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从83年开始的娱乐大亨 » 第六十二章 回母校

第六十二章 回母校

    “要说我们那一届,导演系的,肯定是田状状和陈凯哥最厉害。”

    “要是摄影系的话,我觉得张一谋是最厉害的,那会儿他一直都是第一名,对了,他也是长安人,现在是在桂影厂。”

    “这样啊,我知道了,你回去吧。”吴添明点点头,让顾常卫离开了。

    而此时,在桂影厂的里张一谋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是一阵失神。

    当初黄泽上春晚的时候,他觉得没什么,毕竟是以歌手的身份。

    黄泽编剧的片卖了百万外汇的时候,他的心里也就是羡慕了一小下下,毕竟导演是白成,而在国内,主控一部片的,一般都被认为是导演。

    可当黄泽当导演的片子居然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之后,他的心里就只剩下浓浓的羡慕了。

    同样是摄影系的,人家导演的身份都开始扬名国际了,可作为摄影系的老大哥,他居然连导演的边都没摸到呢。

    心里万般滋味,不知与何人说。

    ……

    在众人都为这次影片获奖和大卖感到吃惊之时,最后又卖了几个国家,达到四百二十万美元销售额的《心灵捕手》剧组这才踏上了回国的飞机。

    在京城下了飞机,黄泽连回沪海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劫了,先去参加了个座谈会,听着老前辈对自己一顿分析,一顿对国内电影走向国际的前瞻性远见。

    作为个年轻人的黄泽也插不上话,只管点头说高见就完事了。

    座谈会参加完,又被母校北电给邀请了,让自己带着自己的作品去北电给学弟学妹们放一放。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对于这个提议,黄泽比参加座谈会的的兴趣可要浓厚的多,当即就答应下来了。

    ……

    北电,小剧场。

    黄泽来到这里的时候,见到了不少老同学。

    有毕业后分到北影厂的田状状,李绍红,还有先分配到儿童电影制片厂,又被调回北影厂的陈凯哥,八一制片厂的胡梅,总而言之,在京城这边工作的同学可以说是来了大半。

    “可以啊,你小子!”

    田状状一见面就笑呵呵地给了黄泽肩膀一拳,“你个摄影系的,偷摸着呛行是吧?”

    “这话说的,什么叫偷摸着?”黄泽笑笑,“我很光明正大啊!”

    “哈哈哈。”田状状一把搂住了黄泽肩膀,“我们可都是专程来的,看完片子请吃饭。”

    “没问题!带你们去偷菜。”

    “不行,下馆子,都毕业了怎么还能干回念书时的老本行呢。”

    “行,地儿你们挑!”

    “好了,我得上去了。”黄泽在老师的招手上走上了台,接过话筒,“大家好,我是78级的黄泽,对,摄影系的,虽然我还是个歌手,但绝不是鲍家街的央音毕业的。”

    开了个小小的玩笑,黄泽继续道,“老师让我来说什么,其实我也不知道说什么,还希望学弟学妹们不忘初心,努力加油吧。”

    “就这样吧,我就不打扰大家看电影了。”

    挑了下眉,黄泽笑着走下了台,和学校的老师们坐在了一排。

    不一会儿,影片正式开场。

    开头是王志闻叼着烟,潇洒的翻看着书。

    “老王,感觉你这开头,有股子独特的魅力啊!”坐在王志闻旁边的陆建民嘀咕道。

    “嗨,一般吧。”王志闻微微点头,“只能说还行,主要是黄导拍的好。”

    “这就被折服了?”

    “给你服不服。”

    “服。”

    “其实我听黄导说过,本来找我的时候,是想找你演男二的,知道什么原因没选你吗?”

    “为什么?”

    “你太帅了。”王志闻眨眨眼,“我这是说真的呢。”

    “这也不是我的错啊!我总不能毁容吧。”陆建民不想说话了,扭头继续看电影。

    一部电影的时间,沉浸进去,只觉得是十几分钟。

    很快,电影就要到最后了。

    陈凯哥和田状状两个人在那分析了起来。

    “拍的确实不错,不过感觉拍法更偏向是好莱坞那边的片子啊!路子有点走歪了。”

    “这深度足够了,而且感觉他和咱们有点不一样,他拍摄的更多的是城市。”田状状道,“你的《黄土地》不用说了,我的《红象》拍的滇南那边的森林,《猎场札撒》是草原,他就是描写那几年,也是从片子里侧面点了一下。”

    “呵呵。”田状状笑笑,“感觉都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了。”

    “说起来,本来也不是啊。”

    “我去插队了几年,还当了七年兵,你是去滇南插队的,黄泽呢,到了插队的年纪了,没插队这回事了,从小都是在沪海那地方长大的,视角不一样也正常。”

    “有意思,有意思。”田状状摸了摸下巴。

    影片结束。

    黄泽再次上了台。

    “大家有什么想问的,就问吧。”

    “学长,你是怎么想到这个故事的?还是说它是有原型的。”站起来的是一个一米七以上是大高个女生,一点点没有后来杨贵妃的样子。

    “没有原型,如果非要说原型的话,是我在了解到天竺数学天才拉玛·努金后发散性的想了一下,然后虚构了这么一个数学天才。”

    “至于现实中有没有这样一个人,我也不知道。”

    “或许存在把。”

    “学长,你有没有觉得这部片思想性上不够?”又一个人站了起来。

    黄泽看了一眼,无名之辈,不认识。

    当然,问题还是要回答的,“思想性这个东西其实和好看不好看,也是个很主观的东西,我不可能满足所有人。”

    黄泽根本不想和其辩驳。

    远的不说,谢进导演今年的《高山下的花环》,一代人心里的神作,可要是放在后世,不少人可能还觉得这是五十万呢。

    回答了十几个学弟学妹的问题后,这场北电之行就结束了,黄泽便和老同学们去吃饭了。

    小聚一趟,黄泽这才和沪影厂的代表一起坐火车返回沪海。

    下了火车,直奔沪影厂。

    然后被徐厂长叫到了办公室,“坐吧。”

    徐商楚倒了一杯茶,递给黄泽,上下打量了黄泽一下,连连点头,“干的不错!”

    “多余的我就不说了,还是那句话,以后出去别忘记拍电影啊!”

    “放心吧,徐厂长,我也还是那句话,放弃音乐都不可能放弃电影的。”黄泽道。

    “嗯。”

    “还有,你后天上午来一趟咱们厂,咱们沪海负责文宣工作的老A副手要来厂里视察一下,就是为了创汇明星《心灵捕手》,你这个当导演的也过来一趟吧。”

    “说起来,听你爸说,好像还是你家一远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