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亿山人 » 全民上山

全民上山

    河西省是我国矿产资源大省,生活在这里的人都与矿结下了不解之缘。

    它的东北部有一个地方叫坚州县,坚州县五峰镇北面有一座山,当地人都叫它亿山。为了生计,亿山下的人都在艰苦奋斗着!

    一九八八年三伏天的清晨,树上已有了蝉儿的叫声,村里的大街上也有人推着自行车在叫卖着冰棍和凉皮儿。陈家院里传出了婴儿的哭声。

    “生了!生了!大胖小子!”下亿村的接生婆边喊边去端热水。

    陈智善高兴的去堂屋写字台里寻找笔墨,准备给儿子起名。陈晋生苍老而严肃的脸也露出了笑容,喊着老伴给儿媳做点稀粥。陈智文和妹妹陈智美也一起帮老母亲忙活着,生怕饿着嫂子和侄子。

    “智文,智美,你们两个初中生,帮大哥参考一下,看看你们侄子叫个啥名好?”大哥陈智善急切地问到。

    “大哥,我给俺侄儿起小名。你是师专生,又是老师,可比俺有文化,大名还是你来定。”智美笑着说道。

    “对!大哥!我和智美起小名,你来定大名。”说罢,智文把大哥准备好的信纸,铺在写字台上。

    陈智善手握毛笔,蘸墨又思考了几分钟后落笔写下了,陈家辉。

    “我们祖上没有出过达官贵人,曾祖父勉强算个富裕人家,希望他长大以后能让陈家辉煌起来,就叫他家辉吧!”大哥意味深长的说道。

    “陈家辉,小名就叫小辉。”智美看向大哥说道。

    “好!小辉!可以,好记!老二捣碳去,老三给你娘帮忙去,准备中午饭。”老爷子陈晋生这时走进堂屋说道。

    坚州县处于河西省东北部,春天风大,冬天寒冷,昼夜温差大。这里的农村,每家每户都住着用土培建起来的窑洞,冬暖夏凉。

    老陈家五间屋,只有两间窑洞位于两侧,中间是土坯平顶房。老大智善一家住一间,老二老三和爹娘住一间。剩下三间做杂物间和堂屋。

    “凉皮儿!冰棍儿!有人要吗?出来买来!”街上又响起了叫卖声。

    “智美,出去端块豆腐,顺便买两袋凉皮儿。”老爷子喊到!

    “爹,能买根冰棍不?两根。”智美一边找瓷盆,一边看向老爷子。

    “嗯!快点回来。”老爷子拿出十块钱递给智美嘱咐到。

    “智善,娃娃过满月除了亲友和村里头的人,看看你们学校都叫谁呢?定定人数,提前准备吃的喝的。”老爷子说到。

    “知道了!爹”。智善心里盘算着回应到。

    喜得孙子,陈家全家都很高兴,老爷子到街上站着,也是把老腰挺的直直的,说话的嗓门也比平时大了许多。陈晋美天天都要吵着抱她的小侄子,对自己这个侄子确实是疼爱有加。一家人在这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开心的生活着。

    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老陈家在自家院里设席摆满月酒,邀请了很多亲友四邻,吃的也是相当丰富,有土豆猪肉烩粉条,现压粉条拌凉菜,油炸糕,白面馒头,烙油饼,炒豆腐等。还准备了坚州高粱白,云岗啤酒。亲友四邻们吃着喝着,有说有笑,树枝上的鸟儿也落在院子里,啄食着掉在地上的饭渣。

    唔嗡!唔嗡!咚咚咚……

    “智善,哎!山上的营生多,才过来,不误事哇!礼房在哪了?”说罢,陈智善的老同学杨天亮和韩福元把摩托车支了起来。

    院子两旁停的都是自行车,这辆摩托车显得格外耀眼。

    “没事儿!天亮,福元,才开始吃。正好!这是你买的摩托,嘉陵70,挺贵哇?”智善摸着把手问到。

    “可不是嘛!寻人托关系,才闹到一辆,五千多!”说罢,杨天亮从裤兜掏出一沓钱,抽了两张五十的,递给了礼房先生。吃席的众人都投来了惊讶的目光。

    “人家做啥的,咋挣的钱儿?”

    “听说上山开洞了!闹金矿了!”众人低声细语谈论着。

    “你两人,每人五十块哇?名字叫个啥?”礼房先生问到。

    “嗯!杨天亮,韩福元,俺俩每人五十块。”韩福元说到。

    “哎呀!行那么多礼钱干啥!来!天亮,福元,就坐这桌哇!我们有些时候不见了,咱坐一起好好喝点,说说话。”智善招呼着两位老同学和自己家人坐在了一桌。

    “大爷!这下有孙子啦,高兴哇!还能记得我不?”天亮端着酒,笑着问老爷子陈晋生。

    “嗯!高兴啊!有点印象!以前来过俺家哇?”老爷子端详着眼前的年轻人。

    “我,亮亮。这个,元大头。那会念高中时,跟着智善来过好几回。一来了,大娘就给俺做玉茭窝窝吃,里头放点盐,捻点花椒面,就根葱。呀!过于好吃!”说罢,杨天亮起身敬了老爷子一杯酒。

    “那会儿点吃的啊,缺!这会哇,都好吃馒头,娃娃们都不吃玉茭窝窝啦!”智善娘感叹道。

    “天亮,福元,就吃就聊!听说你们在亿山开洞了?干的咋样啊!”智善好奇的问到。

    “开始那几年,跟着人家干,天天下洞,掏矿。能挣个大工钱,就是累!危险!井底下的石头动不动就掉下来了!”杨天亮话音未落,就被韩福元打断了。

    “这会儿,俺几个合伙干呢!打眼儿,放炮,纯金的加工提炼,都会了。俺们也雇了十几个外地工人下洞,本地工人开着拖拉机,每天往山下的电蹍厂送矿石,我负责电蹍厂纯金的提炼加工,亮亮负责金矿石开采运输。整体运转的不赖!挺挣钱的!啊呀!这个芹菜叶叶儿馅的油糕真好吃!”说完,韩福元又往嘴里送了一个。

    哈哈哈……!

    韩福元圆圆的大脑袋,油滋滋的嘴,引来了大家的欢笑声。

    “大头哥!你记得不?我还跟你掏过鸟窝呢!你还把你的弹弓送给了我。你现在能挣钱,把我领上哇!我想跟你挣钱儿了!”这时候,陈智文突然说到,并看向老爷子。

    老爷子眯着眼,往嘴里送了一小盅酒,没说话。

    “智文,你才16岁,能干个啥?大一点再说。叫你好好念书,就不听!初中毕业就不念了,最起码得上个高中吧!”陈智善责备着弟弟。

    “福元,他就一小娃娃,不用听他的。来,喝酒。”随后,陈智善继续和大家喝着。

    “感谢亲友们!朋友们!街坊们!能来喝我儿子的满月酒。以后,大家有用得到我的,我一定全力以赴。敬大家一杯!”陈智善站起来,对着众人讲道。

    酒足饭饱,众人都起身相互含蓄道别。

    “智善,给你姥爷装好的菜和油糕,赶紧给你舅舅拿上带回去,再拿瓶酒,老人家爱喝两盅。”老爷子陈晋生一边吩咐,一边送走众人。

    “智善,俺俩先走了,山上一堆事,智文如果真的想去,可以先去电蹍厂干着,那的活儿只是累点,但不危险。摔打摔打,就长大了!”杨天亮骑在摩托车上说到。

    “有空就上山找我们,有好酒!呵呵!”韩福元握着智善的手,说到。

    “一定,等家里的事忙清了,我也想上山去看看,到时候咱们在聚。都喝酒了,慢点骑。”智善一直把两位老同学送出巷口才回去。

    杨天亮骑着摩托车,带着韩福元往亿山驶去。

    “天亮,你说你!咱是想着拉陈智善一起干,他有文化!师专生!让他管理工人和账务肯定行。你在那说他弟弟干啥,十五六岁的孩子,来了能干啥?出不了活儿,还得给他工钱,工人哪找不下?”韩福元责问着杨天亮。

    “福元,我是觉得吧,智善肯定是舍不下铁饭碗的,毕竟读了那么多年书,现在好不容易国家给分配工作了,他又怎么能够放弃呢!再说智文,毕竟是智善的亲弟弟,能帮一把是一把嘛!咱们上高中时,家里穷的天天吃糠窝窝,一过礼拜就去智善家蹭饭去,智善父母从来没有嫌弃过咱俩。智文打小也跟我们一起玩过,尽管他和我们不是一茬儿人,我看那小子挺聪明,也有眼力劲,好好教教,准行!”说着说着,两人着骑摩托车已经进入了山门。

    “生娃儿!这是今天收的礼金,一共880元,都在这牛皮袋里,你数数。”礼房先生向陈晋生交代着。

    “嗯,行!辛苦了,存娃儿。把这两盒烟装上,回屋里头坐会儿,我叫娃娃们给你安顿点东西。智美,点点数去。智文,给你存娃叔装瓶酒,拿点糕,端盆菜。快去!”老爷子站在院子里指挥着儿女们。

    “智善,抽空上山看看哇!俺们年轻时,也上山掏过洞,那时候没有机器,掏不出来,白费功夫。现在国家改革开放有些年头了,各种机器都有了,年轻人们都想上山谋出路呢!我身子骨还算硬朗,你弟弟也长大了,该有个正经活干了!你成家了,现在孩子也有了,好好教书,好好工作。如果山上能干,我带着你弟弟上去。”老爷子陈晋生语重心长的对大儿子陈智善说到。

    “嗯,知道了!爹!明天我就去天亮那里看看,了解一下。我先把院子收拾出来,你回家歇着去吧!”说罢,陈智善忙活去了。

    下亿村三伏天的夜晚,天空中的星星闪烁着,后山上也闪着微微的灯光。夜晚的农村,大家守着黑白电视机看完两集电视剧便都酣然入睡了。深夜不时传来几声狗叫声。树上的蝉儿也安静了许多。清风微微吹过树梢,一切都很美好!

    清晨,太阳冉冉升起,照亮了大地。树上的蝉儿,鸟儿们都鸣叫着,奏响了大自然的旋律。大街上的叫卖声不一会儿也开始了。陈晋生老爷子已经从村地里干完农活,在巷口的大石头坐着呢,一会儿会有卖豆腐的长贵从这里经过,上山去买豆腐。

    “晋生老哥,拿点凉皮不?”村里的胡三,老光棍。父母死的早,家里穷,一直没娶媳妇,年轻时在外面瞎闯,学会了做凉皮,做冰棍。现在每天只在村里推着自行车叫卖几圈,最后得上山才能卖完。

    “不啦!夜来俺孙办满月酒,剩下不少吃的呢!一会儿碰见长贵端块豆腐就行。”老爷子笑着说道。

    “噢!行!那我再转两圈,明见。”说罢,老胡三继续推着自行车往前走去。

    “凉皮儿!冰棍儿!谁要呢?出来买来!凉皮儿!冰棍儿!……”

    “换豆腐来!换豆腐来!换豆腐。”不远处,传来了长贵的叫卖声。不一会儿,临街的几户人家都端着盆,在大门口等着。

    河西省北部,由于气候原因,昼夜温差大,只能种植谷类农作物,以及玉米,莜麦,黄豆等。蔬菜也是主要以土豆,大白菜,豆腐为主。家家户户,都喜欢吃土豆白菜烩豆腐。有条件的放点猪肉,那绝对是道美味。

    “爹!娘!我今儿上山去天亮矿上看看,晌午可能在他矿上吃,不回来吃饭了。春玲想吃蛋糕了,一会儿让智美去供销社给她称点去。”陈智善边从堂屋往出推自行车,边说到。

    “老大,带上我,我也去。”智文已经换上了黄胶鞋。智善看向老爷子。

    “领上他,看好他,别乱跑。”老爷子同意了。

    “老大,平路上骑,我带你哇!一会儿到上坡了,咱俩推着。”智文说到。

    “好!我看看你能带的了我吗?别给咱摔了!”智善开玩笑的说到。

    就这样,兄弟二人骑着自行车,朝亿山走去。

    “老大!前面就是上坡了,你不要动,我使劲蹬,看看能骑多长距离。”说罢,智文开始加速。

    “别逞能,到坡底就停。咱们推着上。”智善着急的说道。

    这时的智文根本不听劝,继续

    铆足劲儿踩着脚蹬冲刺。智善也做好了随时下车稳住车的准备。

    唰!唰!唰!吱……

    车停住了!智善迅速下车,握住后座。智文也轻松的下了车,牢牢的捏住车闸。

    “哈哈哈!你看,老大。冲上来好远。哈哈哈!”智文兴奋的说着。

    “以后不敢这样了,焗岔气了怎么办?摔到了呢?一会儿到矿上,不能乱跑,以后也别瞎逞能。”大哥严厉的叮嘱道。

    “嗯!知道啦!老大,我掌把,你在后面推着。”说完,兄弟俩一前一后推着自行车朝亿山走去。

    走了好长时间,终于到达山门。门口坐着一位看门大爷,陈智善递上一根红塔山香烟,问清了杨天亮矿区的方向。

    “小伙子!这个矿的老板是杨天亮吗?”陈智善来到一座由尼龙袋装土搭起来的简易房前问到。

    “嗯!是了!你找他啥事,他下洞了,看脉去了。”一个年纪和陈智文差不多大的小伙子回答到。

    “我们是同学,今天过来找他坐坐。那韩福元在吗?要不我们进去等会儿,行吗?”陈智善继续说到。

    “韩老板今天还没上来呢!在山下的电蹍厂呢。你们进来吧!我带你们去杨老板的办公室。”说罢,两兄弟被这个小伙子领到了一个砖墙木板顶的房子里。

    屋里放着一张老旧的写字台,上面摆着一个算盘,一个电子计算器,一个茶缸和一个厚厚的本子,几根短截铅笔,还有一个装满烟头的罐头瓶子。地上放着一个电炉子,上面的锅里还有少须挂面冒着热气。两张木头凳子,两张砖头搭起来的床,被子乱扔着。小伙子把兄弟俩领进来后,便出去值班去了,留下二人坐在屋里等待着。时间过去了很久,眼看晌午了。

    “老大,咱去院里看看吧!别坐在这里干等着啊!”智文看着大哥,说到。

    “走!”说罢就要起身。

    这时,杨天亮推了门,进来看到了两兄弟,说到:

    “智善,你来了也不说一声,让工人们给井下捎个话,我就上来了。来了有一会儿了吧?”

    “嗯!有阵儿了,你现在还得下井吗?”智善问到。

    “哎!炮工没经验,一直打白洞,断不准脉,浪费了不少钱。这不,我下去勘下脉,幸好!找到了!一米五的宽脉,我取了一碗,一会儿摇一摇,看看含金量咋地!走哇!别坐着啦!我带你们去饭店吃饭去,四川人开的,菜炒的不赖!对了!上回找人办事,剩了两瓶汾酒,今天喝了它!”说着,杨天亮从写字台的柜子里找出两瓶汾酒递给了智文。

    “四川人还是比我们当地人有头脑,将来这的工人多了,饭店的生意肯定会红火!”陈智善不经的感叹到。

    两瓶汾酒下肚,杨天亮和陈智善两位老同学,也都坦诚相对,相互道着真言。

    “智善,不瞒你说,现在就是个发财的机会。矿洞大部分还是斜井,不用凿竖井,省人力,省机器。表层的矿脉要是挖完了,后面开采难度就大了。关键现在都是私采,不用办证,去中亿乡派出所找刘政委,给人家控点干股,就能干。炸药,雷管五峰镇的五金店里都能弄到。红火几年,以后不一定咋…咋弄呢!”杨天亮已经满脸通红,说话有点大舌头了!

    “天亮,那你现在赚多少了?”陈智善好奇的问到。

    “哈哈!智善,你猜!”杨天亮卖着关子。

    “我估摸着,怎么也得动万了吧!”智善说到。

    “哈哈哈……老同学,也难为你,当老师,工资低,不敢往大了想。矿是我的,电蹍厂有我一半,拖拉机和那些机器设备,我的。除了这些,家里还放着两万现金,和两根金条。哈哈!”杨天亮自信的说出自己的财富时,反而不大舌头了。

    听完杨天亮的叙述后,陈智善惊讶到说不出话。他万万没想到,开金矿竟然如此赚钱。一想到自己每月拿六十八元的工资,二十多年才能赚到两万块钱,心里说不出的滋味。坐在旁边的智文,更是坚定了上山淘金的心,他在心里对自己说,自己一定要努力,将来也要像杨天亮这般有钱。

    “老同学!我和元大头商量过了,我两一直认为你有才,有文化。只要你愿意过来帮忙,除了每月的工资,我再给你一点干股。赚了,你跟着赚。赔了,工资少不了你的。你负责给咱管理工人和账务,别的事,一律不用你操心。怎么样?过来吧!一起干!”这时的杨天亮的脸不在是那般红了,诚恳的邀请着陈智善。

    “天亮,容我回去想想。谢谢你今天能和我说些掏心窝的话。今天这顿饭,我请。”说罢起身准备结账。

    “老同学,坐下吧!我在这挂着账呢!”杨天亮微笑着说到。

    “嗨!四川朋友,给我这位兄弟带点你们老家那边的肉,叫什么来着?”

    杨天亮边喊饭店老板,边想着。

    “杨老板,你说的是腊肉吧!好的,我马上包去!”说罢,四川老板立刻去厨房准备去了。

    “天亮!不用!不用!家里有肉,娃娃过满月摆席,还剩不少肉呢!我这就回去,等我和老爷子商量一下,再给你回话。感谢老同学今天的款待啊!这四川菜果然名不虚传,就是有点辣!那两瓶汾酒确实太好喝了,比咱那坚州高粱白可好喝太多了!哈哈哈!”智善话音未落,四川老板已经把肉包好,递给了旁边的智文。

    “智文拿好了,回去给你娘,烩菜多放,赶紧吃了,别放坏了。”天亮叮嘱着智文。智文看着智善,伸手接过了包好的肉。

    此次亿山之行,杨天亮和陈智善说了很多。陈智善也长了见识,在不属于他专长的领域,他还是没有信心。

    下山回村的路,都是下坡,智善不放心,让智文坐着,他骑着。

    不一会儿,到平路上了,智善让智文推着车子,和他说说话。

    “怎么啦?老大。”智文问到。

    “智文,你记住,无功不受禄,我们不能随意拿别人给的东西。你侄子满月酒,人家就给行了50元的礼,今天又请咱下馆子,临走还给了这么多肉。将来怎么还人情!”

    智善教育着弟弟。

    “老大,咱回去和爹商量一下,让我去呗!我将来赚钱了,替你还这个人情。”智文自信的说道。

    “你怎么就冥顽不灵呢!将来的事能说的准吗?你确定开金矿就能一直赚钱,赔了呢?”智善反问到。

    智文不再和哥哥争论了,他还是坚信,上亿山开金矿,肯定能赚钱。

    “爹,娘,我们回来了!”智文把肉拿下来,放在了堂屋的写字台上。智善把自行车推回屋里。

    “哎呀!我的小宝贝!”智善先回他们屋看了看儿子。

    “咋才回来?娃娃也不顾了!”春玲埋怨到。

    “这不和天亮喝了点嘛!又聊了很长时间,吃完饭,我们就往回赶了。对了!咱娘给你把蛋糕称回来了吗?”智善和媳妇解释到。

    “买回来了!以后少喝点酒,走坡路呢!又不是平道。山上是咋样的?你给我讲讲呗!我都没上去过。”媳妇春玲好奇的说到。

    “山上没啥好的,尽是些矿洞和倒出来的矿渣、石头块啥的。你一个女人家,关心山上干啥?好好看好儿子才是正事儿。你待着,我去老爷子屋里一趟。”说罢,智善来到了爹娘屋里。

    “听智文说你同学挣了不少钱啊!是不是真的?开金矿这么赚钱!”老爷子陈晋生不敢相信的询问着智善。

    “智文都和你说啦?看样子是真的。不过,我总觉得不一定一直挣钱,听杨天亮说,有时候勘不准脉的话,会一直打白洞。炸下来的都是石头,含金量特别少,都推到矿场斜坡上倒了。又耗费人力,又耗费机器。”智善分析到。

    “也就是说,得有个人会勘脉,才能挖出金矿来?”老爷子继续问。

    “爹,不是那么简单的。先得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打斜井,寻脉。脉宽,才能建矿场。雇人,买机器设备,跑关系,建电蹍厂,需要太多本钱,根本就不是咱家能承担得起的。咱家那点本儿,连个拖拉机都买不起。别说开矿场啦!”智善无奈的说到。

    “咱要是找人合伙儿干呢?”陈晋生还是想试试。

    “天黑了!你媳妇想吃啥呢?娘去做。”老太太宋四青问智善。

    “就下挂面吧!把天亮送的肉切成薄片和豆腐炒一下,做卤。智美帮忙去!”智善说到。

    “老大,嫂子和娘不能吃辣吧!”智文说到。

    “让你多读书,不懂了吧!那是腊肉,腊月腌制的肉,不是辣椒的辣。去捣点儿碳!”智文说到。

    “这挂面就着腊肉炒豆腐正好吃!”智美边吃边说。

    “爹!要不咱也开个饭馆,卖油糕,烩菜,馒头,凉菜。工人们也能吃的起。再进点烟酒,投资也少!”智善边吃边说。

    “再说吧!先吃饭!等等!娃娃是不是哭呢?”老爷子赶紧放下碗。

    “爹!估计睡醒了,我这就过去看他去。”春玲端着碗急忙的跑回了西屋。

    “你也快点吃!吃完回去,看娃娃去。”老爷子催促着陈智善。

    夏天马上过去了,天气也转凉了。村后面两排大杨树落下的叶子铺满了路。走过的牲口,都会低下头吃几口。小孩子们都在比谁捡到的叶子大,谁的叶柄坚韧。这一年夏末秋初的景色依然是那么迷人。

    “马上开学了,趁着你还有几天假,去城里进点货。我想着赶秋收把饭馆开起来。你弟弟长大了,过几年也要娶媳妇,还得再盖一处院子。你妹妹如果命好,能给咱考个师范,爹肯定供。你自己好好教书,虽然挣的不多,但是够你一家三口花。以后用钱的地方太多了,爹趁着还能干的动,多给你们挣点。”老爷子对大儿子说了很多。

    “好的,爹。我过礼拜了,就上山帮忙去。娘在家照顾春玲帮着看娃娃。你把烩菜,蒸馒头,拌凉菜的手艺教给智文,他年轻有劲。”智善说到。

    “我不想学做饭,我想学淘金。”智文说到。

    “你这哇,咋这么犟呢?”智善生气的说道。

    “智善,你和天亮张个口,让他去矿上干,别下井就行。我一个人能忙过来。”老爷子说到。

    “爹,我还是觉得智文该学门正经手艺,掏金怕是不长久。”智善说到。

    “先这么定,以后再说。”老爷子斩钉截铁的说道。

    “嗯!知道了!明天我再去找下天亮。家里剩的几盒红塔山,都给我拿上,再拿两瓶坚州高粱白。”说完,智善回西屋去了。

    天微微亮,夏末的早晨有点冷。智善穿着校长送他的军大衣,早早的骑着自行车向亿山出发。

    “大哥!你来啦!我们杨老板在呢!进去吧!”上回的小伙子说到。

    “小家伙!记性真好!”智善笑着说完,向杨天亮的办公室走去。

    “智善!来!正好,刚煮的挂面,西红柿炒豆腐。我给你弄一碗。东西放写字台上吧!你人来了,我就很高兴了,拿什么东西,咱现在啥也不缺。哈哈!快坐!”说着,杨天亮给智善捞了一碗挂面,递给了智善。

    智善接过一碗挂面,吃了起来。说到:“行啊!这豆腐炒的挺嫩的,就是这挂面,还有点硬心。哈哈哈!”

    “啊?挂面没熟了?”杨天亮说到。

    “熟了!熟了!能吃!能吃!”智善马上说到。

    “得赶紧再找个厨子呢!换了批四川的工人,人家吃不惯咱的烩菜,馒头,要求顿顿吃大米饭和辣椒炒肉。做饭的老头儿,只会做烩菜和馒头,愁的我!”杨天亮说到。

    “天亮!为啥换外地人?”智善赶紧问到。

    “本地人都不愿下井,怕掉下来的矿石砸了!都想着在井上谋个清闲的活儿!人家这些外地年轻人,只要多给点钱,肯卖力,能出活儿!现在这山上,下井的都是外地人,各个矿场的老板都愿意用外地人。下井两倍的工资,炮工三倍。”杨天亮放下碗,点起一根烟说到。

    “哦!”智善回了一声。

    “对了!智善,你考虑好了吗?”杨天亮问到。

    “天亮,我还是得去教书。今天我来是想着你看……能不能给智文找个活儿。他非吵吵着跟你学淘金。这小子长大了,有主见了!大人的话不听了!我本想……”

    陈智善还没说完,就被杨天亮打断了。

    “智善,我认为智文有眼光,别看这家伙年龄小,能看准这挣钱的营生。放心吧!让他跟着我,我好好带他。将来啊!智文肯定比你有钱。哈哈哈!”杨天亮爽快的答应了。

    “天亮,谢谢你啊!你可看好他,这家伙犟的很!希望他不会给你添麻烦,如果你管不了他,就把他送回村里去。”智善说到。

    “说啥呢!放心!他会听我的话,我是给他发钱的。哈哈哈!”杨天亮说到。

    现在的杨天亮,说话底气十足,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俨然有些暴发户的样子,陈智善心里想着。

    “天亮!还有一件事,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智善说到。

    “嗯!说吧!啥事?”杨天亮说。

    “我家老爷子,在村里能算半个厨子,谁家办事,他就去帮忙熬烩菜,炸油糕,拌凉菜,炒豆腐那是一绝!这不想着上山开个饭铺,卖点吃喝,挣点辛苦钱。你看这事能成不?”智善说到。

    “应该行!外地人工人估计是卖不动,不过咱们本地人就爱这几口。闹吧!我肯定是会经常光顾。地方找好了吗?”杨天亮问到。

    “没呢!这不,让我给寻块儿地方,想着在我们学校开学前进点货,把这小馆儿开起来。”智善说到。

    “嗯,知道了!智善,你进你的货去,地方我找,顺便给你搭起来。到时候,你们直接往进搬东西就行。”杨天亮说到。

    “天亮,不能再麻烦你了!我一会儿就出去看看,找好地方后,明天我带工具上来搭建。”智善说到。

    “老同学啊!你总是那么客气。我这有现成的材料,而且工人们在山上建房有经验。再说了,不得和人家刘政委打个招呼啊!听我的!你不用管了。大不了,我多去老爷子小馆儿白吃几顿!哈哈!”杨天亮笑着说到。

    “那好!我回头告诉我家老爷子,你去吃饭,一律免费!呵呵!”经过这几件事,陈智善打心底感谢杨天亮。

    下山回村的路上,智善边骑边想着该进点什么货好。

    “智善!智善!嘀…嘀嘀!想啥呢!叫也叫不住!”韩福元迎面骑摩托车驶了过来。

    “福元!去矿上呀!”智善赶紧捏闸停车。

    “你这是刚从天亮那下来吧!”韩福元也踩下刹车,停住问到。

    “是!这不,想着在山上开个小饭馆,找天亮商量了一下。”智善说到。

    “怎样?他咋说?”韩福元继续问到。

    “天亮说能行!我准备明天先去县里进点货,这两天想着开起来。”智善继续说。

    “哦!那你先回村吧!慢点骑!我先上去,开业时,咱们再好好喝两杯。”说完,韩福元挥了挥手,继续向山上驶去。

    陈智善骑着自行车刚进村口,就闻到了炸油糕的味道,心想着也不知道谁家又来客人了。

    回到家,午饭已做好了,就等着智善回来往炕上端呢!

    “爹!娘!我回来了。”智善一边停车,一边朝着东屋喊了一句。

    这时老太太从西屋走出来,压低声音说到:“悄悄地!小辉睡着了,喝口热水,准备吃饭。”

    热腾腾现蒸的馒头,满满一小锅烩菜,一盆土豆丝拌细粉,还有邻居送来的油糕。这些对于智善来说,就是人间美味,最好吃不过了。

    “娘!谁家送的糕?不如我爹炸的脆。”智善边吃边问到。

    “你天养叔的闺女媒人给说了个亲,请媒人吃饭呢!给巷里的邻居,每家都送了八个糕,给咱送个十个。”老太太笑着说到。

    “啥?天养叔的闺女,凤梅不是和智美一般大么!才十四岁就寻婆家了?这天养叔是咋想的!建国没拦着?”智善显然有点想不通。

    “你天养叔也有他的难处,建国比你还大一岁,你娃娃都生了,他媳妇还没娶。这不,想着把凤梅嫁出去,少张吃饭的嘴,书也不让念了,还能省点学费,就是苦了凤梅。智美说凤梅学习挺好!班上前几名的学生。”老太太说着说着,流下了眼泪。

    “这建国也是!平时耍威风有他呢!说大话有他呢!别人都上山挣钱了,就他懒得天天家里躺着!我吃罢饭,过去看看。”智善气愤的讲到。

    “智善!一会儿你去找建国聊聊,但凡找点营生做,谢天养也不至于……这个懒汉!”老爷子也是很气愤。

    “对了!上山说成个啥?”老爷子问到。

    “基本妥了,天亮答应给智文安排在矿场,不下井。饭馆也是人家非得帮忙建,他那里确实有现成的材料,派出所也会打好招呼。我也没再拒绝人家的好意。想着咱饭店挣钱了,再好好感谢他吧!。”

    “嗯!好!你和天亮说,让他有空就去吃,不要钱。”老爷子说到。

    “好的!爹!我现在去找下建国。”说完,智善从写字台的抽屉里拿了一盒烟,出门直奔建国家。

    “建国!在吗?”智善站在院里喊到。

    “智善,进屋坐,在呢!”建国趴在窗户上说。

    “智善!上炕坐,我给你端油糕去。”建国娘说完,就起身下炕。

    “婶儿!不用忙活啦!我吃过饭了。建国,走院里抽根烟去。”智善拿出烟,先递给谢天养一根。

    一阵微风轻轻吹过,院子里的大杨树落下了很多叶子,两人站在树下抽着烟,烟灰伴随着空中的尘土落在了树叶上,又一阵微风吹过,落在地上的叶子动了动,上面的烟灰也随之消失在微风中。

    “凤梅呢?没看见她。”智善问。

    “闹脾气,在东屋哭着呢!”建国皱着眉头说。

    “你说你!那是你亲妹子,她才多大,关键是她的学习也挺好!考个秀容师范肯定没问题。你忍心?”

    智善质问道。

    “俺爹拿的主意,我也没法!”建国侧过脸不敢直视智善。

    “扯淡!你要是能站出来阻挠,天养叔肯定不会这样做。建国,咱俩打小一起玩大的,你听我一次,让凤梅继续念书,念到哪儿,供到哪儿!”智善用坚定的语气说到。

    建国低着头,不说话。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在亿山开金矿,挣了不少钱,现在有矿场,有电蹍厂,用人的地方多。我再去找找他,看看能给你安排个活儿不。建国,你不能总是在家待着啊!”智善说到。

    “我也上山转过一圈儿,老板们都喜欢用外地人。前两个月,我找了一个铲渣的活儿,干了几天,太累了!后来就没再去。”建国说到。

    “你就是吃不了苦,受不了累!我给你问个清闲的活儿,如果人家愿意用你,你可得好好干,挣点钱,赶紧娶媳妇。”智善吩咐到。

    “嗯!行!那麻烦你了,智善。”建国说到。

    “你去和天养叔说去,我去东屋看看凤梅。”说完,智善奔东屋走去。

    夏末的天气说变就变,哗哗的太阳雨从天而降,或许老天爷也想着给人间降降温。

    “天亮,刚才上山时碰见智善了,看他着急回家,也没多和他聊会儿。咋样?他愿意来吗?”韩福元问到。

    “智善说了,他还是想着安心教书去,毕竟是铁饭碗嘛!能理解他。不过,他家老爷子想上山开个饭馆,卖点当地特色吃食,智善找我商量来着,我感觉可以,应该能挣点小钱儿!”天亮说到。

    “嗯!不说智善了。和你商量个正事儿,咱现在出矿量大了,电蹍厂得再添台电蹍,矿石都堆满了!我订下了,还没交钱呢!还得再盖间大的电蹍房,矿场不是还有好多材料嚒!我想着拉下去,盖电蹍房用。”韩福元一边说,一边把烟放在电炉子上点着。

    “嗯!电蹍厂确实该扩建了。买吧!老方法,先把电蹍买回来,安装好,再围起来盖电蹍房。砖去后亿庄买,搭顶的木板去五峰镇木材厂买吧!院里那几块板子,我答应给智善爹盖饭店用了!”天亮安排到。

    “你看你,咱盖电蹍房也得用木板了呀!咋就给他用了!”韩福元埋怨道。

    “就几块不值钱的木板而已!这么着吧!电蹍钱,电机钱,砖钱我们每人一半,木板钱我出!”天亮说到。

    “嗯!行吧!我这就下山买去。”说罢,韩福元起身到院里骑上摩托车向山下驶去。

    炎热的夏天马上结束了,白昼也变短了。黄昏的时候,天儿不冷不热,大家都端着碗来巷口吃饭,边聊天边吃。

    “听说智善爹要上山开饭店去,这几天一直进货呢!”巷口的张大婶说到。

    “嗯,确实,我今天还见智善两兄弟拿车带了几袋白面。”老胡头儿说到。

    “这亿山的矿场多了,人们都想着上山挣钱了。外地人来下井的年轻后生一拨又一拨的。这亿山,马上要红火了啊!”谢建国说。

    “建国哥,听说你也在矿场上干活呢?带上俺哇!”胡军军笑嘻嘻的说。

    “你干不了!可累人了!我这么大个儿,都顶不住!”建国说到。

    “啥活儿?这么累啊?”老胡头儿问。

    “矿场倒出来的矿渣,要用铁锹铲到渣坡上。没力气啊!还真干不了。”建国说到。

    “大家伙儿,晚上好啊!聊啥呢?”智善拿着一个馒头,一把小葱来到了巷口。

    “听建国哥和俺们说山上的事呢!”胡军军说到。

    “智善,货进全了吗?多会儿上山呀?”老胡头儿问到。

    “老胡叔,齐啦!明儿就用拖拉机一次拉上去!”智善说到。

    “听说你爹一个人干,能行?”老胡头儿问到。

    “智文帮忙一起干呀!这几天,正学着和面呢!”智善说到。

    “智文,从小就机灵!肯定是把好手!”老胡头儿先着说。

    起风了,大家聊着聊着都陆续回家睡觉去了。

    咚咚咚咚咚……!

    “福元,太感谢你啦!你开拖拉机的技术真好!”智善边说,边下车。

    “老同学,谢啥呢!我去找天亮,喊人帮你搬东西。你们先卸轻的!”说罢,韩福元朝杨天亮的矿场走去。

    经过众人的帮忙,晋生饭馆儿终于开业了。

    大杂烩,拌凉菜,馒头,苦菜莜面饺子,油炸糕,熬小米粥,免费的老咸菜。

    “大爷!您这手艺真好!大杂烩熬的真好吃!”韩福元说到。

    “娃娃们!好好吃!不够再给你们端。吃饱!以后多来吃!你们几个过来,大爷不收钱。”老爷子陈晋生笑着说到。

    “大爷!这可不能,钱您必须收,给我们量大点就行。哈哈哈!”杨天亮笑着说到。

    秋天来了,刮风天多了!山上的天气已经开始感觉到冷了。

    “同志们!由于陈智善同志教学认真、工作努力,经学校开会讨论决定,由陈智善同志担任下亿村学校教务主任。大家鼓掌!”校长魏华宣布。

    “恭喜啊!老陈。这你的工资比俺们多了,该给大家伙每人买个罐头吃了吧!”刘有权打趣着说到。

    “好的!好的!下午来学校,路过供销社我给大家每人买一个。”智善高兴着承诺到。

    “我要黄桃儿的!”魏琳娟举手说到。

    “魏老师要黄桃儿的,你们呢?”智善笑着大家伙儿。

    “都行!买啥吃啥!哈哈哈!”一群老师们有说有笑,大家都很开心!

    “春玲!涨工资啦!老牛调到上亿村当校长去了,魏老师让我接替老牛当教务主任啦!”智善回到家,先和媳妇周春玲报喜。

    “魏老师那么多学生,最看好的就是你。你好好干,将来他退休了,校长就是你的!”春玲高兴的说到。

    “嗯!你再等上几个月,就能抱着小辉去学校了,赶紧上班,多一个人挣钱。”智善说到。

    “我一个民办教师,每月那么点工资,还不如在家待着呢!”春玲委屈的说到。

    “你好好干,争取抓住机会转正。”智善给春玲鼓气到。

    “哥,大嫂,吃饭啦!”智美在院子里喊到。

    “智善,这个礼拜天,你上山看看你爹去,把堂屋的火炉给他拿上,再带点碳上去,天冷了!”老太太一边往炕上端饭,一边嘱咐到。

    “知道了!娘。”智善说到。

    “大哥,带上我吧!我也想上山看看咱爹和二哥。”智美说到。

    “都是爬坡路,上去走的累呢!你别去了。礼拜天多做点作业,明年争取考个师范。”智善边吃边说。

    “哦!知道了!”智善有些失落。

    “爹,山上真冷啊!你也不让智文回家带个话,我早点把火炉给你送上来。”智善说到。

    “没事,做饭生的火,这屋子里不冷!我看着咱村里头每天上来很多人,来吃晌午饭的说,能在矿渣里捡到矿石,山门儿那就有人收,每天挣不少呢!”老爷子说到。

    “嗯!我也看见了,很多人在矿渣坡上翻来翻去的。”智善说。

    “现在去矿渣摊捡矿可比在矿上干活挣的多,咱村的娃娃捡矿的就很多。我也想着饭店不忙了去捡点矿卖钱,爹不让。”智文说到。

    “智善,村里的人开始收秋了吗?我想着饭店关几天,下山赶紧把秋收了!”老爷子说到。

    “有收的了,下个礼拜我叫几个朋友去收,你就在山上忙活吧!别操心了!”智善说到。

    “对了,爹,买卖咋样,吃饭的人多不?”智善问到。

    “开始一般,现在上山捡矿的人多了,都知道这儿了,尤其是咱村的,晌午都来吃。每天时候得熬两锅烩菜。现在智文都学会做了,我省劲儿了!呵呵!”老爷子欣慰的说到。

    “智文,可以啊!把爹的手艺都学会了!”智善笑着说到。

    “我给你炒个豆腐,你尝尝。”说着,智文去忙活去了。

    随着亿山上的金矿越开越多,好多人都开始上山谋出路,有开饭馆的,有开小卖部的,有卖汞的,有收矿的,还有捡矿的。

    亿山人都认为发财致富的路子就一条,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