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两界之再造荣光 » 第一百三十四章 后金出动

第一百三十四章 后金出动

    解决了京城的叛乱,第二天兴华报社开始正式发行第一期报纸,上面把黄煜拥立新帝登基、信王借寿宴谋害黄煜、福王起兵造反还有昨天文人士子叛乱的事都登了出来;

    而且王朝良对于第一期报纸免费赠送,并且考虑到当前大批读书人被逮捕,百姓中识字的人不多的情况,在一些街道、工厂、各处工地、京城附近的村庄都安排了专门的人员诵读报纸,以扩大报纸的传播。

    这天百姓们终于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茶语饭后都在讨论报纸上的事;然而朝廷中的御史们则是不同意了,他们在朝堂上弹劾报社妄议朝政,并且导致民间舆论汹涌,贩夫走卒都开始谈论国事,真是斯文扫地。

    还有不少的官员提昨天的文人士子求情,说他们应该是被人利用才会围攻黄家庄,但是明朝厚待文人,他们也是关心国事,希望能够从轻处罚。

    黄煜直接在朝堂上说

    “兴华报社是本候办的,不但不会关停,还会扩大规模,将来更有可能要全国发行的;对于你们说的贩夫走卒都在讨论国事,这有什么错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们作为大明的一员,关心大明的国事有什么不对吗?对于昨天叛乱的士子文人,本候自有决断,他们既然做错了事,就要受到惩罚;当然念在他们被人蒙蔽,本候可以从轻处罚,会把他们送去教化百姓,以赎其罪。”

    很多官员听了黄煜的话,知道想要关停报社是不可能了;而且让他们意外的黄煜答应了他们轻罚叛乱的士子,他们认为教化百姓,不就是多宣扬一些他们儒教的礼仪、规矩吗?这算什么处罚;于是立即就有大批的官员向黄煜施礼道

    “多谢侯爷宽仁,”

    黄煜笑了笑用手虚扶,让他们免礼;现在官员都说他宽仁,但是如果让这些人知道他说的教化百姓,是要他们去海外教化土著,就不知道他们会作何感想。

    一场朝会在众人都满意的结果中结束了。

    黄煜也回到了黄家庄,要处理那批被看押起来的文人士子,

    “张峰,昨天俘虏的读书人一共有多少?”

    “回侯爷,昨天一共俘虏了读书人5000多人,其余的多是他们的家仆、护卫,这部分有20000多人,多说都是京城周边府县的,现在全都关押在庄外,护卫和情报司的人正在甄别登记,”

    黄煜想着5000多人短期足够用了,于是说

    “你去通知王朝良过来一趟,”

    没等多久王朝良就过来了,他今天刚好在黄家庄不远处的印刷厂,视察报纸的印刷工作;本来第一期他们没有准备这么多,但是由于第一期的报纸是免费送的,所以很多人都会要一份,于是王朝良一早就赶到印刷厂,让印刷厂紧急加印。

    王朝良到了后

    “侯爷,您找我”

    “今天报纸发行的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问题?”

    王朝良听了黄煜提问,赶紧回答

    “侯爷放心,今天第一天发行报纸,我才去免费赠送,并派人在各工厂、村庄、街道宣读;原计划印刷5万份,但是有点低估京城百姓对报纸的兴趣,所以我一早就去印刷厂紧急加印了5万份;恐怕以后就算收费了,每期的销量也不会少”

    “好,报社的事就全交给你了,你刚刚说派了一些人宣读报纸,不知道还要不要人,昨天京营逮捕了很对读书人,你要是有需要可以去选一些。”

    王朝良顿时大喜

    “多谢侯爷,这真是太好了,大明虽然人多,但是识字率并没有台湾多,所以我才想了一个安排人去宣读的法子,但是报社就这么多人,再要安排人去宣读,人员确实有些紧张;现在真是感谢侯爷解围,”

    黄煜不想听他的恭维,赶紧伸手打断了他,让他出去自己去挑选人员了。他又写了一封信,给张峰让他安排人将剩下的读书人连带他们的家人,分批送到海外,吕宋、安南和马六甲,让他们去宣扬儒教。

    京城的动乱算是基本平定了,朝中参与的一些官员也都情报司查了出来,全部被抄家,然后全家送去海外了。

    但是还没等黄煜放松下来,一封来自辽东的军报被呈上了他的桌案,他打开看了一下,军报是林远清送来的,上面说:鞑子果然开始行动了,他们从上个月就开始就经常发现有鞑子的探马出现在锦州防线附近;他也按照黄煜的命令加大了哨骑的队伍,最近更是发现大量的鞑子和蒙古兵马再向锦州而去,鞑子的入侵应该是要开始了。

    黄煜用力的拍了一下桌子,后金果然还是出动了,那么真正的大战就要开始了。

    黄煜一边安排人将军报送去军部,一边给林远清回信,命令林远清全权负责辽东战场,抵抗鞑子。

    军部收到黄煜派人送来的军报后,也接到了传信人传达的黄煜的命令,知道辽东已经交给了林远清负责,所以他们并没有担心辽东的局势,他们都知道林远清一直都是黄煜手下最信任的大将,他们去年也乘火车去视察过辽东的新军,知道新军的战力。他们现在担心的事其他的边境,向山西、陕西等地,这些地方的边军还没有进行整编,虽然黄煜掌权后,朝廷没有拖欠这些地方的军饷,但是他们都带过兵,知道大明军队的腐败程度。

    于是他们立即给几处军镇下令,让他们备战,严防被鞑子和蒙古军偷袭。

    就在朝廷防备鞑子和蒙古入侵的时候;隔天的朝议上,军部说了鞑子入侵的事,并把应对也简单的说了一下;

    之后朝议开始讨论曹于汴传回的信,他已经见到了福王,福王提出了退回洛阳的条件,一、要求释放信王,有其继续主持朝政,二、可以答应黄煜人两广、福建三省总督,但是黄煜必须交出京营和辽东兵权,三、徐光启、徐骥也要全部革职,如果朝廷不答应他们的条件,他们就带领30万大军,攻进京城。

    听了曹于汴的信,黄煜都被气笑了,他们还真是看得起自己,给他三个省,让他放弃整个北方,他们也太自以为是了。

    黄煜还没开口,崇信伯费天泽就站了出来

    “太狂妄了,他们起兵造反还有理了;请侯爷下令,我马上带领京营剿灭了他们”

    朝中剩余的武勋们现在可是黄煜坚定的支持者,他们纷纷站出来支持出兵剿灭福王叛乱。

    军部的一些人,还是有些担心的,像孙传庭就站出来说

    “侯爷,我看还是在尝试一下劝和吧,现在河南、湖广、南直隶、山东等地都有兵马相应福王,更加上后金和蒙古鞑子又在辽东大量集结兵马,我们如果陷入两线作战恐怕无法应对;我们最好能稳住福王,等辽东战场平定后,在对付他们”

    接着也有一大批官员赞同孙传庭的意见,毕竟鞑子是外族,对大明的危害也比较大。

    徐光启、徐骥等黄煜势力的核心人员都没有说话,因为他们都提前知道了后金会相应福王叛乱,而且黄煜已经有了应对,辽东的林远清更是有二十多万新军,足够应付后金和蒙古鞑子了。

    最后朝中众臣都看向黄煜,这件事他们谁也做不了主,还是需要黄煜做最后的决定。

    看所有人都停止了争论看着自己,黄煜按照之前的计划,开口说

    “孙参谋的意见比较中肯,现在我们不适合两线作战,传信曹于汴,让他继续劝说福王,,他的三个条件我们没法答应,但是我们同意让步;只要福王释放囚禁的朝廷官员同意退兵,可以把整个河南都交给他,而且不再追究他起兵反叛的罪责”

    随着黄煜的一锤定音,朝廷开始行动,向宣府、大同、太原、榆林等边镇紧急调配后勤物资,让他们加强防备;又给曹于汴传信,让他劝说福王。

    其实这就是黄煜的缓兵之计,还是想再退让一步,逼那些有反叛心思的人都站出来,让他们汇聚到一起,然后一战而定。

    当曹于汴收到朝廷旨意时,曹于汴正在福王的大营里,和其他几个东林党正在商量下一步的计划,他们看了朝廷的旨意,顿时笑了;接着他们又收到了他们朝廷里内应的消息,也知道了后金和蒙古鞑子已经陈兵锦州外,准备进攻辽东了;这时他们彻底放下心来,想着黄煜肯定是分身乏术,还在虚张声势,以为这样能够吓住他们。

    他们立即找到福王,向他汇报了这些事,最后决定立即联系各地的勤王兵马,约定一起向京城进发,只要一举拿下京城,那么黄煜就不足为虑了。

    之后福王大营信使四出,联络各地的勤王兵马,一起进京;

    随着福王及东林党故意散布消息,导致各地还在犹豫的兵马也纷纷举起了大旗,他们也加快了进京的行程,而各地的驻军在得到黄煜的命令,故意放任之下,最后兵马越汇越多,等半个月后大部已经来到了保定时,已经达到了2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