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客居大明 » 第27章 联营东壁堂

第27章 联营东壁堂

    利用三天的功夫,向枫走访完三十几家军户,情况大多差不多,缸无余粮,人有菜色,个别胆子大的军户向他抱怨赋税太重,摊派多,上头盘剥太狠不顾军户死活。

    军户们的肚子吃不饱是个大问题,向枫这几天苦思冥想,想找个解决的办法。闻敏看他皱眉不展的样子,便问原因,向枫便说了出来。

    “才到任几天,如此心系军户,难得难得!”闻敏由衷地夸了一句。

    向枫摆了摆头说:“唉!我们蕲州卫以屯田为主,军备为次,可军丁们自己种田自己都吃不饱,哪有力气去参加操练?”

    “症结何在呢?”

    “赋税过重,上司盘剥,耕种落后,收成不高,等等这些原因吧。”向枫显得有些懊恼,他忽然又想起什么来了,问道:“小敏,你可晓得有一种叫红薯的食物——不对,也许是叫番薯。”

    闻敏摇了摇头,说从未听说过。

    “那马铃薯或者土豆呢?”向枫又问道。

    闻敏还是摇了摇头:“小敏都没有听说过。你从哪听来的?问这些做什么?”

    据向枫的了解,红薯和土豆应该大致在这个时候传入中国了,难道尚未传入?或者只在边境地方才有?当然他所说的名字不一定对,土豆即便在大明已经存在,但未必就叫土豆或马铃薯,或许有一个他根本想不到的名字,但他来大明后,的确没有见到过这些在后世极为普通的食物。

    向枫向闻敏介绍了那几样食物的样子和功效,说要是能让军户们种植,那肯定可提高粮食产量,不会再饿肚子了。闻敏问他是如何晓得的,他推说是原来听到一个外番之人说过。

    闻敏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道:“爷爷或许晓得一点——对了,李爷爷经常走南闯北去外地采药,他应该知晓,不如我们去问问他吧?再说他治好了你的伤,也得去感谢一下人家。”

    闻敏所说的李爷爷就是李时珍李神医,向枫当即同意了,买好礼品后和就随同闻敏一起往李神医的家走去。

    李时珍的住所位于蕲州城西南方,一栋独门青砖四合院舍紧挨着雨湖,大门敞开,有三三两两的行人进出。

    进入院内,右侧一门上悬挂一匾额,上面写着“东壁堂”三字,想必就是李时珍坐堂问诊的地方了。

    向枫二人走进东壁堂里一看,里面坐满了看病之人,李时珍正在给病人把脉,另有几人在忙着抓药。

    闻敏喊了一声:“李爷爷!”

    李时珍抬头见是他们后,问是不是来看病。闻敏摇了摇头,说是专门来看望他的。

    李时珍要他们先去厅堂歇息片刻,说他看完几个病人就过来,随后吩咐一个中年汉子过来招呼他们,对方自我介绍后才知道此人是李家长子李建元。

    闻敏向李建元介绍了向枫,说他之前受伤,多亏了李神医救治。李建元同向枫寒暄客套了一番,便带着客人去厅堂里喝茶。

    李建元三十来岁,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他问向枫的身体恢复情况和来意。

    向枫说自己的身体已完全康复,今日前来主要是感谢李神医,顺便请教他一些事情。

    李建元问:“何事?向总旗可以跟我说说么?”

    向枫就把今天的来意说了,问李建元是否知晓番薯和土豆这两样东西。

    李建元问是不是药材,听向枫说不是后,他就皱着眉头想了半天,最后摇了摇头。

    向枫有些失望,李建元已得其父真传,他都不知道的话,那李时珍也未必知晓。

    那些寻常食物流传到后世,养活了无数人立了大功劳,它们甚至能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存亡,越是最普通的就越具有决定性,而不是那些平常百姓难得吃到的山珍海味,万万不要因为它们普通易得而糟蹋,想当初,它们也是千辛万苦才被发现的。

    宾主三人开始闲聊起来。

    向枫说:“李郎中,我看来东壁堂的病人多得很,你和令尊每天都很忙呀!”

    李建元说:“向总旗,你可算说对了。每天看病的人络绎不绝,晚上还要被叫出去,家父大部分时间没空坐诊,整个东壁堂就我和弟弟建中还有一个大徒弟撑着,有时忙得饭都吃不上。”

    向枫问:“那李神医怎么不多带几个徒弟呢?你也可以带徒啊。”

    “家父挑徒很严格,一般没有天分的他都不要,如今他这么大年纪,更没有精力了。我是带了几个,目前还都不能单独坐诊。关键还不是这个,如今药材紧俏,好些药材都收不到,开了方子也抓不到药,有时候要跑去黄州甚至去武昌抓药,来来回回的时间都耽误不少。唉!”李建元像抱怨似的说了一通。

    听到这,向枫想了想后忽然冒出一个念头来,说道:“李郎中,你方才说草药紧缺,我这里倒有个办法……”

    李建元急忙问道:“什么法子?你说来听听!”

    向枫说:“老弟我目前管着三十多户军户,所辖田地二百余亩,除去水田外,旱地尚有百来亩。这些旱地种植未成规模,收成也差,要是都种上你所需要的草药,再卖给东壁堂……你看如何?”

    李建元一听来了精神:“这倒是个好办法……只是这一百来亩的数目还不够,主要是那些军户也不懂种植药材啊。”

    向枫告诉李建元,这个种植问题并不难,东壁堂可以先抽出人来开个短期班培训,再定期派人过去指导,每个军户家来一人学习,培训费用由向枫出。东壁堂与每个军户签契约,药材种子由东壁堂提供,不过头一年,东壁堂要先把种子赊给军户,待收成后再扣除。只要起先种植的军户得到实惠,其他军户都会跟着的,到时候他向上司禀报,可以大规模的种植,也可以发展周边的农户来种植。

    闻敏听后当即说道:“这真是个好法子!军户可以靠卖药材得利,李叔叔你也可以得到想要的药材,可谓两全其美——小枫哥,你想得真周全!”

    李建元一听就懂了,他知道这是一个解决药材难的有效途径,而且从军户手里直接收购,肯定比药材贩子便宜不少。

    “向总旗所言,的确是个好路子。不过,那些军户会同意么?”李建元问道。

    向枫说:“这个放心,包在老弟身上。”

    李建元朝向枫拱了拱手说:“都说医者仁心,向总旗一片为民之心,更胜医者啊,建元佩服!”

    向枫摆了摆手说:“李兄过奖了,在其位谋其政而已——另外,老弟我还有个建议。”

    “你说!”

    “恕我直言,你这东壁国医堂规模太小了,不仅人手不够,场地也不够,虽说病人多,但也只是在蕲州地界。东壁堂要借李神医的医术扩大影响力,要在黄州、武昌各地甚至在京城开分堂,把东壁堂的名号打出去,让东壁堂发扬光大,永泽后世。”

    李建元听得两眼放光,他是个精明的人,完全懂得向枫所说的含义,作为李家长子,将家族事业做大做强正是他梦寐以求的。

    闻敏也被向枫这个想法吸引住了,一双美目直盯着他。

    李建元有些激动地说道:“向老弟,你这想法太好了!只是家父他一直忙于写书,已无精力做这些。家里大小事务虽说是我在张罗,之前我也这么想过,却一时无法筹得那多资金,再说人手也不够。”

    向枫说道:“人手问题,你不要老想着通过带徒来解决,那样时间较慢,可以聘用外地郎中过来坐诊,那些小诊所也可以兼并过来。先莫贪大,一步一步来,如今蕲州地面是没问题了,下一步先在黄州开分堂,打出名号后再开另一家。至于资金问题,可以邀人参股——我先出三百两银子,算我入股如何?”

    闻敏也当即说道:“李叔叔,小敏出五百两,也算我一份。”

    向枫看了闻敏一眼,没想到这丫头还真有点家底。

    李建元激动得一拍茶几:“好!这法子好!有了银子,那我就有底气了——两位今日真是建元的贵人,等下莫走了,我和向老弟好好喝几杯,咱们一起再谋划谋划。”

    几人谈得正欢,李时珍过来了,问他们在聊些什么。李建元就把刚才向枫一番话原原本本地向他讲了,最后问他是否同意。

    李时珍听后沉默不语,像是在考虑,最后说道:“此等经营之法的确不错,有些老朽还是第一次听说……我老了,你们年轻人商量着办吧,不过切记要谋划周全。”

    李建元点头称是。

    吃饭期间,李建元又把向枫的提议跟弟弟李建中说了,李建中也是格外赞同。看着李氏兄弟这般热心,向枫估摸着这事能成。

    饭毕,向枫和闻敏同李时珍父子告辞。

    出门前,向枫随口问李时珍道:“李神医,你那《本草纲目》刊印了么?”

    李时珍一愣:“嗯?!你说本草什么?”

    “《本草纲目》呀——不是你老写的鸿篇巨著么?”向枫一字一顿说道。

    “哎呀!”李时珍一拍双手,激动说道:“此书去年已基本完稿,正在复核勘误,却一直为起个何名而犯难,方才听你这么一说,老朽这才开窍:这不正是老朽日思夜想的书名嘛——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呵呵!嘻嘻!好名字好名字,多谢了!”

    李时珍说完后也不与众人打招呼,竟自个手舞足蹈的进屋里去了。

    李氏兄弟互相看了一眼,向枫不禁暗笑一声:敢情这大名鼎鼎的《本草纲目》书名还是自己帮忙起的。

    在回去的路上,闻敏问向枫:“小枫哥,你那些新奇的经营之法是从哪学来的呀?”

    向枫嘿嘿一笑:“无人所教,自己琢磨出来的呗。再说也没什么新奇,李老大都懂得此道,只是苦于没资金罢了。”

    “那你怎知李爷爷所写之书叫《本草纲目》来着?他自己都不晓得呢。”

    “这个嘛……”

    向枫想了一下,接着说道:“他是郎中,所写之书自然关乎本草了,至于'纲目'嘛,我随口一说而已。”

    “哦!”闻敏露出若有所悟的样子,“爷爷说你非常人,看来有点靠谱,起码你是个有些特别的人,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