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帝国:我是始皇帝 » 第六十六章 已经削首了啊,不信您看

第六十六章 已经削首了啊,不信您看

    废了项伯的一整个右臂,嬴政快速闪身来到对方面前,伸手捏住对方的两边腮帮,轻轻用力,又听“咔吧”一声脆响,直接把他的下巴给卸了下来。

    做完这一切,嬴政还没有停止,又抬起项伯的左臂如法炮制,最后他抬脚,把项伯的腿部关节全部卸了下来。

    如此一套流程下来,项伯只能张着大嘴,像条软蛆般软趴趴的倒在了地上,喉咙中发出痛苦无比的哀嚎,涎水从他大张的嘴巴中流出,眼睛瞪大,眼球因为巨大的痛苦而充血,布满血丝,看上去格外恐怖。

    嬴政回身,看向身后的章邯,拍拍手道:“好了,剩下的交给你了。”

    章邯从目瞪口呆中回过神来,他大嘴一咧,露出一口森白牙齿,道:“得嘞,大王,您就瞧好吧。”

    说着话,他来到项伯身边,伸出一只大手,抓住对方那粗壮的后脖颈,紧接着一用力,如同拎小鸡般拎起项伯的上半身,离开了这片区域。

    嬴政返回原位,对着面前跪伏在地父子三人淡淡道:“起来吧,既然镇西侯教子无方,那寡人就替你教育教育,以防哪天出去惹了什么不敢惹的人,而引来灭族之危。”

    “是,大王说的是。”

    项燕苦笑起身,对于被章邯所带走的项伯,他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项梁同样如此想法。

    只有项渠一人,对着嬴政深深一躬,因为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他敢保证,嬴政绝对不会杀项伯。

    果然不出项渠所料过了没一会,被揍成猪头,剃光头发的项伯,被章邯重新带了进来。

    看到自己儿子被这么对待,项燕要说没点气那是不可能的,可气在大,如今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更何况还是自己儿子有错在先,再者说,他还活着不是么?

    可还不等项燕谢恩,就见嬴政挑挑眉,看着回来的章邯,并指了指被他如死狗般提着的项伯,不悦问道:“他怎么还活着啊?”

    听到他这番话,项燕项梁父子两心中一沉,只有项渠面色不变。

    “大王,已经削首了啊,不信您看。”

    章邯说着,拿出项伯的头发,双手递到了嬴政面前。

    点点头,嬴政道:“既已削首,那就这样吧,我们走。”

    话落,便和项燕抱拳,打声招呼后,就欲转身离开。

    “等等大王。”

    可章邯却叫住了他。

    “嗯?”

    嬴政回头不怒自威的看向章邯。

    章邯连忙道:“我看这家伙身体结实,是个不可多得虎将,留在这里实属浪费,不如……”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站在原地,嘿笑着挠挠头。

    瞥了一眼口水直流,张着大嘴一脸痛苦之色,有气无力的项伯,嬴政收回目光,道:“你自己看着办吧。”

    “多谢大王!……”

    章邯行礼,随后,提着半死不活的项伯,紧随上嬴政的脚步。

    看着嬴政离开的背影,项燕忽然双膝跪地,老泪纵横道:“老臣,多谢大王,从今以后,没有楚国项家,只有秦国项家!……”

    闻言,嬴政只是脚步微微一顿,便加快脚步,快步离去……

    第二天,上朝之时,赵高声唱喏,道:“宣,镇西侯项燕,其子项梁晋见……”

    听到赵高唱喏,朝臣们面面相觑,还以为是自己的耳朵听错了。

    幸存下来的几个朝中老臣面面相觑,交头接耳道:“这项燕不是楚国大将吗?怎得成了我秦国的镇西侯?”

    “是啊,是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下方昌文君和昌平君两人远远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出了一抹疑惑和不解,以及深藏在两人眼底深处的惊骇之色。

    不管朝臣们的议论,项燕两父子大踏步走入朝堂,来到近前,如推金山倒玉柱般单膝跪地。

    “臣项燕。”

    “臣项梁。”

    “见过大王!……”

    嬴政伸手,道:“两位爱卿平身。”

    “谢大王!”

    父子两对着嬴政一拜,随后起身。

    两人分开,项燕与刚回来不久的王翦蒙骜站到了一起。

    而项梁则是站到了文臣这边。

    见状,嬴政示意赵高继续宣读旨意。

    赵高躬身一礼,随即拿出桌上的另外一份竹简,大声道:“经和兵部商讨,派遣镇西侯,镇守我大秦西面,以防止西戎等蛮族犯我大秦边疆,明日出发,不得有误。”

    “臣,遵大王令!……”

    等项燕出班领命后。

    这才有人站出来,道:“大王,那项燕乃是楚国将领,刚刚投效我秦国,如此受命实属不妥啊。”

    他虽然没有明说,不过这话和明说,其实并无什么区别。

    项燕面不改色,就好像没听见这话般。

    倒是项梁一皱眉,但他并未说话,而是静观其变。

    闻言,嬴政微微一笑,道:“马大人有此担心,寡人理解,故此寡人有此想法,不知各位大人意下如何?”

    说完,他示意赵高继续。

    赵高又拿出一份竹简宣读了起来,道:“自即日起,兵部设政委处,为培养军队文职人员,协管粮草辎重,政委不得插手战斗指挥,如有紧急战斗,将军可调派军队,无需上奏,政委必须全力配合,战斗结束,政委有权向兵部汇报整个战斗经过,和队伍消耗情况。”

    听赵高念完,一众朝臣都陷入了沉思,有人皱眉,有人点头。

    其实如此一来,将军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被限制了权利,但同时又加大了将军们的临时指挥权。

    这说不上来好坏,毕竟这种制度还是第一次出现,所以只能以观后效。

    再者说一众朝臣早就看出来,嬴政想要分权的想法,地方官,和将军们的权力太大,只不过这一次只是乘势推出的一项改革方案而已。

    而且他们发现,自从有了六部后,他们手里的活反而轻松了不少,工资依旧没变,这样的好事儿,简直不要太爽。

    所以在朝臣们说不出个四五六一二三的情况下,只得点头同意,没办法连兵部的那两位大人,都没发表什么意见,你一个文官跳出来瞎哔哔个啥?

    再者说,他们不同意有用吗?现在谁不知道朝堂,乃至于整个大秦,只有一个声音。

    嬴政绝不惯着你毛病,各种人才正在加紧时间培养,你不听话,马上下台,你不干别人抢着干。

    别的地方还好点,在咸阳,尤其是在嬴政的眼皮子底下,简直让一众大员们头皮发麻,战战兢兢。

    其实嬴政要告诉他们的是,再过一段时间,这种情况将会席卷大秦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