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接管锦衣卫,百官慌了 » 第九十四章 骄兵必败

第九十四章 骄兵必败

    徐辉祖楞了一下,自己的父亲为什么会这般说自己呢?

    不过,他想得还是有可能是父亲有危险,正在受胁迫吧,于是徐辉祖大声喊道。

    “父亲,你放心,孩儿一定救你出来。”

    徐达听到他这样一说,也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看来自己是想错了他了。

    他是来救自己的,不是已经变节的人。

    徐达还是有些欣慰的,连忙说道:“儿子,你弄错了,我现在已经安全了,赶紧叫你的兵停手!”

    徐辉祖一听这话,连忙下令收兵,这才上前来到了徐达的身边。

    徐达看着这个儿子,心里还是很满意的,大致的事情他也能够猜到了。

    徐辉祖能够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赶来救自己,还是不错的。

    再一看这些兵,一看就是杂牌军,想来他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来救自己的。

    徐达态度也就好了很多,讲事情的原委大致告诉了徐辉祖。

    徐辉祖大惊,没有想到这一次还会出现这么严重的事情。

    “爹,那咱们赶紧去救吧!”

    徐达原本是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加入这场战斗的,因为他知道这场战斗很危险,对手全是身经百战的老将,而且还知己知彼。

    这简直比北元的那些骑兵还要恐怖的。

    加上他们的实力比较强,人也比较多,徐达自己都没有信心能够完全取胜。

    虽然他的私心还是想着能够留下儿子们,香火还是要保留的。

    可是现在徐辉祖知道了这些事情,他作为臣下不去也就不合适了,就算有私心,徐达也只能同意了。

    反观徐辉祖,他对于这场即将发生的战斗,反而是很期待的样子,毕竟他能够真正上战场的机会不多。

    他作为战神的儿子,带着光环出身,自己却没有机会向他父亲一样,能够披肩战绩,驰骋沙场,而是靠着父亲的福荫,获得了很多好处。

    比如在军中任职的时候,人家只会说他是徐达的儿子,是魏国公府的世子等等,要是在他年纪还小的时候,他还不觉得,但是到了他慢慢地成年了,他就有了一些心理变化了。

    他也想建功立业,向父亲一样,做一个真正的大英雄。

    只是他留守京城没有那么多机会而已。

    不过,这个想法始终激励着他,因此他就把这些化成进步的力量,认真的学习兵法,研究军队,学习粮草运输等各种事宜。

    而且他还学得很活,不会完全拘泥于兵法,知道战场是瞬息万变的。

    这一点他和李景隆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了,李景隆也是世子,但他的结果就是纸上谈兵,临危就跑。

    但反观徐辉祖几次给朱允炆的建议,后来都充分的证明了,他的建议是完全对的。

    只是他没有机会上战场而已。

    徐达看出了徐辉祖眼中的渴望,看着这个和他有几分相似的儿子,将来徐家还要靠他来继承了。

    虽然每一个父亲都不愿意自己的儿子也去做这种刀口舔血的勾当,但有时候孩子们的路还是要他们自己去走。

    徐达于是说道:“儿啊,爹知道你一直都很用心的学习,这一次就当是有实践的机会了吧,爹年老了,又长期在军中任职,没有多少时间陪你,这一次难得有这个机会,就让我们父子兵一起上。

    爹也可以在这个期间,把爹的一些经验教给你。”

    徐辉祖对于自己的父亲重来都是仰望的,而且还是特别的尊重的。

    加上徐达以前回家的时候,对于他和徐增寿的教育要严很多,因此在徐辉祖的心里,对于徐达有一种有敬有怕的感情、

    而这一次徐达说话居然是这么的温和,这证明他的确是心里没有底了。

    父亲或许是担心自己的安危。

    徐辉祖回答:“爹,你曾经说过,军人能够战死沙场这是军人的荣耀,我也是一名军人,虽然没有真正的上过战场,但我也从来没有放松自己的武艺,爹不用担心孩儿的安危,孩儿如果遭遇不幸,这也是孩儿的光荣啊!”

    说完,徐辉祖将将军帽戴上,向徐达行礼。

    “徐大将军,末将徐辉祖帅本府人马前来支援,请指示!”

    徐达见到徐辉祖真的成熟了,心里高兴,说道:“所有队伍跟着蒋副使,继续朝湘王府前进!”

    “是”

    徐辉祖高高兴兴地跟着徐达的战马,这一次他终于有机会上战场了,还有就是他也可以真正的见识一下父亲的风姿了。

    徐达领着常茂和蓝玉,还有徐辉祖带来的兵马,继续朝着湘王府前去。

    他们这一只队伍是这次的主力部队,现在还落后于五军都督府的叛军。

    沿路上,燕王朱棣也率领着朱能和张玉加入了徐达的大军。

    朱棣带来了很多了消息。

    他之前完成了在五军都督府的前门,骚扰他们的动作之后,帮助了蒋瓛救出徐达。

    之后,收到了蒋瓛派人带来的密报,于是就撤走了,去了下一个地方。

    这是朱元璋从宫里到湘王府的必经之地,这里应该也是李善长会第一个选择攻击的地方。

    所以朱棣在李善长他们之前就来到了这里,把这里布置了一下,去让宫中的禁军,提前在这里设伏。

    虽然他不能直接说是有人谋反,但他是燕王,他的话禁军头领还是要听的,毕竟他们的工作就是保卫陛下的安全的。

    而现在朱元璋要出宫前往湘王府,这就是有危险的存在。

    有燕王提供的消息,他们自然是更加重视的,所以他们把主要的兵力都埋伏到了这里。

    要迎接李善长等人的第一次攻击。

    朱棣把这里的事情安排了之后,又去了四大城门。

    这里也是隶属于城防的,不是五军都督府能够调动的,属于兵部。

    所以这些也是朱棣能够调动的,他有燕王这个身份,就算有时候遇到了比较较真的将领,他们一定要认圣旨或者兵部的正式文书才会调兵。

    朱棣手上还有从朱柏手上的借来的御赐金牌,有了这个就没有谁能够抗命了。

    此事极为机密,加上时间紧急是没有办法去走官方的手续的。

    所以特事特办,直接由朱棣去去调动他们。

    他们整装后就朝着湘王府赶来,这就是四路大军。

    他们没有朱棣他们的单骑快,所以朱棣吩咐下去之后,就走了,然后要去和徐达他们汇合。

    这些四大门的守卫,人数不是很多,每一支也就几千人。

    四支加一起也有接近三万人了。

    朱棣带来的消息,还有朱柏和徐妙锦的迎亲队伍已经快要到湘王府了。

    朱元璋也快要到湘王府了,此刻李善长等人的大军,也正在往湘王府赶去。

    这就是朱棣带来的消息。

    徐达得知了这些消息,对于他来说简直太有用了。

    之前他还是一个瞎子将军,对于前面的事情都不知道,只能想着去拼命了。

    现在有了这些情报,那么就可以采取战略了。

    虽然这些部队都是杂牌,不像五军都督府的判军,他们本来就是长期在一起的;

    长期一起生活,一起训练,这种就更多的多了一份默契。

    但现在徐达还没有正式的受命,所谓名不正就言不顺。

    他们是看着朱棣的金牌才会来的,但是他们并不会相信这里会发生什么大事,所以心里是松懈的。

    加上到时候他们看到了判决这么强大,会不会就退缩呢?

    所以现在要做的还是要等到时机。

    徐达还是对朱棣表示了感谢,谢谢他们想办法救了自己,

    徐辉祖这时有些不好意思,原来朱棣他们还真的来救了他的父亲。

    朱棣倒是不把这些放在心上,他现在关心是这场战怎么打。

    他这个时候还是有些稚嫩的,对于实战,他也只是能打一些小规模的,也没有怎么真正的打过大战。

    很多都是跟着在中军里面,听候徐达他们的指挥和议事。

    这一次也是一样,他虽然想自己带领部队去救,但是他还是不敢把这么重要的事情揽在自己的身上。

    因为这一次要是败了,那就没有大明了,这和在抗击北元的时候被敌人杀害了概念不一样。

    所以朱棣还是把指挥权交给了徐达。

    徐达这个时候,自然不会去客气什么,因为他知道,自己现在面临的问题有多复杂,对于他来说都复杂,更不要说这些小一辈的了。

    徐达现在还是要紧急赶路,然后抓紧时间在脑子里面设计整个战局。

    ...

    李善长等人带领着五军都督府的大军,来到了朱元璋的必经之地,在这里他们来得很快,还赶在了朱元璋之前。

    也就是说他们到了这里之后,朱元璋还没有经过这里。

    这对于他们伏击朱元璋就有了更好的机会了,要是在这里就能控制住朱元璋,那就更加省事了。

    或许还可以暂时不杀他,直接让他禅让不是也可以吗?

    到时候对于后面的事情还更好处理。

    所以李善长这个时候,感觉到了异常的兴奋。

    因对于他来说,这仿佛就是天时地利和人和都在自己这边了。

    天时是朱元璋出宫了,要去参加湘王的婚礼,要从这里经过。

    地利是这个地方自己来了,还在朱元璋之前,自己就可以提前布置。

    人和就是自己带领着这么大的队伍,而朱元璋的仪仗加上各种护卫,最多也就千人而已,和自己的数十万大军,那简直不是一个档次。

    所以在这里伏击就能够赢了。

    李善长彻底放心了,他命令部队好好地休整,等着鱼儿上钩。

    费聚和陆仲亨等人,听到了李善长说“鱼儿上钩”他们还觉得很新鲜,因为一向都很持重的李善长,基本上不会说这些话的。

    看来这一次韩国公是有了必胜的把握了啊。

    所以他们也就放松了很多了。

    他们一起来到了李善长的身边,问道:“韩国公心情不错啊!”

    李善长笑了笑,道:‘咱们就在这里结束大明吧!你们也可以想一想,以后咱们的国家叫什么名字吧!’

    李善长这样一说,果然激起了这些人很大的兴趣。

    不过,这些人的知识水平有限,很多也就是随便说说,但基本上都不靠谱。

    李善长看着这些人在那里吵闹着,说着以后就叫什么什么国,他也想象着自己已经坐在了那张龙椅上了。

    人是恍惚的,就怕兴奋了就忘乎所以了。

    李善长也是一样,他们的前军已经慢慢地进入了宫中禁军的包围圈了,他们都还浑然不知。

    按理说是不应该的。

    因为禁军虽然是战力上面来看都是精英组成的,但是他们的实战经验并没有多强。

    毕竟他们很少会打仗,除非是有人在京中闹事了,就连衙门和锦衣卫这些都搞不定的时候才会请求禁军。

    还有就是有人造反才会,但这种机会一般来说是很少的。

    一些管理的好的朝代,第一代禁军一辈子都没有打过仗。

    所以他们之前埋伏到了这里,然后率先看到了李善长等人的大队人马前来,因此躲了起来。

    五军都督府的将军对于战场都是有敏感性的,士兵也都很机灵,这都是在长期的战争中练出来的。

    可是这次他们居然没有发现这里还埋伏着禁军。

    这可真是所谓的“成也李善长,败也李善长!“

    因为李善长的信心,他觉得自己这一次必胜了,所以他放松了心情,他作为主帅,他放松了,低下的人自然就更加的放松了。

    因此他们将李善长的话传了下去,这些士兵对于即将到来的一两千人哪里会当一回事。

    所以自然也就不在是战备状态了,就是松松散散,三三两两聊着天,缓慢地前进了。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能够参加这一场战斗就是新朝廷的功臣了啊。

    那么封功的时候,自己就有份了嘛!

    这一些大意,他们口中的大逆不道,就连李善长这种性格的人都认为此次是毫无悬念了,也就没有那么紧张了。

    还让费聚陆仲亨他们这帮人去想新朝廷的国号呢。

    他这样说就是极大的信心,已经胜利的决心了。

    而这一切也就完全都在禁军的眼中和耳中了,他们终于知道了燕王的深意了。

    他们一心都是为皇帝效力的,所以这一次他们要为了朱元璋献身了,不过他们将给李善长等人来一个深重的打击。

    一群放松警惕的军人,和一群埋伏在四周的精英军人要展开一场大战。

    禁军们等候着,他们要等到李善长的中军出现才发起攻击,因为‘擒贼先擒王’!

    很快,前面这群已经懒散的士兵已经通过了埋伏圈,李善长的中军也在慢慢地进入埋伏圈,禁军们手仅仅地握着刀把,眼睛怒视着李善长。

    此刻就听禁军首领章平一声“杀啊!”

    所有埋伏的一万禁军,倾巢而出,朝着李善长的中军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