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赘婿之气吞山河 » 第81章 基础医疗体系

第81章 基础医疗体系

    夏永康与毕成安极为安静的听着江宁说着他应对此次难民的方法,有些朝廷已经在做了,比如加快灾粮的进度,有的却从未有过涉猎,比如对于灾民类似军队的管控,监察委员会,还有如何筹措赈灾粮款,都有详细的章程。以前都认为这种事情是朝廷的,与富商或是地主有什么关系?现在看来,赈灾是一个国家的事情,而不是一个集体的事情。

    其中涉及很多知识都是现代的,所以江宁会停下来用现在的话解释一番,二人从刚开始的面带微笑变得逐渐凝重,最后皱起眉头若有所思、

    “以上我说的,都在这一本册子里,还有一本,是医疗系统,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地震还是洪涝,就拿这次的旱灾来说,难民在经过了这些苦难之后,一般都会出现瘟疫或者传染病,甚至是疟疾,在我们看来很常见,认为这些事情之后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不然。”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因为医疗卫生体系并没有成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其他人呢?很有可能已经出现了症状,但是没有发病,在潜伏期就将这些疾病传染给了其他人,比如今天我得了疟疾,并没有告诉二位,那么今日吃了火锅,大家在一个锅里吃饭,一口井中喝水,很有可能就已经传染给二位了,一传十,十传百,一旦发病,就是接二连三的发病,而且一发不可收拾,这种情况下一般都会采用集中杀了或者活埋,这是最后的办法,下面我要说的就是如何从源头控制。”

    二人不自觉的坐直了身子,看着江宁,就像是看到了一个陌生人,一个从未见过的经世致用的大儒一般。

    江宁没有理会,将木盒中剩下的一本册子拿了出来:“在赈灾的同时,建立了一定的管理模式,在这个模式上,每一队都单独居住,单独管理,每队居住的地方必须相隔五十丈以上,并且这五十丈内要有至少两条浅沟,里面铺上石灰,每一连之间要相隔一百丈以上,这是最为关键的,通风。”

    “找到难民中懂得医术的,或者是从地方上征召,让他们每天在居所周围消毒,也就是用艾草这种中药点燃,紧接着是要有一处能够容纳千人的单独隔离的居所,发烧的人当人不能够再在原来的地方居住,要搬到单独的隔离地,开始治病,以免传染其他人,而发病人所处的这一队,也要相对隔离,不能与其他人接触,以免造成更大的传染,等到三五天确认没有人得病,才能够恢复正常。”

    “对于所有人的粪便的处理是最重要的,建立公共厕所,所有的人都在公测里面上厕所,禁制随地大小便,每天大夫要用石灰等这些东西消毒……”

    “这上面有更为详细的措施,总的来说就是这两本,一本是赈灾的,一本是灾后的,二位可以参考一下,但有一点,切勿与人说这两个东西是我写的,我可不想向上一次一样招惹麻烦,能够有帮助更好,没有帮助也算是提一个建议供二位参考。”江宁说完,终于一屁股坐回到了椅子上,端起茶杯一饮而尽。

    “啪啪啪……”夏永康缓缓的鼓起掌来:“没想到,没想到,没想到啊……”

    毕成安也拍手道:“的确没想到,小小的王家,竟然藏着一个相才,我这么说,不为过吧……”

    “不为过,不为过……”夏永康缓缓站起身来,面容之上尽是激动地神色。

    从书桌上拿起一个折子,晃了晃又扔回到书桌上:“有了紫川的两本册子,我这一屋的书,都没有什么用处了。”

    “朝廷在做的,都在册子里,没有做的,也在册子里,我虽然不知道你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会想的这般详细和具体,详细到令人不可思议……”

    江宁笑了笑:“只是建议而已,具体的实行,还要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还要有人去具体实施,中间的折扣打了几成,最后能不能成功,都还未可知……”

    毕成安道:“这些我们自是知道的,只是这样的事情,我泱泱华夏,诸多才子儒生,都在说经世致用之道,写洋洋洒洒之文,从天说到地,从古说到今,现在看来,他们说的都是些废话,毫无用处,口号喊得响亮,可是一件事情也办不成。”

    江宁又道:“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口号,这也是解决哗变的唯一办法。”

    “朝廷很需要这些文人儒生,要让他们去宣传,朝廷是有办法的,你病了给你医治,你饿了给你粮食,并不是放弃你了,只是有一个过程,今天谁谁谁治好了病,明天谁谁谁分到了多少粮食,一定要把口号喊出来,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人,要让他们心理有一种认同,只要按照朝廷的方法做,就一定能活下去,只要能活下去,他们就不会造反,所以毕老说的也不是完全正确。”

    毕成安点了点头:“不错不错,紫川所言及时,是老夫狭隘了……”

    夏永康笑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若是宁缺大将军看到这两个册子……呵呵……”

    “册子我们会想办法送到官家手中,紫川真的不提……”

    江宁急忙摇头道:“千万别提,若是提了,这会儿我就把册子烧了……”

    二人对视一眼,单凭这两本册子,已经不是杭州或者是浙南府第一才子了,放眼南方四府,或是整个帝都,都很难找出如江宁这般的人才,经过今日,江宁大才的身份和地位,才真正的在二人心目之中树立起来,能够当面驳斥毕驸马的,也只有江宁一个人了。

    “哎,好吧,夏某替天下黎民百姓,谢谢紫川了……”夏永康拱了拱手道。

    江宁急忙还礼:“不敢不管,我也是大夏朝的子民,我也不想兵火连天,重新回到五代十国的样子,国泰民安,我才能吃好的,喝好的,哈哈……”

    窗外终于下起了雨,水滴从青瓦片上落下,连成了一条直线,水雾四起,原本就不温暖的风,吹出了寒意,春寒料峭,并未走远。

    屋内几人听着这雨声,江宁已经起身准备告辞了。

    “紫川慢走,这两本册子,我二人还要好好研究一番,如果能再细一些,想必会更好。”夏老道。

    江宁撑开伞,站在门口转身道:“那我就先告辞了,再晚怕是要下大了……”

    三人看着江宁消失在雨中,毕成安却道:“哎,怎么走回去了,马车,做马车啊……”

    夏永康这才反应过来,急忙吩咐刘三道:“快,快去……”

    刘三笑了笑,披上了蓑衣,朝着门口追了过去。

    “哎,可惜了,他赘婿的身份,实在是……”

    “也不算吧,你我已经多次说过要他出世,可现在看来,他一心只在田野之间,无心政事啊,不过今日,的确是大开眼界啊……”

    “是啊,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现在的年轻人,不可小觑啊……”

    “官家那边……我将这册子腾两份,报国在宁川府,递给宁缺一份,也能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官家那边我去,我写一封信,八百里加急送到长平公主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