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只想安静的谈个恋爱 » 第四十六章:陈言希的思维手册

第四十六章:陈言希的思维手册

    “晚上九点左右王歌才回来,回来的时候一身酒气,醉的不成样子。”

    “虽然照顾喝醉的他让我很累,但我的心情却意外的不错。”

    “至于原因,大概就是王歌曾经跟我提到过的‘需求论’。”

    “当初他的原话是,‘比起被帮助更能打动一个人的是被需要,每个人都需要被别人需要的感觉。’”

    “我明白它的原理,它无法束缚我,但却切实能够影响到我的情绪,让我心情变好。”

    “这样想来,人类的自由意志未免太过弱小,连自我本身的情绪都无法自由控制。这自由意志打着自由的旗号,却什么都做不到,实在有些可笑。”

    “不,或许我该思考的是,人类的自由意志这种东西,真的存在吗?它是否是一种被追求自由的人们臆想出来的、类似于乌托邦一样的存在?”

    “难道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自由,本身便是一种错误吗?”

    “不,绝不是这样。”

    “换个角度想想,人类自身的情绪不受自由意志所控制,只会被来自外部的刺激影响,这不正是一种自由的体现吗?”

    “或许‘自由意志’这个词组本身就是错误的,自由本就不应该与‘意志’二字挂钩,因为由‘意志’所发展出来的,只能是‘控制’,只能是‘不自由’。”

    “……思考就先到此为止吧,我不确定我的思考是否正确,因为这个思考过程或多或少的掺杂了我的主观情绪,它不够客观,并且缺乏足够的实践检验。”

    “另外,这种思想上的事情也不该写在日记里,我明明有另外一个专门用来思考这些的思想记录本的,更多的延申思考就记录在那个本子上吧。”

    “日记只要叙事和抒情就够了。”

    “继续叙事。”

    “王歌的酒品还算不错,喝醉了的他像个小孩子。”

    “虽然他平时的言行也很幼稚,但那基本都是刻意伪装出来的,只有喝醉之后,那种幼稚才是真实的。”

    “我给他做了醒酒汤,骗他说这是我第一次做他才喝。”

    “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做,之前我爸妈吵架,我爸酒醉回家,我妈不愿意给我爸做的时候是我给他做的。”

    “不过一口一口的给别人喂饭倒是第一次,不管同性异性都是。”

    “另外,和别人这么亲密也是第一次,不管同性异性都是。”

    “这样想来,两个第一次换一个第一次,王歌应该不会介意吧?”

    “介不介意都没关系,因为这件事我不会告诉他。”

    “最后,抒情阶段。”

    “倒也没有其他感情,最多的应该的就是愧疚吧,王歌对我很好,可我却没什么可以回报他的,甚至还在一直策划着离开他。”

    “即使我知道他对我好是另有所图,但这并不是我心安理得接受他对我的好的理由。”

    “在逃离一切之前,我要好好想想该怎么补偿他。”

    ……

    总算是把日记写完,陈言希放下笔,轻轻按了按手指。

    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写过这么长的日记了。

    看了一眼时间,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

    陈言希想了想,觉得还可以再熬一会。

    于是又找出了她的另一个本子。

    这是她的思维手册,专门用来记录一些最近在思考的问题、还未能下定结论的思想理论、以及看书时的一些感悟。

    打开思想记录本,翻到最新的一页,她重新拿起笔,“沙沙沙”的在上面记录着:

    “关于我一直所向往的自由,以及生物本身的自由意志,所引发的一些思考。”

    “……”(将之前的关于自由的思考抄录上去)

    “在此基础上进入深入思考的话……”

    “如果人的自由意志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情绪属于精神的一种,那是不是代表着它有控制自身精神的能力?”

    “那就相当于它直接控制了自己的整个大脑?”

    “控制大脑,就可以控制一些人体激素的分泌,从而间接影响到身体的状态。”

    “如果再激进一点,那它是不是可以直接控制我的眼睛可以看到什么,不可以看到什么?”

    “如果我想看到什么风景,想听到什么声音,直接通过自由意志控制眼睛和耳朵,于是我的眼睛看到了这片风景,我的耳朵听到了这种声音,可那样一来,我看到的和我听到的是真实存在的吗?”

    “但我又该如何证明,我现在所看到所听到的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受到了某种‘自由意志’的控制呢?”

    “……”

    “这似乎已经进入到了唯心主义的观点当中,并且我还分别踏入了‘主观唯心’和‘客观唯心’两个不同的领域分支。”

    “那么由此得出结论:

    “如果自由意志真的存在,真的可以控制自身情绪,那么唯心主义便一定是正确的。”

    “反过来说的话,如果自由意志不存在,不可以控制自身情绪,那却无法证明唯心主义便是错的。”

    “但是,在唯物主义的世界里,自由意志就一定不存在。”

    “(无主观情绪影响,可信度较高,结论仍有待检验)”

    写到这里,陈言希忽然停笔,有些气馁的揉了揉自己的脸。

    随即,她再次拿起笔,在本子上写道:

    “又一次进入到了哲学领域,已经很多次了,无论是什么问题,每当我试图进行深入思考的时候都会踏入哲学领域,为什么会这样?”

    “就像这个问题一样,我总觉得它应该还可以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可我只能停留在这了。”

    “哲学就像是一层保护膜,完全覆盖住了中心的东西,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但我知道,我必须突破哲学的封锁,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我专门查阅过所有我能找到的哲学相关的书籍,可是并没能找到突破封锁的方法,反而将我进一步固定在了哲学这层保护膜上。”

    “越是学习哲学,我就越是感觉,所有哲学知识都在想方设法的让我相信,哲学就是最深层次的思考,就是世界的本质。”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或许是现代哲学的发展本身就有问题,或许是我所在的世界并不允许某些观点的产生,又或许只是因为我的哲学水平太低……”

    “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但这一切都在等着我去探究,我喜欢这种感觉。”

    “但是在那之前,我要先得到我一直在追求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