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起南朝,宋制天下 » 第二十一章 上林苑

第二十一章 上林苑

    “罢了!”

    思索良久,刘裕摆了摆手道:“迁都之事容后再议。现下,还有件事!”说着,刘裕看向王仲德道:“伪秦覆灭,伪秦王姚泓当如何处置?”

    “不可留!”

    王仲德直截了当地说道:“伪帝姚泓虽说昏庸懦弱,然姚氏经营关中三十余载,关中之地,为其马首是瞻者不在少数。”

    “况且姚氏本得国不正,为世人所不齿,臣以为当杀之以谢天下!”

    刘裕听得眉眼轻轻一闪。

    长安城破,姚泓投降以来,或上书、或直言请杀姚泓者不在少数。

    其中就包括王镇恶、王修、郑鲜之等等。

    这些人多是晚渡北人,祖上多仕符秦,符秦亡他们才无家可归,南渡江左。

    “卿所言在理!”

    刘裕道:“既如此,孤便应了卿所请,将姚泓执送建康,斩于建康市,以谢天下!此事,还需卿亲自去办,由卿率大军卫送。”

    王仲德当即躬身拱手道:“臣,遵命!”

    “仲德!”

    刘裕突然执起王仲德的手,亲热中带着殷殷嘱托道:“伪秦覆灭,朝堂之上暗流汹涌。东还江左,务必与道民将相齐心,确保朝廷稳定!”

    “太尉放心!”

    王仲德语气坚定地说道:“臣誓死保卫江东安宁!”

    看着自家老爹和王仲德这似是打哑谜的对话,刘义真稍显疑惑,随即反应过来。

    莫看如今的江东好似臣服于宋台,实则支持司马家的文臣武将还有一些。

    这些人或明或暗。

    伪秦亡,意味着他们眼中最大的乱臣贼子,自家老子刘裕,很可能加快篡夺天下的步伐,一个个定然坐卧难安。

    所谓人急了造反,犬急了咬人。

    阿父率大军在外,难保他们不会铤而走险。

    后面的几日,刘义真募兵计划又被搁浅。

    先是沈林子押着残羌献俘长安,接着又跟着刘裕拜谒汉文帝陵,后又跟随他在未央宫大会群臣,直到于霸上目送王仲德率大军押着姚泓东还,刘义真才长长地松了口气。

    这日已是九月中旬。

    西风送凉,鸿雁南飞。

    层云叠嶂的苍穹之上,不知何时飘起了冰冰凉凉的小雨。

    未央宫,天禄阁。

    自打连日来翻阅秦汉以降的藏书成了刘义真的爱好,天禄阁就成了他日常起居之所,为此还专门命人收拾了几间宽敞的屋子出来,作读书休息之用。

    “刘乞,你认为我们安营于此可还行?”

    书房内,正中间摆着一张巨大的沙盘。

    身着月白色宽袖长衫,腰间围着革带,脚踩丝履,头发随意用绢帛绑着的刘义真,手握着一根细长的杆子,指着涝水以西的大片山林向一旁的刘乞问道。

    这是亡秦遗留下来的三辅形势,收缴之后,刘义真求着刘裕把沙盘给了他。

    “这是上林苑长杨宫一带吧?”

    刘乞看着刘义真所指的地域,不确定地嘀咕了一句,而后瞪大眼睛仔细观察了沙盘上的位置后,很确定地说道:“没错,就是长杨宫!”

    “我有说不是吗?孤是问你,于此安营可行否。”刘义真瞪了眼刘乞,没好气地说道。

    “可!”

    刘乞看着刘义真生气的样子,脖子一缩,赶忙答道:“自秦汉以来,长杨宫虽多次毁于战火,但历代皆有修复。”

    “前些日子,不知谁说的......”

    刘乞双眉挤到一起,想了半天也没想起他要说的那个谁是谁。

    眼见着刘义真双目喷火,就要发怒,刘乞也不管谁了,连忙道:“三辅之地,伪秦立国以来,对秦汉宫殿多有修复,长杨宫也在此中,还曾被姚泓作为行宫别......”

    刘乞说着声音越来越小,只见得刘义真瞪着双大眼,死死地盯着他。

    “唉!”

    好一阵儿,刘义真消了气,重重地叹了口气,看着刘乞,很是无奈地说道:“刘乞啊,他们都说你聪明,有勇有谋,今日怎的蠢如豚犬?”

    “我是问你,安营于长杨宫,于我有何好处?”

    对于刘乞,刘义真既然决定用他,自是不会太过责怪。

    骂归骂,骂完了,该提点还是要提点,培养出一个能用能战之将,非一朝一夕之事。

    他选择上林苑除了此处地利优越,物资丰饶。更是想学汉武帝那般,将练兵与狩猎相结合,在狩猎中训练士卒野战能力。

    刘乞尴尬地挠了挠头,勉强挤出一个笑容道:“卑职愚钝,未能领会桂阳公的意思。臣以为......”

    随即,刘乞站直了身子,挺直腰背,很是认真地说道:“臣以为长杨宫居盩厔及鄠县之中,地利优越。”

    “姚兴继位以来,迁百姓于关中,二县犹为发展,民丰物埠,若于此募集民丁为卒,功必倍之。”

    “这便是了!”

    刘义真瞪了眼刘乞道:“以后当多听、多看、多学,听话更要知意。”

    “诺!”

    刘乞恭敬地受教。

    “如此你便下去准备,我去宣室殿见阿父!”

    说罢,刘义真挥了挥手,刘乞微微躬身退出了书房。

    轻风细雨,烟雨朦胧。

    刘义真在几名侍从谒者的陪同下,出得天禄阁,沿着宫中回廊,大步朝着宣室殿走去。

    宣室殿,凉阁!

    刘裕端坐在上首的几案后,聚精会神的批阅着各地送来的案牍奏疏。

    几名谒者、侍女,微低着头,双手交叉放在小腹,侍立在凉阁左右,随时等候刘裕的召唤。

    “阿父!”

    刘义真进到凉阁,很恭敬的朝刘裕行了个礼。

    “来了!”

    刘裕并没有抬头,手中毛笔一直在动,只开口问道:“确定把营帐落在何处了吗?”

    自送王仲德东还,刘裕便答应了刘义真出长安募兵之事。

    这两日他也不问也没管,由着自己的儿子去选择大营驻地,就是想要给他一个锻炼的机会。

    成长就需要放手。

    “盩厔与鄠县之间的长杨宫!”刘义真轻轻答道。

    “不错!”

    刘裕批复完手上的简牍,将毛笔放在笔架上,看向刘义真,脸上浮起慈祥的笑容,说道:“关中之地自汉以来,虽战乱频发,然上林苑破坏甚微。”

    “长杨宫居其中,又在两县之间,你若募兵,此处最为合适,上林苑亦是练兵最佳之所。”

    “很好!”

    刘裕赞许地看着爱子,夸奖道:“没有白白跟着北伐,还是学到点行军打仗之法的。”

    “我已经让段宏领一军并一百骑兵先行去了长杨宫,你收拾收拾,随时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