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神吹三国 » 霸主之臣——论李儒、贾诩等 5

霸主之臣——论李儒、贾诩等 5

    2、迁都长安,是一种战略转移。从《三国演义》的描述来看,吕布被刘备、关羽、张飞击败,可谓是大败。但是,董卓的元气一点点也没有受伤,所以,董卓军马不是四散奔逃,而是有目的地向长安撤退,所以说,这是一种战略转移。

    3、迁都长安的意义。迁都长安,对整个大汉王朝来说,可以说灾难性的;对老百姓来说,也可以说是灾难性的。但是,对董卓军事集团来说,却有极大的意义。具体有哪些意义呢?我们分以下几点来讨论:

    (1)、迁都长安,避敌锋芒。吕布战败后,关东诸侯联军可以说是锐气正盛。如果,董卓再不走,在虎牢关一带与联军当面锣对面鼓地打,是一定要失败的。这个时候,董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就避开了联军的锋芒。袁绍等诸侯,只要董卓军团还在虎牢关,他们就一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然后以一当十、猛烈进攻,最终攻灭董卓军团。如果董卓军团一走,袁绍等诸侯没有了对手,气力立马泄了一半,只有曹操等极少数诸侯才去追击董卓军团,结果中了埋伏,又寡不敌众,大败而逃。

    (2)、迁都长安,敌人内乱。上面说过:董卓军团一走,众诸侯没有了对手,气力先泄了一半,但是,不久,他们的气力又会高涨起来,高涨的气力,不是对付董卓,是争夺地盘,反目成仇,自相残杀。有人说了,你这是事后诸葛亮。那么我告诉你:就是《三国演义》没有描述,我们也应该想得到是这样一种结果。

    (3)、迁都长安、深固根本。众所周之,董卓本身是西凉刺史,他本身的势力范围就在西凉、陇右、长安一带,迁都长安以后,他可以收缩兵力,牢牢地守住他的大本营,就是说,你诸侯联军没有矛盾,要打,他董卓以逸待劳、以守为攻,他也是不怕的。

    (4)、迁都长安、胜算很大。我们知道,在虎牢关,联军有胜算,如果,联军迤逦而行地开到崤函地界,那就不一样了,董卓军团就可以凭着崤函之险取得胜利,至少胜算很大。如果崤函之险都抵不住联军,那就可以先坚壁清野、再把联军放进长安地界、放进陇右地界、放进西凉地界来打,此时,联军补给线过长、内部分赃不匀、矛盾丛生、战力下降,师老兵疲,董卓军团自然无往而不胜。

    第十五、抢夺财富,以资军费。李儒在迁都长安之前,就向董卓献计,抢夺财富,以资军费。《三国演义》中这样描述:李儒曰:“今钱粮缺少,洛阳富户极多,可籍没入官。但是袁绍等门下,杀其宗党而抄其家赀,必得巨万。”李儒这条计策,分为两个层面,是哪两个层面呢?

    1、强抢富户。这些富户,有钱有势但没有枪,因此,直接强抢,其财富肯定是充军费——这个时候,官就是董卓,董卓的政府就是军政府。所以,富户的钱,肯定是首先充作军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