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朕就是这样的硬汉子 » 第二十章 宣德父子议交趾

第二十章 宣德父子议交趾

    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十月,北直隶,顺天府,武英殿。

    朱瞻基听说朱谦已经派遣把总阮明原押解黎利等一干叛贼从云南北上北京,笑道:“想不到朱谦果真剿灭了黎利。”

    英国公张辅也笑道:“老臣三次剿灭陈氏余孽,也没想到太子殿下居然会选出了一个将帅之才,臣为陛下贺,为太子殿下贺。”

    三杨,夏原吉等一众文官恭贺道:“为大明贺,为太子殿下贺。”

    朱瞻基问着自家的好大儿道:“太子,你以为怎么加封朱谦等?”

    朱祁锦前世知道朱谦在朱祁钰景泰年间因打退瓦剌的功劳,加封抚宁伯,于是想都不想的就直接说道:“父皇陛下,儿臣以为加封朱谦为抚宁伯,授奉天翊卫宣力武臣,赐世券,领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并掌府事。”

    吏部尚书蹇义有些不解道:“启禀殿下,朱谦将军加封是好事,但是掌管都督府恐怕有点过了。”

    英国公张辅有些不满道:“蹇尚书有些过于大惊小怪了吧,朱谦扫平了作乱交趾十年的逆贼黎利,就算是封个侯爷有何不可。”

    朱祁锦说道:“不错,天官大人,英国公的想法也是孤的想法。”

    蹇义也无奈,说道:“臣附议。”

    三杨道:“臣附议。”

    朱瞻基道:“既然朱谦加封以后,封参将安武为右军都督府都督同知,把总阮明原为都指挥同知,王翱进京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兵部尚书兼参赞大臣陈洽加封为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光禄大夫,封靖安伯,食禄一千石,授世袭铁券。”

    杨士奇问道:“启禀陛下,太子殿下,如今有功之臣,都入京封赏,新的交趾总兵官,布政使,参赞大臣也得早早地定下来。”

    朱瞻基说道:“西杨先生所言不错,太子,你以为如何?”

    朱祁锦说道:“启禀父皇陛下,儿臣有想法。”

    朱瞻基笑道:“太子,说吧。”

    “永乐以来,朝廷在交趾仿照内地设置三司,郡县交趾,效果显然不好。”朱祁锦徐徐说道。

    “的确如此。”朱瞻基说道“交趾胡朝灭亡后,先后有简定帝,重光帝,逆贼黎利起兵作乱,而我朝留在当地的官员又无法辖制他们,以致叛乱由小及大,到了最后势大不可制,不得不由朝廷派遣大军劳师远征,真是得不偿失。”

    “父皇陛下所言极是。”朱祁锦应道“主要还是所用非人。”

    “此话怎讲?”朱瞻基问道。

    “交阯地处边远,内地士人都不愿意到那里去做官,交阯州县官员多是西南地区云、贵等省之人,或官员劣转、贬谪,都把他们打发到交阯去。”

    “这种状况使得交阯地方官员的素质普遍较为低下,他们到达当地多是为了求财,不太关心政绩,无法让交趾当地百姓心向大明,所以一旦有人举旗造反必是从者如云,局势很快便会奔溃。”朱祁锦解释道。

    “可若是不郡县交趾,那该如何统治呢?”朱瞻基问道。

    “父皇陛下,儿臣以为对于交趾的治理措施应该用总督制配合分封制。”朱祁锦显然对此早已想过,当朱瞻基问起时,毫不迟疑的便脱口而出。

    “太子,你细细道来。”朱瞻基不由坐直了几分,急促问道。

    “交趾虽处南疆边陲,但受我华夏影响颇深,早就建国,逐渐采取中央集权,如此面对我大明朝时,方能收拢各地力量,为我朝在交趾的统治埋下隐患。”

    “可若是父皇陛下在交趾行分封之事,将交趾拆散,敕封众多的土官,那么交趾便要陷入内部的倾轧之中,各地土官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不被他人侵犯,必然恭顺的侍奉我朝,以取悦我天朝为能事”朱祁锦笑道。

    朱瞻基听了微微颔首。

    “那何为总督制呢?”朱瞻基继续问道。

    朱祁锦听了不由暗道“我这还是借鉴了当年英国人统治隔壁阿三的例子。”

    想当年英国人刚来到印度时,谋求的只是通商,只是一段时间后,英国人发现莫卧儿王朝已经势力衰弱,各地土邦王公纷纷独立。

    于是经营英国在印度事务的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实行“属地同盟”政策,即土邦王公与英国签订盟约,他们接受英国的宗主权,但保留对本邦内部的治理。

    而等到马拉塔人势力最后覆灭后,大多数印度王公都承认了东印度公司的宗主权。

    而随后爆发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使得英国人改变了政策,取消了东印度公司,以印度总督治理印度。

    而朱祁锦以为这有某种借鉴意义,大明朝可以在交趾设立总督管理交趾事务。

    朱祁锦想到此处,看向朱瞻基,回答道“总督便是名义上代表大明朝在交趾行使统治,以总督来管理交趾各地土官。任期三年,每隔三年由陛下指派一人作为交趾总督。”

    “总督府需多少兵才能镇压交趾?”朱瞻基继续问道。

    “在交趾北部有一地名海防,此地临海,可驻水师,臣建议可在此地建一座归义城,作为总督驻地,只需驻兵数千。”

    “数千人不够吧?”朱瞻基反驳道。

    “广西南陲有一地名海门,父皇陛下可令两广水师分一部驻扎于此,与归义城相呼应,而归义城的驻军只是为了表明我大明只要想,随时可以派军前往交趾,如此便可,以最小的代价震慑交趾土官,让他们不敢造次。”朱祁锦徐徐说道。

    “而且总督驻地临海,本就是来往船只停留之地,总督府完全可以对过往的船只征税,用这些税收养活当地的驻军,如此一来,朝廷的负担将大大减轻。”

    “你的设想听起来很好,只是永乐时,郡县交趾,设三司,立州府,你的太爷爷是实打实的将交趾土地并入我大明版图,太宗皇帝也因此青史留名。”朱瞻基说道。

    朱祁锦听了这才明白,朱瞻基不是觉得他朱祁锦的设想不好,而是不能体现他朱瞻基的逼格,毕竟一个是完全占领,一个是允许交趾半独立,这意义便不一样了。

    “自秦汉以来,交趾便为中国郡县。但自唐代以后,交趾便割据分裂,沦为蛮夷。陛下若徒以武力兼并,只能得其地,不能得其民。”朱祁锦不由劝解道。

    “何为得地?”

    “何为得民?”

    朱瞻基好奇问道。

    “我华夏之所以胜过蛮夷便在于文化优势。”朱祁锦解释道。

    “陛下若依旧郡县交趾自然可得开疆拓土之功,这便是得地了。

    “但是南交偏远瘴疠之地,国家耗费军费驻扎,所得不足以偿所失,是陛下虽然得扩地之虚名,却以四夷害中国,非策之善者。”

    “而且这十几年来交趾的屡平屡叛便是教训了,臣恐南疆日后将纷争不断。”朱祁锦徐徐说道。

    “至于得民,那便需要温水煮青蛙,慢慢以儒家教义教化交趾百姓,让他们从心里认同大明朝。”朱祁锦说道。

    “具体措施了?”朱瞻基问道。

    “陛下可让交趾明定儒家为国本,用儒家经典进行科举考试选拨官员,许可交趾臣民赴大明参加科举考试,中第者可以回交趾担任官职。”朱祁锦徐徐说道。

    “而且交趾土官嗣子必须在大明京师蕃学受三年之教育,让他们从小便领略我大明朝之威仪。”朱祁锦补充道。

    “如此或许所需时间要久些,但大明在交趾的统治必将根深蒂固,此事必将让后世之君受益无穷。”朱祁锦诚恳道。

    “太子你所言极是。”朱瞻基思忖良久后,徐徐说道“朕会下旨,让英国公做第一任交趾总督。”

    “陛下圣明。”朱祁锦连忙俯身道。

    张辅拱手说道:“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