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秦末风云之英雄的传说 » 第九章 群贤毕至 首战大败

第九章 群贤毕至 首战大败

    却说项梁刚进驻薛县不久,就有好几个人来投靠,可谓是群英荟萃。第一个人就是刘邦,刘邦原为沛县泗水亭长,为人豁达无赖,平日也不干农活,专门跟县里的豪杰们结交。其中就有萧何、周勃,灌婴、夏侯婴、樊哙等人。后刘邦押送刑徒去骊山给始皇帝修陵,半路跑了一多半人,刘邦一看这也别玩了,干脆我也逃了吧,于是他就放了这些人让他们跑,这些人反而认为刘邦够仗义,就跟随着刘邦逃到芒砀山里躲藏。后陈胜起兵,刘邦就派人去沛县联络萧何等人,沛县县令在萧何等人忽悠下答应迎回刘邦,却不料县令临时变卦不允许刘邦进城,还要抓捕刘邦等人,萧何等人就设计除掉县令。

    刘邦进城后就起兵响应了陈胜,并去攻打临近的丰县。临走留下了发小雍齿守沛县,却不料刘邦没有拿下丰县,就准备返回沛县修整。谁知此时雍齿已经被魏咎部将周市策反,因此雍齿拒绝刘邦进城。雍齿这个小人物也因此被刘邦记恨了一辈子,他搞的刘邦刚起兵老窝就被人家占了,有家不能回如丧家犬一般,刘邦很气愤却打不下沛县,就去找秦嘉和景驹借兵复仇,秦嘉给了刘邦很少的兵马打发走了他,刘邦兵少还是拿不下沛县,此时听说项梁在薛县就来找项梁借兵。

    第二个人是居巢人范增,年七十,范增一生怀才不遇,平时居乡里多出奇计为人称道。自陈胜起兵,范增便有了寻找明主一展平生才华的想法,听说项梁驻兵薛城便依杖前来。

    第三个人是叔孙通,叔孙通来历不凡,他在始皇帝时就作为博士供始皇帝咨询,后胡亥登基他就继续为胡亥服务。后来胡亥在赵高蛊惑下越来越昏庸,施行严刑酷法治理天下,又驱使百姓无休止的修陵、修长城、建阿房宫等。叔孙通见天下将乱就不再进谏,而是以天下太平来拍胡亥马屁。有次胡亥听说陈胜起兵,就找了叔孙通等博士们咨询。其他人都说是反贼,胡亥听了很生气,把他们都投进监狱了。叔孙通却说不过是盗贼很快会被逮捕,胡亥听了很高兴,就赏赐了他。别人问他为啥要欺君,他说我刚从虎口里逃出来啊。为怕将来胡亥追究,他就不辞而别逃回老家薛城。他见项梁打到了自己老家就前去投奔。这个叔孙通前后投靠十几位主公,算是老油条了。秦汉之际他算一个风云人物,他依靠自己见风使舵的本领游刃有余于各个不同的主公之间。最后封了候,成了帝师,还被司马迁称为儒宗。因为后文还会多次出现就暂时不表了。

    第四个是蒲将军,司马迁未记载其名,史记里司马迁用蒲将军称呼他,我们也用这个称呼他吧,他来历不明,最终也下落不明,他在后文项羽与章邯鏖战时有不错表现。

    第五个人是张良,字子房。张良的爷爷和爸爸先后为韩国五位韩王做过丞相,后秦灭韩,张良矢志于灭秦。韩国灭亡后他变卖家产组织刺客从事反秦活动,甚至连亲弟弟死了都不给他办葬礼。始皇帝东巡时,他在博浪沙埋伏准备刺杀始皇帝。不料始皇帝害怕有人暗害自己,就准备了三辆跟自己一样的马车。刺客投铁锤误击副车,始皇帝大怒发兵追捕,张良就逃亡到反秦势力汇聚的江淮地区。在哪里他遇到了一位高人——黄石公,黄石公考验了张良,故意为难张良,让他给自己捡鞋子、穿鞋子,黄石公看张良孺子可教,就传给他一本《太公兵法》,张良得此书日夜研读,很快自己的谋略见识得到了很大长进。后秦嘉拥立景驹为楚王,张良便去投靠秦嘉,走到留县时遇到了怀着同样目的的刘邦,两人一夜深谈引为知己,此时秦嘉已为项梁所杀,两人就一起来投靠项梁了。

    却说项梁见一时间如此多的人才都来投奔自己,不由大喜,便设宴款待众位英雄,顺便听听他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刘邦急着借兵回去打雍齿,就率先发言了,项梁听了哈哈一笑就借给了刘邦五千兵马,还给他配了五名校尉。项梁见刘邦满意的开始吃喝,就巡视了众人一圈,最终他把目光停在了须髯皆白的范增身上。

    项梁起身为范增祝寿道:“久闻老者多奇计,昔因暴秦无道,惹得天下刀兵四起,如今英雄并起,却不料章邯半年间便剿灭陈王,这是为什么呢?”,范增也起身拜谢,道:“陈王败亡一点也不意外,当年秦灭六国时楚国最无辜,楚人对秦的仇恨也最深,楚南公曾经说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当初楚怀王被秦王骗入秦国,并最终愤愤死于秦国,楚人至今还很怀念他。陈王起兵之时就利用了楚人这种心理,可当他攻占陈县之后却自立为王,这样就让楚人很失望,因此陈王得不到楚人拥护很快败亡。而将军您渡江以来英雄纷纷投靠,原因就是您项家世代是楚将。英雄们都想依靠您复兴楚国而诛灭暴秦,所以将军您一定要顺应民意,同时吸取陈王的教训拥立楚国宗室之后,这样就会万众归心,那么诛灭暴秦不过是翻手一般容易了。”

    范增一番大论引得众人喝彩,项梁也很是认可这个建议,马上吩咐下去寻找楚国宗室。张良为复国而来,见众人都有所得也起身道:“将军,范老先生实在高见,愚以为反秦大业需六国合力方可,除寻找楚国宗室之外,其他五国也应有所复立,这样您就有了更多的帮手了啊,五国以楚国为盟主戮力攻秦,那么天下事不足定!春秋时有举贤不避亲、不避仇之德。张良不才,愿为将军举荐一人,张良本为韩人,对韩国宗室多有了解,韩国宗室横阳君韩成甚是贤明,希望将军能立其为韩王,让我们去收复原韩国之地,这样将军您就多了一个帮手。”

    听罢张良所言众人也是纷纷点头,项梁见此笑道:“子房所言甚佳,如今听闻章邯正在追杀魏王魏咎,原韩国之地秦兵不多,今日我便立韩成为韩王,你可辅佐韩成去收复韩国。”

    众人正在商议间,突有快马来报,原来是魏王魏咎被章邯一路追杀,最终在临济被章邯包围。魏咎见突围不成大急,就急忙派丞相周市去找田儋、项梁求救。田儋收到消息立刻派田巴领军先行,自己统大军为后继。项梁见过周市之后与众人商议,众人认为魏国为齐、楚屏障,如果坐视章邯灭魏,那么自己的下场就会跟陈王一样,所以应该迅速派兵汇合齐国救援魏国。派谁去呢?正当众人在商议时,只见一员小将迈步而出声如雷震道:“我愿往会会章邯,看他长了几个脑袋!”,众人看去原来是项佗,项羽方要说话却被项佗打断,项佗道:“上次攻打广陵被叔父抢了头功,这次非我不可!叔父莫要再与小侄争功!”,项羽听了笑道:“好,我便不与你争,只是章邯并非草包,我还是统大军给你压阵吧,一月之内你若不敌章邯,那时可别怪叔父来抢你功名了!”,众人听了大笑,项佗羞臊红了脸,急道:“元帅,你看叔父总是灭自己人威风!也不管管他!”,项梁也是笑道:“你叔父也非浪言,章邯确有本事,今日本帅便允你为先锋,你汇合周市、田巴之后即刻奔赴临济救援魏咎,本帅统大军随后就到。”,项佗领令之后点了两万兵马跟随周市而去,众人又开始商议起来。

    数日后,项梁派人寻找楚国宗室之后有了着落,经明察暗访在江陵一户民家发现了一个牧羊儿。经过调查这个牧羊儿乃楚怀王之孙,名熊心。当然他跟豹子胆没有一点关系,楚国王室本就是羋姓、熊氏。将其迎回盱眙后,一番登基大典下来,熊心这个牧羊儿逆袭成为楚王。因为楚地至今仍思念被秦人扣押而死的楚怀王,所以熊心仍号楚怀王以从民望。

    楚怀王封项梁为武信君,并命其即刻发兵救援魏国。又命吕臣仍回陈县召集陈王旧部以作盱眙屏障。陈婴因为是第一个投靠之人,且所带之两万兵马在渡江之初甚为重要,所以楚怀王任命陈婴为上柱国(楚国最高军职,无实权,地位仅次于令尹、左尹)。项伯作为项家代表被任命为左尹(副丞相)辅佐怀王。

    却说项梁统率大军即刻奔赴临济,半路却遇到了狼狈不堪的项佗,项梁惊问:“佗儿,你这是怎么了,你不是去救援魏王了吗?怎在此处这般模样?”,项佗方要回话竟从马背上摔了下来。众人大惊,忙上前一番急救,许久,项佗醒来大哭道:“元帅,死了……全死了,章邯用兵果然厉害,我与田巴跟随周市前往临济救援魏国,谁知刚到临济城下还未扎营完毕,章邯便趁夜色衔枚疾进偷袭我等。我军竟然毫无察觉,一通混战下来我军不支各自奔逃,周市将军死于秦军之手,田巴不知所踪,而魏……魏王……”,项佗话未说完便嚎啕大哭起来。

    项羽见此怒道:“魏王怎么了你倒是说啊,跟妇人一般哭天抹泪成何体统!”,项佗望了望项羽,抹了抹泪水哭道:“魏王……魏王见援军已败亡,自觉无路可走,又怕秦军破城之后屠城,便与章邯达成协议献城投降,魏王……魏王在献城之时已经自焚而死了啊叔父!”,说罢项佗又是一阵大哭。项梁听罢惊愕良久,许久问道:“佗儿,莫悲伤,我且问你,那齐王田儋呢?他怎么样了?”,不问还罢,项佗听了哭得更大声了,哽不成声道:“齐王……齐王也死了!我本想跟其一道逃亡,却发现齐王已身中数十箭而死,还被秦军枭首了啊……”

    经过一番问询,众人弄清楚了原委,章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偷袭了援军,魏相周市、齐王田儋、魏王魏咎悉数阵亡。魏王之弟魏豹与齐王之弟田荣逃往东阿,章邯紧追不舍,眼下已经包围了东阿。众人听了目瞪口呆,早听说章邯用兵厉害,没想到仅仅不到十日便击溃援军。而自章邯出师以来所当者破、所击者亡。竟然没有一个人能从章邯的攻击下存活下来,这是什么样的人啊!众人顿感压力山大,也深感事态危急,如果不及时救援东阿,那么魏豹、田荣很快也会成为章邯刀下之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