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两界之再造荣光 » 第一百九十四章 海战后的影响

第一百九十四章 海战后的影响

    张峰听从黄煜的命令,将安达曼大胜的消息,先后传给军部和内阁,

    这几年华国对外作战从来没有输过,所以国内现在不论官员还是百姓,都对华国军队充满信心,而且一般的小胜已经提不起他们的兴致了,顶多就是在报纸上一下,百姓们茶余饭后有个谈资;

    可是这次就不同了,当第二天兴华报纸,头版头条的刊登了大捷的消息,华国各界百姓都奔走相告,他们很多人都知道华国陆军强大,这些年也都是陆军在作战,甚至让一众百姓都忘记了,黄煜的发家的中坚力量是海军;

    这些年朝廷还在执行黄煜的移民计划,只是这两年百姓们的日子好过了一些,移民工作就不那么顺利了,有很多的百姓担心南洋危险,因为前朝沿海就经常受到倭寇的袭扰,听说还有很多的海盗,现在好了,

    兴华报纸这次除了介绍安达曼海战,更是分几版详细介绍了华国海军的情况,包括三大舰队的主力战舰、火炮配置、人员等等,

    当看到报纸上的描述,一艘主力一级战舰就装备100门火炮,一个编队就是1000多门火炮,此战居然出动了100多个编队,他们都能想想出如此多的火炮大战是个什么景象,

    普通百姓想的是,有如此强大的海军存在,南洋应该是比较安全的,对于还是有些困难的家庭来说,移民南洋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就导致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愿意移民的百姓非常多,移民工作一度非常的顺利;

    另外就是很多的年轻人,这些年华国一直都在进行着爱国教育,每年都有很多立了功的战士回乡探亲,本来百姓们当兵的意愿就很高,此战之后让很多的年轻人看到了海战的魅力,很多的青年到当地政府询问,怎么才能加入海军;

    最后就是眼光独到的商人了,他们从此战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之前华国只控制着南洋和华国周边海域,那些海商们就赚的盘满钵满,很多的内地商人都眼红不已,但是他们知道,现在海商的蛋糕都已经被分的差不多了,又害怕海上的风险,迟迟没有行动;

    可是现在不同了,他们了解了华国海军的强大,更重要的是,华国海军将控制更大的海域,他们行商的范围更大了,也将提供更多的市场;

    这下内地的商人们都坐不住了,他们纷纷赶往沿海城市,想要成立海商商号,还想要购买海船;

    这些事很快就反馈到了内阁,徐骥也对国内的变化感到高兴,只是前面两条没有什么,南洋有大量待开发的土地,不论是种粮食、种水果、种橡胶,这些都是好产业,而且还有很多的矿场可以开发,安置国内的移民完全没有问题;

    海军的征召军部自有计划,不需要他们内阁操心;

    最麻烦的就是最后一条,现在海商基本都掌握在黄煜当年成立的三大商会手里,瀛海商会、福建商会、长江商会;这些年三大商会每年都给朝廷贡献了大量税收,而且皇家在里面占了大头,让他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

    为此徐骥特意来到黄煜新建的行宫——兴华园

    此处行宫位于京城黄家庄东南部,也是黄煜完全按照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新城北边,里面亭台楼阁、奇花异草美不胜收,里面的不但有大量的仿古建筑,也有一些现代化的建筑,从华国四年完工之后,黄煜带领徐静姝平时基本都住在这里;

    徐骥到来后,被先带到了外院,然后有张峰引路,在花园的一处人工湖找到了黄煜,

    自从黄煜进行改革之后,皇帝需要处理的工作就减少了很多,他现在有大量的时间,每天就是陪陪家人,钓钓鱼,去研究院和军校看看,其他的事他基本不怎么过问了;

    张峰来到黄煜身边小声的说

    “陛下,徐总理来了”

    黄煜听到后,转头看见了徐骥,他把鱼竿递给旁边伺候的人,站起身走上堤岸,接过一名侍女递上的湿毛巾,擦了擦手,才迎上徐骥

    “稀客,大哥最近不是都忙的脚不沾地吗,今天怎么有时间来我这里了”

    别看黄煜登基好几年了,但是他还是现代人思维比较重,平时除了必要时候,他很少称孤道寡,而且对于早先跟随他的人,态度也没什么变化,就像现在他还笑着跟徐骥开玩笑;

    徐骥也知道黄煜的性格,听见黄煜的玩笑,顿时苦着一张脸对黄煜说

    “陛下还好意思说,自从改革之后,您到时清闲了,什么事都不管了,我们内阁却事务繁重,”

    黄煜看着徐骥倒苦水,也不敢顺着他说了,忙岔开话题

    “大哥今天来肯定有什么事,走我们去凉亭里说”

    黄煜带着徐骥来到湖边的凉亭,亭子里有早就准备好的凉茶和点心,黄煜和徐骥坐下后,

    徐骥才开口对黄煜说了海战对国内的影响,

    “这都是好事啊,你们内阁按照规定办就行了,”

    只是徐骥这边正要开口说话时,一名近侍带着军部的孙承宗和袁崇焕还有孙传庭走了过来,

    “陛下,军部的三位大人求见”

    黄煜笑着对徐骥说

    “好么,你们今天是商量好的,都来了;”

    “让他们都进来吧”

    听到黄煜同意后,三位军部的官员走进了凉亭,张峰忙又给三人倒了凉茶,

    三人也在黄煜的示意下坐了下来

    现在已经进入了五月,京城的天气已经很热了,一路赶来几人都有些出汗了,黄煜让他们先喝了点凉茶后才问,

    “好了,既然都来了,那你们谁先说,今天来到底什么事”

    四人对看了一眼后,孙承宗开口说

    “我们还是分个先来后到吧,徐总理先来的,还是徐总理先说吧”

    黄煜也顺势看向徐骥,

    徐骥也没有推辞,于是接着刚刚的话说

    “几位来的刚好,我们内阁刚好有点事还和你们军部有关;........”

    于是徐骥把很多青年想要参加海军的事说了出来,

    其实对于这是黄煜认为挺好的,也说明现在朝廷是民心所向,而且此事也很好解决,但是黄煜没有直接下令,他还是想先听听军部的意见,

    “这事儿确实属于你们军部,你们认为该怎么处理”

    三人对视一眼,然后孙传庭当先开口说

    “陛下,徐总理,我们今天来也是为了此事,我们想着刚好可以趁此机会,将军队中一些年龄大的、受过伤的士兵给换了,只是这样会有不少的换下来的士兵需要安置,我们一时没有想到安置的办法,所以才来想要问问陛下的意见”

    黄煜想了一下,

    “是啊,我们确实需要好好安置换下来的士兵,毕竟他们也都对朝廷做出过贡献,还有很多士兵都立过功;以前退伍兵的安置都是你们军部和内阁对接的,这次你们内阁有没有什么办法”

    徐骥想了一下说

    “我们内阁以前也都是按照陛下的意思,把这些士兵有的安置进安全部、有的安置在了交通部,还有一些该安排进了各处的工坊,但是刚刚听孙部长的意思,恐怕这次的换下来的人会很多吧,这样就有些困难了”

    “按照计划这次确实要换下来不少人,所以我们军部才有些发愁”

    袁崇焕适时地补充了一句

    黄煜其实已经看出来到了,徐骥今天来并不是完全为了说这件事的,不然恐怕他已经想到一些办法了,不会像现在这样没有什么建议了,只是军部的几人都在,黄煜也不方便问;

    “既然准备大换血,那就再搞大一点,我现在给你们两个办法,

    一、这两年辽东的移民不是太顺利,很多百姓都愿意移民南洋,导致辽东这么大的地方确没有多少百姓,我们可以动员一部分士兵举家迁移到辽东,给他们多分土地,发放武器,平时务农,战时为兵,既充实了辽东人口,有能防止异族袭扰;

    二、这些年海商发展的快,他们各地行商,尤其是在刚刚征服的地区和南洋,平时还是可能还受到攻击,这就需要一支武装起来的护卫,这些换下来的人,我看就很合适,海商们有钱让他们雇佣这些人,朝廷可以卖给他们一些武器,

    你们认为怎么样?”

    听了黄煜的办法,军部的三人都大呼

    “陛下圣明,”

    徐骥也跟着说

    “陛下的两个办法都好,不仅解决了士兵的安置问题,也能对我们朝廷很有利,都是一举多得”

    “既然你们都认为可行,那就回去好好商量一下,在尊重士兵意愿的前提下,让他们自己选择”

    军部三人看事情已经有了决定,知道徐骥可能还有事要和黄煜说,于是他们就告辞离开了;

    等他们离开之后,黄煜拉着徐骥来到湖边,一边钓鱼一边闲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