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月明林下美人来 » 第七章 桓公复出

第七章 桓公复出

    第二日,齐桓公驾崩的消息传开了,但齐都临淄一片平静。秦磊已对高溪说了此消息的关窍,高家知道了,多数世家也就知道了。

    易牙、竖刁却忙起来了,派人到各世家通知,说君侯已去,公子无亏将继位为君,请世家在朝为官的到时进殿朝拜新君。但各世家都是一口回绝,不承认无亏有资格继承君位。他们早就得到了高家的嘱咐,态度一致,毫无妥协余地。

    新君继位却无群臣朝拜,这不但大丢面子,也无法稳定接下来的形势。毕竟很多事都需要官员去做,易牙虽掌控着国都兵权,但对国事的运营一窍不通,他只是一个厨师。

    无奈之下,易牙、竖刁亲自出面,来到高家拜访,请求高老相国出面拥护新君,动员百官上朝。

    高家做事十分干脆,出动三百家兵,直接将易牙、竖刁砍死,其亲兵三十多人也全部被射杀。

    随即高家子弟全部出动,带私兵闯入宫殿,鲍家、管家等十多个有势力的家族也带私兵出动。

    易牙所统帅的公府军群龙无首,被高溪一顿呵斥后,退出了前殿,撤往城中军营驻扎。

    接到消息,秦磊与鲍典、鲍季等,带着鲍家的五十名私兵也赶往宫殿,见到高溪后相互拱手。

    高溪道:“奸贼授首,公府兵已退出前殿,但各公子可能要来此厮闹。老夫就镇守于此,小哥你与鲍家主带兵入内宫,将君侯救出来吧。”

    秦磊此刻对高溪佩服的无以言表,这老头子的手段太厉害了,而且杀伐果断,是个一等一的厉害人物。他忙答应一声,就与鲍典、鲍季带了鲍家私兵直入内宫,来到围困齐桓公的高墙前。

    墙高两丈,看起来雄伟结实,其实全是土坯垒成,拆起来不难。也不用秦磊操心,鲍典一声令下,五十私兵挺着刀、矛等物上前,或捅或撬,不大一会就弄出了一个大豁口,随后几人进入豁口,用手扳动土坯,生生的就拆了下来。两盏茶的功夫,豁口已经可以正常通行了。

    秦磊忙叫了三、五个私兵从豁口处入内。里面是齐桓公的寝殿,殿门也被泥坯封堵住了。秦磊指挥私兵小心拆除泥坯,自己却翻窗子进入了寝殿。

    齐桓公侧卧床上,正由晏娥儿陪伴着吃东西,见到秦磊大为惊愕,问:“外面响声很大,是怎么回事?”

    秦磊说:“我答应救你脱困,动作自然越快越好。现在外面正在拆墙,迎接君侯出去。”

    桓公惊问:“易牙、竖刁呢?他们不来阻拦你拆墙?”

    秦磊笑道:“君侯放心,这两个奸贼已被杀了。”

    桓公愣了愣,脸上渐渐绽出笑容,说:“好,好,那么今后我不用挨饿,可以在此颐养天年了。”

    秦磊道:“君侯岂止不用挨饿,今后齐国还是你的天下,你的霸业还将继续,很多小国还等着你发号施令呢。”秦磊这几句话既有鼓励,也有奉承讨好之意。桓公脱困后即重掌权力,秦磊希望自己能得到一些好处。

    那料齐桓公意气萧瑟,全无斗志了,他说:“我这么大岁数了,行将就木,那还能理政治国,经此大难,我也不想做什么国君了。”

    这可将秦磊气得就要暴走,大家费神出力救你脱困,你却什么也不想干了,既然如此,当初何必救你!秦磊气不打一处来,怒道:“君侯你太让我失望了,你也太没有担当了。你自己不挨饿就行了,可晏娥儿怎么办?你快饿死时,是她钻那个狗洞来看你,你就不想着给她一个名分?”

    晏娥儿一声不吭,但明显有点委屈。

    这时寝殿的大门打开了,鲍典走了进来,对着床上的齐桓公就拜,说:“陆典拜见君侯,救援来迟,幸喜君侯无恙。”

    桓公点头说:“好,好,鲍典你辛苦了。”

    秦磊怒气未消,干脆暴起了粗口,说:“他辛苦有个屁用,救了一个什么也不想干的君侯,辛苦也是白辛苦了。高老相国还在前殿安抚几个争权的公子呢,君侯既然不想做国君了,我们也不用在这儿奉承了。”

    秦磊将陆典一拉,说:“我们走吧,到前殿告诉高相国,君侯无意为君,一切请他定夺。”

    秦磊虽暴了粗口,但想到自己难以撑起局面,也无法威胁到齐桓公,所以连忙将高溪推了出来。

    陆典却不明所以,犹豫着不走。

    但推出高溪,齐桓公还是有点动容,忙问秦磊:“你意欲何为?”

    秦磊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你既无意做君,高老相公自然要另立新君,你那几个儿子抢着要做新君呢。至于你今后是不是挨饿,这要看新君的意思了。”

    这话说的有点重,直指要害。齐桓公一瞬间急了,忙道:“小哥切不可胡闹,我一时心情低落,乱说了几句,你怎么能当真呢!”

    秦磊道:“君侯既然愿意振作起来,那就需到前殿面见群臣,这次救你的人怎么封赏,选哪个儿子做继承人,还有兵权交给何人执掌,这些你都得考虑,可别再做糊涂事了。”

    齐桓公连连点头。

    陆典见事如此,忙出寝殿,吩咐兵士找了一顶肩舆抬了进来,恭请桓公上舆。又派人去前面大殿知会高溪,说君侯即将起轿前往大殿。

    桓公此时也不敢矫情了,被晏娥儿扶着就下了床,坐上肩舆。四个士兵抬起,桓公便出了寝宫,穿过高墙上刚扒出的大豁口,向前殿行去。

    鲍典对这时代的礼仪还是很懂的,忙又指派了二十名兵士在舆前开路,二十名士兵在舆后随护。自己与秦磊俩在肩舆两旁虚扶着,浩浩荡荡的向前殿行去。

    晏娥儿看着桓公离开,知道前殿是国政重地,不是她可去的地方,就停步留下了。

    前殿广场上,上千兵马分成了好几方,刀矛在手,虎视眈眈的对峙着。喊声,骂声、质问声此起彼伏,但好在还没有直接动手,不过火药味已经很浓了。

    陆典忙向秦磊介绍情况,说:“大殿前是高家及管家、晏家等世家的私兵,与之对峙的那几队兵将,是几个公子蓄养的私兵。几个公子想来要闯进大殿,被高相公派兵拦住了。公子们不服,这才喊嚷叫骂。”

    看到桓公的肩舆走近,几个公子仗剑上前拦截,喝道:“是什么人,竟敢大摇大摆的闯进前殿,下来,让本公子看看是谁这么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