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秦末风云之英雄的传说 » 第十四章 知己难久 怀王之约

第十四章 知己难久 怀王之约

    都说患难见真交,张耳、陈余结识于贫贱之时,两人同甘共苦了好多年,结为刎颈之交。只是,这世间从来都是同苦常见,而共甘难觅。有一句话说的好:不背叛是因为暂时没有背叛的资本。生死之间、富贵当前有多少人可以保持昔日的情谊呢?有多少人见利忘义,为了富贵出卖背叛朋友呢?就在这巨鹿大战时,张耳陈余两人的情谊就变质了,从刎颈之交到背信弃义,再到视如仇敌,实在令人感慨万千。

    上文说到张耳在王离围城时想起了陈余,陈余在王离围城前出城到常山收了数万兵马。陈余就率这数万兵马回来,在巨鹿之北驻扎下来,准备和张耳一起抗秦。张耳眼见秦兵日夜攻城自己快支持不了了,就派陈使者去催促陈余救自己,陈余见秦兵势大而自己兵少不敢前来。张耳一连数次催促陈余都不敢前来,后来张耳见巨鹿将要破城,急的大骂陈余,就派了张黡、陈泽杀出重围去见陈余。见了陈余两人就传达了张耳的责备:“你和我昔日为刎颈之交,如今赵王和我马上就要完蛋了,你却拥兵数万不来救援,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同生共死吗?你如果真的信守承诺,何不与秦军拼死一战,如此我们或有一线生机!”

    陈余听了仰天长叹,末了道:“不是我去救你们啊,是秦兵势大,我去救你们必定有去无回,只是白白送死而已。之所以不与你们同死,是因为我想日后为你们报仇啊!如果现在和你们同死,不过是肉包子打狗而已,有什么用呢?”

    张魇、陈泽见陈余推脱,就说:“我们奉赵王和丞相(即张耳,时为赵相)之命而来,丞相让我们用同生共死来问将军,将军却以报仇为辞,试问将军,如果命都没了,将军就算报仇了又能怎样?这就是所谓的刎颈之交吗?”,陈余听到责备面惭,末了道:“我情知此去必死,既然你们用刎颈之交来责备我,那我就按你们说的去救丞相吧。”

    陈余话虽如此,却耍了滑头,他让张、陈二人率五千兵马先行,说自己统大军随后就来。两人不疑有他就先行了,不料出城不久就中了秦军埋伏,两人寡不敌众很快兵败身亡。陈余却始终没有出城半步,只是在城头上叹息着看二人离开。

    却说张耳见二人一去不返,知道指望不上陈余后,就又加派了使者去往燕国、齐国、楚国求救。燕国、齐国离得近很快就收到了求救信。燕王韩广前文说过,他曾是赵王武臣部将,武臣派他攻打收复燕国,他完成任务后自立为王了,此时见原来老板武臣已死,心想这账也该清了,自己又离赵国最近,一旦赵国灭亡,章邯很可能顺带手就来搞自己了,韩广就派了臧荼率十万大军南下救援赵国。

    齐国稍晚收到求援信,这次田荣没有再耍滑头推诿,本来章邯就是要打他的,只不过因为李良突然降秦才引走了章邯大军,不帮忙说不过去啊,再说唇亡齿寒,坐看赵国亡国的话,很快章邯就又会来打自己了,所以这个忙不帮也得帮啊,一番商议后齐国派田都率十万大军前去救援赵国。

    却说这楚国,定陶之战项梁因为轻敌被章邯袭杀。风声鹤唳之下怀王君臣撤退到了彭城(今徐州)以避秦军锋芒。就在楚国君臣紧张布置防御章邯之时,章邯却突然没了踪影,一番打探才知道原来章邯渡黄河去攻打赵国了。楚国君臣这才长出了一口气,怀王也就趁这段时间整顿了兵马,收缴了刘邦、项羽、吕臣等人的兵权,明升暗降的将权力收到了自己手中。

    前文提到怀王任命了宋义为上将军统率全军,任命陈婴为上柱国,任命吕臣之父吕青为令尹,任命吕臣为司徒,加上柱国共敖一起组成了楚国的领导班子。而刘邦被任命为武安君兼砀郡郡守,项羽被任命为长安君,号鲁公。一切安排妥当,楚国君臣就开始商议下一步怎么办,商量来商量去也没商量出啥来,无非就是秦兵势大,眼下还是不招惹秦军为好。

    一日,当楚国君臣又正在商量时赵国求援信到了,经询问赵国使者,弄明白了赵国如今的危急情况,这顿时震惊了楚国君臣。没想到胜兵数十万的赵国竟然到了如此地步。见此楚怀王立刻召集群臣商议,一番商议下来形成了一个共识:必须立刻马上救援赵国!有了这样的共识,剩下的就是怎么救,派谁救的问题了。因为刘邦、项羽都被收缴了兵权,因此他俩连参会的资格都没有,那参会的是谁呢?就是上文提到的陈婴、吕臣、吕臣之父吕青、宋义、共敖等人。司马迁称这些人为楚之老将,这些老臣商议半天决定:兵分两路救援赵国,一路由宋义为上将军统主力北上,在正面战场与秦军作战。另派一路偏师西征,目的是进攻函谷关或者武关,以在围魏救赵的同时如果有机会就趁虚攻入关中。这个布置,实际上当初陈胜就已经尝试过了,而且陈胜还多了一路。

    北上主力的主将大家都没分歧,就是宋义,可是派谁去西征呢?这就分歧颇大了,又说派项羽的,可立刻就有人反对,说项羽年轻气盛,为人残暴好杀。上次派他去攻打襄城,他就屠城了,凡是他行军经过的地方没有不残灭的,这样如果派他西征,那么秦人知道必死就会拼死守城,恐怕不会有所收获。何况以前的陈王、项梁数次西征都兵败身亡,不如更派长者扶义而西,秦父兄苦其主很久了,如果我们派长者西征,行军不要侵暴他们,应该会有有所成效吧。

    听此众人纷纷赞同,那派哪个长者去呢?众人琢磨来琢磨去想到了刘邦,说这个刘季年纪不小了,往常征战时表现还不错,从来没有滥杀无辜,为人也豁达豪放,倒是个合适人选。其他人要么太年轻,要么没资历威望,要么没脑子好杀人。怀王对刘邦也很认同,于是就派人把众将都叫来,先给他们讲了一通政治形势,然后就把兵分两路的计划告诉了他们,假装让他们选择,好观察他们的表现。

    项羽听了计划率先站了出来,说道:“北上我不去,我要西征杀入关中灭秦为叔父报仇!”,怀王和老臣们见此大是摇头,又问谁愿西征,众将却是你看我我看他没人答话。这也难怪,当时秦兵势大,将各个诸侯打的鸡飞狗跳如丧家之犬。这还只是函谷关外的秦军,关中乃秦国老窝,谁知道关中还有什么鬼在等着自己,西征不就等于送死吗?因此没人愿去。章邯虽牛比,起码还是人啊。何况北上打不过也好逃跑,毕竟人熟地头也熟。关中呢?万一打不过人家,如果人家关闭函谷关和武关,你连跑的地方都没有,关门打狗就是这个道理。

    见此怀王大是失望,遂瞩目刘邦问道:“武安侯意下如何,可愿西征?”,老臣们也是纷纷附和,说什么沛公为人仁义忠诚之类的话。刘邦见这帮老狐狸这样,心想他们肯定早就暗箱操作好了,不由紧张的满头大汗,口吃起来,说道:“西征……西征我是很赞同的啊,只是……我这个人德才浅陋,大家都知道我这个人平时又爱喝酒好色,见了钱财宝物就挪不开步,这恐怕会坏了反秦大业啊!”

    怀王听了笑道:“武安侯谦虚了,人嘛都有个毛病,贪财好色才是真性情嘛,寡人也有这个毛病啊!难道寡人不配做这楚王了吗?”,吕青也是说道:“武安侯,我也认为你才是唯一人选啊,大行不顾细谨嘛,诸将之中你最年长,平时行军又多仁义,我看你就不要推辞了吧?何况秦军主力都在围攻赵国,关中肯定空虚,到时你入关灭秦可是大功一件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众人听了也是纷纷附和,说还是沛公合适。刘邦心想我信你个鬼,你们咋不去呢,刚要推辞就见怀王皱起了眉头,于是说道:“既然大家都认为我合适,我也没意见,可是此去万难,不知能否活着回来跟诸位再见,我倒不怕死,可是就怕军士们不太愿意,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知我王有啥奖赏激励士卒吗?”

    怀王听了一怔,想了想说道:“这个,奖赏嘛,肯定是有的,这样吧,今日诸位都在,本王对天起誓:诸位将军不管哪个先入关灭秦,本王就封他为关中王如何?至于士卒吗,如果你能入关灭秦,那么秦宫宝物如山、美女如云。还愁没有赏赐吗?本王允许你随意取用赏赐有功将士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