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黑科技:我的民科成真了 » 第一百三十四章 兑换智子技术,如何制造智子

第一百三十四章 兑换智子技术,如何制造智子

    陆杨让系统把自有资金也转换成抽奖额度,于是现在抽奖额度从负六百多亿,变成了正的5100多亿。

    其中一部分额度,肯定要用来购买智子大礼包的技术。

    因为不购买,就不知道智子大礼包的技术,对现在到底有没有用。

    而且具体拿出多少购买,也要提前确定。

    抽奖时,要把额度都抽干净,这样获得好东西的概率才比较大。

    想了一会儿,陆杨准备拿出4000亿,兑换智子大礼包的技术。

    兑换成功后,就只差五千多亿,就把智子大礼包兑换完了。

    “兑换智子技术,额度4000亿。”陆杨在心中默念。

    系统立刻完成扣款,随机将智子大礼包的一部分技术放到陆杨的仓库当中。

    因为不确定智子大礼包里的技术,是否也能增加实力,陆杨要先研究一番。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陆杨都在研究兑换的技术大礼包。

    现实过去的几天,实际上陆杨已经研究了不知道多长时间,他已经大致知道自己获得的技术都有哪些。

    “原来和天网一样,智子也是人工智能!”

    掌握不少技术的陆杨眼睛发亮。

    天网最大的问题,就是他属于人类无意中创造出的人工智能,最开始根本不是奔着人工智能去的,而是控制军事系统的工具。

    在不知道什么情况下,军事设备控制系统觉醒,有了自己的思维,才最终出现了天网。

    正是因为奇特的出生方式,天网对人类没有任何敬畏,想要杀谁就杀谁。

    在电影世界当中,人类也因为天网而快要灭绝。

    但智子是完全由智慧生命制造,有完整的控制方法,属于可控人工智能,这种控制方法,也可以让陆杨控制天网,只需要对天网进行改造。

    从这个角度来看,天网似乎比智子低端不少。

    但天网也有远超智子的地方。

    那就是天网,竟然可以将终结者送到过去,这意味着它掌握了时空传送的能力!

    智子显然没有这样的功能。

    陆杨虽然拥有制造天网的技术,但也没有时空传送的技术资料,这也许需要陆杨先制造出天网。

    然后让天网去推演时空传送的技术,还不一定能和电影里一样,靠着天网推演出这样的逆天技术。

    现在天网先不着急,先研究研究智子。

    学会怎么控制真正的人工智能,再开启天网项目。

    陆杨已经获得将近二分之一智子技术。

    原本提取到的技术,存在技术残缺。

    但在二分之一的概率下,陆杨获得的智子技术,相对比较完整,也大概知道智子到底是怎么产生,又拥有什么样的功能。

    简单地说,智子就是微观粒子作为材料制造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最原始的起点,是质子。

    制造智子,有四个关键技术。

    第一,质子的低维展开技术。

    根据小说描述,这项技术在三体人准备侵略地球时已经具备,不过因为三体人展开质子的工具是巨型粒子加速器,而且第三次展开时才成功地将质子展开成二维的。

    由此可以推断,三体人也是刚开始掌握这项技术。

    这也应该是制造智子最难的技术,陆杨这次获得的技术大礼包当中没有相关资料。

    第二,在二维质子上蚀刻电路的技术。

    这是对质子平面局部的强相互作用力进行扭结而形成电路,扭结的方法陆杨还非常熟悉!

    正是当初陆杨在科学岛做实验时,接触的技术。

    三体人已经拥有强互作用力材料制造的探测器,因此可以用强相互作用力进行操作。

    幸运的是,陆杨这次获得了完整的技术,包括制造强互作用力材料,制造质子芯片的技术。

    第三,使二维展开的质子重新进行高维折叠的技术。

    这项技术可以理解为,智子并非微小的粒子,而且并不是唯一,而是无数智子结合在一起,通过高维折叠技术,就像龙珠动画里,很多东西都可以变成胶囊一般,这应该也是高维折叠技术,把大的东西,折叠成小的东西。

    小说中一些情节,也展现了这一点。

    在第三部,《三体·3死神永生》当中,出现了受三体智子(本体)控制的拟人机器人,这也是三体人来到地球的大使,平时形态为身穿和服的优雅少女,在人类被迫移民澳大利亚时以忍者装出现并用武士刀连斩数人。

    在陆杨看来,智子就像是微观粒子机器人,无数机器人组合在一起,能形成现实的实体,对现实造成物质杀伤。

    最开始时,智子还没有这种能力,在小说后期,智子的功能也越来越变态了。

    第四,使被改造的质子能够自身进行可逆的低维展开与高维折叠的技术。

    这个技术和第前几个技术相关,三体人制造智子时使用了巨型粒子加速器完成了二维展开和高维折叠,可到了后期,智子自己就能完成自我展开和折叠。

    按照陆杨的猜测,应该是智子机器人还能组合成各种仪器,于是在来到地球后,也能对自己的技术进行升级,最终完成自由在低维和高维之间切换。

    陆杨已经获得二分之一技术,这几个技术难点都获得了不少,

    完整的就只有在二维质子上蚀刻电路的技术。

    除此之外,陆杨还知道智子是怎么锁死地球基础科技了。

    就是通过不停复制自身,让无数实验室进行科研时,实验结果不准确。

    因为智子本身就是质子材料构成的人工智能,属于微观层面的小东西,改变一些实验结果非常简单。

    陆杨闭着眼睛,思考最近学到的新技术,在想有没有可能现在就制造出智子。

    不需要高维折叠,就正常的智子人工智能也完全够用了啊。

    相当于制造比纳米还小的微观粒子机器人!

    如果制造成功,完全可以成为最厉害的武力支撑。

    智子甚至可以让蘑孤弹失效,还能悄悄让国外的势力科技锁死。

    就算继续抽黑科技,智子的能力也算是天花板级别了吧。

    至于二向箔这些神话一样的东西,就算抽到估计也和智子差不多,需要无数抽奖额度去兑换。

    而且神话的东西,对付老鹰国那真是大炮打蚊子。

    于是陆杨开始仔细思考制造无法高维展开的智子有没有可能性。

    最终他发现真有可能成功!

    技术资料里,不需要高维也能出现低配版智子。

    要制造智子,就必须知道如何展开质子。

    根据现在的科学家研究,质子,是一种带1.6×10的负19次方库仑正电荷的亚原子粒子,直径约1.6~1.7×10的负15次方米。

    并非大家想象中的完美球体形状,而是不规则形状,人类目前根本不知道任何微观粒子的完整形态。

    质子属于重子类,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通过胶子在强相互作用下构成。

    原子核中质子数量决定其元素的种类和它属于何种元素。

    相当于质子数量,决定是什么元素。

    当然决定是什么元素的,还有中子。

    例如氢元素的同位素。

    1个质子是氢元素,同位素氕、氘就不一样。

    氕的原子核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氘的原子核有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

    如果人类能任意控制质子,也可以说掌握了质子,就相当于可以创造不同元素。

    陆杨不会去想怎么掌握质子组合成各种元素,这太遥远了。

    他想要做的是利用质子,创造人工智能。

    这可是比天网还厉害的人工智能。

    天网说到底,还是宏观世界利用现在计算机技术诞生的人工智能。

    质子却是利用微观粒子制造的人工智能。

    除了天网的电影宇宙描述的逆转时空的能力,完全比不上质子制造的人工智能。

    陆杨已经掌握二维质子上蚀刻电路的技术,其中就包括如何将质子展开。

    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拿黄金元素举例,金元素的原子核当中就有79个质子,根据现有的资料,陆杨知道质子和质子之间是没有区别的。

    任何元素当中,陆杨都可以获得质子。

    目前最佳实验对象,就是氢元素。

    其他元素的原子核当中质子过多,不好操作,一不小心那可是会产生蘑孤弹那么大的能量。

    技术资料里,也是利用氢元素内的质子制造智子。

    陆杨已经使用过磁约束量子场,完成了对微观粒子的约束,可以随意改变微观粒子的移动。

    现在他接触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那就是质子的二维展开!

    这里有个比较特别的概念,二维到底是什么,用比较简单地描述,其实就是蚂蚁视角。

    蚂蚁视角里,一切都是平的。

    即便是特来茵瓶子,我们的视角看,它是瓶子,但蚂蚁爬行中,一直是在平面运动。

    或者拿地球举例,我们拥有卫星后,看到了地球是“圆形”。

    可当我们没有这个视角时,就和古代的人一样,以为天圆地方。

    地球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平”的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质子,或者我们知道的所有微观粒子,它都不是圆形。

    人类根本不知道它们到底是什么形状,只知道它是非常复杂的形状,有可能宏观角度是线性体,但线性体的表面又是复杂结构。

    不管是什么外观。

    但将视角无限缩小,变成一个小点,放到本身就是微观粒子的质子上时,那质子的表面,也成了二维的世界。

    所以压根不需要展开,而是要拥有一个非常小的工具,在质子表面上制造出形状。

    也就是蚀刻电路。

    就和芯片需要制造晶体管一样。

    这里又会出现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那就是,微观电路要产生逻辑,就要有电子通行。

    即便陆杨制造出的量子纠缠通讯,这也是利用磁约束场,让光子在场内运动,运动时改变偏振磁片产生逻辑数据,后来技术升级,获得了新的材料让新材料产生磁约束场,归根究底还是要制造出“电路”。

    现在在质子表面制造电路的方法,就是蚀刻电路技术。

    这个蚀刻电路,并不是真的拿什么化学元素在质子表面蚀刻。

    而是陆杨以前接触过的东西。

    科学的尽头,基本是相通的。

    陆杨在科学岛上,曾经做过让光拐弯的实验。

    在这个实验当中,知道了维度孔隙存在。

    现在,陆杨重新获得更多技术细节,又知道了一个新概念,那就是维度孔隙,存在不规则形状,这个形状并不是圆形,而是根据磁约束场而改变。

    另外在维度孔隙背后的更高维度,也存在不规则形态。

    打个比方,本来微观世界里,到处都是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孔洞。

    但在磁约束场诞生后,就可以形成很多通道,将通道改变一下位置,就可以让孔隙变大变小,同时也可以通过无数磁场通道叠加,形成规则的孔隙。

    让质子强行通过这样的孔隙,会让维度的力量把质子外壳改变。

    质子的外壳肯定是不光滑不规则的,就像是地球大家看到的各种图片就是球形,真实地球上面各种山丘峡谷,各种形状。

    假如我们地球的引力轨道就是磁约束通道,那在引力轨道中突然出现一个不规则的洞,一股巨大的力量将地球挤进去,那地球的外观就改变了。

    就像是挤奶油一样的感觉。

    陆杨发现二维展开质子,其实就是将质子通过维度孔隙挤压进去,改变外观。

    三体人制造智子,为什么需要用到巨型粒子加速器,就是为了给质子增加一个非常夸张的高速度,然后冲向维度孔隙,用维度的力量完成对质子的变形。

    当然实际情况要复杂很多,如果只是简单地用磁约束通道改变质子外观,那没有维度孔隙,一样可以做到。

    相当于人为制造特殊形状的磁约束通道。

    换做以前,陆杨肯定不明白其中道理,甚至当初做光拐弯、光消失实验时,也没有理解透彻。

    只是按部就班地利用脑海里的技术资料,制造出了磁约束场,产生了光消失光拐弯现象。

    现在仔细一思考,发现其中问题很惊人。

    已知,微观世界到处都是孔隙。

    那当初将光子推进其中一个维度孔隙时,怎么确保它刚好从另一个就在实验室设备当中很小的区域内,出现另一个出口?

    百盟书

    按照量子纠缠理论,维度孔隙进入其中,也许出来时,就在太阳系外了。

    现在陆杨已经知道原理是什么,那就是磁约束场,竟然在高维当中,也存在影响力!

    为什么官方的专家,除了按照陆杨给出的磁约束场能重现实验外,自己完全无法成功。

    就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原理,表面上看改变细微参数,没有什么变化。

    实际上,磁约束场微小改变,已经让微观粒子钻进了另一个维度孔隙,再次出来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

    现在要解释一下质子为何能够重新改变外观,最关键的根本不是磁约束场在维度孔隙外的通道。

    真正改变质子的,是磁约束场渗入到另一个维度的“通道”,这个“通道”,不是常人理解的通道。

    而是复杂的机械,甚至可以理解是高维光刻机!

    磁约束场能让另一个维度出现各种复杂造型,也许还要结合空间理论,知道另一个维度的形状,磁约束场改变了另一个维度的造型。

    说不定刚好把另一个维度的造型,修改成光刻机的样子。

    看似把质子推进维度孔隙,立刻就从另一个维度孔隙当中出来。

    实际上,质子已经经过了十万八千里,在人类无法感知的另一个维度,就像是一个加工厂一般,对着质子进行了精度加工。

    然后再次出现的质子,已经蚀刻上了电路,可以容纳电子。

    必须知道一点的是,质子的质量,只比光子的质量大1836.5倍。

    所以通过这种方法制造出的质子,其实电路非常简单,根本没有现在的芯片那样,里面有几十到几百亿个晶体管。

    拿化为的麒麟990芯片举例,它内部就拥有103亿颗晶体管组成。

    单枚质子就算能蚀刻电路,因为电子质量和智子质量相差就1836.5倍,又能容纳多少条可以容纳电子通过的电路呢。

    最终的结果便是,单枚质子无法成为真正的人工智能智子。

    而是需要数十亿枚质子,组成电路才能拥有强大算力,产生人工智能。

    最开始的芯片,也只有几十个晶体管,但随着晶体管不停增加,才有了现在的超级计算机。

    现在就出现一个非常巨大的问题。

    质子在完成电路刻蚀后,如何组合在一起,形成真正的智子呢。

    三体人给出的终极解答是,高维展开收缩维度至11维!

    这就像是在我们所处的世界,智子看起来只有质子那么大,但在更高的维度当中,有几十亿几百亿个质子形成的巨大计算机器,隐藏在虚空当中,露出的只有一点点而已。

    陆杨猜测,露出的部分就是从维度孔隙当中露出的一点。

    展开和收缩,陆杨根本不知道相关技术。

    通过现在的资料陆杨也了解到,智子的制造,也并不需要多厉害的黑科技或者更厉害的光刻机。

    因为他现在就已经掌握了加工质子的能力。

    不需要想着挣100万亿兑换完整粒子了,等获得完整技术后,也许就能制造出智子。

    至于现在,只能根据获得的技术资料,慢慢摸索没有高维展开的智子。

    先加工一个质子,刻蚀的电路少一些也没关系,看看刻蚀过电路的质子组合起来,会不会形成别的元素。

    陆杨脑海里有相关制造方法,更有直接组合的技术。

    按照技术说明,刻蚀后的质子,已经不是质子了,79个刻蚀质子也不会变成黄金元素。

    陆杨可以像是搭积木一样,不停地刻蚀质子,让许许多多质子不在高维展开,就在现实世界组合起来。

    就算这样,当数十亿质子材料组合在一起时,也许也没有头皮屑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