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扫街狗也有春天 » 第十七章 对不起了,张总

第十七章 对不起了,张总

    第二天早上六点,老苏把车开出小区,停在了大门口等两个新同事。约好了六点十五准时出发,出门就看见许亚军已经背着双肩包站在了路边。老苏赶紧让许亚军上车,天太冷了。

    “领导,没吃早饭吧,我给你带了豆浆包子。”

    “多谢多谢,我吃过了,早上老婆给熬了小米粥,吃热乎点出门不冷。”

    “叫啥领导,叫苏哥,都是一个锅里刨食的,别太生分了。”

    许亚军的举动让老苏很满意,经过了社会磨练,人情世故懂得多点,大家相处起来都会很舒服。

    车里飘着老头包子特有的鲜味剂的的味道,老苏抬手看了看手表,六点十五了,大胖子影子还没看到,电话也没打一个。老苏对李成功心里有了个判断。

    “成功,到哪了?”

    老苏用平静的语气给李成功拨通了电话。

    “经理,我堵在路上了,还得半个小时。”

    小屁孩子,你特么当我和你一样蠢吗?老苏不禁在心里暗暗吐槽,早上六点能堵在路上,还得半个小时?你要是现在能下你家楼下我跟你姓。

    “我约好了个客户八点前得到,你别着急慢慢开,我俩先走,我一会发个定位,你自己开车过去到那集合。”

    说完老苏当机立断挂断电话,打火走人。

    车里空气有点凝重,许亚军没想到老苏会这么不近人情,不禁暗暗为自己准时到达庆幸不已。

    不是老苏小心眼儿,大家出来做事儿,能迁就的老苏一定迁就。第一天就不靠谱儿,老苏对李成功根本就不看好,与其以后还得多费口舌,不如给他点颜色,看看能不能有所改变,长教训了以后老苏用起来也省劲儿。再说了,拿一样的工资还得义务给他们培训,没必要过分迁就他们。

    老苏一边开车一边有一搭儿没一搭儿地和许亚军聊着天。快要出城的时候老苏电话响了。

    “老苏,那个新来的(好吧,李成功不配在老陈那拥有姓名)打电话说你把他撇下了?”

    “陈总,我和一个客户约好了8点见面,我导航到那得七点五十,李成功那边堵车要半个小时,我让他自己直接过去,我们到那集合。”

    不用解释太多,老陈立马明白,李成功撒谎了。大早上堵车半个小时,真当大伙儿不是省城人?

    “那行,你慢点开,这次就不让他跟你下去了,我让他回办公室了,你俩注意安全。”

    陈总还得让老苏帮他干活呢,也就没有多说。再说了,都是千年的老狐狸,谁会捧着几页残缺不全的聊斋废寝忘食、没完没了?至少今天,老陈得站在老苏这头儿,不能给他添堵。

    快到八点的时候,两个人到了计划中的第一个镇子。照例兜了一圈,老苏带着许亚军开始扫街。一家一家的走着,慢慢地老苏对这个镇子经销商的基本资料掌握的差不多了。俩人抬腿进了镇政府对面的一家饲料店。

    店面挺新的,有别于一般饲料店的脏乱,门口还摆了拖鞋。靠近门口的墙边摞了几堆饲料。右手边是个文件柜,里面的文件夹上用遒劲有力的钢笔字标明了不同的用途。店主是个有了点年纪的老大哥,带着一副前主席款的又大又方的眼镜,老苏进门时正坐在仿花梨木的桌前会客。

    “你好大哥,我是培元厂家的,来做市场推广,你先忙,我先看看。”

    老苏表明来意,谢绝了那个客人要中断谈话的举动。换好了拖鞋,和许亚军两个人进到了店里。

    老苏在店里转悠着,这是个新开业没多久的门店,产品类型不多。仔细一看,老苏差点没乐出声儿,这也忒特么巧了。店里经营的是老苏面试时遇见地那个老是放老苏鸽子的张总的饲料。作为代加工品牌,包装袋下边明晃晃的标注着老苏他们饲料厂的厂名。

    趁着店主还在和客人交谈。老苏微信联系了陈总。

    “陈总,如果我市场上遇到代加工的产品怎么个操作,领导给个指示?”

    “能不碰尽量别碰,一家人,知道了不好看。”

    不出所料,可爱的老陈继续本色演出。

    “那要是我能让经销商同时经销咱两家的产品呢?”

    “那倒是问题不大,你自己把握吧。”

    现在老苏忽悠陈总也是有点儿心得了。无非就是换种说法,朝三暮四或者朝四暮三的区别。

    放下电话,谈事儿的客人提出告辞。老苏和店主一起微笑着把客人送到门口,顺手帮客人把鞋子拿过来放在了脚下。

    寒暄落座后,店主老刘对老苏明显客气了很多。伸手不打笑脸人,老苏非常自然的举动让老刘对老苏的印象很好。

    “我是原来咱们附近村里的书记,今年六月份刚退下来,闲着没事,和朋友一起搞了这么一个摊子。”

    老苏听得精神一震,这背景在十里八村儿养殖户中那得是平趟啊。

    “那您是怎么想起做这个行业呢?”

    “这不原来庆大饲料公司跟我们佳木市搞了个试点合作嘛,市里要求我们每两三个村屯成立个饲料经销点儿,庆大公司给每个经销点儿拨点办公费用。这几年下来,经销点儿倒闭的差不多了,但我们也算积累了点客户和经验。退休了闲不住,我就代理了一家饲料开始经销了。”

    “那太巧了,您经销的这家饲料就是我们公司给加工的?”

    “什么意思?我没太懂。”

    “是这么回事”,老苏拿出了资料,把饲料公司的名头给老刘看了一下。

    “我们公司是培元的合作伙伴,自己本身生产加工饲料和添加剂。在调整期会接一些外来代加工业务。您经销的饲料就是在我们公司代加工的,真是太有缘分了!”

    “是这么回事儿啊,那你们公司应该比他们实力强点吧。”

    “也不能这么说,每个公司有每个公司的特点,就像您刚才说的庆大公司,最早也是在省城饲料总厂代加工的,都有个发展过程。”

    炮已经点完了,老苏也就不继续落井下石了。

    “那你们有什么优势呢?”

    老苏简要的介绍了一下公司产品特点和培元的技术支持。老刘双眼不停的闪烁,显然,培元两个字给了老刘很大的诱惑。作为新入行的经销商,一个知名度高的品牌对他来说会很有帮助。

    “您这开业也快半年了,感觉怎么样?”

    老苏想从刘老板这继续套点资料,问了个发散性的问题。

    “这行不好做啊,我这个资源你也看到了,想让谁进点料试试都能给我个面子。可问题是,我们不够专业,一问三不知。刚起步我这销量又小,厂家那边也不愿意给我太多支持。”

    老苏心里有了底,张总这边的业务经理明显是入了宝山而不自知,空手进来空手出去了。要知道一个村书记虽然官儿不大,但基本上都是服务本地村民多年,威信绝对是不能低估的。更何况和周边乡镇那些支书共事多年,以前大家为了公事都能互相帮忙,现在自己做生意,不说一呼百应吧,举手之劳的帮忙绝对是没问题的。

    老苏没有接着吹嘘自己公司的实力。反倒是和老刘拉起了家常。

    “是啊,刘大哥。我特别理解您,出一行入一行挺不容易的。我上个月就是一直在临县在帮经销商做市场。老百姓可不单单是你价格低我就用你的,饲料到家了怎么喂,多少体重得加多少料,甚至家里牛有病了,状态不好了,发情率低了,我们都得帮人家瞅瞅。服务做好了,人家才愿意一直用你的料。否则靠面子用你一回就行了,人家别人家的经销商服务到位了,就不可能一直给你面子了。我们刚把临县的苇子沟村拿下来20多户,那都是一家家的服务到位了,老百姓有了口碑了,市场才拿下来的。”

    老苏的一番话听得老刘很兴奋,坐直了身子,把椅子向老苏这边拉了拉。

    “苏老师,你看见我的货了,猪料不少,牛饲料没几袋,为啥,就是没人懂。我这资源太多了,几百头的牛场我这就好几个,问题是上次厂家来个业务,到了牛场都不敢吱声,我们也没法跟人家推啊。你今天有时间没有,有时间的话咱俩找两个牛场,你跟我下去,要是介绍好了,我就跟你合作。”

    妥了,就怕你不给机会,老苏不禁暗喜。

    张总,对不起了,这个市场,我,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