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小卒崛起 » 29:堵胤锡来挖墙角了

29:堵胤锡来挖墙角了

    赵立盯着堵胤锡,脑子飞快运转,回想进城以来经历的每个细节。

    堵胤锡微微一笑,走到一张梨木大桌旁坐下,倒了碗茶,自顾喝起来。

    赵立琢磨了一会儿,也走过去坐下,倒了茶,喝了几口,突然道:“莫非城中暗藏清军细作,伺机行刺毫侯么!”

    堵胤锡摇了摇头。

    “莫非张虞机等人阳奉阴违,欲图谋不轨么!”

    堵胤锡又摇了摇头。

    “哦,一定是街上稀稀拉拉的百姓,一些人剃了发,一些没剃发!”

    堵胤锡还是摇头。

    赵立一连三问,均不中,便又继续沉思。

    “你小子被田见秀誉为天下第一奇才,居然连这个都没瞧出来,看来还是太嫩了。”堵胤锡颇为得意的想,轻轻啜了口茶,放下茶碗,盯着他暗道:“此子乃一介农家子弟,只读过两年私塾,竟能将勒克德浑的行踪预判的分毫不差,确实令人震惊。

    眼下又出谋助李过拿下荆州,再立一功,但显然只是一个偏才,怪才,野才。

    老夫就说了嘛,世上蔫有无需雕琢之璞玉,蔫有生而知之无需调教之全才。”

    过了一会儿,赵立冲他拱拱手,语气谦卑的道:“小子愚钝,实在没看出来有何异常,还请堵公明示!”

    堵胤锡很受用的微微一笑,卖关子似的不紧不慢啜了几口茶,放下茶碗,再目光怔怔的回忆了一番往事,方轻捋胡须,斯条慢理的道:“小赵兄弟,老夫记得三年前李自成进驻荆州时,城中百姓可是箪食壶浆以相迎啊。

    李自成率军席卷河南,陕西,山西诸地时,这等百姓自发欢迎的场景处处可见。

    可短短一年多过去,当李过再度攻克荆州,街面竟如此冷清;唉,时过境迁,不可同日而语啊……”说完,深深叹了口气。

    “切!”怎知赵立一听,满是不屑的道:“敢情堵公说的是这个啊,咱还以为多大个事呢。”

    堵胤锡一愣,瞪着眼道:“这难道不算大事?”

    “怎能算?”

    “当然算,这足以说明人心背向啊!”

    赵立却哈哈一笑,摆摆手道:“堵公言过其实了,这无关人心背向,而是百姓们心里怕!”

    “他们怕顺军,不正说明人心背向么!”堵胤锡眼瞪得更大了。

    “不是怕顺军,而是怕清军!”

    赵立立刻纠正道:“短短数年间,先是明军被顺军赶跑,接着顺军摇身一变成了清军;现在顺军又杀回来了……百姓们担心哪天顺军又被赶跑,清军又杀回来。

    他们没有交道欢迎,是怕清军日后报复呀!

    再说,刚刚破城,城内鱼龙混杂,张府尹担心突发变故,让百姓暂避家中乃谨慎稳妥之举,这有何异常的呢,不是很正常嘛!”

    “错!”堵胤锡立刻否定,“据老夫所知,张虞机曾动员百姓上街迎接,但应者寥寥,足以说明百姓对顺军的态度了。”

    赵立微微一怔,仍语气肯定的道:“这就是怕清军日后报复呀。”

    堵胤锡有些失望的摇摇头。

    此子看问题还是太浅了。

    但见赵立眼中突然闪现出一丝狡黠,他微微一怔,连忙举目看向那两名亲军。

    赵立会意,挥了挥手。

    待亲军退出,房门关上后,堵胤锡身子微倾,眨了眨眼,鬼鬼祟祟的道:“小子,你也别跟老夫装了,你乃机智聪慧,一望便知之人,当明白老夫话中的意思。”

    “不明白。”赵立摇了摇头。

    “嘿嘿,小小年纪城府竟这般深,不简单啊。”堵胤锡嘿嘿笑了笑,“行,那老夫就明说了!

    “早该如此。”赵立也笑了笑,端起茶碗,悠然喝起来。

    堵胤锡放下茶碗,轻捋胡须,开始侃侃而谈。

    “小赵兄弟,你该知道,李自成已死,顺军几乎丧失全部领地,亡国已成事实,且民心已失,无法挽回。李过虽夺回荆州,也只不过是回光返照,顺军除了依附朝廷这棵大树,别无他路。”

    说着,神色恭肃的朝东南方向拱拱手,慷慨激昂道:“当今皇上虽是疏藩继位,但雄才大略,气度恢弘,颇具中兴之姿!我大明仍拥有福建,两广,云贵,湖南,赣南等地,朝中文武济济,各地雄兵达五十万以上!

    我大明毋庸置疑乃华夏唯一正统,抗清中流砥柱,天命所系,民心之所望也!”

    赵立不动声色的喝着茶,听他继续蛊惑。

    但堵胤锡这时却停顿了下来,眨了眨眼,再次问道:“小赵兄弟,老夫都说到这份上了,你总该明白了吧。”

    “不明白!”赵立摇摇头,继续装傻。

    “行,那老夫就继续说!”堵胤锡无奈的笑了笑

    “小赵兄弟啊,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似你这等杰出的少年英才…….嗯,嗯,你应该懂的,再说下去就落入下层了,没意思的。”堵胤锡说完,目光殷殷的看着赵立。

    唉,不就是要咱归附大明呗,绕这么老大圈子干嘛,累不累啊。

    临了,还都不把话说明。

    莫非你们大明读书人都不好好说话的。

    赵立叹了口气,也不想再装了,放下茶碗,表情严肃的道:“堵公,两军现在可是联盟;刚刚取得两连胜,形势大好,你就急着挖顺军墙角,未免太有失君子风范了吧。”

    堵胤锡脸色微微一尬,腆着脸笑道:“小兄弟言重了,为了抗清大业,某当取大义而舍小义。何况禽择良木而栖,人择良主而事,乃自然之理也。”

    “赞同!”

    赵立立刻笑道:“晚辈眼下不正是择良主而事么!”

    “老朱家里里外外都已经稀烂了,这可是您亲口说的,晚辈深以为然。”

    “此乃某面对何腾蛟等人的所作所为,一时激愤之言,作不得数的。”堵胤连忙摆手,深深叹了口气,语气铿然道:“苟利社稷,生死以之!某身为朝廷大员,当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岂有消沉懈怠之理!”

    “堵公之志,令晚辈钦佩!”

    赵立赞了句,身子微倾,也挤挤眼,鬼鬼祟祟的道:“您也该知道,全体顺军将士对您尊敬有加,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嗯,您应该懂的啊。”

    堵胤锡怔了怔,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原本自己想来挖他,没料到反被他来挖了。

    赵立却一脸认真的道:“堵公莫笑,此乃小子肺腑之言也。”

    堵胤锡止了笑,嘿嘿两声,赞道:“厉害,你小子果然厉害!”

    赵立哈哈大笑。

    “笃笃笃……”这时,房门被人轻轻敲响。

    “谁啊!”赵立连忙扭头问。

    “兄弟,俺搞了点酒肉,想和你一起吃酒!”李来亨在门外嚷道。

    “太好了,正好堵公也在,咱们一边吃酒,一边听他谈古论今,畅论天下事,当是一大快事也!”赵立大喜,连忙起身去开门。

    堵胤锡也连忙起身,摆手道:“不了,不了,老夫还有要事,改日,改日吧!”

    堵胤锡匆匆出了房间,临近一座月门,他驻足回望,心有不甘的喃喃道:“此子,当世奇才也,足抵精兵数万!今日虽未成功,但老夫绝不会放弃,此事可比联顺抗清意义更为重大!

    若得此子,老夫再以圣贤之道悉心调教,驱除满虏,恢复我煌煌大明江山就靠他了!”

    半个时辰后,酒足肉饱的李来亨一脸满足的出了房间。

    赵立坐在桌旁,喝着解酒茶,暗暗摇头叹息,“堵公,史载您‘赍志以殁’,说白了,就是被那群王八蛋给活活气死的。

    唉,吾敬堵公之志,吾惜堵公之识,吾悲堵公之遇也!

    史督师已杀身成仁,你和苍水先生的命运,就交给小子来掰弯吧!

    但前提是,你们得跟着我混啊。”

    喝了一会儿茶,琢磨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事,便上床睡觉。

    醒来时已是傍晚,让人搞了几个精致菜肴,正准备享用。

    “小赵兄弟,毫侯来看你了!”这时门外有亲军禀道。

    赵立一听,连忙放下酒壶,起身快步相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