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起南朝,宋制天下 » 第三十四章 背后的倚仗

第三十四章 背后的倚仗

    “哼!”

    李巍听得中年男子劝谏,冷哼一声,“刘二不过乳臭未干之小儿,懂甚谋略?若非吾儿大意,岂会落入这黄口小儿之手。”

    “某家做事如此隐蔽,即使李润堡今日亦未有出入者,谁能知晓某的计策?”

    “徐承君你莫在劝了,今夜我必诛那小儿,为我儿报仇!”

    言罢,李巍叫来身旁的僮仆,沉声道:“传我命令,趁着夜色,立即发兵余章林。”

    “诺!”

    随着几声凄凉、尖利,似是夜枭的叫声响彻夜空,漆黑的山林中顿时人影幢幢。

    无数手持刀、斧、戈、戟,头缠白巾的僮仆,自山林中涌出,在李巍及中年男子的率领下,借着天上淡淡的星光,向着蚰蜒水畔的余章林快速行军。

    就在李巍、徐承率领僮仆大军出得山林的一刹那,距此数十丈外的一处上坡上,数名马裹蹄,口衔枚的骑兵突然一东一西,向着长安及盩厔疾驰而去。

    ......

    “报!”

    未央宫,宣室殿。

    一名红翎信使,左手高高举着密匣,在周围摇曳的烛火中,快速奔向了大殿。

    值守在宣室殿外的一名谒者赶紧上前,接过红翎信使手上的密匣,转过身,快步走进了宣室殿内。

    此时的宣室殿凉阁内,火烛跳跃。

    包括刘裕在内,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朱龄石、刘遵考、刘荣祖、王修、傅亮、谢晦、郑鲜之等等,全都围在一张巨大的沙盘前,沙盘内正是整个的三辅形势。

    “宋公,红翎急报!”

    谒者躬着身子,高高的举着密匣,快步走到刘裕跟前。

    刘裕接过密匣,打开后,拿起里面的白色绢帛,看完了上面所写,扫了眼围着自己的一众文武,眼中充满不屑,鄙夷地笑道:“李巍出现了!”

    说着,刘裕把手中的绢帛递给旁的刘荣祖,刘荣祖看后,立即抄起沙盘上的一根细长的木杆子,指着鄠县西南十里外的一处山林,向王镇恶、王修等说道:“李巍自昨夜消失之后,一直藏匿于此,此地名曰柳子坡。”

    “自李润堡秘密潜出的三千僮仆,应当是分散后,于昨夜夜间及今日白昼沿沣水南下,而后于鄠县柳子坡会合。”

    “姚兴继位,沣水一带被划为禁苑,为姚氏宗人围猎之所,人烟稀少。姚泓以来因内外交困,遂于去岁废弃。”

    “我军入长安以后,亡秦禁苑,只在亡秦一直有用的逍遥园,长杨宫派兵驻守。”

    “这三千僮仆沿沣水向南至柳子坡,若昼伏夜出,或隐蔽行军,很难被发现。”

    “看来这李巍手下也有能人!”

    刘荣祖话刚落,王镇恶便接过话,表情严肃的说道:“从李润堡至鄠县百余里,连我军斥候都未曾发现其踪迹,李巍手下这人不简单。”

    “而从鄠邑至余章林,不过五十余里,若急行军两个时辰便到。”

    “李巍一个时辰前出发,距离余章林不远了,希望桂阳公准备充足。”

    刘裕微微笑了笑道:“今夜我把诸位卿家叫来,就是想大家一起看看,看看孤这十岁儿能否担起镇守关中的重任。”

    说到这,刘裕顿了下,脸上笑容不减,说道:“他今日早间对段宏说,要学孙子上兵伐谋,以智取胜。还说了什么空城计、抛砖引玉,引蛇出洞。”

    “且不论上兵伐谋是否牵强了些,孤派人告诉他词能达意,最后能胜就好。”

    “这李巍呀,就当做给车士练兵,练胆。孤还有诸位爱卿就来做车士身后的倚仗,看看他今夜何时能传回捷报?”

    一众文武听得全都面露笑容,朝刘裕拱手道:“臣等遵命!”

    ......

    余章林,刘义真营帐。

    此时刘义真所居的大帐内,不仅刘乞在,段宏不知何时也到了。

    这会儿正同刘义真、刘乞一道,端着盏烛台,右手指着几案上的三辅地图道:“从斥候传回的消息来看,李巍跟他的谋士徐承应该已经到了距此十五里外的曲家坞了。”

    “最多还有半个时辰,李巍所率领的僮仆大军便能赶到余章林。”

    刘义真盯着三幅地图上曲家坞的位置道:“这李巍可没有其兄李焉的算计,从昨夜弑其兄至今夜,直到其率领诸散兵游勇出得柳子坡我军斥候发现,我们才知道他到了哪里?他手下这徐承何许人也?”

    “从掌握的些许信息来看,徐承这人与李氏一般,自西川而来,大致在两年前投靠的李巍。”

    段宏朝刘义真说道:“从徐承为李巍出谋划策夺取李润堡,以及秘密行军至柳子坡来看,此人有丰富的战场经验。”

    “末将若猜的不错,这人与谯纵所建的伪蜀有关,并于伪蜀军中任职,甚至参加过不少大仗。”

    “伪蜀在义熙十三年为朱右军灭亡,此人当在西川潜伏了两年。至于为何会投靠李巍而不是更有胆识,胸襟更为大度的李焉,就不得而知了。”

    刘义真听完段宏分析觉得甚是有理,点点头,表情凝重的说道:“看来我们这次遇到了沙场宿将。,就是不知我们的计策能否成功?”

    段宏笑了笑,看向刘义真,安慰道:“桂阳公放心,虽不知徐承为何投效李巍?但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徐承在此事上还无法左右李巍的决定。”

    “徐承有点才能,奈何遇了个草包郎主。只要李巍一意孤行,今夜一定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掉李巍,并将李润堡从关中抹去。”

    深秋的夜晚已经下凉。

    摇曳的火光照得整个大营犹如白昼,唯有四周用木棒搭建的简陋的寨墙,稍稍有些昏暗。

    不过还是能看到辕门处以及瞭望台上,站岗值夜的将士。

    若再细细查看,甚至能看到大营内那些营帐当中,士卒们晃动的身影。

    就在此时,悉悉索索的声响中。

    无数手持弓弩箭矢,紧握刀戟斧钺,头戴白巾的李润堡僮仆,在李巍和徐承率领下,悄悄潜伏到了刘义真大营周围。

    他们尽皆屏气凝神,双目死死地盯着营帐,只等李巍一声令下,便冲入营中为他们的郎君报仇雪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