝大伙施了一礼后道:“小敏才疏学浅,实在不会唱曲,就给大伙读一首诗吧……”

    军士们齐声叫好。

    闻敏低首稍一思量,便张口诵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这是《诗经》里的一首,闻敏的朗诵声情并茂,悦耳动听,场上鸦雀无声,只有她宛转悠扬的诵读声在回荡。

    军士们虽然听不大懂,但每人都是一副聚精会神样子,当然也有不少军士根本没注意闻敏在读什么,而是紧盯着她那张在篝火前艳若桃花的脸。

    待闻敏诵读完毕,场所叫好之声震耳欲聋。

    火堆被人不断的加柴,火势并未减弱,虽然时候不早了,但军士们依旧兴味盎然,这样的大年夜是他们从未经历过的,比窝在宿舍里赌钱喝酒谈女人有意思多了。

    向枫见时间也差不多了,便提议最后一起合唱首歌,问大伙会唱什么。

    柳兴生说戚大帅当年作的《凯歌》大伙大多会唱几句,那是戚家军的军歌,后来流传开了。

    向枫一听来了兴趣,说这个好就唱这个。

    柳兴生整好了队伍,军士们齐刷刷的分列站定,在柳兴生起了个头后,便一起大声唱道:

    “万众一心兮,

    群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

    气冲牛斗;

    主将亲我兮,

    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

    身不自由;

    ……”

    军士们的歌声雄壮嘹亮,向枫听得一时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