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新三国演义 » 第十四章:曹操刺董(下)

第十四章:曹操刺董(下)

    次日,曹操骑马来到董卓府前,下马后便对府前门卫道:“帮我把马喂一下。”

    门卫拱手道:“诺。”

    曹操进去后,另一个门卫问答诺的那个门卫:“大哥,这谁呀?怎么不检查就让他进去了。”

    门卫道:“他是相国身边的大红人,骁骑校尉曹操,相国赐他自由出入相府,不用检查的。”

    门卫:“哦。”

    曹操进入府内,熟门熟路的来到小阁内,董卓正坐在床上看书。

    曹操拜道:“拜见恩相。”

    董卓抬头看是曹操,喜道:“哦,孟德啊,今日何故来迟啊?”

    曹操:“回恩相,属下在来的路上,坐骑突然发癫,撞伤了路人,处理了一些善后事务,故而来迟。”

    董卓:“嗯,竟有此事?孟德你官居骁骑校尉,何故骑那劣马?奉先啊,你亲自去选一匹西凉好马,送与孟德。”

    吕布拱手称诺后,便出去了。

    曹操拜道:“多谢恩相。”

    董卓摆摆手,道:“这不算什么,孟德,你今天继续把朝廷内外的形势给我讲讲。”

    曹操:“诺。”

    曹操:“太傅袁隗、司徒王允等,这些老臣常常聚会密谈,可能对恩相不利。”

    董卓点点头:“无妨,这些儒生夸夸其谈,最多也就是私下里骂一骂我,也不敢真做什么。”

    曹操走到旁边的地图旁,道:“袁绍出京,据说现在是渤海,袁术现在南阳,两人都在招兵买马。袁家四世三公,恩相不可不虑啊。”

    董卓:“嗯,你的看法是什么?”

    曹操:“臣以为,袁家势力遍及天下,仓促之间不可消灭。目前,对袁家只能安抚,只要袁家归顺恩相,天下不难定也。”

    董卓:“嗯,既如此,那就加封袁术为后将军,封袁绍为渤海太守。”

    曹操点点头,继续道:“黄巾余孽正在河东郡肆虐,河东是我们的大后方,是西凉往雒阳的必经之路。从西凉运来的牛马,还有我们往西凉运往的财宝,被这批黄巾劫了两次。”

    董卓:“可恶!从来只有我抢别人的东西,还没人敢抢我的东西。传令牛辅,领三万西凉铁骑,务必斩下贼首的脑袋,送到雒阳。”

    曹操:“诺。”

    曹操:“长沙太守孙坚,近日也在招兵买马,还有桥瑁、公孙瓒、韩馥等人都在征兵……”

    董卓打着哈欠,道:“孟德,我有些困了,这样,剩下的一些小事,你自己再捋一下,想好解决方法,等我醒来,再一并告诉我。”

    曹操:“诺。”

    董卓说完,便侧身躺在床上。曹操拿起扇子,在旁边轻轻的扇着。片刻后,董卓便打起了呼噜。

    曹操经常这样服侍董卓,知道他睡的快。此时,曹操看了看外面,确定没人后,曹操再伸长脖子往董卓床内那边看了看,轻轻的喊了两声“恩相,恩相”,确定董卓已睡着了,便从腰间衣服内轻轻拔出七星刀。曹操双手紧紧握住七星刀,对着董卓的后心窝,缓缓推进。突然,一道亮光射到董卓的眼睛上,董卓瞬间惊醒,并立刻坐起来,看到曹操双手握着一把亮闪闪的刀,心中一寒,大喝一声:“孟德何为?”

    你道这光是从何而来?原来啊,董卓为防人行刺,家中每张床的内侧都是用铜镜打造。躺在床上时,如果是脸朝外面,视野较好,有一定几率发现刺客,这不必多说。可是一旦睡觉时脸朝里面,背对着外面,那一旦有刺客来,则有较大的概率会被刺杀成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董卓用铜做为床的内侧,刺客持利刃时,铜镜有一定的几率会把光反射到董卓的眼睛上。曹操千算万算,万没想到这一点,他以为这个铜镜只是装饰品。不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七星刀的光芒过亮。

    几乎与此同时,吕布也进来了,并且在门口喊了一声:“义父。”

    曹操下意识地往后一看,是吕布,心中大惧,又急忙看向董卓,看着董卓眼神疑惑,还略带些起床时的朦胧。此刻如果用印度运镜的方法来表示,那就是,啾啾啾、砰砰砰、嚓嚓嚓,呜噜呜噜,咕咚咕咚。这一秒钟的时间,曹操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万种想法。

    下一秒,曹操脑海中其它的想法都被大脑意识清除了,只剩下一个声音:“活下去,活下去,活下去!”

    这个声音,有父亲说的,有袁绍说的,还有丁管、伍孚说的。

    电光火石之间,曹操单单膝跪地,低头,双手将七星刀捧过头顶,声音带一丝颤抖,道:“操,近日得到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刀,特献于恩相。”

    刹那间,董卓眼中朦胧的睡意便被七星刀的耀眼光芒给照散。董卓急忙接过刀来,仔细把玩。

    董卓手握七星宝刀,惊喜道:“我的天,这刀也太厉害了,三尺之外我就感觉到寒气逼人。握在手上,竟然还有一股凉飕飕的感觉。好刀,宝刀啊。”

    董卓右手握刀对着床角一劈,竟然像切豆腐一样切掉了床的一角。

    董卓大喜,左手往床上一拍,道:“宝刀,宝刀啊。”

    吕布此时也已走进阁内,对董卓拱手道:“义父,孩儿已经给孟德选……”吕布刚说了半句话,便被七星刀的光芒所吸引,惊道:“我的天,这刀,义父,这是什么宝刀啊。”

    董卓:“这是孟德献给我的,叫,对了,孟德,这宝刀叫什么啊?”

    曹操已站起来,道:“回相国,此刀上面镶嵌着七颗宝石,故而唤作七宝刀。”

    董卓点点头,道:“嗯,好名字,好名字。”说着,董卓对吕布说:“奉先,你快来看看这刀有多锋利啊!”

    说着,董卓走到一个铜镜铁架旁,对着铁架的一角就是一劈,把这铁架也切掉了一块,董卓又发出一阵赞叹。吕布也跟在董卓身后,看到七宝刀削铁如泥,惊叹道:“我的天,我从来没见过这么锋利的宝刀。”

    曹操劫后重生,心有余悸,生怕董卓和吕布反应过来,急忙道:“恩相,臣还有一些事要处理,先行告退。”

    董卓此时的注意力全在七星刀上,根本没看曹操,随意摆摆手,道:“去吧,去吧。”

    吕布倒是看了下曹操,道:“哦,对了,孟德,我给你选的宝马就在相府外,你骑着走就行了。”

    曹操拱手道:“多谢。”曹操转身往门外走了几步后,才敢用手往额头上擦了一下,再一看手上,全是汗水。

    曹操长出了一口气,走到相府门口,遇到了李儒,曹操拱手道:“恩相就在小阁。”

    李儒拱拱手,表示多谢,轻轻“哦”了一声。

    李儒来到小阁门口,看到吕布和董卓兴高采烈,似乎正在把玩什么,再看地上全是床角、铁块、断布之类的小东西。

    吕布:“义父,来试试这块铜镜。”

    董卓:“嗯,奉先,来,你来试一试。”

    吕布答了一声“诺。”,便把刀接了过来,而后双手握刀,对着铜镜一劈,那铜镜果然被劈做两半。

    董卓和吕布再次惊呼:“好!宝刀,宝刀啊。”

    李儒笑道:“哇,这刀好厉害啊?”

    董卓笑道:“文优来了,来,你看看,这把七星宝刀,削铁如泥呢。”

    李儒接过刀来,拿在手上看了看,点点头,道:“嗯,光握在手上就能感觉出这是一把绝世好刀。”说完,李儒便双手捧刀还给了董卓,道:“主公,此人是何人所献啊?”

    董卓:“是曹孟德献给我的。”

    说完,董卓便对旁边的侍女挥挥手,说:“那个谁,你过来。”

    那个侍女急忙小步走了过来,道:“相国。”

    董卓走到侍女的旁边,从侍女头上拔了两根头发,然后把头发放在七星刀上,而后轻轻一吹,那头发果然断了。董卓和吕布又是一阵赞叹。

    李儒皱着眉头,看了看董卓的腰上,又看了看吕布的手上,又看了看董卓的床上,又看了看地上,皱眉道:“敢问主公,此刀的刀鞘在哪里?”

    董卓回过头:“刀鞘?诶?”说着,董卓往腰上摸了几下,又看了下四周,“孟德好像没给我刀鞘啊。”

    吕布:“孟德也太大意了,献刀竟然把刀鞘忘了,义父,我去找孟德把刀鞘要回来。”

    李儒捏了捏胡须,道:“没有刀鞘吗?那请问主公,曹孟德是一进来,面见主公的时候就献刀了,还是过了一段时间再献刀的?”

    董卓低头回想着:“嗯……他是在我刚醒来的时候献刀的。”董卓突然大叫一声,道:“哎呀,不好,曹操这小子是要行刺我啊。”

    吕布:“啊!真的吗?”

    李儒点点头,道:“曹操有行刺可能,不过还不能断定。主公可差人去召曹操,如果曹操还会来,则是献刀。如果曹操此刻已经逃出了雒阳,必是行刺无疑。”

    董卓:“言之有理,即刻派人前去召他。”

    说完,李儒急忙派人去召曹操,吕布继续守在董卓身边护卫。

    却说曹操行刺失败后,刚一出董府就看到吕布选的那匹西凉宝马,便急忙骑上此马,飞奔东门而去。东门守门军士正要检查,却听曹操大喝道:“我曹操奉相国之命,出京办事,闪开!”守门军士知道曹操是董卓的大红人,不敢相拦,再者,西凉军自来雒阳,军纪差了很多,常有军士出城劫掠百姓。如果是彼此都认识的人,出城基本不要检查。

    李儒得军士报知,曹操已出东门去了,便迅速回到董府,将此事报知董卓:“相国,那曹操果然是行刺。他出相府后,飞马直奔东门而出。”

    董卓虽有心理准备,但当确认曹操是来行刺自己时,仍然不愿相信,退了几步,往床上一坐,喃喃道:“为什么?为什么?老夫如此信任重用他,他却要行刺老夫……”

    片刻后,董卓咬牙切齿,手往床上猛的一拍,站起身来,大怒道:“啊!奸贼曹操,吾誓杀汝!”

    董卓看着李儒道:“务必给我拿住此贼,我要把曹操千刀万剐,以泄我心头之恨!”

    李儒:“诺,臣立即命人画影图形,连夜分发于各关卡,捉拿曹操。”

    董卓摆摆手,示意李儒去办,但自己还是很生气,连声大骂曹操:“奸贼,逆贼,恶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