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朱常洛:我真的不想当太子 » 第十一章 学医救不了大明

第十一章 学医救不了大明

    “太子爷,这李庄白肉,又要怎么做啊?”

    日近午时,眼看着就要开饭了。

    王安记得方才儿子魏朝向太子爷报,朱常洵强掳了“棍卫队”

    太子爷随口赏了儿子魏朝“李庄白肉”,听名字像是一道菜。

    但问遍了御厨,却没人会做。

    君无戏言,就是说,当皇上的不能说话不算话。

    不论是明旨还是口谕,都不能说三更天说了,五更天就跑内阁追回来;

    头天晚上说的,第二天早起追回来也不行!

    太子爷可是未来的皇帝,要从小事儿开始培养,王安自然不会陷太子爷于不仁不义之地。

    “告诉膳房,选猪后腿去臀的第二刀,沸水煮了,晾凉,蒜泥调酱淋上。”

    “小镇作题家”嘛,不算君子,自然也不会远庖厨。

    作题之余上网冲浪,顺便学做了一道美食,说给膳房的厨子不是难事。

    朱常洛话刚说完,才想起来,大明朝肉食,牛羊鸡鸭更为常见,猪嘛,却是少了些。

    自古以来,牛贵猪贱,从周朝一直延绵至今。

    周朝祭祀,诸侯吃牛肉;卿吃羊肉;大夫才吃猪肉。

    这种情况直到满清入关,方有改变。

    当然了,明朝的骟猪技术并不普及,猪肉也没那么好吃。

    “白煮肉?”王安听了朱常洛的烹饪指南,试探着问。

    “就是白煮肉,酱料多些拍蒜泥。”

    朱常洛猛一拍额头,最近回忆史料回忆多了,却忘了身处的大明朝现实。

    父皇陛下颇爱吃猪肉,白煮肉是菜单常客,自己也没少吃,怎能忘了。

    说完,朱常洛摇了摇头,不过“白煮肉”没有辣椒,没有灵魂。

    算一算时间,辣椒差不多此时已经传入了广东,要找些得力的人去搜集了。

    “那为何又叫李庄白肉?”

    大伴王安化身菜痴,一脸无知地问。

    “典籍中记载的。”

    朱常洛无奈的摇了摇头,二十一世纪的烂梗罢了,没什么好说的。

    王安神色一尬,没想到拍马屁拍到了马蹄子,忙下去吩咐膳房做了。

    朱常洛盯着王安离开的背影,确认了他没有突然小跑,才放下心来。

    ……

    “‘人生体验系统’正在启动。”

    朱常洛耳边传来了那个诡异的机械音。

    就是这个机械声,带他到二十一世纪的一生。

    咚!

    朱常洛的心脏猛然跳动了一下。

    来了来了它来了!

    不知道这一次能够开启什么样的人生。

    “监测到宿主成功存活一天,奖励人生体验券一次,是否使用?”

    “是。”

    朱常洛心中暗道。

    ……

    “啊——”

    一两秒钟的时间,像是过了一生那么漫长,嗯,就是过了一生那么漫长。

    这次体验和上次不同,上次体验像是真正活着一样清晰,可这次体验却像是玩了一次VR游戏——还是极其劣质的那种。

    用户体验极差!

    可惜没有五星好评、分期付款的选项,也没有投诉渠道。

    只能凑合着体验了。

    这次体验的也是“小镇作题家”的进化版,“医学生”,大夫,还是外科大夫。

    上一次体验,朱常洛就认为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医学十分神奇,比皇宫里的太医们还神奇。

    开胸,开颅手术做完之后还能缝上,在朱常洛第一次见时,吃惊不亚于见到了神迹。

    “哎!”

    朱常洛叹了口气,虽说他脑子里学了一大堆未来医学知识,又积累了一大堆外科手术经验,是个不错的外科大夫。

    可大明朝没有外科手术啊?

    朱常洛体验的是外科医生,可外科医生离开了无菌手术室,齐整的手术设备,训练有素的医疗助手,那还是外科医生吗?

    就像是一个学会了屠龙之术的小孩子,脑子虽然聪明,但气力太小,别说屠龙,就算是去屠杀大虫,也是以身饲虎,不自量力罢了。

    学医救不了大明啊!

    朱常洛叹了口气。

    “太子爷因何叹气?”

    王安一边儿指挥着小太监上御膳,一边儿给朱常洛捧哏。

    朱常洛的眼睛随着耳朵听到的声音转移到了王安身上,又随着鼻子闻到的肉香转移到了白煮肉之上。

    谁说我大明朝没有外科手术的!

    朱常洛心里宛若雷劈。

    是啊,太监净身和骟猪,不都是外科手术吗?

    别说,太监净身虽说是不人道,但从技术角度讲,基本上符合未来医学手术的几个基本条件。

    抹上辣椒面是麻醉,刀子烤火是消毒,请来刀子匠动刀,动刀后绑在门板上是术后调理。

    程序齐全!

    骟猪亦然。

    当今的条件只允许朱常洛把外科手术当成一种经验科学,从骟猪之类的小“手术”慢慢做起,一步开颅,却是万万无法做到的。

    拿人练习过于残忍,拿猪练习,却是无妨。

    计议已定,朱常洛等残席撤下,忙吩咐了王安几件事儿:

    第一、循着自己体验“外科大夫”时,从中医外科学书里面记住的几个“明朝”大夫,寻他们来北京城——以为太子治病的名义。

    中医外科相比西方,启蒙发展并不晚。

    在西医还在用大铁锤物理麻醉的时候,华佗早已发明出了麻沸散。

    不过传至大明,慢慢变成了奇技淫巧的小道,难等医者的大雅之堂。

    但也绝非全无基础,甚至在二十一世纪,朱常洛还曾在博物馆见过源自大明的全套手术设备。

    第二、在北京城周边儿寻找骟猪的、杀猪的屠户,要年轻力壮、手稳眼明、还要有些学习能力的。

    他们将会是朱常洛培育的外科大夫的主力人才。

    第三、寻来京城最厉害的刀子匠,总结净身太监的流程方案,统计近些年来净身的成功率,死亡率。从成功中吸取经验,在失败中总结教训。

    别看这些刀子匠做的不是什么人道的活计,但他们可能却是大明朝“外科手术”经验最丰富的一群人。

    第四、寻些缝衣纳线的织户。

    做手术开膛破肚,还要给病人缝上去啊。

    王安听了太子爷的吩咐,不由得想起了他那个进宫的下午。

    这件事儿王安张罗的很积极。

    别的他没听明白,只是听懂了,这件事儿做好了,以后进宫挨刀子的孩儿们就能少受些罪。

    这是大好事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