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小卒崛起 » 58:视三品官儿如粪土也!

58:视三品官儿如粪土也!

    “哈哈哈,此番迎头痛击,斩杀李诃子爪牙万余,大壮我军威,大快人心啊!”

    “哼,这番也算是为惨死在其屠刀下的江南同胞报了一回仇!”

    “还远远不够,得擒杀此獠,悉数灭其爪牙,方才解恨!”

    “放心吧,这荆楚之地就是李诃子的葬身之所,他在劫难逃!”

    湖广总督府大堂内,因首战告捷,战果辉煌,李过大喜过望,立刻吩咐大摆庆功酒宴;赴宴众人皆大为振奋,言辞慷慨,信心爆棚,牛逼哄哄。

    一干受邀前来助战的“义师”首领们也被邀请在列,他们大口吃肉,大碗喝着酒,内心既震惊又佩服,纷纷暗想:“顺军如此厉害,看来跟着他们混是没错的。”

    李过左首边坐着两位穿大顺官袍的文官,瞧二人左右逢源的姿态,当是和一干顺军骨干颇为熟络的。

    只是李过原有的左右标配皆不在场;二人皆被禁了足,时间不长,也就一个月而已啦。

    未请示上级,擅自带领部属执行军事任务,无论结果如何,这在任何一只军队中都是严重违纪行为;往大处说,扣上一顶试图谋反的帽子也不为过。

    经历过大落大起,大起大落的顺军,尤其忌惮这一点。

    因而在赶回营地的途中,李立渐渐从杀人带来的快感和兴奋中冷静下来,开始琢磨如何应付这一难题;一番冥思苦想后,计上心来,便腆着脸皮缠着高一功和田虎,左一个高叔,右一个田叔亲热叫着,好言好语疏通了好一番。

    回营后,又对麾下人马严正交代了些事宜,然后才与李来亨来找李过负荆请罪。

    是真的那种负荆请罪,但光有态度不行,还得有充分理由。

    那便是他李立觉得阻塞工事尚有缺陷,李成栋大军将至,出于强烈的责任心,便连夜带领人马匆匆赶去察视,看能否抓紧最后时间补救一番(此乃份内之事,不算违纪。)

    待赶到时,却发现李成栋大军已经败退,工事已无修补必要,正欲率部回营,却意外发现附近隐藏着不少清军溃兵。

    既然撞见了,那便顺手帮着清剿了一下子,且斩敌五百余人。

    此番说辞,合情又合理,堪称绝妙好辞!

    但李过什么人物,虽眇了一只左眼,但右眼仍目光如炬,一眼就看穿了这小子耍的伎俩;只要他派人稍稍察探一番,便可立刻揭穿李立的谎言,但他却没打算那般做,原因当然很简单的。

    加上刚刚立了大功的高一功,在一旁帮着说话,李过便佯装昏庸了,免了二人五十军棍等其它重惩,只下令禁足三十天!

    并立刻颁发军告,言二人虽是临时起意,且率部杀敌五百余众,但终究有违军纪,不记军功,禁足一个月,以儆效尤!

    由此彰显他李大帅治军严明,绝不徇私枉法的姿态。

    如此,此等严重违纪行为就被李立机智化解了。

    出了总督府大堂,二人皆长吁了口气;拆了背上荆条后,李来亨对他自是佩服得不要不要的,但立即被帅帐亲军客客气气的给分散请走了。

    咧咧嚷嚷,酒肉飘香中,庆功酒宴进行到一半时,李过与那两名官员低语了一番后,便兴奋的拍了拍巴掌,一名军中文吏立刻带着一名捧着锦盒的小吏匆匆走了进来。

    除了极少数“义师”首领仍只顾大吃大喝,其余人皆停下杯箸,望向那只偌大锦盒,满眼期待之色。

    李过微笑起身,环视满场,大声道:“各位,荆州武昌之战,我军大获全胜,将士们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原本攻克武昌后,军中各种晋升和赏赐就该下达,但为等老营那边官职和爵位文书,因而推迟到了现在。”

    停顿半晌,提高嗓门继续道:“今日某借此庆功酒宴,特意将所有军告和文书全部下发,以慰将士们悬望之心!”

    话音落下,满场顿时一片叫好。

    待叫好声停歇后,李过满意的微微一笑,冲那名文吏递了递眼色,文吏立刻吩咐那小吏打开锦盒,然后取出一份军告,用抑扬顿挫,饱含激情的声音高声诵念起来。

    自从襄阳建制后,顺军军功制度就已基本定型,后西安建国,杀入顺天府后,又做过某些修订;每战皆有专门人员统计战功,层层审核,层层上报,总体来说,搞得还是蛮正规的。

    刘芳亮,袁宗第,高一功等人皆侯爵在身,乃武将的顶峰,自不会有晋升空间,只是多赏赐些金银绢帛而已;而李自敬虽是名义上的国主,但当下仍处于动荡期,未正式复国,所以伯爵晋升侯爵,子爵升为伯爵,也不太可能,均是多赏赐些物品或多领些兵马罢了。

    所以,此番晋升者都是伯爵,果毅将军(一般挂伯爵)以下的中下级将领,以及杀敌勇猛的基层士兵。

    李立和武昌投诚的二刘一宋的赐爵文书也在其列。

    而李立的兵政府正三品右侍郎和公安子爵,无疑是全场最为耀眼的,可惜人无法到场。

    那文吏每念完一份,在现场的便由本人亲自领取,比如刘光,宋挺,刘祖荣;不在现场的便由相关大佬代领,再去营地下发。

    李立的自是由李过代领了。

    发完军告和文书,众人情绪更高了,继续吃喝,继续大吹牛皮。

    酒宴散后,喝得有些微醺的李过前脚刚回到厢房,高一功后脚便跟了进来。

    李过略一回头,摆了摆手,语气坚定的道:“临朐侯,你就莫要得寸进尺了,那两小子一个月禁足,一天都不能少!”

    高一功笑道:“某可不是为了这事。”

    “哦,何事,坐下说!”李过吩咐关上房门,迈步走到桌边,提壶倒了两碗茶,推过去一碗,指了指对面椅子。

    二人坐下后,高一功喝了几口茶,方道:“昨日回师夜里,李立这孩儿恳求了俺好久,希望俺能跟你说说,将那三千人马的编员保留下来,由他亲自指挥。”

    李过怔了怔,轻摇着碗中茶水,语气略带责怪的道:“他既有此等志向,为何不直接跟俺讲呢!”

    “那你是答应了。”高一功喜道

    李过独目微微一阖,没有明确回答,而是与他讨论起战局和其他事宜来。

    鉴于二人的亲密关系和军中地位,实际上就是顺军一主一副两大支柱,没有高一功的全力支持,李过也很难全面掌控顺军(事实上,历史上的忠贞营在李过病殁后,是由高一功接过了帅旗,高一功战死后,才轮到李来亨的);私下二人会经常凑在一起讨论事宜,而这些事宜才是顺军最核心的机密。

    “毫侯,那些所谓的义师,个个能吃能喝,到时真能起作用么?”

    “现在不好说,战时才知道。”

    “战后是否考虑收编一些?”

    “嗯……到时再看吧。”

    “刘体纯和贺珍为配合我军,已经准备大举反攻,猛造一波声势;襄阳王光恩兄弟原本也加入过俺们顺军,是否可以派人秘密联络呢……”

    “……”

    “听说何腾蛟带着人马尤在黄州鄂州一带逡巡不定……”

    ………

    “先生,大喜啊!”

    李立正翘着腿,百无聊赖的躺在床上,翻阅一本《大顺官制详录》,门外传来刘昆欣喜的叫唤。

    李立眉头微皱,懒洋洋的问:“是不是咱的官职和爵位文书下发啦?”

    “先生就是料事如神啊!”刘昆佩服的简直五体投地。

    “其实早几天前就应该到了,李过是故意压着,现在拿出了,不过是挟首胜之势进一步鼓舞将士士气耳。”李立心说,大声喝道:“那便拿进来让咱瞅瞅。”

    刘昆立刻应诺,推开房门,领着两名军中小吏匆匆入内。

    其中一名小吏捧着军告和文书,另外一名捧着官袍官帽玉带印绶等。

    李立侧目一瞧,倒也来了兴致,腾的翻身下床,走过来兴致勃勃的看了看,摸了摸;最后饶有兴致将官帽戴上头上,人模狗样的在铜镜前晃了又晃。

    奶奶的,混了这么久,老子总算也是堂堂正三品官儿了。

    刘昆在一旁瞅着,满脸艳羡,一个劲的拍马屁。

    小赵先生年纪轻轻就混到了这般高位,加上毫侯无比器重和信任,前途当不可想象啊。

    跟着他混,前途也是大大的啊。

    李立自恋了一会儿,突然一转身,指着头上官帽,很认真的问:“我且问你,我若用这顶帽子跟毫侯换咱和李来亨的三十天禁足,划不划算?”

    刘昆顿时大吃一惊,连忙摇头道:“不划算,绝对不划算!三品的官儿,也算朝中重臣了。

    有小的好生伺候,三十天禁足很快就会过去的。

    先生,你千万莫要冲动啊,毫侯也是为您好!先生虽志向远大,但也不可视三品官儿若粪土的啊!”

    见他急成这个样子,李立拍了拍他的肩膀,展颜笑道:“跟你开玩笑的,倒不是划不划算的问题,而是过不了几天,咱就会被放出去的。

    因为博洛和阿济格马上就要到了,若没有咱在场,那天炉战法是玩不转的!”

    正自鸣得意着,一名亲军匆匆走了进来,“先生,吏政府左侍郎蓝大人,员外郎周大人已在院外,说受国主之托,特来亲自前来慰问您。”

    “李自敬居然也惦记着咱……”

    李立一听,顿时大感意外,略一沉吟,一扬手,“既然都在外面了,那便请二位大人进来坐坐吧!”说完,快速取下官帽,快步走到桌边,肃然端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