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建安少年的汉末 » 第十九章 翻天覆地的雒阳(02)

第十九章 翻天覆地的雒阳(02)

    入冬时节以来,中平元年的春天显得格外的焦躁,前有马元义太平道乱象,时隔不足一周,整个雒阳便再度发生惊变,连环的爆炸转移了雒阳人的视线,刘子瑜则趁着混乱之时,正打算自己堂堂正正的走出皇宫……这就是刘子瑜沉稳如今的底气,在入狱之前他已经料到会有今时今日,并且早已在宫中埋下了联络的暗线。

    幽长且隐蔽的廊道,身着宦官服饰的刘子瑜,跟随在一位白净的宦官身后。

    当有一群卫士从廊道飞速的掠过时,刘子瑜和那宦官低头行礼,没有引起对方丝毫的怀疑。

    “刘公子,今日筹谋可谓过于大胆了吧?连宫里的哥几个听到您的计划后,简直是有些难以置信了”,那宦官低声笑着问道。

    刘子瑜有些不好意思,言道:“没办法,再拖下去,估计我们就没有改变世道的机会了……今日之事,即是为了我的老师,也是为了整个大汉江山的那些百姓们”。

    “咱家听不太明白……可也晓得,您和屈先生有着深谋远虑,远非我们这些看不到大势的凡人能所想到的”,那宦官向刘子瑜问道:“话说,咱们再往前走一些,就是芳林园子了……那边园子人迹罕至,也有高墙与谷门隔着……就算是能找到缺口入了谷门,谷门外邙山豢养着诸多野兽和另有专门守卫邙山的卫军驻扎,那里可不是一个好去路呢”。

    “去了那边,你我自然有办法离开这里……”,刘子瑜笑着说道。

    看起来,刘子瑜的计划远非仅此而已,雒阳的混乱才是序幕……他最终的目的是,震撼整个雒阳,间接让汉灵帝感受到巨大的威胁存在!只有看不见的危险,才能够逼迫对方思谋更多的事情。

    与此同时。

    永和里的曹月府邸(原大宦官曹节所处的宅院),董家三公子和瑶姬终于见到了曹月本人,并道出一个让人有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那章家的余孽究竟在哪里?”,曹月极为愤恨地拍桌而起。

    一旁,董少华有些被吓到了,不由得便退在瑶姬的身后。

    瑶姬表情平淡,对曹月言道:“只要你能答应救下我们阁主,我就把章家最后之人的下落,完完整整的告诉你!绝不会有丝毫的隐瞒!”

    “我怎知你和刘子瑜不是在蒙骗与我?”

    曹月也不傻,自己没道理被一句没头没尾的话,就唬得把真正的本钱都给掏出来。他打量着瑶姬,缓缓说道:“你必须要把章家之子的下落告诉给我!否则,免谈……距离你们阁主三司会审也就是这几天了,就算我曹月等得起,未必他刘子瑜能等得起。孰轻孰重,你应该自己能判断出来吧?”。

    “可以”,瑶姬想了想,只好答应下来。

    这时候,眼瞅着瑶姬跟曹月要达成协议了,董少华便插入进来,连忙说道:“什么章家之子?瑶姬姑娘,曹月大人,你们所说的事情,我怎么有些听不明白呢?可否为我解释一二?”

    曹月冷冷地言道:“与你丝毫不相干。董三公子,你可以回去了”。

    “啊?”,董少华一愣。

    “慢着……”,瑶姬却陡然言道:“董家三公子不能走……今日之事,我若是告诉你章家之子的下落,你又不肯履行约定的话又该怎么办?我觉得,董三公子家世显赫,又为人正直且果敢……他可以见证你我之间的协议!若是你敢反悔的话,他日,借董三公子之口,整个雒阳城都将知道你曹月是个卑鄙无耻,且言而无信的小人”。

    “好,我答应你”,曹月不善地望着瑶姬和董家三公子,忍不住冷笑道:“可若是你有丝毫戏弄的意思,我是不会看在董家的面子上,就饶过你的……即便是你是逍遥阁最炙手可热的舞姬,也毫不例外!”

    双方达成共识……随后,曹月屏蔽堂上的众人,仅留下瑶姬和董家三公子在堂上。

    “现在,你可以告诉我……杀掉我儿子的章氏之子,下落究竟在何方?”,曹月冷声且迫不及待地问道。

    瑶姬缓缓上前,对曹月言道:“那章家之子就在雒阳!”

    “雒阳?何方?难道……你们一直知道他的下落?”,曹月怒急反笑,言道:“原来,刘子瑜一直瞒着我这件事,亏我还将女儿许配给他……他竟然如此对我?!岂有此理!”

    愤怒的曹月,一把将身旁的桌子给掀翻了,起身来到瑶姬的面前,怒目圆睁地道:“那个混账东西,究竟躲在雒阳的哪里?”

    “曹十二……那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瑶姬轻笑着言道。

    闻言,曹月难以置信地望着董少华,却忽视了自己身前的舞女瑶姬……董少华也愣住了,望着曹月近乎杀人的目光,害怕得近乎要转身就跑。但瑶姬所言之人绝非董少华,毕竟一个雒阳自小长大的人儿,又怎么可能回去襄平杀了自己的儿子?

    曹月陡然惊醒,豁然转身望着瑶姬……

    一瞬间,瑶姬从披风之下抽出一把锐利且柔软的短剑,以凌厉且迅捷的手法刺入了曹月的心口。鲜血从胸口直接湿透了长衫,瑶姬竭尽全力地推着短剑,泪流满面地怒吼道:“曹十二……当年!亲手杀掉你儿子的人,就是我……章择卿!”

    “章择卿?你竟然是一个女人?”,曹月难以置信地望着瑶姬。

    而瑶姬也难以置信地望着曹月,意外发现这个男人在心口重创之下,竟然还有反抗的余力?

    难道,这家伙的心是长在了右边不成?

    在瑶姬难以理解的目光下,曹月一把推开瑶姬仓惶地倒在桌椅旁,吐血怒吼道:“来人啊!快给我杀了这个女人……”

    闻言,门外曹氏豢养的诸多门客便冲了进来。

    他们望着倒地的曹月,以及愣在原地的董少华,还有瑶姬时,都有些不太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可当曹月指着瑶姬怒吼道:“给我杀了她!”

    这些曹氏门客陡然便冲了上去……瑶姬一人,陷入了被重重包围的险境。

    董少华已经脸色惨白,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自处……当瑶姬来到他的身后,并用头上的簪子抵在董少华的脖子上,他才知道自己终究是腿软跑慢了……

    “别过来!此人乃是董重家三公子,董少华……若是他有了任何闪失,你们所有人都要给他陪葬!”,瑶姬用董少华为人质,逼迫着曹府的众多门客后退……

    曹月这时候已经说不出太多的话来,嘴里溢血捂着胸口倒地,被几个门客慌张地赶紧抬出客厅去了。

    群龙无首的曹氏门客,晓得董少华的身份尊贵,一时间竟然都有些投鼠忌器的不敢动手了。

    “瑶姬姑娘……不,章姑娘……我董少华没有做过对不起你的事情。今日还是我用马车载你来的……你能不能看在我帮你的份上?把我给放了吧?”。

    董少华吓得快尿裤子了,本来还以为自己今日是走了桃花大运,却没想到竟然是灾星上门。

    亏哉,亏哉死了……

    “你再不闭嘴,我现在就刺死你算了!”,瑶姬略微用力,玉簪已经刺破董少华的皮肤,吃痛之下董少华吓得直接小便失禁,不敢再有丝毫的言语。

    瑶姬一步步地走向大门处……

    曹氏的诸多门客则跟在瑶姬的身后,步步紧逼。

    当瑶姬走到大门处的时候,陡然有一道黑色烟柱升到曹府的上空,随即在顶高的地方砰然炸开成了一朵黑色的莲花。

    众人皆有些愣神……

    在曹府不知道什么地方,竟然有孩童的喊声:“瑶姬姐姐!你赶紧躲开点啊……”

    “是你们?”,瑶姬眼睛一亮,涌现出逃出此地的精气神来。

    随即,有几个黑色冒着火星的铁球被人从院外给扔了进来……在诸多门客的惊诧目光下,那些铁球轰然炸裂,浓烟和冲击让所有人都避之不及。

    好在瑶姬做好了准备,趁着浓烟弥漫开来的情况下,直接丢下拖油瓶董少华逃亡而去。

    等烟尘散去,那些曹氏门客一个个惊慌不定的寻找瑶姬的身影,却发现瑶姬根本就不在此处……院子里伤者众多,一个个都瘫软在院子里哀嚎着。

    如此混乱的局面下,没有人还顾得上逃走的瑶姬了。

    ……

    北宫芳林园处。

    当北宫的墙壁被火花和烟尘直接轰开的之时,负责引领刘子瑜离开宫城的宦官,整个人震惊到难以言喻。

    “我说过,我会堂堂正正的走出皇宫……”

    刘子瑜拍了拍那宦官的肩膀,笑道:“怎样?我这算不算也做到这一点了?”

    那宦官已然无言,望着刘子瑜的目光,犹如再看仙人一般的难以置信……

    烟尘弥散之处,有一位体壮如牛的壮汉,正扛着铁锤走入废墟中,直接敲碎摇摇欲坠的石墙,造出了一条安全离开北宫的去路。

    在废墟之外,一群穿着异域服装的人,齐整地站在外面。

    为首是一个大高加索人,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向刘子瑜问道:“刘小弟,你不走等什么嘞?”

    “二弟,有不少禁军正往这边赶来……再不来的话,把咱们自家的兄弟就要给搁这里了!”,一位戴着绿帽子的红脸壮汉,笑着对刘子瑜言道。

    “关大哥,你也来了啊?”,刘子瑜忍不住一笑,冲过去一把将红脸汉子给抱住。

    在北宫外,一群人笑呵呵地望着刘子瑜。

    绿帽子的红脸汉子拍了拍刘子瑜的肩膀,宽慰着道:“行了,有什么话咱们兄弟们,离开了雒阳再聊也不迟”。

    “好……走了,这地方我也没什么要留恋的了”。

    刘子瑜擦了擦眼角,回望着废墟之内的整个北宫……心道:自己也算是亲眼见识过雒阳的皇宫了,倒也不算是辜负此行。此后,就算是董卓当真一把火将雒阳城烧得一干二净,那也已经与他刘子瑜无关了。

    “走吧……接下来的事情,还有很多呢”。

    刘子瑜挥挥手,领着北宫外那些奇装异服的兄弟们,大跨步地离开了此地。

    引着刘子瑜来到此处的宦官,起初站在原地有些愣神……可望着众人一去不复返的状态,心里陡然涌起一股冲动,便紧随着众人向着宫外离开了。

    ……

    《史记·新》:中平元年。张角别党马元义谋起洛阳,失密车裂于西市,数千同党伏诛。别日,马元义同党刘氏被捕,此后天雷降落城中,北宫芳林园破损,刘氏见帝时于芳林园逃脱,此后不知所终。

    ……

    光和五年(182)正月,灵帝下诏,令公卿举奏刺史、郡守贪残害民者。太尉许馘、司空张济谀附宦官,收受贿赂。

    凡宦官子弟、宾客为官贪残者,皆置之不问,却举奏边远小郡为官清正,颇政绩者二十六人。

    百姓诣阙诉冤,司空陈耽、议郎曹操上疏,劾奏许馘等人所举皆出于党私,是“放鸱枭而囚鸾凤”,灵帝闻奏,责备许馘等人,并将所蒙冤被举者皆拜为议郎。

    二月时。

    有竹简置于襄平刘氏的府邸中。

    当时,年迈白发的屈渭先生,和正值英年的刘子瑜,共坐在火炉旁边,望着渐渐燃尽的柴火,以及正在燃烧的新柴,两人传阅着竹简。

    熟读其上的小字后,屈渭先生笑着向刘子瑜问道:“你觉得如何?”

    “什么如何?”,刘子瑜明知故问。

    屈渭言道:“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今日,帝王在百姓诉愿,司空陈耽和议郎曹操的上书中,终究是窥探得到真相。我私以为,帝王已有明君之象……若是有贤明之臣设法辅佐的话,帝王未必会继续偏信宦官之流”。

    “呵呵……”,刘子瑜忍不住笑了。

    屈渭也忍不住莞尔一笑,问道:“你笑什么?你是觉得我的话有些荒谬吗?”

    刘子瑜摇摇头,说道:“此言并不荒谬……但人心善变,帝王自小被宦官张让、赵忠之流带大,他的那位母后董太后又是一个贪财小气的主,就算是真有贤臣舍了命劝谏,未必能吹得过他们这些亲近之人的嘴边风。此番帝王之所以能明辨是非,并不是因为其有明君之象,而是宦官之间利益纠葛太多,此番也做得太过了些,才会被帝王发现端倪……日后,咱们这位汉家天子,应该还是老样子呢”。

    屈渭的脸被火光照得通红,他转头望着刘子瑜,言道:“子瑜,为何真相是如此难以被揭露?”

    “那是因为人言可畏……当一个人的身边皆是谎言的时候,自然就认为谎言所构成的一切,便是真实的”,刘子瑜转头望着屈渭,郑重地言道:“真相未必要用贤臣之言去揭露,与其劝说……不如用事实来让他看到真正的世界,也许,他才会晓得什么才是真伪”。

    “你能做到吗?”,屈渭目光闪烁地望着刘子瑜。

    刘子瑜微微皱眉,言道:“也许……可以试试”。

    (第一卷结束,下一卷将从建宁元年讲起,刘子瑜从头开始的故事。老读者可能会发现,有些章节和剧情可能看过,那是双线叙事的时候,写过的一些故事。今日还算作息正常,争取明日开始不会再断更了!如果可以的话,大家多多收藏和推荐……)